頻中爆款財務卻玩高臺跳水,《流浪地球》也遮不住北京文化的醜

作者|劉工昌


2020年1月30日晚間,北京文化發佈的2019年度業績預告顯示,2019年全年預計虧損19.5億元至24.5億元,而上年同期盈利3.26億元,同比下降698.49%-851.95%。


頻中爆款財務卻玩高臺跳水,《流浪地球》也遮不住北京文化的醜


有趣的是,不到三個月前的2019年11月7日,北京文化公佈2019三季報淨利潤1.17億同比增長154.35%。


一、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頻中爆款財務卻玩高臺跳水,《流浪地球》也遮不住北京文化的醜


僅僅一個季度,北京文化上演如此高臺跳水,實在令人搞不懂。對於業績的巨大虧損,2020年2月2日,深交所對其下發了關注函。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本期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的具體內容,計提原因及合理性,前期壞賬準備計提是否充分,相關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等原因。


對此,北京文化表示,2019年影視文化行業受宏觀經濟下行、行業政策趨緊、競爭環境變化等的影響,行業整體發展放緩。影視行業收益大幅下滑;藝人經紀業務受行業政策、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收益下滑明顯。同時相應的商譽減值準備137,000萬元-147,000萬元。這實際上表明,2019年全年預虧19.5億元至24.5億元中,商譽減值佔了大頭,也就是說,除了行業大環境的不景氣外,北京文化大幅虧損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商譽減值。


鉅額商譽減值拖累北京文化


北京文化的前身是1998年登陸深交所的京西旅遊,更名為“北京旅遊”, 2013年12月,北京旅遊作價1.5億元購買摩天輪文化,並在次年更名為“北京文化”,正式進入影視娛樂圈。


而此時的影視行業在熱錢的催化下,在2014-2016年間湧現大批高溢價併購。北京文化此時正趕在此次熱潮中。2014年作價13.5億元購買世紀夥伴100%股權,75,000萬元人民幣價格購買星河文化100%股權。其中包括世紀夥伴的影視製作人邊曉軍、著名編劇嚴歌苓、著名導演張黎,經紀人王京花掌舵的浙江星河則帶著陳道明、張豐毅、梁家輝等50多名簽約藝人、導演、編劇舉家遷入。一時間,北京文化星光燦爛,令一眾同行垂涎不已。但2018年以來,受到政策大環境影響,資本火速退潮,影視行業普遍大幅商譽減值,前一陣溢價買入的影視公司大多成了脫不開身的燙手山芋。


北京文化在2019年初對摩天輪、世紀夥伴、浙江星河三家公司的銷售收入增長率作出了16%、3%、8%的預測,但截止2019年底,世紀夥伴、浙江星河、摩天輪分別形成商譽8.34億元、6.41億元、1.12億元,合計15.87億元。


其中,尤以世紀夥伴虧損為甚。北京文化公告顯示,2019年北京世紀夥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確認收入113萬元,較上年度下降99.78%。基於此,公司擬對其期末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計提減值準備4.4億元,對存貨計提跌價準備4000萬元。


北京文化整體經營狀況令投資者看在眼裡,儘管第三季度來個匪夷所思的全線飄紅,也沒能阻止精明的投資者捲鋪蓋走人。來自Wind的數據顯示,2019年內,北京文化遭股東減持高達114次,是遭股東連續減持次數最多的上市公司,這一數據比第二名高出一倍。


在減持股東的名單中,以此前收購世紀夥伴、浙江星河文化時引入的資本為主。當時,北京文化進行非公開發行,向富德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西藏金寶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8名特定機構投資者發行約3.24億股,募集資金約28.94億元。


其中,西藏九達在2019年底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北京文化349萬股,減持均價為7.42元/股。要知道,當初它投資時出價為8.92元/股,每股淨虧1.5元,西藏九達共折損523.5萬元倉皇出逃,看得出它是下了決心作好了虧錢也要逃離的心理準備。


而更令人不解的是,北京文化第七大股東西藏金桔在2019年4月11日上市流通,僅僅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將持股比例從4.38%降至1.38%。而西藏金桔的法人代表正是其從浙江星河的弄來的素有金牌經紀人之稱的王京花。她常常被外界看作北京文化人氣的實際存在。她作為北京文化大股東對北京文化的拋棄,實際上也宣告投資者對北京文化已開始喪失信心。


主要股東主動減持,最大股東又在被動減持。2019年12月,第一大股東華力控股因質押給東吳證券的部分股份涉及質押逾期,被實施強制違約處置而導致強制平倉。為化解危機,華力控股被動減持了北京文化部分股份。華力控股減持後,其15.16%的持股比例低於富德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15.6%的持股比例,只是由於由於一致行動人持有北京文化0.56%的股份,華立控股合計持有北京文化15.72%的股份,勉強保住了北京文化第一大股東的位置。


而最終把北京文化置於輿論漩渦的是2019年10月15日,北京文化宣佈將以自有資金8.4億元收購北京東方山水度假村有限公司100%股權。後者在2019年1-7月營收為0元,淨虧損317.25萬元,資產總額賬面價值為4540萬元。事實上,後者2002年成立以來,除了花費235萬元收購的位於北京密雲區閣老峪村的一塊山場外,旗下並無任何資產,也沒有任何收入。


毫無疑問,這又是一次高溢價的收購交易。儘管在深交所的問詢下,北京文化仍然堅稱此次收購價格在合理區間內,但8.4億元的收購資金幾乎耗盡了北京文化的全部家當,同時還通過抵押土地等方式背上了6億元銀行貸款。(連中爆款卻舉步維艱,鉅額暴雷卻熱衷高溢價收購,北京文化幹哈呢2020年02月03日正經社)


北京文化的轉型


這裡我們先來看看北京文化整體發展情況。


資料顯示,北京文化原為京西旅遊,成立於1985年,當時公司的全稱是北京京西風光旅遊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彼時,京西旅遊擁有靈山、妙峰山、戒臺寺、潭柘寺等多個門頭溝景區的承包經營權,以及龍泉賓館等酒店資產,後於1998年上市。


上市之初,京西旅遊業績保持穩步增長,但公司並未止步於旅遊業,開始了多元化嘗試。曾在2000年前後,先後收購了一家能源和電池製造廠以及一家建設開發公司,試圖進軍房地產和建材。不過多未獲成功,相反因這些項目投資高、回報週期長以及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既佔用了大量資金,又導致2002年-2003年連續兩年出現淨虧損。京西旅遊處在退市邊緣。


為避免退市,京西旅遊2004年使出渾身解數,先是幾經周折引入外部資本,再靠政府補貼,還不能填補窟窿,最後還是靠出售子公司股權才勉強度過難關。


2006年,京西旅遊更名為北京旅遊。隨後業績保持了幾年的增長。到2012年-2013年,北京旅遊業績再次出現負增長。此時,北京旅遊意識到,靠自己手頭單純的旅遊項目,已很難維持持續發展。在此背景下,北京旅遊宣佈進軍影視文化行業。


2013年12月,北京旅遊宣佈收購北京摩天輪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希望藉此逐步完成旅遊、影視文化雙主業轉型的佈局。其後,公司進一步收購了多家影視企業。


2014年10月,北京京西風光旅遊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京文化”)。同年,北京文化憑藉《同桌的你》和《心花路放》一鳴驚人。據當時媒體的報道,這兩部電影給北京文化帶來1億元左右的業績提升。在北京文化2014年年報中,影視及經紀業務收入首度出現便佔據主角地位,貢獻了54.7%的營收;相對的,北京文化的旅遊服務收入已連續三年下滑。


嚐到甜頭的北京文化開始有意識的逐步剝離原有的旅遊資產。目標首先對準龍泉賓館。最先被轉讓的是其下屬物業公司,2016年龍泉賓館也被出售,隨後其主要資產靈山景區在承包經營期限未滿的情況下,便被北京文化提前歸還。據公告,以上資產近期的財務數據均為虧損。這也算北京文化再止損。


2019年5月31日,潭柘寺和戒臺寺的承包經營權也將被收回。2020年1月3日北京文化召開第七屆董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簽署〈潭柘寺、戒臺寺、妙峰山交接協議書〉的議案》,將潭柘寺景區、戒臺寺景區、妙峰山景區經營權歸還給門頭溝區文化和旅遊局,並將4家標的公司全部資產、人員等移交門頭溝區文化和旅遊局或其指定的第三方。門頭溝區文化和旅遊局以2400萬元的價格受讓北京文化在承包經營期間單獨投資項目的全部資產。至此,北京文化上市之初所擁有的主要景區資源,或將只剩妙峰山與百花山。


頻中爆款財務卻玩高臺跳水,《流浪地球》也遮不住北京文化的醜


道略文旅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毛修炳表示:“北京文化的這些傳統旅遊景區,採用的還是傳統的經營方法,沒有新的運作,很難有大的提升和增長潛力。”旅遊專家王興斌也曾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傳統景區業績下滑的一大原因,便是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景區轉型緩慢甚至不轉型。


從旅遊業出發卻過得並不如意的北京文化,這些年來投向影視業步伐很堅決,隨著此次潭柘寺、戒臺寺、妙峰山景區的經營權進行轉移,北京文化看似是進一步遠離了旅遊業。


進軍影視業的得與失


北京文化逐步剝離傳統旅遊項目,正式進軍影視行業是在2013年,以收購宋歌摩天輪文化傳媒開始,這家公司是宋歌於同年創辦,才幾個月時間就被北京文化(當時叫北京旅遊)作價1.5億收購,宋歌出任北京文化董事長和總裁。


宋歌的初試水是用3分鐘拿下《我不是潘金蓮》的電影改編權。其中《我不是潘金蓮》通過與華誼、耀萊組局保底,獲得了2000多萬的利潤。而讓他大放異彩的“保底”首秀,則是《同桌的你》和《心花路放》。尤其是後者,這部由甯浩導演的3400萬元低成本影片被宋歌聯合中影集團以5億元保底發行,最終票房11.67億元,給北京文化帶來了1.9億的票房分賬款,扣除投入的7500萬的保底費用和5000萬的宣發費用,北京文化獲得了約6500萬的稅前收益,半年的投資收益高達52%。正是這一漂亮的首秀,使北京文化躋身國內影視公司前列,也讓“保底發行”在中國電影界逐漸得到接受。《心花怒放》的成功也開啟了宋歌的“保底”之路。


這裡要說的是,北京文化參與的票房保底,其分成比例都遠遠低於其他影視公司主導的保底方案。這是因為,它作為缺乏影視資源的外來者,想借助資本的力量,獲取優質電影資源的發行及投資機會,最終切入上游生產環節,實現企業的文化轉型。(激進打法和豐富人脈,北京文化的電影保底簡史三聲2016/12/05作者:邵樂樂)


2017遇上了吳京,宋歌用兩天的時間看完了劇本,並決定為影片保底8億元票房。在眾人的一片質疑聲中,和吳京簽訂了協議。根據協議,北京文化和聚合影聯付給《戰狼2》各出品方2.17億元,以作為影片8億票房對應的保底金,其中北京文化出資1.4億元。公告中還指出,發行方承諾會投入不高於6000萬影片宣發費。


《戰狼2》具體的保底發行模式為:影片總票房不高於8億元時,發行方票房分成比例總和為12%(北京文化6.6%,聚合影聯5.4%);影片總票房高於8億元后,影片總票房收入在人民幣8~15億元之間的部分,發行方票房分成比例為25%(北京文化13.75%,聚合影聯11.25%);總票房在15億元以上的部分,發行方票房分成比例為15%(北京文化8.25%,聚合影聯6.75%)。


為了支持吳京,北京文化和關聯方聚合影聯還少量參投了《戰狼2》,投資金額為500萬元。宋歌還親自飾演了《戰狼2》中樊大使的角色,後來電影在票房上大獲成功,吳京特意叮囑工作人員在票房過8億元時製作了一張“樊大使”的海報,表達對宋歌“8億元慷慨保底”的感激之情。


2018電影《我不是藥神》找來時,宋歌敏感地覺察到這是一部“不一般的電影”。但這次許多專業人士都勸他謹慎。因為這是一部在此之前電影市場上沒出現過此類題材的新類型電影,能不能被市場接受還是未知,導演還是文牧野——一名新人導演,但宋歌大膽地參與了《我不是藥神》的出品和主控宣發。結果比宋歌預想的還要完美,《我不是藥神》首日點映票房就達到1400萬元,此後口碑一路高漲,票房也節節攀升,成為華語片史上的一大奇蹟,北京文化也因此成為電影背後的一大贏家。(宋歌,拍電影要給足尊重2018-12-1911:12:54 莫愁·時代人物2018年10期)


2019又押對了《流浪地球》,根據公告介紹,在《流浪地球》的創作中,北京文化便參與了制宣發的全過程,不僅促成了吳京的加盟,還為《流浪地球》制定了完善的宣發策略,將“回家”與“親情”這兩個主題與春節聯動起來,成功觸及了觀眾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流浪地球》口碑逆襲北京文化助力中國科幻 2019-02-0716:56金融界)


《流浪地球》於2019年5月6日正式下映,根據國家電影資金辦數據統計,影片在中國大陸地區累計票房收入為46.55億元。根據北京文化財務部門初步核算,北京文化來源於該影片的營收約為6億元-6.5億元(60,000萬元-65,000萬元),來源於該影片的收益約為2.4億元-2.8億元(24,000萬元-28,000萬元)。


而對於2019的北京文化來說,《流浪地球》可謂一俊遮百醜。2019年1—6月,北京文化實現營收6210.75萬元,比2018年同期減少2.41億元,同比減少79.5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560.32萬元,比去年同期減少9983.86萬元,同比減少225.70%。


頻中爆款財務卻玩高臺跳水,《流浪地球》也遮不住北京文化的醜


至此,把2019北京文化三個財報公佈聯繫起來看,半年報虧損,三季度盈利,全年報虧損,原因在哪裡呢,這裡該窺知一二了。原來三季度加了《流浪地球》票房分成的2.4億多,才有了一個短暫的盈利期,而到了年末,又回到了原形。


再回過頭來看北京文化的這幾年。2017年及2018年三季度,北京文化押中了《戰狼2》、《我不是藥神》,從財報表現來看,《戰狼2》貢獻了約1.6億元淨利潤,佔到了2017年淨利潤總額的一半以上。創下56億全球票房記錄的《戰狼2》並未能讓公司一飛沖天,2017年公司實現淨利3.1億元,同比減少40%。


2018年第三季度,北京文化發行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票房達到31.7億元,彼時上市公司單季淨利潤為200萬元,2018年前三季度淨利潤也僅4626萬元。


押中爆款電影《戰狼2》《我不是藥神》後,2019年北京文化再度壓中《流浪地球》。不過這一次,資本市場上仍不買北京文化的帳。僅僅是2019年2月12日短一個漲停之後開始飄綠,隨後開始了持續的下挫。


北京文化創造了中國影視行業史上一個前所未有的奇蹟,連續三年壓中中國票房榜前四位中的三位(第一、第二、第四),如此機遇與中彩票大獎完全沒什麼區別了。如果是在國外,正常的市場條件下,一個公司如此運氣,早就賺翻了,但北京文化至今卻仍是行走在剃刀邊緣,如履薄冰。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即便頻頻押中爆款,從長期來看北京文化股價仍然是處於不斷跌勢當中,主要原因便是其依賴“爆款”所帶來的短期利好刺激和長期不確定性,北京文化體量小,影片票房波動性大,票房一般的電影往往會稀釋掉爆款影片的收益。(押中《流浪地球》卻笑不起來有一種窘境叫北京文化2019年02月18日07:21新浪財經)


比如,公告顯示,2015-2016年,北京文化相繼參與了丁晟執導、成龍主演的電影《鐵道飛虎》,2017年《二代妖精》的保底,結果相繼失敗,尤其是後者,總票房才2.98億,北京文化到手才幾千萬,5億元的保底可謂鉅虧。之後北京文化又相繼對《致青春2》《盜墓筆記》等進行了保底,但幾乎無一成功。


更大的打擊還在,與製造出爆款也只能勉強帶來過億利潤的收益相比,北京文化十幾億的商譽減值壓力幾乎可以輕而易舉的將利潤抵消。


頻中爆款財務卻玩高臺跳水,《流浪地球》也遮不住北京文化的醜


從K線可以清晰地看到北京文化的走勢特點,每當出現“爆款”時股價便短時間內出現異動,但從長期來看仍然是處於不斷跌勢當中,主要原因便是其依賴“爆款”所帶來的短期利好刺激和長期不確定性。(原標題:連中爆款卻舉步維艱,鉅額暴雷卻熱衷高溢價收購,北京文化幹哈呢來源:正經社)


除了這些以外,影視公司普遍經營艱難的原因還在於,電影票房分配的不合理。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在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中影數字提留0-3%的發行代理費。剩餘的40-43%才是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的“淨票房分賬收入”。


頻中爆款財務卻玩高臺跳水,《流浪地球》也遮不住北京文化的醜

淨票房分賬收入劃分


發行方:收取淨票房分賬收入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但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最終,片方分賬的票房回款公式為:


1*(1-3.3%-5%)*43%*(1-0.1)=33%。這是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這也就是票房達到電影成本3倍才可以回本的原因。在拍攝成本和演員導演費用飛漲的今天,要達到這一目標,只有寄希望於爆款。但哪有那麼多爆款,北京文化2019年12部影片僅4部過億最低6.4萬,實際上除了一部爆款的《流浪地球》外,其他基本上都是虧損或虧損邊緣。


2020年,北京文化的重點項目《封神三部曲》將會上映,這將是北京文化的有生以來最重要的一場“豪賭”。


早在2017年3月和5月,北京文化就先後發佈公告稱,《封神三部曲》的總投資為30億元,北京文化在其中的投資不高於13億元,投資比例為不高於70%且不低於20%。宋歌還公開了《封神三部曲》的規劃:總製作週期9年,採取3部連拍的形式。(一年12部影片僅4部過億最低6.4萬北京文化的2019有點“忐忑”2020-01-10來源:時代財經)


總投資30億,按前面說的一比三的比例,《封神三部曲》總票房需達到90億才可回本。在今天的電影市場環境下,要達到這一目標,其難度可想而知。前面說過,對北京文化來說,今年的《封神三部曲》是一場“豪賭”,贏了,北京文化目前困境也許能得到些許緩解;輸了,以北京文化現今情形而言,很可能是致命的。


再回旅遊地產?


北京文化就像一個運氣好到爆棚的賭徒,連續三年都能押中爆款,前面已說過,分居中國影史上票房排名一二四,不可能再有這麼好的運氣了。但在運氣如此爆棚的情況下,北京文化三年的日子卻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2017年,公司實現收入132,100.15萬元,同比增加42.5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1,033.35萬元,同比減少40.59%。


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18,278.77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0.46%,營業利潤41,948.2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75%;利潤總額41,859.4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46%;


2019年全年預計虧損19.5億元至24.5億元,與上年同比下降698.49%-851.95%,押中史上票房排名第二的《流浪地球》的北京文化公司以鉅虧慘淡收尾。


而2020年,北京文化壓上了它最大也可能是最後的賭注《封神三部曲》。宋歌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說,《封神三部曲》2014年啟動,2016年建組,前期籌備五年多,“第一步、我們要通過這個電影,把中國神話文化起源講透徹,把主體價值觀立住。第二步、我們會圍繞這個電影,做許多其他分支電影,例如楊戩、哪吒,都會做單獨電影。第三步、是遊戲、實景娛樂、衍生產品的授權和開發。這是一個立體開發,需要投資體量和足夠的工作時間配合。”(北京文化宋歌:電影市場需要更精細化的策略應對發佈時間:2019-07-05新華社)


宋歌的理想很豐滿,但他所面對的現實卻很骨感。首先中國缺乏美國多年電影工業培養起來的成熟觀眾群,像《魔戒》、《霍比特人》、《星球大戰》、《碟中諜》、《007》、《侏羅紀公園》等系列,每一步無不膾炙人口,票房口碑雙豐收,甚至連《哈利波特》都能製成一個成功的系列。而中國迄今為止沒有一個電影系列能做成,像封神這樣的又是歷史又是玄幻的,不要說系列三部,就是一部也沒有真正取得過成功的。年輕的北京文化看樣子這是要拿青春賭明天啊。


那麼它真的全把寶壓在《封神三部曲》上了嗎?非也。


2019年10月,北京文化發佈一份收購公告,而標的公司名為北京東方山水度假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山水”),其100%股權收購價為8.4億元。據公開資料顯示,東方山水的主要資產為其合法擁有的29塊位於北京市密雲區穆家峪鎮閣老峪村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使用權面積為187200平方米,以及向穆家峪鎮閣老峪村委會租賃的約100畝土地,租賃期限為30年。


消息傳出後,引發廣泛關注,北京文化不是已經剝離旅遊地產,進軍影視行業了嗎,為何又又開始搞起旅遊地產了呢?


面對媒體質疑,北京文化在收購東方山水時表示,這是為滿足公司業務經營和全產業鏈戰略發展需要,實現公司業務延伸與產業鏈佈局,有利於促進各業務板塊間的協同效應,進一步增強行業競爭力。


那麼這裡的“產業鏈佈局”與“業務板塊的協同效應”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有媒體從北京文化高層得到了答案。原來,北京文化計劃取得該土地使用權後,將結合公司IP資源,打造北京文化密雲國際電影文旅項目。且北京文化計劃採用“影棚+導演工作室+影視娛樂”為一體的電影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擬建設拍攝影棚、配套設施等,聚合業內導演、編劇、主創等行業資源。


對此投資分析師許杉表示,北京文化此前承包經營的景區多為傳統景區,雖已形成一定的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並吸引了部分遊客,但以上景區的運營模式難以在短時間內與北京文化轉型佈局的影視業務實現聯動,因此難以拓展出更大的協同效益。反觀通過收購東方山水獲得相關土地使用權,並用於打造文旅小鎮等相關項目,對於北京文化當下的實際業務發展具有更大的相關性。


但電影小鎮若要從無到有並帶來高收入並不是一件易事。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成且正在經營的337座主題公園僅有半數在2018年暑期實現盈利,另有25%為虧損,有公開數據顯示,影視旅遊基地中能夠實現盈利的只有5%。


影視傳媒行業分析師曾榮認為,“由於國內此前尚未有足夠成功的電影小鎮案例,缺乏相關經驗,因此不少入局者仍處於探索期。北京文化此前雖從事旅遊業務,具備一定從業經驗,但文旅項目與此前傳統旅遊景區的運營也存在不同之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相關的障礙或挑戰”。(告別單純景區經營北京文化投身文旅夢2020年01月09日來源:北京商報)


這實際上也意味著北京文化接下來的文旅夢之路又是荊棘叢生。除了文旅本身目前還看不到盈利前景外,更致命的是,北京文化可能目前還不具備走文旅路的基本條件。


有業內人士指出,“北京文化完全自己主導的IP還不太充足,在整體實力上,北京文化並非特別強,可能還需要再積累一些影視作品,才能有說話的權利。”。


資料顯示,《流浪地球》原為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項目,北京文化於2017年1月宣佈參與投資。據時光網報道,北京文化為《我不是藥神》的第四投資方,投資額佔比約在百分之十幾。《戰狼2》中,北京文化則為聯合出品方、保底發行方及宣傳統籌方。


由此可知,北京文化雖多次押中“爆款”,但自有的熱門IP尚缺。


“北京文化很多都是參投,因此沒有自己的IP,但華誼兄弟就正好相反,比如《狄仁傑》系列等等。華誼兄弟作為主投方,相當於自己投資製作,擁有獨立的IP版權。”毛修炳表示,“華誼兄弟積累了許多年,已經可以把這些IP落地化,變成一個電影主題樂園,但北京文化還不行。這也是為何一個要做實景娛樂,另一個卻要剝離旅遊資產的原因之一。”(北京文化vs華誼兄弟:旅遊的“離席者”與“探險者”新京報記者鄭藝佳發佈時間:19-02-18)


旅遊起家,旅遊不行了搞影視,影視不行了又要搞旅遊,為了怕人家說兜了一圈又回原地,前面加了個文化,這樣好聽是好聽了許多,但卻極有可能又讓北京文化背上更為沉重的商譽減值。


時至今日,沉重的商譽減值像一個巨大的鐐銬,在北京文化細小的脖子上越勒越緊。前幾年還靠著彩票中獎的爆款電影解一解急,而接下來一旦彩票中不了獎,北京文化該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