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中爆款财务却玩高台跳水,《流浪地球》也遮不住北京文化的丑

作者|刘工昌


2020年1月30日晚间,北京文化发布的2019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19年全年预计亏损19.5亿元至24.5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3.26亿元,同比下降698.49%-851.95%。


频中爆款财务却玩高台跳水,《流浪地球》也遮不住北京文化的丑


有趣的是,不到三个月前的2019年11月7日,北京文化公布2019三季报净利润1.17亿同比增长154.35%。


一、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频中爆款财务却玩高台跳水,《流浪地球》也遮不住北京文化的丑


仅仅一个季度,北京文化上演如此高台跳水,实在令人搞不懂。对于业绩的巨大亏损,2020年2月2日,深交所对其下发了关注函。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本期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具体内容,计提原因及合理性,前期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等原因。


对此,北京文化表示,2019年影视文化行业受宏观经济下行、行业政策趋紧、竞争环境变化等的影响,行业整体发展放缓。影视行业收益大幅下滑;艺人经纪业务受行业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收益下滑明显。同时相应的商誉减值准备137,000万元-147,000万元。这实际上表明,2019年全年预亏19.5亿元至24.5亿元中,商誉减值占了大头,也就是说,除了行业大环境的不景气外,北京文化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商誉减值。


巨额商誉减值拖累北京文化


北京文化的前身是1998年登陆深交所的京西旅游,更名为“北京旅游”, 2013年12月,北京旅游作价1.5亿元购买摩天轮文化,并在次年更名为“北京文化”,正式进入影视娱乐圈。


而此时的影视行业在热钱的催化下,在2014-2016年间涌现大批高溢价并购。北京文化此时正赶在此次热潮中。2014年作价13.5亿元购买世纪伙伴100%股权,75,000万元人民币价格购买星河文化100%股权。其中包括世纪伙伴的影视制作人边晓军、著名编剧严歌苓、著名导演张黎,经纪人王京花掌舵的浙江星河则带着陈道明、张丰毅、梁家辉等50多名签约艺人、导演、编剧举家迁入。一时间,北京文化星光灿烂,令一众同行垂涎不已。但2018年以来,受到政策大环境影响,资本火速退潮,影视行业普遍大幅商誉减值,前一阵溢价买入的影视公司大多成了脱不开身的烫手山芋。


北京文化在2019年初对摩天轮、世纪伙伴、浙江星河三家公司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作出了16%、3%、8%的预测,但截止2019年底,世纪伙伴、浙江星河、摩天轮分别形成商誉8.34亿元、6.41亿元、1.12亿元,合计15.87亿元。


其中,尤以世纪伙伴亏损为甚。北京文化公告显示,2019年北京世纪伙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确认收入113万元,较上年度下降99.78%。基于此,公司拟对其期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计提减值准备4.4亿元,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4000万元。


北京文化整体经营状况令投资者看在眼里,尽管第三季度来个匪夷所思的全线飘红,也没能阻止精明的投资者卷铺盖走人。来自Wind的数据显示,2019年内,北京文化遭股东减持高达114次,是遭股东连续减持次数最多的上市公司,这一数据比第二名高出一倍。


在减持股东的名单中,以此前收购世纪伙伴、浙江星河文化时引入的资本为主。当时,北京文化进行非公开发行,向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西藏金宝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8名特定机构投资者发行约3.24亿股,募集资金约28.94亿元。


其中,西藏九达在2019年底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北京文化349万股,减持均价为7.42元/股。要知道,当初它投资时出价为8.92元/股,每股净亏1.5元,西藏九达共折损523.5万元仓皇出逃,看得出它是下了决心作好了亏钱也要逃离的心理准备。


而更令人不解的是,北京文化第七大股东西藏金桔在2019年4月11日上市流通,仅仅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将持股比例从4.38%降至1.38%。而西藏金桔的法人代表正是其从浙江星河的弄来的素有金牌经纪人之称的王京花。她常常被外界看作北京文化人气的实际存在。她作为北京文化大股东对北京文化的抛弃,实际上也宣告投资者对北京文化已开始丧失信心。


主要股东主动减持,最大股东又在被动减持。2019年12月,第一大股东华力控股因质押给东吴证券的部分股份涉及质押逾期,被实施强制违约处置而导致强制平仓。为化解危机,华力控股被动减持了北京文化部分股份。华力控股减持后,其15.16%的持股比例低于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15.6%的持股比例,只是由于由于一致行动人持有北京文化0.56%的股份,华立控股合计持有北京文化15.72%的股份,勉强保住了北京文化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而最终把北京文化置于舆论漩涡的是2019年10月15日,北京文化宣布将以自有资金8.4亿元收购北京东方山水度假村有限公司100%股权。后者在2019年1-7月营收为0元,净亏损317.25万元,资产总额账面价值为4540万元。事实上,后者2002年成立以来,除了花费235万元收购的位于北京密云区阁老峪村的一块山场外,旗下并无任何资产,也没有任何收入。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次高溢价的收购交易。尽管在深交所的问询下,北京文化仍然坚称此次收购价格在合理区间内,但8.4亿元的收购资金几乎耗尽了北京文化的全部家当,同时还通过抵押土地等方式背上了6亿元银行贷款。(连中爆款却举步维艰,巨额暴雷却热衷高溢价收购,北京文化干哈呢2020年02月03日正经社)


北京文化的转型


这里我们先来看看北京文化整体发展情况。


资料显示,北京文化原为京西旅游,成立于1985年,当时公司的全称是北京京西风光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彼时,京西旅游拥有灵山、妙峰山、戒台寺、潭柘寺等多个门头沟景区的承包经营权,以及龙泉宾馆等酒店资产,后于1998年上市。


上市之初,京西旅游业绩保持稳步增长,但公司并未止步于旅游业,开始了多元化尝试。曾在2000年前后,先后收购了一家能源和电池制造厂以及一家建设开发公司,试图进军房地产和建材。不过多未获成功,相反因这些项目投资高、回报周期长以及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既占用了大量资金,又导致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出现净亏损。京西旅游处在退市边缘。


为避免退市,京西旅游2004年使出浑身解数,先是几经周折引入外部资本,再靠政府补贴,还不能填补窟窿,最后还是靠出售子公司股权才勉强度过难关。


2006年,京西旅游更名为北京旅游。随后业绩保持了几年的增长。到2012年-2013年,北京旅游业绩再次出现负增长。此时,北京旅游意识到,靠自己手头单纯的旅游项目,已很难维持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北京旅游宣布进军影视文化行业。


2013年12月,北京旅游宣布收购北京摩天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希望借此逐步完成旅游、影视文化双主业转型的布局。其后,公司进一步收购了多家影视企业。


2014年10月,北京京西风光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京文化”)。同年,北京文化凭借《同桌的你》和《心花路放》一鸣惊人。据当时媒体的报道,这两部电影给北京文化带来1亿元左右的业绩提升。在北京文化2014年年报中,影视及经纪业务收入首度出现便占据主角地位,贡献了54.7%的营收;相对的,北京文化的旅游服务收入已连续三年下滑。


尝到甜头的北京文化开始有意识的逐步剥离原有的旅游资产。目标首先对准龙泉宾馆。最先被转让的是其下属物业公司,2016年龙泉宾馆也被出售,随后其主要资产灵山景区在承包经营期限未满的情况下,便被北京文化提前归还。据公告,以上资产近期的财务数据均为亏损。这也算北京文化再止损。


2019年5月31日,潭柘寺和戒台寺的承包经营权也将被收回。2020年1月3日北京文化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签署〈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交接协议书〉的议案》,将潭柘寺景区、戒台寺景区、妙峰山景区经营权归还给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并将4家标的公司全部资产、人员等移交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或其指定的第三方。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以2400万元的价格受让北京文化在承包经营期间单独投资项目的全部资产。至此,北京文化上市之初所拥有的主要景区资源,或将只剩妙峰山与百花山。


频中爆款财务却玩高台跳水,《流浪地球》也遮不住北京文化的丑


道略文旅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毛修炳表示:“北京文化的这些传统旅游景区,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经营方法,没有新的运作,很难有大的提升和增长潜力。”旅游专家王兴斌也曾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传统景区业绩下滑的一大原因,便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景区转型缓慢甚至不转型。


从旅游业出发却过得并不如意的北京文化,这些年来投向影视业步伐很坚决,随着此次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景区的经营权进行转移,北京文化看似是进一步远离了旅游业。


进军影视业的得与失


北京文化逐步剥离传统旅游项目,正式进军影视行业是在2013年,以收购宋歌摩天轮文化传媒开始,这家公司是宋歌于同年创办,才几个月时间就被北京文化(当时叫北京旅游)作价1.5亿收购,宋歌出任北京文化董事长和总裁。


宋歌的初试水是用3分钟拿下《我不是潘金莲》的电影改编权。其中《我不是潘金莲》通过与华谊、耀莱组局保底,获得了2000多万的利润。而让他大放异彩的“保底”首秀,则是《同桌的你》和《心花路放》。尤其是后者,这部由宁浩导演的3400万元低成本影片被宋歌联合中影集团以5亿元保底发行,最终票房11.67亿元,给北京文化带来了1.9亿的票房分账款,扣除投入的7500万的保底费用和5000万的宣发费用,北京文化获得了约6500万的税前收益,半年的投资收益高达52%。正是这一漂亮的首秀,使北京文化跻身国内影视公司前列,也让“保底发行”在中国电影界逐渐得到接受。《心花怒放》的成功也开启了宋歌的“保底”之路。


这里要说的是,北京文化参与的票房保底,其分成比例都远远低于其他影视公司主导的保底方案。这是因为,它作为缺乏影视资源的外来者,想借助资本的力量,获取优质电影资源的发行及投资机会,最终切入上游生产环节,实现企业的文化转型。(激进打法和丰富人脉,北京文化的电影保底简史三声2016/12/05作者:邵乐乐)


2017遇上了吴京,宋歌用两天的时间看完了剧本,并决定为影片保底8亿元票房。在众人的一片质疑声中,和吴京签订了协议。根据协议,北京文化和聚合影联付给《战狼2》各出品方2.17亿元,以作为影片8亿票房对应的保底金,其中北京文化出资1.4亿元。公告中还指出,发行方承诺会投入不高于6000万影片宣发费。


《战狼2》具体的保底发行模式为:影片总票房不高于8亿元时,发行方票房分成比例总和为12%(北京文化6.6%,聚合影联5.4%);影片总票房高于8亿元后,影片总票房收入在人民币8~15亿元之间的部分,发行方票房分成比例为25%(北京文化13.75%,聚合影联11.25%);总票房在15亿元以上的部分,发行方票房分成比例为15%(北京文化8.25%,聚合影联6.75%)。


为了支持吴京,北京文化和关联方聚合影联还少量参投了《战狼2》,投资金额为500万元。宋歌还亲自饰演了《战狼2》中樊大使的角色,后来电影在票房上大获成功,吴京特意叮嘱工作人员在票房过8亿元时制作了一张“樊大使”的海报,表达对宋歌“8亿元慷慨保底”的感激之情。


2018电影《我不是药神》找来时,宋歌敏感地觉察到这是一部“不一般的电影”。但这次许多专业人士都劝他谨慎。因为这是一部在此之前电影市场上没出现过此类题材的新类型电影,能不能被市场接受还是未知,导演还是文牧野——一名新人导演,但宋歌大胆地参与了《我不是药神》的出品和主控宣发。结果比宋歌预想的还要完美,《我不是药神》首日点映票房就达到1400万元,此后口碑一路高涨,票房也节节攀升,成为华语片史上的一大奇迹,北京文化也因此成为电影背后的一大赢家。(宋歌,拍电影要给足尊重2018-12-1911:12:54 莫愁·时代人物2018年10期)


2019又押对了《流浪地球》,根据公告介绍,在《流浪地球》的创作中,北京文化便参与了制宣发的全过程,不仅促成了吴京的加盟,还为《流浪地球》制定了完善的宣发策略,将“回家”与“亲情”这两个主题与春节联动起来,成功触及了观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流浪地球》口碑逆袭北京文化助力中国科幻 2019-02-0716:56金融界)


《流浪地球》于2019年5月6日正式下映,根据国家电影资金办数据统计,影片在中国大陆地区累计票房收入为46.55亿元。根据北京文化财务部门初步核算,北京文化来源于该影片的营收约为6亿元-6.5亿元(60,000万元-65,000万元),来源于该影片的收益约为2.4亿元-2.8亿元(24,000万元-28,000万元)。


而对于2019的北京文化来说,《流浪地球》可谓一俊遮百丑。2019年1—6月,北京文化实现营收6210.75万元,比2018年同期减少2.41亿元,同比减少79.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60.32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9983.86万元,同比减少225.70%。


频中爆款财务却玩高台跳水,《流浪地球》也遮不住北京文化的丑


至此,把2019北京文化三个财报公布联系起来看,半年报亏损,三季度盈利,全年报亏损,原因在哪里呢,这里该窥知一二了。原来三季度加了《流浪地球》票房分成的2.4亿多,才有了一个短暂的盈利期,而到了年末,又回到了原形。


再回过头来看北京文化的这几年。2017年及2018年三季度,北京文化押中了《战狼2》、《我不是药神》,从财报表现来看,《战狼2》贡献了约1.6亿元净利润,占到了2017年净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创下56亿全球票房记录的《战狼2》并未能让公司一飞冲天,2017年公司实现净利3.1亿元,同比减少40%。


2018年第三季度,北京文化发行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票房达到31.7亿元,彼时上市公司单季净利润为200万元,201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也仅4626万元。


押中爆款电影《战狼2》《我不是药神》后,2019年北京文化再度压中《流浪地球》。不过这一次,资本市场上仍不买北京文化的帐。仅仅是2019年2月12日短一个涨停之后开始飘绿,随后开始了持续的下挫。


北京文化创造了中国影视行业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连续三年压中中国票房榜前四位中的三位(第一、第二、第四),如此机遇与中彩票大奖完全没什么区别了。如果是在国外,正常的市场条件下,一个公司如此运气,早就赚翻了,但北京文化至今却仍是行走在剃刀边缘,如履薄冰。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即便频频押中爆款,从长期来看北京文化股价仍然是处于不断跌势当中,主要原因便是其依赖“爆款”所带来的短期利好刺激和长期不确定性,北京文化体量小,影片票房波动性大,票房一般的电影往往会稀释掉爆款影片的收益。(押中《流浪地球》却笑不起来有一种窘境叫北京文化2019年02月18日07:21新浪财经)


比如,公告显示,2015-2016年,北京文化相继参与了丁晟执导、成龙主演的电影《铁道飞虎》,2017年《二代妖精》的保底,结果相继失败,尤其是后者,总票房才2.98亿,北京文化到手才几千万,5亿元的保底可谓巨亏。之后北京文化又相继对《致青春2》《盗墓笔记》等进行了保底,但几乎无一成功。


更大的打击还在,与制造出爆款也只能勉强带来过亿利润的收益相比,北京文化十几亿的商誉减值压力几乎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利润抵消。


频中爆款财务却玩高台跳水,《流浪地球》也遮不住北京文化的丑


从K线可以清晰地看到北京文化的走势特点,每当出现“爆款”时股价便短时间内出现异动,但从长期来看仍然是处于不断跌势当中,主要原因便是其依赖“爆款”所带来的短期利好刺激和长期不确定性。(原标题:连中爆款却举步维艰,巨额暴雷却热衷高溢价收购,北京文化干哈呢来源:正经社)


除了这些以外,影视公司普遍经营艰难的原因还在于,电影票房分配的不合理。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在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中影数字提留0-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3%才是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的“净票房分账收入”。


频中爆款财务却玩高台跳水,《流浪地球》也遮不住北京文化的丑

净票房分账收入划分


发行方:收取净票房分账收入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但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最终,片方分账的票房回款公式为:


1*(1-3.3%-5%)*43%*(1-0.1)=33%。这是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这也就是票房达到电影成本3倍才可以回本的原因。在拍摄成本和演员导演费用飞涨的今天,要达到这一目标,只有寄希望于爆款。但哪有那么多爆款,北京文化2019年12部影片仅4部过亿最低6.4万,实际上除了一部爆款的《流浪地球》外,其他基本上都是亏损或亏损边缘。


2020年,北京文化的重点项目《封神三部曲》将会上映,这将是北京文化的有生以来最重要的一场“豪赌”。


早在2017年3月和5月,北京文化就先后发布公告称,《封神三部曲》的总投资为30亿元,北京文化在其中的投资不高于13亿元,投资比例为不高于70%且不低于20%。宋歌还公开了《封神三部曲》的规划:总制作周期9年,采取3部连拍的形式。(一年12部影片仅4部过亿最低6.4万北京文化的2019有点“忐忑”2020-01-10来源:时代财经)


总投资30亿,按前面说的一比三的比例,《封神三部曲》总票房需达到90亿才可回本。在今天的电影市场环境下,要达到这一目标,其难度可想而知。前面说过,对北京文化来说,今年的《封神三部曲》是一场“豪赌”,赢了,北京文化目前困境也许能得到些许缓解;输了,以北京文化现今情形而言,很可能是致命的。


再回旅游地产?


北京文化就像一个运气好到爆棚的赌徒,连续三年都能押中爆款,前面已说过,分居中国影史上票房排名一二四,不可能再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但在运气如此爆棚的情况下,北京文化三年的日子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2017年,公司实现收入132,100.15万元,同比增加42.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33.35万元,同比减少40.59%。


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8,278.7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46%,营业利润41,948.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75%;利润总额41,859.4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6%;


2019年全年预计亏损19.5亿元至24.5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698.49%-851.95%,押中史上票房排名第二的《流浪地球》的北京文化公司以巨亏惨淡收尾。


而2020年,北京文化压上了它最大也可能是最后的赌注《封神三部曲》。宋歌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封神三部曲》2014年启动,2016年建组,前期筹备五年多,“第一步、我们要通过这个电影,把中国神话文化起源讲透彻,把主体价值观立住。第二步、我们会围绕这个电影,做许多其他分支电影,例如杨戬、哪吒,都会做单独电影。第三步、是游戏、实景娱乐、衍生产品的授权和开发。这是一个立体开发,需要投资体量和足够的工作时间配合。”(北京文化宋歌:电影市场需要更精细化的策略应对发布时间:2019-07-05新华社)


宋歌的理想很丰满,但他所面对的现实却很骨感。首先中国缺乏美国多年电影工业培养起来的成熟观众群,像《魔戒》、《霍比特人》、《星球大战》、《碟中谍》、《007》、《侏罗纪公园》等系列,每一步无不脍炙人口,票房口碑双丰收,甚至连《哈利波特》都能制成一个成功的系列。而中国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电影系列能做成,像封神这样的又是历史又是玄幻的,不要说系列三部,就是一部也没有真正取得过成功的。年轻的北京文化看样子这是要拿青春赌明天啊。


那么它真的全把宝压在《封神三部曲》上了吗?非也。


2019年10月,北京文化发布一份收购公告,而标的公司名为北京东方山水度假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山水”),其100%股权收购价为8.4亿元。据公开资料显示,东方山水的主要资产为其合法拥有的29块位于北京市密云区穆家峪镇阁老峪村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使用权面积为187200平方米,以及向穆家峪镇阁老峪村委会租赁的约100亩土地,租赁期限为30年。


消息传出后,引发广泛关注,北京文化不是已经剥离旅游地产,进军影视行业了吗,为何又又开始搞起旅游地产了呢?


面对媒体质疑,北京文化在收购东方山水时表示,这是为满足公司业务经营和全产业链战略发展需要,实现公司业务延伸与产业链布局,有利于促进各业务板块间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行业竞争力。


那么这里的“产业链布局”与“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有媒体从北京文化高层得到了答案。原来,北京文化计划取得该土地使用权后,将结合公司IP资源,打造北京文化密云国际电影文旅项目。且北京文化计划采用“影棚+导演工作室+影视娱乐”为一体的电影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拟建设拍摄影棚、配套设施等,聚合业内导演、编剧、主创等行业资源。


对此投资分析师许杉表示,北京文化此前承包经营的景区多为传统景区,虽已形成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吸引了部分游客,但以上景区的运营模式难以在短时间内与北京文化转型布局的影视业务实现联动,因此难以拓展出更大的协同效益。反观通过收购东方山水获得相关土地使用权,并用于打造文旅小镇等相关项目,对于北京文化当下的实际业务发展具有更大的相关性。


但电影小镇若要从无到有并带来高收入并不是一件易事。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且正在经营的337座主题公园仅有半数在2018年暑期实现盈利,另有25%为亏损,有公开数据显示,影视旅游基地中能够实现盈利的只有5%。


影视传媒行业分析师曾荣认为,“由于国内此前尚未有足够成功的电影小镇案例,缺乏相关经验,因此不少入局者仍处于探索期。北京文化此前虽从事旅游业务,具备一定从业经验,但文旅项目与此前传统旅游景区的运营也存在不同之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相关的障碍或挑战”。(告别单纯景区经营北京文化投身文旅梦2020年01月09日来源:北京商报)


这实际上也意味着北京文化接下来的文旅梦之路又是荆棘丛生。除了文旅本身目前还看不到盈利前景外,更致命的是,北京文化可能目前还不具备走文旅路的基本条件。


有业内人士指出,“北京文化完全自己主导的IP还不太充足,在整体实力上,北京文化并非特别强,可能还需要再积累一些影视作品,才能有说话的权利。”。


资料显示,《流浪地球》原为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项目,北京文化于2017年1月宣布参与投资。据时光网报道,北京文化为《我不是药神》的第四投资方,投资额占比约在百分之十几。《战狼2》中,北京文化则为联合出品方、保底发行方及宣传统筹方。


由此可知,北京文化虽多次押中“爆款”,但自有的热门IP尚缺。


“北京文化很多都是参投,因此没有自己的IP,但华谊兄弟就正好相反,比如《狄仁杰》系列等等。华谊兄弟作为主投方,相当于自己投资制作,拥有独立的IP版权。”毛修炳表示,“华谊兄弟积累了许多年,已经可以把这些IP落地化,变成一个电影主题乐园,但北京文化还不行。这也是为何一个要做实景娱乐,另一个却要剥离旅游资产的原因之一。”(北京文化vs华谊兄弟:旅游的“离席者”与“探险者”新京报记者郑艺佳发布时间:19-02-18)


旅游起家,旅游不行了搞影视,影视不行了又要搞旅游,为了怕人家说兜了一圈又回原地,前面加了个文化,这样好听是好听了许多,但却极有可能又让北京文化背上更为沉重的商誉减值。


时至今日,沉重的商誉减值像一个巨大的镣铐,在北京文化细小的脖子上越勒越紧。前几年还靠着彩票中奖的爆款电影解一解急,而接下来一旦彩票中不了奖,北京文化该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