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架起“知道”與“做到”之間的橋樑


心理學:架起“知道”與“做到”之間的橋樑


為何說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有句話非常形象貼切說出了我們心聲,“我們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知道做不到多麼常見,卻又如此無奈!

心理學視野下給個解釋很簡單,知道道理不過是有了認知,做到卻意味著意志行動,好比都知道早睡早起身體好,這個知識不難掌握,可是行動上由於缺乏意志便習慣熬夜成為夜貓子。

知道與做到之間隔著情慾情感與意志,能否做到要看情慾意志能力大小,就是這麼簡單。

問題在於,“知道”了這個知道做不到的“橋樑”,就真能做到嗎,這又是悖論。

藉助上一個文章說到的鑽石法則,看看李老師心理入門第一課,架起“知道”與“做到”之間的橋樑,這個講課模式吧。

開頭心動部分,“入門及提升難易不同的四種行業職業區別是什麼?”

用“有人說過”引出四種不同的行業職業學習,按照入門及提升難易分作四類。

都難的是社會精英做的事如科學研究,入門難提升易的需要特定天賦如武術影視音樂繪畫戲劇等,其餘的多數人由於這兩類門檻高進不去,只能“打醬油”。因此都容易的第四類就是勞苦大眾乾的活,有些不甘心的就去做第三類,即入門容易提高難的比如保險推銷等。

心理諮詢無疑屬於第三種情況,因為考證簡單做好很難,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每天風景都新鮮,堅持不住就退回到第四種。

為什麼說入職心理諮詢提高水平難呢?

心理學:架起“知道”與“做到”之間的橋樑


主體觀點部分,“如何理解知道做不到?”“怎樣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1、先驅與先烈打比方,其實就是成功與失敗,有效與無效區別,引出心理諮詢知行合一不一致現象。心理學知識學習,入門簡單容易,助人自助屬於知識應用,有效很難,由此引出“知道做不到”困惑。

為此要澄清兩種助人方式。

2、區分道理助人與心理助人區別。道理是知識,告訴那些不懂知識的有效,再次引申舉個我自己故事吧,在家讓兒子陪著喝酒,碰杯時候兒子酒杯低一些,就好奇問咋知道這個禮節,答曰跟我學的,原來曾經對他說過遇到長輩尊者要酒杯低些以示尊重,這個就是知識學習。

心理助人則是面對心理不健康的多數人,不缺少道理,只是做不到,繼續告訴知識道理顯然無效,這時候就要在情意上下功夫。

什麼是情緒意志呢?

3、理解情緒情感內涵外延。佛學說人是“有情”,心理學教材認為“情緒是人對事物態度的體驗”,這是內涵,外延則是情緒與情感,情緒是生理上的,外在的,小狗小貓都有的,而情感只有人才有,是內在的深刻的穩定的,曾奇峰說“人作為心理學存在的意義就是具有情感”。

意志而是樹立目標、採取措施、克服困難、實現目標的心理過程,這裡要點是克服困難。

如何利用情緒定義做好情緒管理呢?

4、合理情緒療法。記住一句話,“認知產生情緒,認知產生行動”,還有古希臘埃匹克迪特斯這句話,“人不是被事件所困擾,而是被其對事件看法困擾”,就此“急剎車”,目的是利用記憶理論記住這句哲人話語,深刻意識到情緒管理本質。

如何深入理解情緒與意志的作用?

作為講座,適可而止沒有問題,對於知道做不到在於情緒意志的回答,我們可以繼續。

我認為所謂情緒導致知道做不到,除了慾望不夠強大,比如成功慾望不強烈導致遇到挫折敗退,更重要的指缺少情緒體驗,也就是許又新教授說的“矯正性情緒體驗”。“知道”是大腦皮層的認識,理性色彩,“情緒”在於情緒腦,屬於感性色彩,離不開行動配合,行動起來才有負性情緒緩解,積極情緒增加,希望信心增加。

為此要把“做到”進行目標分解,先從小目標開始,跳一跳夠得著,加之及時支持鼓勵,比如每天寫日記為何容易,每天寫一點點,日積月累很多,假設開始就要完成幾萬字,難。

這又要認識到意志作用,意志是有了目標後克服困難的心理傾向,樹立挑戰困難意識是關鍵。

最後則是反覆行動,意志行動中加深知道,從而較好做到,最後一步步實現較大目標。

心理學:架起“知道”與“做到”之間的橋樑


你會如何回答以下踐行作業呢?

1、你覺得為什麼別人聽不進別人的道理?你曾經給別人講過道理嗎?別人聽還是不聽?請舉例並解釋:為什麼聽?為什麼不聽?

對於個人而言,這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懂道理,三歲小孩都知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自己知道的知識一再被告訴,就是灌輸,是侮辱,是嫌棄。

都喜歡給人講道理,因為這確保自己是正確的,屬於知識比如敬酒禮節可以聽,屬於灌輸的比如強調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會聽。

2、請觀察您周邊的人並回答:行為和行動有什麼不同?

行為主義理論告訴我們,行為是刺激後的反應,這個行為是狀態或者結果,中性的,但是行動更多指向過程,且是受意志支配的,比如意志行動。

孩子在家看手機這是行為,而孩子老媽親自試驗用麵粉做涼皮,標準的意志行動。由此可以認為好吃懶做類似不用克服困難的行為,都不是意志行動。

3、我們為什麼會遺忘?什麼是系列位置效應?蔡加尼克效應是怎麼回事?

“長時記憶的遺忘是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擾造成的。”系列位置效應特指開始、結束、中間峰值這些特殊位置記憶深刻,蔡加尼克效應是未完成事件容易被記住,由此可以理解初戀之所以難以忘懷,在於是初次情感投入,還是未完成事情。

4、動物有思維嗎?有情感嗎?

心理學認為思維是人類才擁有的,思維就是意識、就是心理,動物有的只是情緒,情感只有人類具有。換句話說,我們一般認為喜怒悲懼動物也有,但是愛恨情仇只是人類擁有。

但家養寵物的朋友會認為動物也有情感,日本忠義犬故事就很感人,也許這是少有的聰明動物,無法代表動物普遍性的擁有心理,好比你覺得自家寵物有感情,外人不以為然,但是隻要是人類,無論認識與否都會有感情流露,比如我們此時面對武漢疫情都會喊“武漢加油”“中國加油”“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5、“馬”和“白馬”哪個內涵更大一些?“白馬”是馬嗎?

概念包括內涵與外延,如同本質與現象,一體兩面,比如我們說馬的內涵是四蹄會跑的某種特定動物,外延則是各種大小形狀顏色不同的馬。因此,馬比白馬外延大,數量多的多嘛,可是內涵小,因為白馬加上了顏色限制。因此說白馬屬於馬,邏輯上是不對等的,但一般說法考慮簡潔稱呼,以及習慣的過分概括化,稱呼白馬為馬也是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