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前很多農村人都喜歡用柴火灶做飯,用柴火灶做飯有哪些好處?

大別山鷹


大家好,我是思南申阿姨,我家就是用土灶頭柴火飯,我們這一帶的農村都是用柴火飯,以前喜歡,以後還是會喜歡。跟大家分享一下柴火飯的3打好處,說不定你也會因此愛上柴火飯哦。

第一:農村柴火飯,是傳統農耕生活的索引,所謂“空手出門抱柴歸家”講的就是農村人早出晚歸的勤勞生活,在自家周圍順手拾一把柴就能煮熟飯菜。柴火灶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要勤勞肯幹,自力更生。

我家就住在山裡,周圍都是山,都是森林,那些枯枝敗葉要麼就腐爛在地裡,要麼就拎回來做飯,這就是就地取材、養家餬口的農耕人。沒多少收入,捨不得花錢,燒菜做飯用的木材就是天然生長的,大自然恩賜的,對我們而言,能省則省,一口大鐵鍋可以用上十年。這種農耕火種的生活全部靠柴火飯得以維持,我們更懂它的意義。

第二:鍋大火猛,更適合炒菜,味道非常不錯。

也許你沒有吃過真正的農家柴火飯,但是√城市餐館應該不陌生,你有沒有發現它們用的鍋很大,火也很猛,就連路邊攤小炒用的都是大鍋。明白這個道理,你就知道為什麼農家人喜歡柴火飯了。因為鍋很大,火很猛,適合炒各種生菜,味道比起溫火小火來說要強很多很多的。

第三:習慣了粗茶淡飯的農村人,用不了精緻的袖珍廚具

前面講過,農村人都是幹農活的,有時為了干時間,大鐵鍋做飯很快,可能十來分鐘就能填飽肚子。但是,現在的電磁爐、液化氣、不粘鍋等袖珍廚具到了農村基本就上不了場,很多農村人也用不習慣這些,特別是熱菜,總感覺菜下鍋火就滅了,炒出來的菜都是冷的。

人,都會追求美好得生活,但是,傳統生活習慣誰很難改變的,就好比城市姑娘住不了農村一樣。也許,隨著農村城鎮化的步伐,生活奔小康的節奏,漸漸地,粗茶淡飯的農村也走向了洋酒點心得城市廚房。我們也期待那麼一天,也希望這個過度來的更快一點。


思南申阿姨


並不是以前的農村就喜歡用柴火灶做飯,實在是沒有別的選擇,當然也有它的好處。

記事起,燒水做飯都是用柴火灶,每家正屋一進屋大多是右邊都有灶臺,煙道通過裡屋的一盤土炕後排到外面,到了冬天家裡的取暖、燒水、做飯全靠它了。特別是過年下餃子,跟著母親早早準備好豆秸或是芝麻秸,在太陽下曬得乾乾的,燒火旺水餃囫圇不破,討個好彩頭,想起來都是滿滿的童年回憶。過了冬天,燒火做飯就挪到院子裡的廚屋去,廚屋盤著一口八印大鍋,人口多的用十印大鍋,邊上配著燈箱,煮地瓜、玉米蒸窩窩頭都用大鍋,因為有風箱,燒的柴火乾點溼點、粗點細點都行,把柴火用到了極致,飯菜熟透好吃。

那時的農村,家家都有柴火垛,能從柴火垛的多少、堆碼的是否齊整看出這家女主人的持家本事,甚至姑娘相對象的時候媒人會有意無意的指著柴火垛告訴她這是誰家誰家的,增加男方籌碼。記得小時候每到秋後,母親都會不明天就起床,背起花簍拿著竹耙子去摟樹葉子,偶爾會遇到偷樹賊遺棄的樹枝,就像撿了大寶貝一樣,高興的說好幾天。大人忙著拾柴火小孩子也不能閒著,母親給我們準備了針、線,讓我們到樹下用針線穿樹葉,誰穿的樹葉多,母親會獎勵好吃的。

現在的條件好了,液化氣、天然氣、電器的使用已經使燒柴火成為過去式,農村房前屋後、田間地邊到處都是好柴火,卻沒有人再去撿拾,黃昏沒有了裊裊炊煙,沒有了一家人圍著鍋臺吃著帶有柴草芳香飯菜的團聚。

以前的農村再也回不去了,只好留在記憶裡。





奮鬥幸福515


從小就生活在農村的我,來說說為什麼之前都是用柴火灶的

1、在我們很小的時候,農村除了柴火灶就是沼氣,是沒有煤氣灶的,而且農村也是一直都是沒有通天然氣的,另外以前的農村人口都是非常多的,那個時候出門在外的也很少,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家的,用柴火灶燒飯,可以有大鍋的,這樣煮飯和炒菜也都方便的。另外那個時候在人們的習慣中就是用柴火灶做飯,沒有過其他的想法

2、當我們上小學的時候,漸漸的有了煤氣灶的,但是那個時候的年輕人也開始有了意識,出門打工的也是越來越多的,留守在農村的老人和孩子比較多的,老人的習慣是用柴火灶的,另外一點是因為在農村幹樹枝,松樹葉子也都很多的,煤氣的話還需要錢的,所以選擇用柴火灶多一些的。

3、目前我們農村平時用煤氣灶多一些的,但是逢年過節還是柴火灶用的多,因為逢年過節人多,而且經常出門在外的家人,回到老家喜歡用土灶燉出來的雞湯,土灶煮的米飯。不僅米飯香,還有鍋巴,想念家的味道,小時候的味道

柴火灶做飯,能做大鍋飯,另外像魚,雞鴨之類的,用柴火灶熬出來的湯更有味。而且柴火灶做飯等到了冬天還可以取暖的。



農家小江


農村人喜歡用柴火灶做飯是真的,然而更重要的是以前農民窮,柴火不用花錢。同時,柴火灶做的飯味道淳厚口感香甜,特別是燉的肉那個香,什麼灶都趕不上。

柴火灶做飯在農村流傳很久,到了90年代,國家提倡沼氣做飯,農村才慢慢建起了沼氣池,使用了沼氣灶,但有部分農民仍舊使用柴火灶。真正到了2000年以後,天然氣陸續進入農戶,農民才徹底不用柴火灶。我縣農村是2014年後才逐步用上了天然氣,扔掉了柴火灶。但是靠近山區的部分農村,到現在依然使用柴火灶。



為什麼農村人愛使用柴火灶,它有什麼好處?我認為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柴火灶是千百年遺傳的習俗,方便實用順手。

要說起柴火灶,農村老人都不知道是什麼年代流傳下來的。柴火灶過去都通著炕,早、晚做飯,炕都是熱呼呼的,冬天坐在炕上可舒服了,特別是小孩一邊睡覺一邊看著大人做飯,特別溫馨。飯熟了以後,全家人坐在炕頭吃飯說話挺方便的。再說農村家家都會盤柴火灶,壞了以後方便維修。柴火灶一般兩口鐵鍋,一大一小。大鍋做飯,小鍋炒菜方便實用。特別是過節、過年、農忙時節,生起柴火灶,架旺火勢,十幾口人的飯,一煙鍋袋功夫就做好,非常順手實用。





柴火灶的燃料就地取柴,省心省事不用花錢。

柴火灶的燃料一般是玉米杆、麥草、樹葉、稻草、木頭樹枝等,取柴十分方便,都是農村地裡長的、路邊生的廢舊材料,不用花錢,不用跑多遠的路,就近利用,省心省事。既乾淨了環境衛生,又方便村民。燃燒後的草木灰又是一種最好的莊稼肥料,可以說是變廢為寶,循環利用。


柴火灶做的飯香甜可口,味美鮮嫩。

俗話說”大火出嫩菜“。柴火灶肚腔比較大,多架柴草,爐膛內的火就特別旺盛,而且柴火灶結構嚴謹、保溫性好,柴火灶上的鐵鍋受熱均勻,不論是做飯還是炒菜,做出來的味道都特別好吃。有時候,因火太大鍋底還會產生一種鍋巴,是小時候最喜歡的零食。

裊裊炊煙,晚霞映襯,小小村落,雞嗚狗叫。美好、安逸的農村景象時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溫馨、甜蜜。

這就是我的村莊,永遠留給人們美好的回億。


渭水河畔


我感覺主要是以前農村條件不好,經濟落後,有的甚至都吃不飽,農民是沒有的選擇只能燒柴草。為了節省,節約,精打細算的過日子,並不是喜歡。

記得小時候我們家也是燒草做飯,每天媽媽都要去場裡草垛扯草揹回來。喝點水都得現燒,要燒好久,有時渴了就喝生水,搖一瓢咕嚕咕嚕就喝了,感覺還很甜很解渴。反正我不會燒火,老是熄火,還冒煙,現在想想主要沒有那個耐心,光想著快點出去玩。家務活基本都是我姐做。為了讓我會燒火,我爸還說封我一個官“火頭軍”。燒柴草做飯太慢,太浪費時間了,以前的農村孩子基本都是邊燒著火邊寫作業,水燒好才能出去玩。尤其怕下雨,一下雨都吃不成飯了,柴草很潮很溼點也點不著,還冒狼煙,嗆人,睜不開眼。

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提高了,基本家家煤氣電磁爐,有熱水壺,電飯煲,高壓鍋,洗衣機,省時方便,乾淨衛生,吃個飯在也不那麼麻煩了。也只有冬天會有燒炕的,還不是為了節省電費,有錢誰不知道享受呢!誰不喜歡一個寬敞明亮的大廚房,做飯炒菜心情都舒暢。

每個人都是奔著美好生活去的,農村的每一次更新進步,農民內心都是美的,他們老說,放在以前根本想不到會有這一天,農民的幸福感還是強烈的!



村姑小阿芝


為什麼以前好多農村人用柴火來燒火做飯

第一

因為以前沒有現在生活檔次那麼高,又是煤氣又是電的,燒柴做飯唯一的選擇。以前的農村燒柴都不是每家都有的,就是每天拿著斧頭去山上砍點。(那還要經過看山人的同意呢),要不然人家也不讓撿。那個時候沒有電,我是八零80後,我小時候燒的是洋油燈,沒有油了就往裡加一點的那種。寫作業都是在買個燈底下完成的,現在都不知道去哪了。


為什麼現在的有的人也喜歡用柴火做出來飯呢

那是因為現在生活質量越來越好,什麼都有了。所以有些有錢人選擇有燒柴火的農家飯館去吃飯是因為想去體驗,感覺挺新鮮。還有部分人好久沒吃到過柴火燒的飯菜想要去回味。

在我們農村現在雖然有電有氣,還是有部分人選擇燒火做飯,但大都是些年齡大的人,他們認為大鍋燒飯好吃,還可以燒很多。在農村有很多農活要做,所以就不能每頓飯都去做,回家熱熱吃點剩的就完事了。


山東二姐在農村


為什麼以前的都愛用柴火灶做飯呢,用柴火灶做飯有什麼好處?針對於這個問題我第一想到的就是用柴火灶做飯做出來的飯菜很香,以前祖先也是發明的鑽木取火做飯菜。

1..以前家家戶戶都很窮,不像現在的生活都是煤氣,而且還很挑食,以前別說用柴火灶做飯了,能吃的上一頓飽飯就不錯了。

2..用柴火灶做的飯菜都很香,好吃,別說以前,現在我們那邊家家戶戶基本上都還有柴火灶,用著也方便,就比如說:我外婆家現在也還是在用柴火灶燒飯菜,我外婆燒火,外公燒菜,那是多美一幅畫啊!

3..我們那邊家家戶戶都有柴火灶,方便家裡有做好事什麼的,都是有柴火灶燒飯菜,一大鍋一大鍋的燒。

4..我們家也有柴火灶,雖說現在做飯都用電壓力鍋了,但是比如說家裡來客人人,過節過年做狗肉,鴨子、鵝什麼的都能用的著,我們江西的柴火血鴨、狗肉都是比較出名的,在我們那邊做著兩樣菜都是要用柴火燒著做才好吃,香。

所以說,為什麼以前的人家都愛用柴火灶做飯,那是因為當時家條件也不好,山上柴火也多,而且以前我們的祖先就是發明的鑽木取火,才開始燒柴火做飯的,而且做出來的飯菜也很香,超好吃!





江西青青


在我看來應該是壞處多一點,但也不是絕對的,

說好處有一點是因為,不用柴火做飯了,這樣可以讓屋子裡更乾淨和整潔,還可以讓農村看起來更乾淨。

要說壞處嗎?你們南方人可能不覺得要是放在北方可就是大事了,你想想北方一到冬天是多麼的寒冷,還有一般農村家家睡得都是火炕呢,這要是不讓柴火做飯了,到了冬天怎麼弄,你們也有可能說可以用氣,我先用自家用燃氣來說說。

去年政府惠民政策給家家戶戶安上了壁掛爐可以帶暖氣。也可以把火炕盤山暖氣管用燃氣燒。我家去年冬天就是用的燃氣壁掛爐只帶了暖氣,我家是農場房主有120多平帶了四組暖氣,你們知道一個月用了多少燃氣錢。用了1000多塊錢,第二個月都沒幹用,咱們農民上哪能掙那麼多的去啊。這還沒有鏈接炕上的暖氣呢。這要是在東北要是連燒一冬這一年都白乾了。最起碼用柴火做飯火炕能熱乎,燒點煤有一千多夠用一冬了。

炕燒熱乎了晚上才能休息好。

所以在我看來還是壞處大於好處。






農村孩子在創業


我覺得題主提的這問題不正確,怎麼叫以前農村人都喜歡柴火灶做飯。在以前缺氣少電、煤炭緊張的年代,農村人不用柴火灶做飯,還能用什麼做飯?

柴火灶又叫大鍋灶,是用土基或磚塊,用漿泥或石灰泥壘砌而成的。過去的柴火灶一般上面擺一口大鐵鍋和一個燒熱水的吊罐,家裡人口多的旁邊再加一口小鐵鍋,大鍋用來做飯,小鍋用來燒菜,鍋面早期用石灰泥刮平,後期一般都用水泥抹平,家裡條件好的用瓷磚做面。

我吃柴火灶做的飯吃了五十多年了,家裡的柴火灶去年才拆除的,說真的,真是捨不得。但村裡只我一家用,顯得格格不入、有些守舊,加上政府鼓勵拆除柴火灶,我也就隨了大潮,改用電飯煲了。

說起柴火灶,那煮的那個飯、燉的那個粥才叫香呢!特別是煮飯乘下的鍋巴,經灶洞內餘火烤蒸後,鍋巴背面金黃色,咬到嘴裡嘎嘣脆、格外香,如果再就著湯或醮著大鍋內蒸著的小菜餘湯,那真是別有一番滋味,爽口極了,吃了還想吃,欲罷不能。煮的粥也是格外的黏稠純香可口,讓人回味。



那時,農村人做飯或煮粥或煮粥撈飯,大鍋內總是擺上飯架,上面擺上燒好的小菜和蘿蔔或其它類菜,飯或粥或飯粥煮好了,菜也蒸透了。開開鍋蓋,飯或粥或飯粥的香味和小菜、蘿蔔、其它菜的味道一同騰起、飄出,鑽進人們的鼻孔、嘴舌,讓人食慾頓增、胃口大開。


那時燒鍋用的柴草是生產隊分配的莊稼收割後曬乾的秸稈,但很多人家不夠燒,都到野外砍枯枝、雜草,曬乾後作為補充。那時,砍柴的人太多,野外的雜草也不好砍,一些人跑到很遠的地方才能砍一些。現在的年青人根本就不知那個年代人們生活的艱辛。

砌柴火灶的技術性跟強,內行的老師傅砌的灶即吸風旺火,又拔煙拔灰,還能省柴節草。如今,這樣的師傅農村也越來越少了。

過去農村,村村煙囪林立,戶戶飲煙繚繞的景象已不復存在,代之而來的是清潔、方便的燃氣灶、電飯煲、電燒鍋。但很多人依然懷念過去的柴火灶,不光是懷念柴火灶做的飯菜的香味,更是懷念那個苦澀的年代。


農事小記


不是以前的人喜歡用柴火做飯炒菜,現在的我也是用柴火做飯炒菜。因為大鐵鍋炒菜特別好吃,而已不用加煤氣,又節約一大筆錢。我們山上到處都是柴。

我喜歡燒火炒菜哦,用大鍋炒特別方便,還有做很多好吃的特產小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