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放鬆 春耕抓手中——我市農村春耕生產見聞


防疫不放鬆 春耕抓手中——我市農村春耕生產見聞

農藥噴灑車正在作業


防疫不放鬆 春耕抓手中——我市農村春耕生產見聞

鎮村幹部在櫻桃園裡指導開展工作


防疫不放鬆 春耕抓手中——我市農村春耕生產見聞

農技專家走進田間解決問題


臨渭區
  本報訊(記者 李亞曉 通訊員 馮文靜)時下,正是防控疫情和春耕生產的關鍵時期,也是農業生產的最佳時期。臨渭區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不忘搶抓農時恢復生產,穩定“菜籃子”供應,紮實抓好春耕備耕工作,保障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2月8日,臨渭區下發了《關於確保“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緊急通知》,要求切實保障“菜籃子”產品生產的正常開展和順暢流通。
  故市鎮、陽郭鎮的扶貧產業園蘑菇棚最近正在進行繁忙的蘑菇採收,像這樣的蘑菇生產基地全區還有近10家,每天出菇5噸多。孝義鎮、交斜鎮的蔬菜大棚每天也組織人力採收2噸多的西紅柿,這些蔬菜通過綠色通道很快就運到城區超市、社區,為城市菜籃子保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確保“菜籃子”保供的同時,臨渭區主要“春耕”工作還包括加強小麥春管技術指導,區農技中心安排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及時對小麥苗情、病蟲情、墒情進行調查,尤其對小麥條鏽病和草地貪夜蛾發生情況進行重點調查監測。技術人員通過微信、公眾號、電話等多種形式開展春耕生產的技術服務,指導群眾做好麥田的春灌、追肥、化學除草和病蟲害防治工作。
  在官道鎮屈家村的麥田裡,幾輛農藥噴灑車正在作業,這是臨渭區農技部門聯合轄區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的一次集中化學除草工作。共出動農業機械40多臺次,在區內作業面積8000多畝。臨渭區以下邽鎮為核心的25萬畝葡萄園春管工作也陸續開展,種植戶到自家園子開始了清園、春灌等工作。

  臨渭區還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產品,讓農民用上放心農資,為全年的農業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澄城縣
  本報訊(記者 韓樂 通訊員 楊成超)連日來,澄城縣馮原鎮黨委、政府迅速行動,在嚴格落實各項防疫措施的同時,組織動員群眾積極開展春耕生產。
  春灌保墒、果園春剪、整地施肥……壺梯山下,到處是一派春耕正忙的景象。在小河西村,1個機井和1個抽水站正開足馬力抽水灌溉。馮原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在村上檢查時叮囑村上幹部,要科學有序組織好春耕生產,為全年豐產豐收打好基礎。“要引導群眾佩戴好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分散下地幹活,不能因疫情耽擱春季農業生產,也不能因群眾扎堆幹活導致出現疫情擴散的風險。”在牙曲村,貧困戶高根林正在自家果園裡忙活,他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儘管半個多月沒出過村,但自己一直也沒有閒著,這兩天剪完樹,馬上就要澆地了,村上8眼機井現在都開著,隨時都能澆,春季果園管好了,後季肯定能賣上好價錢。”據悉,目前馮原鎮已落實今春發展櫻桃面積1500餘畝,蘋果、花椒麵積3000餘畝。全鎮開動抽水站、機井等水利設施84處,累計灌溉果園7000餘畝。

  
華州區
  本報訊(記者劉虹)2月13日,記者從華州區農業農村局瞭解到,近日該局組織農技中心技術人員,採取實地調查+電話問詢方式,對全區小麥、油菜苗情進行抽樣調查,確保防疫期間農業生產。
  據悉,此次調查,共抽取了3個鎮6個村12塊水地麥田。針對存在問題,該區農業農村局提出解決辦法,要求各鄉鎮、街道要以“促弱轉壯,消除雜草,培育合理群體”為目標,分區域分類施策,促弱轉壯,控旺保穩。要促控結合,分類管理,對於有旺長趨勢的水地麥田,要以控為主。要做好科學化學除草,綜合防治病蟲害。預防早春凍害,噴施植物防寒抗凍劑防止倒春寒。
  全區油菜面積1.6萬畝,長勢基本正常。部分油菜田冬前未間苗、定苗,群體偏大,個體發育較弱。該區農業農村局要求各鄉鎮、街道要以“防寒保苗、促苗壯發”為目標,開展間苗定苗,對於生長過快田塊,及時開展中耕培土壅根,破除板結。合理灌水追肥,噴施硼肥,同時加強病蟲害防治。
  
大荔縣
  本報訊(通訊員李世居)2月14日,在大荔縣兩宜鎮400畝櫻桃產業園區,果農們戴著口罩給櫻桃疏花疏果。該鎮領導班子成員深入各包聯村指導開展工作,做到春耕防疫“兩不誤”。鎮上還安排主管農業的領導帶農辦工作人員,到各村調研特色產業發展情況,瞭解目前全鎮農業生產方面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採取積極應對措施,努力把疫情對農業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保障農業生產增產增收。

  據介紹,大荔縣兩宜鎮櫻桃產業園自建園以來,圍繞櫻桃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探索農業託管經營模式,不斷提升群眾對“新三農服務模式”的認知,擬打造成智慧現代產業園區。目前,已建成78個日光溫室大棚,參與群眾達80戶430餘人,其中貧困戶參與67戶217人,通過“流轉貧困戶土地、自主經營、與大戶合作託管經營、對外轉包”四種扶貧模式享受園區紅利。該園區完全建成運營後,預計年產櫻桃31萬斤,產值達1700萬元,每棚平均增收10萬元,同時還可帶動地方物流等產業的融合發展。
  
富平縣
  本報訊(記者 王能力 通訊員 張雙慶)連日來,富平縣農業部門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產,提早部署、精心安排,確保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不誤,同推進。
  “你看我這麥,出現了黃葉現象,應該怎樣管理?”富平縣流曲鎮臧村貧困群眾郭銅安看到農技專家走進麥田,迎上來就問。郭銅安種了5畝小麥,眼下正是小麥返青的關鍵時期,這兩天小麥局部出現了黃葉現象,只好求助縣農技中心的專家。“生產一線也是戰役前線。”富平縣農技中心副主任、高級農藝師許燁說,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縣農技中心建立了農業專家微信群,給群眾解決生產、運輸、綠色通行證等問題。微信群解決不了的,組織相關專家深入田間地頭給群眾解決。針對最近出現的寒流問題,縣農技中心專家走進設施溫室大棚,現場指導農戶防範凍害知識,提醒種植戶要進行大棚保溫,加強水肥管理。

  富平縣是農業大縣,現有小麥種植面積70萬畝,設施農業10萬畝,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農業部門及時組織專家,多種形式開展技術服務,切實解決農民群眾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