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跟我去三江平原“淘金” !

8日14時許,黑龍江省綏化市四方臺鎮腰屯村農民劉海成和老鄉一起踏上綏化開往撫遠的K5141次“插秧專列”,前往三江平原插秧打工。今年是哈鐵“插秧專列”連續開行的第20年,劉海成也搭乘這趟列車走了20年的插秧“淘金”路。


春耕,跟我去三江平原“淘金” !

在綏化火車站,眾多“插秧客”乘列車奔赴三江平原。東北網記者孫英鑫攝

春耕,跟我去三江平原“淘金” !

在綏化火車站,眾多“插秧客”乘列車奔赴三江平原。東北網記者孫英鑫攝

黑龍江省三江平原地區水稻種植面積大、品質優良,糧食總產量佔全國的九分之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商品糧生產基地。由於當地勞動力不足,每年春耕季節都需要大量勞動力進行水稻備耕、插秧。“插秧客”打工20多天,就可收入近7000元錢,已經成為當地農民主要收入部份,越來越多的插秧客赴三江平原淘金,給交通運輸帶來了壓力。

2000年開始,為服務務工人員出行,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開行首趟農民工“插秧專列”,20年來,共有165萬餘人次搭乘專列前往三江平原插秧。

綏化火車站客運值班主任趙業勝見證了“插秧專列”20年來的發展,從最早的候車廳人滿為患,到現在的廣場涼棚,從當年輾轉幾個小時來車站熬夜買票到如今下村屯統計出行人數、送票下鄉、手機訂票,設備設施的升級讓插秧客體會到了方便,也讓農民工兄弟的精神面貌產生了變化。

“當年出來打工的人揹著編織袋,昏黃的臉色,灰白的頭髮,滿是皺紋的臉上透著疲憊,可現在很多插秧客穿著牛仔服,戴著太陽鏡。每年從5月初到中旬,每天約有4000餘人外出插秧打工。”趙業勝說。

“插秧專列”為“稻客”鋪就了一條致富路,65歲的腰屯村村民王春學已經連續插秧25年,他說,近年來,插秧收入越來越高,從以往每天只有七八十元的收入,現在每天能掙到三、四百元。家裡不僅蓋起大瓦房,還安裝了電話,冰箱、彩電等家用電器也一應俱全。王春學用多年的積蓄承包了水田、魚池,今年,他為十幾個村民聯繫了插秧用工的農場,帶著大夥過上好日子。

隨著機械化生產的普及,機械化插秧率達到96%,插秧客從站在水裡彎著腰插秧逐漸轉向“幕後”,主要負責補苗、操作機械等工作,以往平均一公頃需要5個人插秧作業,如今使用插秧機,30頃地僅需要10個人,但對插秧客的技術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更多的年輕人也選擇來插秧打工。

今年綏化、齊齊哈爾和哈爾濱市周邊將有4.8萬名農民工乘火車赴三江平原插秧。哈爾濱局集團公司深度挖掘運輸潛力,及時優化運輸方案,開行綏化至撫遠、齊齊哈爾至撫遠等3對農民工插秧專列。並調整部分列車運行區段,增加插秧專列週末開行密度,確保將插秧大軍及時運送到墾區春耕第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