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農村3個行業出現“拐點”,不想外出打工的不妨試試

這場全國性的疫情給許多的企業帶來了困難,大部分的企業無法順利開工,商業也歇業了。但是在疫情過後,也會有很多的商機,在疫情過後,在農村可能會有許多的創業機會,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疫情當下,農村3個行業出現“拐點”,不想外出打工的不妨試試

一、醫療衛生

此次疫情中,最直接的需求就是醫療健康領域,除了一線醫護人員的專業醫療用品之外,最主要的是大眾層面的健康衛生需求將爆發。特別是在農村區域,許多農村人對於醫療衛生不太重視,但是疫情過後,農村人會更加重視這個行業,因此創業是很有前景的。在農村創業可以選擇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的防護企業

當下,我國口罩生產嚴重不足,專業的N95口罩日產能僅有60萬隻;即使疫情之後,口罩生產企業仍會面臨巨大的需求,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電子體溫計、空氣消毒機、多次循環電子口罩等,都將日益普及,成為大眾日常需求品;一些增強身體免疫力,增強體力的輔助性保健品,也會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熱銷品;隨著健康意識的崛起,線下健身館、健身器材等,都會因此而受益。

2.互聯網醫療平臺

疫情期間,許多的健康平臺都推出在線義診,幫助用戶篩選普通感冒與新型肺炎,一方面緩解了線下就醫壓力,節省了資源,也讓無數消費者體驗了互聯網醫療的便利。

而且,整個醫療過程能夠實現閉環。比如阿里健康,就通過淘寶App上線了“買藥不出門”服務,線上問診之後,在線醫生開方,藥品直接給配送到家。

2019年之前,人們線上問診的比例僅為2%-4%。在此次疫情的催化作用下,線上問診的比例已經提高至10%左右。2019年6月國家明確規定互聯網醫療可以納入醫保支付。

、小視頻行業

在疫情期間,有許多的人都足不出戶,因此很多人都是選擇在家看視頻。據統計,抖音DAU破3億,達到了3.11億的用戶量,同比往年增長了93.1%;快手的DAU為1.77億,同比往年增長了55.8%;騰訊微視同比增長595%。隨著疫情對短視頻的加速普及,未來一些新晉網紅誕生,將進一步推動網紅經濟、流量經濟的爆發。在農村可以選擇農村特色的短視頻,如華農兄弟、李子柒等網絡紅人,都是通過農村短視頻開啟創業的。

三、農村在線教育

農村的教育資源相對來說比較匱乏,但是在疫情期間,由於學校不能復課,新東方、好未來、猿輔導等一批在線教育平臺迎來爆發的春天。在線教育平臺最大的優勢是名師優勢,疫情之後會加速市場調整,一些聽過名師講課的學生,將再很難將就普通老師,在線教育必然迎來一波爆發期。而且,未來線上教育與線下融合也是必然趨勢。而農村更要把握這個機會,彌補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短板。

根本在於制度的提升和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之年,特別在發生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必須多途徑改革釋放政策紅利,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合力突圍”的澎湃力量。

推進以保護農民利益為主線的土地改革,激活農民主體積極性“強動力”。農民“富不富”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最根本的一個評價標準,讓廣大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決不能奪去城鎮化進程中留給農民的“最後一根稻草”。在推進改革中必須正確把握方向,既要用好用活增減掛鉤、點狀供地等政策,也要加強對耕地佔補平衡的管理與監督,把土地改革的紅利留在農村留給農民,在制度上確保農民的核心利益,確保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推進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為核心的體制改革,激活市場潛能“強動力”。脫貧攻堅的階段性決戰必然要求政府短期內集聚大量資源投入到貧困地區,但之後隨著政府職能歸位,必然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這就要求突出以土地資源為槓桿,發揮土地資源的天然“財富之母”作用,推動城市和工業以及發達地區的資源要素、尤其是資金向鄉村流動,實現城鄉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加快由農民的土地資源向農民的資產、資本轉變;把農民經營行為和生產行為“放”給市場,減少產業選擇的直接介入,從引導與激活要素上著力,優化制度供給、政策供給、服務供給,推動有效市場的形成與完善;建立規範鄉村產業發展的正面清單與負面清單,明確扶持有市場前景的企業和專業大戶發展生產、加工和營銷,培育貧困地區邁向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避免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偏低的低端產業、低端產品繼續擴大生產。

推進以不拘一格選人用人為關鍵的人事制度改革,激活幹部隊伍活力“強動力”。政策和策略決定了之後,幹部便是決定因素。無論是貧困地區還是非貧困地區,迫切需要一個願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幹部隊伍,專業人才短缺是其中最大的軟肋。一方面,必然要強化黨紀政紀的嚴格管理,把紀律和監督挺在前面。而另一方面,要敢於下放權力,不拘一格選人用人。對於具有突出才幹的要敢於打破身份、年齡、學歷等條條框框,唯才是舉,特別是對於那些經過複雜環境鍛鍊又有突出才幹的幹部,即使有過問題也可以大膽使用,讓其在嚴管厚愛的條件下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動員離退休幹部、知識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還鄉”發揮鄉賢作用,推動人才下鄉。把對鄉村教師、醫衛人才進行定向招生、免費培養、定向就業的扶貧培養政策,擴大到農村基層各類專業人才,壯大鄉土人才隊伍。

在此次疫情過後,可能有許多的就業機會,在這裡只是羅列了少部分,可能會有更多的創業機會等待你的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