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三疊紀“海龍”是一種長著鑷子嘴的怪物


可怕的三疊紀“海龍”是一種長著鑷子嘴的怪物

藝術家筆下的Gunakadeit joseeae海龍


科學家們剛剛發現了一具怪異的海洋生物的遺骸,它長著一個“鑷子嘴”,可能在數億年前的遠古時代就在海洋中生活、漫遊。

這種被稱為“海龍”(海洋蜥蜴)的史前爬行動物,其身長可達16英尺(5米),在三疊紀晚期(2.51億年至1.99億年前)大約有4000萬年的歷史。它們很少能從化石中發現,但是,這次在阿拉斯加的發現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在北美出土的最完整的海龍骨架。

這個新發現的物種的鼻子戲劇性地縮小到一個鋒利的尖端,使它看起來像鑷子。科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報告說,這是世界上最年輕的海龍物種之一,出現在大約2億年前該物種滅絕之前。

2011年5月,阿拉斯加湯加斯國家森林的美國林務局地質學家Jim Baichtal和同事Gene Primaky在一塊露出海面的岩石中發現了這塊化石。科學家們很興奮,但他們知道,在潮汐週期淹沒遺址之前,他們必須儘快挖掘出這具骨骼。

大約一個月後,科學家們有了機會,但可利用的時間並不多:在兩天內只有兩個4小時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白天的潮汐足夠低,他們可以藉機發掘化石。經過艱苦的努力,科學家們終於完成了發掘。


可怕的三疊紀“海龍”是一種長著鑷子嘴的怪物

Gunakadeit joseeae海龍化石發掘現場


科學家們確認,這一發現是一種海龍,它活著的時候會有30到35英寸(75到90釐米)長。

根據這項研究,它的學名被定為:Gunakadeit joseeae,來自特林吉特文化中一種海怪的名字。科學家們認為,這不僅是一個新發現的物種,也是在北美髮現的最完整的海龍骨架,它還可能是我們所知道的這個群體中最年輕的一種。換句話說,它是滅絕前最後一種存活的海龍。

海龍(Thalattosaurs),其中大約有20個已知物種(主要來自歐洲和中國)有不同形狀的下巴和牙齒,可能是因為它們以不同的獵物為目標。

這些動物中,有些沒有牙齒;有些有鈍的、能壓碎貝殼的牙齒;有些有尖牙。而這次發現的“Gunakadeit joseeae”海龍的下巴後部有牙齒,但尖尖的前部沒有牙齒。

科學家們認為,“Gunakadeit joseeae”海龍使用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攝食策略,這是我們以前從未在這個群體或任何爬行動物身上見過的。


可怕的三疊紀“海龍”是一種長著鑷子嘴的怪物

完整的Gunakadeit joseeae海龍化石


化石周圍岩石中保存的線索表明,這種動物生活在熱帶沿海生態系統中,那裡是珊瑚礁棲息地。它尖尖的鼻子非常適合梳理淺灘,戳進裂縫和縫隙,以獵食小魚和甲殼類動物。一旦它抓住獵物,它就會用後牙咬住,然後把獵物吸進去。

科學家研究發現,高度專業化的獵食方式可能幫助了海龍的繁盛,但也可能在海洋條件改變並破壞它們的棲息地時,使它們走向滅亡。相比之下,像魚龍和蛇頸龍這樣的海洋爬行動物在三疊紀結束後的大滅絕中倖存了下來,這可能是因為它們的進食行為沒有“尖鼻”海龍那麼精細。

在三疊紀末期,它們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海龍進化得有點過於“專業化”,以至於它們根本無法生存,最終這個群體滅絕了。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