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推進遺產教育主流化:“馬鞍袋裡的遺產”工具包進學校


蒙古推進遺產教育主流化:“馬鞍袋裡的遺產”工具包進學校

“馬鞍袋裡的遺產”工具包 © Mongolian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UNESCO

10月31日至11月1日,來自不同教育機構的利益相關方來到蒙古烏蘭巴托,瞭解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和教育部門聯合開發的一種創新教學工具。“馬鞍袋裡的遺產”工具包(’Heritage in a Box’ Toolkit)作為一種教育工具能提升學習者的敏感性,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遺產保護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和蒙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為遺產教育從業者組織了這次能力建設培訓班,其間介紹了工具包的內容,並培訓了參會者如何講授工具包配套教師手冊中的課程內容。該工具包是針對學校和其他教育平臺的互動型實用工具,用於兒童和青少年的文化和遺產教育,強化他們的價值觀念和文化認同,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遺產保護中來。工具包採用了一種綜合的跨學科教學法,使教師能夠將遺產教育諸元素引入課堂。

此次培訓班共有42名參會者(38名女性參會者),其中13人是來自教科文組織聯繫學校項目(ASPnet)

的教師(教科文組織聯繫學校項目是一個由全球學校組成的網絡,這些學校共享教科文組織的價值觀並將其納入教學和學習之中)。來自烏蘭巴托及周邊地區的非政府組織、2個博物館和10個終生學習中心也參加了培訓班,他們與當地社區合作,共同確保所有人的學習機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邀請了來自蒙古五個世界遺產地的21名代表參會,其中包括遺產地管理人員和遺產地附近學校的教師。他們來自不兒罕合勒敦山及其周邊景觀,鄂爾渾河谷文化景觀,阿爾泰山脈岩畫群,外貝加爾山脈景觀和烏布蘇盆地。

蒙古推進遺產教育主流化:“馬鞍袋裡的遺產”工具包進學校

參會者 © Mongolian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UNESCO

蒙古教育、文化、科學和體育部文化與藝術政策部門專家B. Davaatseren先生指出:“文化遺產保護是我們國家面臨的挑戰”,並提及非法發掘和劫掠使文化遺產頻遭威脅。他在開幕致辭中總結道:“教育是直面這些挑戰、使青年成為其遺產保護者的關鍵。”

“馬鞍袋裡的遺產”工具包最初由教科文組織和非政府組織蒙古世界文化遺產培訓研究中心合作開發,根據試點項目鄂爾渾河谷文化景觀確定了相關內容。合作伙伴B. Oelun-Erdene女士指出:“儘管鄂爾渾河谷文化景觀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但當地居民和社區並不瞭解該遺產的內在價值。”

2017-2019年期間,來自該地區七所學校的約5000名學生從該項目中受益。以遺產與環境、遺產與旅遊、遺產與傳統生活方式等為主題的專門課程,得到了學校和地方行政部門的廣泛參與。許多活動也由此展開,如年度文化節、校際競賽、同伴學習、父母和社區的參與等。來自其中一所學校的社工J. Ankhbayar表示:“在我們學校試用了工具包之後,孩子們得以瞭解他們身邊的遺產及其價值和保護方法。現在,孩子們珍惜這片土地,併為生活在這片獨特的土地上而感到自豪。”

蒙古推進遺產教育主流化:“馬鞍袋裡的遺產”工具包進學校

試點項目:鄂爾渾河谷文化景觀 © Training and Research Centre for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in Mongoli

基於在試點地區取得的成果,教科文組織在過去兩年內召開了多次商討會,研究將該工具包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的可行性。此外還成立了一個國家專家小組,負責修訂和升級該工具包的內容。通過向目標教育機構介紹修訂版教師手冊,並通過各方參與測試其中的內容和活動方案,此次培訓班使參與者熟悉了工具包的教學方法。參會者非常積極地參與了實踐小組,設計了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活動,並通過模擬課程測試了工具包。學校還向工作組提供了繼續改進工具包的寶貴建議。

蒙古推進遺產教育主流化:“馬鞍袋裡的遺產”工具包進學校

實踐小組設計活動 © Mongolian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UNESCO

作為培訓班的成果之一,教師們同意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在各自的學校測試該工具包。教科文組織將密切跟進測試活動,獲取反饋,從而對工具包進行微調,並將最終版本提供給所有參與的學校。項目的直接受益者在培訓班期間反響積極,參與踴躍,進一步加強了教科文組織在蒙古的遺產教育的制度化

蒙古推進遺產教育主流化:“馬鞍袋裡的遺產”工具包進學校

一年級模擬課程 © Mongolian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UNESC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