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鍾南山再度落淚。對不起,我要曝光這些人……

84歲鍾南山再度落淚。對不起,我要曝光這些人……


抗擊疫情的戰鬥依舊在繼續。


前幾天,84歲的鐘南山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動情落淚。


他的眼淚,為李文亮而流。



“李文亮是中國人心中的英雄,我也覺得他是,我為他驕傲。”


84歲鍾南山再度落淚。對不起,我要曝光這些人……


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給我們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


抗疫,像一場眾生平等的通考,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必答題。


抗疫前線,有人用生命書寫答案,讓我們看到天使在人間。


而人間,我們普通小民面對一鍵重啟的生活,又該擁有怎樣的覺悟?


有些人,有些事,給了我們參考答案。




大家還記得杭州保姆縱火案中,痛失妻子和三個孩子的林生斌嗎?


這一次,他四處奔走籌措,捐了5000個口罩,價值9萬元。


84歲鍾南山再度落淚。對不起,我要曝光這些人……


有痛失親人的這三年裡,每當災難發生,他都沒有袖手旁觀。


打動我們的,除了他身在痛中,從不對他人的痛苦無動於衷的共情心,更重要的是,三年過去後,他從一個被同情者,活成了我們生活的榜樣。


84歲鍾南山再度落淚。對不起,我要曝光這些人……


2019年,他開始戒菸,開始晨跑,開始恢復生活。


2020年的第一天,林生斌發了一條微博:


84歲鍾南山再度落淚。對不起,我要曝光這些人……


以前沒有想過,當我到了四十,將會是怎樣。原來,到了這一天,許多道理自然就明瞭了。


一些想不明白的事情,就不再想了。過好當下的每一天。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經歷一些幸與不幸,這都是上天給我們的磨鍊,只有熬過,那段不為人知的歲月,人生才會有光明。


事實證明,命運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這不是少數人的英雄之舉,更應該是我們人生必備的精神乾糧。


恰如一位網友所說:他還在相信人間,我們為什麼不呢?




寧夏固原市人民醫院醫生張娟娟是此次援鄂醫療隊的成員,在給爸媽的那封家書裡,其中有一句話令人潸然淚下:


“不用擔心我,我和我的戰友們一定會打贏這場戰役,平安的回到你們身邊,我向你們保證,等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結束後,我一定找個好人嫁了。”


“找個好人嫁了,”這是災難寫給愛情與婚姻的情書。


84歲鍾南山再度落淚。對不起,我要曝光這些人……


我們為什麼還需要婚姻?


不僅僅是被愛,而是愛人。


疫情是一次腦筋急轉彎,讓每個人在生死麵前,對自己進行了一次最徹底的拷問:


我到底要過怎樣的一生?


說到底,長命百歲、萬壽無疆並無真實意義的安慰,唯有這一生,真實地愛與被愛,才算完整。




2月2日,被不少人視為最浪漫的一天。


對於當天堅守在銅仁南的高速收費站 “戰疫標兵”們來說,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溫暖了他們許久。


84歲鍾南山再度落淚。對不起,我要曝光這些人……


這天晚上,家住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謝橋街道的陳阿姨帶著女兒、外孫,到高速收費站臨時搭建的大棚裡,為這裡的一線抗疫工作人員送餃子。


84歲鍾南山再度落淚。對不起,我要曝光這些人……


這寒風中的夜宵,最是陳阿姨忙碌的身影,淚目中國——我們都想家,想媽媽了。


人為什麼要做母親?


因為母親的身份,讓她輕易就會把別人的痛苦,看成自己孩子的痛苦;


毫無違和地把別人家的孩子,愛成自己的孩子。


因為母親,這個世界,比你想象得溫暖。




座標:山東日照。


環衛工大爺袁兆文,在派出所扔下一萬兩千元和“急轉武漢”字條,轉身就走。


84歲鍾南山再度落淚。對不起,我要曝光這些人……


有人追著問他為啥。


68歲的大爺擲地有聲:“人家能豁出生命,咱不能做點貢獻嗎?”


84歲鍾南山再度落淚。對不起,我要曝光這些人……


如此“硬核”的回答還有許多。


為更好防控疫情,江蘇常州各區徵用賓館酒店,作為隔離醫學觀察點,女老闆尹玲積極響應:哪怕這次做完酒店不開了,我肯定要接!


錙銖必較的算計,要有。


但不計得失的大氣,也在。


盧梭說:只有理性才能教導我們認識善惡,使我們喜善憎惡。


良心儘管不依存於理性,但沒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發展。




新冠病毒疫情當前,國內防疫前線醫用物資需求量大的情況下,前幾天,《我不是藥神》影片程勇的原型——“藥俠陸勇”出手了。


他和雲南大學印度研究院柳老師大年初五跑到印度,坐著運貨三輪衝到機場,終於發回3000個護目鏡,3000個n95。


2002年,陸勇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為自己,也幫助病友,他開始從印度購買藥物。


2014年因涉嫌販賣“假藥”,陸勇被警方帶走。


84歲鍾南山再度落淚。對不起,我要曝光這些人……


之後千餘名白血病病友簽名為陸勇求情,最終法院對這起案件“撤回起訴”。


陸勇免去了一場牢獄之災。


疾病,令他痛苦,也讓他對別人的病苦感同身受,從此,無法對別人的疾苦袖手旁觀。


是的,人活一世,除了人性,還需要一些神性。


所謂神性,無外乎是共情心。


恰如哲學家所言: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他們能共情他人。共情,是人類最偉大的感情。




李遊,一位因為疫情滯留武漢,不能回家的送外賣小哥,90後。


幾乎無單的情況下,他騎著外賣單車,拍攝下封城的武漢。


84歲鍾南山再度落淚。對不起,我要曝光這些人……


他說:


手機相冊裡的照片讓我想起這座城市平常的樣子,現在它特別冷清,雖然武漢不是我的家,但我在這裡生活,我對這個城市有很深的感情,這些突如其來的變化讓我很難受。


把他鄉愛成故鄉,把他人的痛苦當作自己的痛苦,是這場疫情帶給許多人的改變。




家樓下的菜店老闆劉哥,是整條街唯一一家還在開的菜店。


他每天凌晨3點去郊區農戶手裡上蔬菜、水果。


然後,回來分裝成小袋,稱好、打上價籤,按照上價,給街坊鄰居送到家門口。


大家過意不去,在群裡給他發紅包,他堅決不收。


我們都知道劉哥不是一個大方人。


平常去他家買菜,一角錢都不抹零的。


我們也理解,都市外鄉人,他就靠著薄利多銷,撐起一大家子人的衣食住行。


但這一次,他冒著風險,搭著油錢讓大家還能吃到新鮮的蔬菜,水果,為啥?


大年初二,劉哥凌晨去郊區上菜。下高速時,有工作人員給他量體溫。


劉哥是個粗人,時常聽他爆粗口。


可是,看著那些人立於寒風中,守護這個城的一線工作人員時,他忍不住說了一句:“謝謝,你們辛苦啦。”


說完這句話,這個1.82米的山東漢子,把車停在路邊,號啕大哭。


84歲鍾南山再度落淚。對不起,我要曝光這些人……


打那天起,他承諾平價送貨上門,直到疫情結束。


這對於劉哥來說,絕對是他人生中的壯舉。


說到底,每個人心中都住著英雄主義。


我們不惜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測他人時,也應以最大的善意,去呵護每個人心中那顆善的火種。


我們每個人,都在養自己的生,但我們更有義務,去養這個社會的心。



蝸居在家,除了不出門就是不添亂,我們還能做什麼?


民間有答案。


朋友的爸爸,40年的老煙槍,在默默地戒菸。


為了排解煙癮,老人家用舊報紙,疊紙盒。


他說,以後上街,隨身攜帶,再也不能隨地吐痰。


人生處處都是課堂,如果災難未能避免,舉一反三的自省是最值得讚揚的理性。


唯有自下而上的覺悟,唯有以小見大的自律,唯有無須提醒的自覺,悲劇才能淪為過去。




微博上有一個提問:疫情過後,你最想見的人是誰?


大多數人把這個名額留給了爸爸媽媽。


剛剛過去的春節,有些人因為在抗疫一線,治病救人,未能與父母團聚。


而大多數人,終於有機會,擁有一個超長的假期,實現與父母24小時無縫陪伴。


很多人表示,這真是大型現實版的《冏媽》。


84歲鍾南山再度落淚。對不起,我要曝光這些人……


深深的代際衝突,那麼多的一言不知。

但也有人,發現了父母那麼多的秘密。


比如,你不在家的時候,他們病了,寧願求助鄰居,也沒有告知你。

比如,一位朋友的媽媽患癌三年,他居然一直毫不知情。

比如,爸媽這輩子的積蓄交給了P2P,但公司爆雷……

這個春節,很多人驀然發現:陪伴不是最長情的告白,而彼此體諒、瞭解、溝通才是。


84歲鍾南山再度落淚。對不起,我要曝光這些人……


真正的親密,是我懂你,是你的喜怒哀樂,我都沒有缺席。


因為,母子一場,來日並不方長。



當病毒按下我們生活的暫停鍵,每個人的人生其實都面臨著一場系統重啟。


有人痛失親人,

有人對過往追悔不已。

有人默默對自己人生的輕重緩急,重新排序。

有人終於完成了人生中為數不多的壯舉。


疫情終將結束後,生活依舊。


但我們,已經不一樣。


就像列夫·托爾斯泰所說:

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長出大樹的種子一般。


在眼睛裡看不見的。


但,人類社會生活的明顯的變化正發生於其中。


願我們每一個人,活下去,活得好。


唯有這樣,我們才對得起我們所經受的一切苦難與彷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