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週年閱兵過去四個月了,突然有些感慨……

前言:這些日子,肺炎氣勢洶洶,我在家整理以前的文章,一不小心,翻到了國慶閱兵的一篇稿子。四個月過去了,當時誰會想到,2020年會有這麼多的不幸。但是國家強大了,我們一定能贏,大家加油,大家堅信。


國慶節當天的閱兵式可謂大氣磅礴,蕩氣迴腸,全國人民有如觀看春晚一般同期收看電視或者網絡直播,激動之情溢出屏幕,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倍感驕傲和自豪。

當然,大家在開心之餘也不免調侃,各種搞笑評論和截圖開始在網絡上流傳。

笑過之後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屬於哪一個方陣呢?我和我的祖國有什麼故事嗎?

當天下午,在國慶節的三部大片當中,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我和我的祖國》,希望從中找到答案。

與以往大為不同的是,這部主旋律電影選用了七位一流導演,透過七個小人物的故事,重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個歷史性時刻。


故事1:《前夜》

有一種緊張,叫高空倒計時

70週年閱兵過去四個月了,突然有些感慨……

這是導演管虎和演員黃渤時隔6年以後的再次合作。“前夜”是指開國大典的前夜,對應的歷史時刻當然是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

主人公林治遠接到一項艱鉅的任務:要製作一杆在開國大典上使用的電子旗杆。

要放在現在,這只是一個小case,但在當時國內技術不成熟資源匱乏,這些事情難上加難。。他要把……一根根焊接起來,這才有了22米的旗杆。

他面對的困難除了旗杆以外,還有自動化的時間控制、離大典只有幾小時了阻斷球斷裂、阻斷球的材料非常難找等一系列的問題。

這裡面,最最難的問題是他還是一個恐高患者,他必須親自爬上幾十米高的旗杆,把那個壞了的阻斷球親手換下。

當我看著恐高的他只靠一根帶子綁住他的身體和旗杆,只能靠腳上的勾子一步步往上爬的時候,不恐高的我都替他捏一把汗。其間幾度爬不下去了,最終愛國之情戰勝了恐懼,他不僅出色完成了任務,還在幾十米的高空對著國旗深深地敬了一個禮。

當然林治遠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一直支持他的團隊夥伴,軍人王千源,連夜趕來捐贈材料的普通老百姓,甚至有人把孩子的長命鎖給捐出來了,研究院的科研人員把僅有的一塊稀有金屬帶到現場……

還在採排的時候,林治遠就在各種桌椅搭建的高地練習,徒弟知道他恐高,讓他別上去,他說,相比2000萬軍人的流血流汗,這點根本不算什麼。

在他心裡,國旗代表著國家的尊嚴,神聖不可侵犯,是要盡力捍衛和保護的。

看到這裡,我的眼淚大顆大顆地掉下來,曾經有一位也同樣恐高的朋友,被我執意拉著坐過山車,鬧到幾乎要絕交的地步,我由此深知對於一個先天恐高的人這得克服多大的心理障礙。

關鍵時刻,他在恐高和責任之間做出了選擇,這是他跟自己的人生在做鬥爭。

有一位維吾爾族老人,和他的兒子,每逢重大節日都會在自家小院裡升起鮮豔的五星紅旗;這個小院,每逢升旗都擠滿了老人孩子,他們自發聚在一起,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向國旗行注目禮。他們就是沙勒克江·依明、沙拉依丁·沙勒克江父子。

不只在前夜,在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像林治遠和這對維吾爾父子一樣的中國人深愛著這個國家和國旗。

感慨1:這些天,天天看著疫情跳動的數字,這是正計時,也不知道何時終止。

故事2:《相遇》

有一種再見,叫再也不見

70週年閱兵過去四個月了,突然有些感慨……

這個故事可真難為了導演張一白,因為原子彈研究屬於高密項目,但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原子彈實驗室的研究員高遠,歷史大背景是1964年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研發成功。

同時為難為了演員張譯,全程幾乎都戴著口罩,只靠一雙眼眼帶戲。“相遇”是指他和曾經只和他相親認識有過幾次接觸的姑娘方敏再度相逢在公交車上。

這不是巧合,是方敏苦等三年的結果,電影用方敏向高遠講述自己和他的每次相遇相處的方式來讓觀眾瞭解他們的故事。

就在高遠聽得動容想摘下口罩說點什麼的時候,突然車外人潮湧動,原來是因為原子彈研發成功的消息一經發布,喜大普奔的老百姓們在自發遊行慶祝,

這對情侶也情不自禁地跳下車,去加入到遊行的人潮中。喜悅的人群再次把他們衝散,隔著人堆,只看到方敏欣喜是拿著報紙向高遠表示祝賀,兩人卻無法再次靠近,直到被人流最終衝擊到消失於對方的視線。

這是高遠在戲中唯一一次摘下口罩,彷彿在跟他的愛情做訣別。在那一刻,高遠只是一個普通人,也有愛恨情仇,也需要愛與被愛。

作為原子彈的研究人員一旦接受了這項任務,就預示著他們要拋棄現在的工作、家人和愛人,因為保密是這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964年10月16日,是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一刻,這一天,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終於騰空而起。他承載著全國人民的希望,改變了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改變了整個世界的大格局,創造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奇蹟。

當我們為這項壯舉歡呼雀躍的時候,可知道背後有多少像高遠這樣的人成為了無名英雄,為了祖國的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友情、愛情、親情甚至是生命。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實力的增強,科研人員的生活已大為改觀。

1月8日,兩位科學家的事蹟在網上刷屏。這一天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永坦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防護工程專家錢七虎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同是出生於20世紀30年代的兩位“國寶級”科學家,在戰亂中成長,在新中國成才,特殊的人生經歷,讓他們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與祖國、與民族緊密相連。

錢七國談到科學報國時表示,愛國情懷是對科技人員第一位的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每一次國家科研取得重大進展,這些科學家們和幕後的無名英雄都值得我們獻上最高的敬意。

感慨2:這短短兩個月離去了好多人,吹哨人李文亮,很多志願者,很多護士醫生。人生有些再見,真的就再也見不到了。

故事3:《奪冠》

有一種榮譽,叫中國奪冠


70週年閱兵過去四個月了,突然有些感慨……

適逢中國女排前幾天又奪冠了,所以這個故事非常應景。不過它的時代背景是1984年中國女排奪得三連冠。

這個故事又叫《囧孩》,導演徐崢把中年男人的囧在一個小男孩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小男孩東東心怡的同在一起學打乒乓球的女孩小美即將隨父母移民美國。鼕鼕想在她走之前告白並送上心愛的錄音帶和畫像。不巧的是,女排決賽也在當晚。

上海的小弄堂收音機不少,電視機卻只是東東家裡有。而且八十年代的黑白電視機還必須有室外天線才行,室外天線信號不穩定,還時不時得由人工調試。

一邊是需要他上房揭瓦調試天試的街坊鄰居,一邊是馬上要去機場等他告別的女孩小美,鼕鼕就在上海的小弄堂上躥下跳,幾次與小美失之交臂。

當最終女排拿下冠軍,他終於可以去追小美的時候,街坊鄰居將這個“小英雄”拋向了空中,人潮徹底阻隔了他與小美的最後之約。

當然我想影片傳達的觀點一定不是要大家為了愛國不談戀愛,而是在東東這麼小的年紀,他對於愛國已經有了強烈的感知和意識。

也許在他幼小的心中,小美是美好的代名詞,當時當眾人需要他重返天台調整天線時,他無法置大家於不顧,近在咫尺的電視機,在傳遞的是全民希望,是愛國情緒。

當晚歸的父親問他為什麼流淚的時候,他說“中國女排拿冠軍,我太高興了”,他複雜的淚水中既有對於國家拿冠軍的喜悅,也有痛失小美的心碎。

說個真事兒。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因為正值放假,整個大廳幾乎全是父母帶著小孩來觀影。我當時心想,別想安靜地看了。

沒想到的是,電影正式開場之後,不僅全場幾乎沒有人說話,連小孩走動去上廁所的都極少,他們真看懂了嗎?有些複雜的情緒,他們小小年紀未必懂。

他們不明白嗎?關於愛國,關於愛與幫助,他們一定感受到了,這是一種春風化雨的潛移默化。

所以,愛國情結,它不分男女,不分老少,它是全民共情的。

感慨3:原本正月上映的《中國女排》延期了,冠軍雖然偉大,但是更偉大的是每一個小小的生命。勝利雖然可喜,但背後是無數生命的託舉。願中國能打贏疫病這場戰役。


故事4:《迴歸》

有一種準時,叫不差一秒

70週年閱兵過去四個月了,突然有些感慨……

歷史的進展轉眼到了1997香港迴歸,經過16輪的艱難談判,最終達成共識,1997年7月1日零點零分零秒,英國旗降下,五星紅旗升起來,意味著中國正式在那一刻重獲主權。


也就是看完這部電影,我才知道為什麼當年香港迴歸的儀式非得弄到大半夜。

哪怕經過無數次排練,當天的實況仍然令人緊張到窒息,因為只要差池一秒,都意味是重大失誤。國旗手排練到手抽筋,緊張到半夜做夢醒來。

國旗手的扮演者杜江不僅親自加入旗手隊伍接受專業訓練,更是在當年真正的國旗手**的指導下完成了這一演出任務。

這其中還有一位特殊人物,任達華飾演的鐘表匠,是一位漂泊到香港的華人。他剛巧因為技術出色接到幫中方人員調測手錶的任務。

當交接儀式圓滿完成,萬眾歡騰的時候,達叔在天台對著電視臺看到這一幕,捂住胸口,耳邊響起東方之珠的歌曲,漂泊在外的遊子終於重回祖國母親的懷抱,紅姐(惠英紅飾演的警察)把帽徽換成中國警察的,這一刻達叔老淚縱橫,我潸然淚下。

國旗升起的不差一秒,既代表我們對於國土的寸土不讓,也宣告中國政府的嚴謹、靠譜、專業。

這種儀式感不僅體現在香港迴歸,還有我們天天收看的新聞聯播,各種文藝晚會,開幕式,閉幕式,頒獎禮,背後體現的所有工作人員爭分奪秒的準備,以及臨場呈現時的完美準時。

也許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代表中國去賽場拼搏,去國際談判,但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愛崗敬業,以專業精神對待每一次工作,這也是為國爭光,為自己爭氣。

以零誤差的心態來對待每一次,這個民族會進步,這個國家會富強。


感慨4:自從內陸發生疫情後,香港關閉了口岸,醫護人員也鬧起了罷工,同是一脈相承,很多的行事卻完全不一樣。願同氣連枝,同甘共苦。

故事5:《北京你好》

有一種大愛,叫北京歡迎你

70週年閱兵過去四個月了,突然有些感慨……

這個故事的主演葛優據說已經久不接戲了,因為是演《我和我的祖國》才答應出演。他演的是北京奧運會那一年,一個平凡的出租車司機。

因為跟老婆離異了,孩子歸對方。兒子生日這一天,他剛巧又抽中了單位唯一獎的一張奧運會門票,欣喜若狂的他趕緊驅車奔往兒子的生日宴,只為給他一個驚喜。

在半路拉了一個四川來的孩子,不想門票被他掉了包,當他當著兒子和他同學的面得意洋洋地打開信封裡,裡面只剩了800塊錢。

葛優瘋了一樣去找那個四川小子,直到兩人一直打到醫院,他才得知,這個小孩來自汶川地震,父親死了,他一直是校田徑隊的,想去鳥巢奧運會,只為親手摸一下欄杆。

葛優最終把票送給了他,因為在那一刻,他認為這孩子比自己的兒子還需要那張票。

直到奧運會現場,這孩子接受採訪的表達感激之情的時候,都不知道葛優的名字。

其實,當年身穿黃襯衣接待來自全世界各地觀看奧運的北京出租車司機有千千萬萬個,他們用自己的熱情和北京人獨有的“貧嘴”,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代表著北京名片。

要知道當年舉辦奧運會,可是克服了雪災、地震、非典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創造了一個日程碑一樣的記錄,當年的開幕式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

從葛優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普通人身上掙脫小我釋放大愛的人性的光輝,他既是一個可愛的北京人,更是中國人的代表之一。

我突然想到之前看過的一則新聞,浙江寧海一個2歲女童從四樓窗臺上掉下,8名快遞員快步跑過去徒手接住孩子,孩子毫髮無損,被網友贊為“最美快遞員”。

當時小區的監控剛好記錄下了這險象環生的一幕。

我們每一個人的職業,放小了看,只是一份工作,放大了看,它是一份榮光,最終會累積成一個國家的強大。

感慨5:武漢你好呀。雖然又很多的疏漏,但你是一座英雄城市,這次大家一起幫助你,你一定要好好的,堅強地康復過來。


故事6:《白晝流星》

有一種強大,叫自己站起來

70週年閱兵過去四個月了,突然有些感慨……


這個故事的導演是陳凱歌,玩浪漫的主兒。啟用的兩個演員是兩枚小鮮肉:劉昊然和陳鴻飛,以及一個老戲骨田壯壯。

田壯壯飾演一個扶貧辦主任,把兩位一路偷一路流浪的西北小夥兒帶回了家。哥哥死性不改,吃飽喝足以後把鄉親們捐款給壯壯治病的錢給偷走了。

當警察當場審問的時候,壯壯居然說這些錢是送給他們哥倆的。

兄弟倆太震撼了,決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壯壯帶他們騎馬去神州十一號返回艙的著陸點,親眼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那一刻,哥倆恍然看到一道光直接照進心裡,劇中的旁白是“如春風化雨般的洗禮”。

有一個場景更讓我記性深刻,弟弟在羊圈裡扶著小羊站起來的時候,壯壯不無深意是對他說,你扶得了一時,扶不了一世,還得它自己站起來。

而壯壯做的事,不僅是物資上的扶貧,更是精神上的扶貧,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救贖了這兩位差點誤入歧途的少年。

從建國到祖國華誕70週年,中國也一步步站起來了,讓全世界矚目。

感動中國報道過一位六年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張渠偉,渠縣四年共減貧136610人,貧困發生率從12.1%降到0.6%,這一條扶貧之路,張渠偉走得辛苦,卻依舊堅定。

中國是一個農村人口遠超城市人口的國家,但是正因為有了這些默默奉獻的扶貧幹部,幫助貧困地區脫貧,才能使這個國家逐步走向強大。

中國的強大,必須依靠自己,依靠廣大人民,有一種強大,叫自己站起來。

感慨6:這次疫情,真的讓我感覺到中國強大起來了,多年前的非典我還小,我們什麼都做不到。可是現在的疫情下,科技、政府、社會支援,太多的力量都讓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感謝生在這麼好的國。


故事7:《護航》

有一種幸福,叫做安全感

70週年閱兵過去四個月了,突然有些感慨……


演員宋佳飾演的女飛行員是一位備飛人員,如同足球場上的替補一般,只有在主力出現問題的時候,才會輪到她上場。

即使如此,她們的位置也很重要,因為要時刻準備著。

為了在祖國抗戰70週年閱兵式上有好的表現,所有人都投入到積極的備戰中去,只為了展現祖國的強大,只為了自己心中對國家的責任感。

因為所有的表演只能萬無一失,每個人必須呈現最好的狀態。

所有觀眾都被飛行員的又颯又美驚豔到了,殊不知這背後的艱辛付出。

當我們國家的海陸空越來越強大的時候,這是無數海陸空官兵付出的成果。中國給予民眾強大的安全感,人民的幸福指數在不斷攀升的時候,是這些守護者在做出默默的犧牲。

中國民航英雄機長劉傳健說過:“大家以後每次坐飛機,希望都是安全的”。

時隔近一年,大家依然會用“驚心動魄”來形容那次航行任務。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慶至拉薩航班執行航班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然發生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緊急狀況。生死關頭,劉傳健果斷應對,帶領機組成員臨危不亂、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

頒獎典禮現場,當主持人再次談及那次飛行任務,劉傳健並沒有過多地描述他當時的壯舉,而是向觀眾講述當時同行機組人員的故事,“他們在關鍵時刻讓旅客放心,在有的旅客沒有繫好安全帶和戴氧氣面罩的情況下,幫助他們繫上,其中有一個乘務員在幫助旅客系安全帶後,自己沒有安全帶可以系,就叫旅客從後面抱住她,飛機落地後,她發現後背是冰涼冰涼的,才發現是旅客流的眼淚把她的衣服打溼了。”

當我們身處太平盛世,是太多人在為國家和人民的安全保駕護航。


感慨7:我們的國,正是一個個不知名的普通人付出,才變得偉大,是很多醫生護士在為我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感恩。

觀後感

有一種參與,叫我也可以

知乎上有一個熱貼,叫做《我和我親愛的祖國》哪一個情節更打動你,我很難說出一個最來。

當黃勃爬上幾十米高空冒險作業的時候,當張譯面對女友消失的背影摘下口罩的時候,當鼕鼕滿頭大汗衝下來被眾人拋向空中的時候,當達叔捂住胸口默唸祖國的時候,當葛優自嘲地看著自己的黑布鞋的時候,當兩兄弟流下懺悔的眼淚的時候,當飛機飛向萬米高空的時候……我都流下了熱淚。

過往國慶節的主旋律電影也會讓人心潮澎湃,今年這一部最大的不同是,在各種歷史性時刻,電影刻畫的是其中的小人物,他們普通得讓我們似曾相識,引起共鳴。

我終於理解為什麼陳凱歌執意要將此片定名為《我和我的祖國》,而不是原來的《我的祖國》。

這部電影確實好看,好看是因為都是小人物,好看是因為都是我們。

我的朋友圈裡,有人在閱兵式現場,有人被邀請去天安門觀禮,還有人在20年前參加過閱兵式,他們在興奮地跟我分享的時候,不是在得瑟,是一種強烈的參與感,祖國的富強與美好,與我有關。

我在想,10年以後,在祖國80週年的閱兵式當天,我該講出我和我的祖國怎樣的故事呢?

突然想起《尋夢環遊記》中關於死亡的討論,人會經歷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物理死亡,第二次是舉行告別式的時候,活著的人和他告別,第三次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也離世了。

人活著的意義,是為了永垂不朽嗎?是為了永遠被人記住嗎?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我的答案就是,我曾經到這個世界來過,並且留下了一些對別人有幫助的東西,當若干年以後,有人再提起我的時候,會像影片中所描述的一樣,溫暖人心,愛國愛民。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我們也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對於那些衝鋒陷陣的人給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我們就在推動這個社會的進步,我們就在助祖國的強大。

因為每件小事都有可能成就大事,每個小人物都有機會成為超級英雄!

作家塞繆爾·烏爾曼在他的經典短文《年輕》中這樣寫道的:

年輕,並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時光,也並非粉頰紅唇和體魄的矯健。

它是心靈中的一種狀態,是頭腦中的一個意念,是理性思維中的創造潛力,是情感活動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氣,是人生春色深處的一縷東風。

無論是60歲還是16歲,每個都會被未來所吸引,都會對人生競爭中的歡樂懷著孩子般無窮無盡的渴望。

在你我心靈的深處,同樣有一個無線電臺,只要它不停地從人群中,從無限的時間中接受美好、希望、歡欣、勇氣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遠年輕。

這篇短文被無數讀者當成自己的座右銘。

可見,追求年輕,是很多人畢業嚮往並渴望的。

有的人正在老去,有的人卻永遠年輕。長相年輕的人,是因為做到了這三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