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阅兵过去四个月了,突然有些感慨……

前言:这些日子,肺炎气势汹汹,我在家整理以前的文章,一不小心,翻到了国庆阅兵的一篇稿子。四个月过去了,当时谁会想到,2020年会有这么多的不幸。但是国家强大了,我们一定能赢,大家加油,大家坚信。


国庆节当天的阅兵式可谓大气磅礴,荡气回肠,全国人民有如观看春晚一般同期收看电视或者网络直播,激动之情溢出屏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倍感骄傲和自豪。

当然,大家在开心之余也不免调侃,各种搞笑评论和截图开始在网络上流传。

笑过之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属于哪一个方阵呢?我和我的祖国有什么故事吗?

当天下午,在国庆节的三部大片当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我和我的祖国》,希望从中找到答案。

与以往大为不同的是,这部主旋律电影选用了七位一流导演,透过七个小人物的故事,重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个历史性时刻。


故事1:《前夜》

有一种紧张,叫高空倒计时

70周年阅兵过去四个月了,突然有些感慨……

这是导演管虎和演员黄渤时隔6年以后的再次合作。“前夜”是指开国大典的前夜,对应的历史时刻当然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

主人公林治远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制作一杆在开国大典上使用的电子旗杆。

要放在现在,这只是一个小case,但在当时国内技术不成熟资源匮乏,这些事情难上加难。。他要把……一根根焊接起来,这才有了22米的旗杆。

他面对的困难除了旗杆以外,还有自动化的时间控制、离大典只有几小时了阻断球断裂、阻断球的材料非常难找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里面,最最难的问题是他还是一个恐高患者,他必须亲自爬上几十米高的旗杆,把那个坏了的阻断球亲手换下。

当我看着恐高的他只靠一根带子绑住他的身体和旗杆,只能靠脚上的勾子一步步往上爬的时候,不恐高的我都替他捏一把汗。其间几度爬不下去了,最终爱国之情战胜了恐惧,他不仅出色完成了任务,还在几十米的高空对着国旗深深地敬了一个礼。

当然林治远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直支持他的团队伙伴,军人王千源,连夜赶来捐赠材料的普通老百姓,甚至有人把孩子的长命锁给捐出来了,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把仅有的一块稀有金属带到现场……

还在采排的时候,林治远就在各种桌椅搭建的高地练习,徒弟知道他恐高,让他别上去,他说,相比2000万军人的流血流汗,这点根本不算什么。

在他心里,国旗代表着国家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是要尽力捍卫和保护的。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大颗大颗地掉下来,曾经有一位也同样恐高的朋友,被我执意拉着坐过山车,闹到几乎要绝交的地步,我由此深知对于一个先天恐高的人这得克服多大的心理障碍。

关键时刻,他在恐高和责任之间做出了选择,这是他跟自己的人生在做斗争。

有一位维吾尔族老人,和他的儿子,每逢重大节日都会在自家小院里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这个小院,每逢升旗都挤满了老人孩子,他们自发聚在一起,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向国旗行注目礼。他们就是沙勒克江·依明、沙拉依丁·沙勒克江父子。

不只在前夜,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像林治远和这对维吾尔父子一样的中国人深爱着这个国家和国旗。

感慨1:这些天,天天看着疫情跳动的数字,这是正计时,也不知道何时终止。

故事2:《相遇》

有一种再见,叫再也不见

70周年阅兵过去四个月了,突然有些感慨……

这个故事可真难为了导演张一白,因为原子弹研究属于高密项目,但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原子弹实验室的研究员高远,历史大背景是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研发成功。

同时为难为了演员张译,全程几乎都戴着口罩,只靠一双眼眼带戏。“相遇”是指他和曾经只和他相亲认识有过几次接触的姑娘方敏再度相逢在公交车上。

这不是巧合,是方敏苦等三年的结果,电影用方敏向高远讲述自己和他的每次相遇相处的方式来让观众了解他们的故事。

就在高远听得动容想摘下口罩说点什么的时候,突然车外人潮涌动,原来是因为原子弹研发成功的消息一经发布,喜大普奔的老百姓们在自发游行庆祝,

这对情侣也情不自禁地跳下车,去加入到游行的人潮中。喜悦的人群再次把他们冲散,隔着人堆,只看到方敏欣喜是拿着报纸向高远表示祝贺,两人却无法再次靠近,直到被人流最终冲击到消失于对方的视线。

这是高远在戏中唯一一次摘下口罩,仿佛在跟他的爱情做诀别。在那一刻,高远只是一个普通人,也有爱恨情仇,也需要爱与被爱。

作为原子弹的研究人员一旦接受了这项任务,就预示着他们要抛弃现在的工作、家人和爱人,因为保密是这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964年10月16日,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刻,这一天,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终于腾空而起。他承载着全国人民的希望,改变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大格局,创造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奇迹。

当我们为这项壮举欢呼雀跃的时候,可知道背后有多少像高远这样的人成为了无名英雄,为了祖国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友情、爱情、亲情甚至是生命。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实力的增强,科研人员的生活已大为改观。

1月8日,两位科学家的事迹在网上刷屏。这一天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同是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两位“国宝级”科学家,在战乱中成长,在新中国成才,特殊的人生经历,让他们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与民族紧密相连。

钱七国谈到科学报国时表示,爱国情怀是对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每一次国家科研取得重大进展,这些科学家们和幕后的无名英雄都值得我们献上最高的敬意。

感慨2:这短短两个月离去了好多人,吹哨人李文亮,很多志愿者,很多护士医生。人生有些再见,真的就再也见不到了。

故事3:《夺冠》

有一种荣誉,叫中国夺冠


70周年阅兵过去四个月了,突然有些感慨……

适逢中国女排前几天又夺冠了,所以这个故事非常应景。不过它的时代背景是1984年中国女排夺得三连冠。

这个故事又叫《囧孩》,导演徐峥把中年男人的囧在一个小男孩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男孩东东心怡的同在一起学打乒乓球的女孩小美即将随父母移民美国。冬冬想在她走之前告白并送上心爱的录音带和画像。不巧的是,女排决赛也在当晚。

上海的小弄堂收音机不少,电视机却只是东东家里有。而且八十年代的黑白电视机还必须有室外天线才行,室外天线信号不稳定,还时不时得由人工调试。

一边是需要他上房揭瓦调试天试的街坊邻居,一边是马上要去机场等他告别的女孩小美,冬冬就在上海的小弄堂上蹿下跳,几次与小美失之交臂。

当最终女排拿下冠军,他终于可以去追小美的时候,街坊邻居将这个“小英雄”抛向了空中,人潮彻底阻隔了他与小美的最后之约。

当然我想影片传达的观点一定不是要大家为了爱国不谈恋爱,而是在东东这么小的年纪,他对于爱国已经有了强烈的感知和意识。

也许在他幼小的心中,小美是美好的代名词,当时当众人需要他重返天台调整天线时,他无法置大家于不顾,近在咫尺的电视机,在传递的是全民希望,是爱国情绪。

当晚归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流泪的时候,他说“中国女排拿冠军,我太高兴了”,他复杂的泪水中既有对于国家拿冠军的喜悦,也有痛失小美的心碎。

说个真事儿。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因为正值放假,整个大厅几乎全是父母带着小孩来观影。我当时心想,别想安静地看了。

没想到的是,电影正式开场之后,不仅全场几乎没有人说话,连小孩走动去上厕所的都极少,他们真看懂了吗?有些复杂的情绪,他们小小年纪未必懂。

他们不明白吗?关于爱国,关于爱与帮助,他们一定感受到了,这是一种春风化雨的潜移默化。

所以,爱国情结,它不分男女,不分老少,它是全民共情的。

感慨3:原本正月上映的《中国女排》延期了,冠军虽然伟大,但是更伟大的是每一个小小的生命。胜利虽然可喜,但背后是无数生命的托举。愿中国能打赢疫病这场战役。


故事4:《回归》

有一种准时,叫不差一秒

70周年阅兵过去四个月了,突然有些感慨……

历史的进展转眼到了1997香港回归,经过16轮的艰难谈判,最终达成共识,1997年7月1日零点零分零秒,英国旗降下,五星红旗升起来,意味着中国正式在那一刻重获主权。


也就是看完这部电影,我才知道为什么当年香港回归的仪式非得弄到大半夜。

哪怕经过无数次排练,当天的实况仍然令人紧张到窒息,因为只要差池一秒,都意味是重大失误。国旗手排练到手抽筋,紧张到半夜做梦醒来。

国旗手的扮演者杜江不仅亲自加入旗手队伍接受专业训练,更是在当年真正的国旗手**的指导下完成了这一演出任务。

这其中还有一位特殊人物,任达华饰演的钟表匠,是一位漂泊到香港的华人。他刚巧因为技术出色接到帮中方人员调测手表的任务。

当交接仪式圆满完成,万众欢腾的时候,达叔在天台对着电视台看到这一幕,捂住胸口,耳边响起东方之珠的歌曲,漂泊在外的游子终于重回祖国母亲的怀抱,红姐(惠英红饰演的警察)把帽徽换成中国警察的,这一刻达叔老泪纵横,我潸然泪下。

国旗升起的不差一秒,既代表我们对于国土的寸土不让,也宣告中国政府的严谨、靠谱、专业。

这种仪式感不仅体现在香港回归,还有我们天天收看的新闻联播,各种文艺晚会,开幕式,闭幕式,颁奖礼,背后体现的所有工作人员争分夺秒的准备,以及临场呈现时的完美准时。

也许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代表中国去赛场拼搏,去国际谈判,但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爱岗敬业,以专业精神对待每一次工作,这也是为国争光,为自己争气。

以零误差的心态来对待每一次,这个民族会进步,这个国家会富强。


感慨4:自从内陆发生疫情后,香港关闭了口岸,医护人员也闹起了罢工,同是一脉相承,很多的行事却完全不一样。愿同气连枝,同甘共苦。

故事5:《北京你好》

有一种大爱,叫北京欢迎你

70周年阅兵过去四个月了,突然有些感慨……

这个故事的主演葛优据说已经久不接戏了,因为是演《我和我的祖国》才答应出演。他演的是北京奥运会那一年,一个平凡的出租车司机。

因为跟老婆离异了,孩子归对方。儿子生日这一天,他刚巧又抽中了单位唯一奖的一张奥运会门票,欣喜若狂的他赶紧驱车奔往儿子的生日宴,只为给他一个惊喜。

在半路拉了一个四川来的孩子,不想门票被他掉了包,当他当着儿子和他同学的面得意洋洋地打开信封里,里面只剩了800块钱。

葛优疯了一样去找那个四川小子,直到两人一直打到医院,他才得知,这个小孩来自汶川地震,父亲死了,他一直是校田径队的,想去鸟巢奥运会,只为亲手摸一下栏杆。

葛优最终把票送给了他,因为在那一刻,他认为这孩子比自己的儿子还需要那张票。

直到奥运会现场,这孩子接受采访的表达感激之情的时候,都不知道葛优的名字。

其实,当年身穿黄衬衣接待来自全世界各地观看奥运的北京出租车司机有千千万万个,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北京人独有的“贫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代表着北京名片。

要知道当年举办奥运会,可是克服了雪灾、地震、非典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创造了一个日程碑一样的记录,当年的开幕式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

从葛优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普通人身上挣脱小我释放大爱的人性的光辉,他既是一个可爱的北京人,更是中国人的代表之一。

我突然想到之前看过的一则新闻,浙江宁海一个2岁女童从四楼窗台上掉下,8名快递员快步跑过去徒手接住孩子,孩子毫发无损,被网友赞为“最美快递员”。

当时小区的监控刚好记录下了这险象环生的一幕。

我们每一个人的职业,放小了看,只是一份工作,放大了看,它是一份荣光,最终会累积成一个国家的强大。

感慨5:武汉你好呀。虽然又很多的疏漏,但你是一座英雄城市,这次大家一起帮助你,你一定要好好的,坚强地康复过来。


故事6:《白昼流星》

有一种强大,叫自己站起来

70周年阅兵过去四个月了,突然有些感慨……


这个故事的导演是陈凯歌,玩浪漫的主儿。启用的两个演员是两枚小鲜肉:刘昊然和陈鸿飞,以及一个老戏骨田壮壮。

田壮壮饰演一个扶贫办主任,把两位一路偷一路流浪的西北小伙儿带回了家。哥哥死性不改,吃饱喝足以后把乡亲们捐款给壮壮治病的钱给偷走了。

当警察当场审问的时候,壮壮居然说这些钱是送给他们哥俩的。

兄弟俩太震撼了,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壮壮带他们骑马去神州十一号返回舱的着陆点,亲眼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那一刻,哥俩恍然看到一道光直接照进心里,剧中的旁白是“如春风化雨般的洗礼”。

有一个场景更让我记性深刻,弟弟在羊圈里扶着小羊站起来的时候,壮壮不无深意是对他说,你扶得了一时,扶不了一世,还得它自己站起来。

而壮壮做的事,不仅是物资上的扶贫,更是精神上的扶贫,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救赎了这两位差点误入歧途的少年。

从建国到祖国华诞70周年,中国也一步步站起来了,让全世界瞩目。

感动中国报道过一位六年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渠县四年共减贫136610人,贫困发生率从12.1%降到0.6%,这一条扶贫之路,张渠伟走得辛苦,却依旧坚定。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远超城市人口的国家,但是正因为有了这些默默奉献的扶贫干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才能使这个国家逐步走向强大。

中国的强大,必须依靠自己,依靠广大人民,有一种强大,叫自己站起来。

感慨6:这次疫情,真的让我感觉到中国强大起来了,多年前的非典我还小,我们什么都做不到。可是现在的疫情下,科技、政府、社会支援,太多的力量都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感谢生在这么好的国。


故事7:《护航》

有一种幸福,叫做安全感

70周年阅兵过去四个月了,突然有些感慨……


演员宋佳饰演的女飞行员是一位备飞人员,如同足球场上的替补一般,只有在主力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轮到她上场。

即使如此,她们的位置也很重要,因为要时刻准备着。

为了在祖国抗战70周年阅兵式上有好的表现,所有人都投入到积极的备战中去,只为了展现祖国的强大,只为了自己心中对国家的责任感。

因为所有的表演只能万无一失,每个人必须呈现最好的状态。

所有观众都被飞行员的又飒又美惊艳到了,殊不知这背后的艰辛付出。

当我们国家的海陆空越来越强大的时候,这是无数海陆空官兵付出的成果。中国给予民众强大的安全感,人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的时候,是这些守护者在做出默默的牺牲。

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说过:“大家以后每次坐飞机,希望都是安全的”。

时隔近一年,大家依然会用“惊心动魄”来形容那次航行任务。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状况。生死关头,刘传健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

颁奖典礼现场,当主持人再次谈及那次飞行任务,刘传健并没有过多地描述他当时的壮举,而是向观众讲述当时同行机组人员的故事,“他们在关键时刻让旅客放心,在有的旅客没有系好安全带和戴氧气面罩的情况下,帮助他们系上,其中有一个乘务员在帮助旅客系安全带后,自己没有安全带可以系,就叫旅客从后面抱住她,飞机落地后,她发现后背是冰凉冰凉的,才发现是旅客流的眼泪把她的衣服打湿了。”

当我们身处太平盛世,是太多人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保驾护航。


感慨7:我们的国,正是一个个不知名的普通人付出,才变得伟大,是很多医生护士在为我们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感恩。

观后感

有一种参与,叫我也可以

知乎上有一个热贴,叫做《我和我亲爱的祖国》哪一个情节更打动你,我很难说出一个最来。

当黄勃爬上几十米高空冒险作业的时候,当张译面对女友消失的背影摘下口罩的时候,当冬冬满头大汗冲下来被众人抛向空中的时候,当达叔捂住胸口默念祖国的时候,当葛优自嘲地看着自己的黑布鞋的时候,当两兄弟流下忏悔的眼泪的时候,当飞机飞向万米高空的时候……我都流下了热泪。

过往国庆节的主旋律电影也会让人心潮澎湃,今年这一部最大的不同是,在各种历史性时刻,电影刻画的是其中的小人物,他们普通得让我们似曾相识,引起共鸣。

我终于理解为什么陈凯歌执意要将此片定名为《我和我的祖国》,而不是原来的《我的祖国》。

这部电影确实好看,好看是因为都是小人物,好看是因为都是我们。

我的朋友圈里,有人在阅兵式现场,有人被邀请去天安门观礼,还有人在20年前参加过阅兵式,他们在兴奋地跟我分享的时候,不是在得瑟,是一种强烈的参与感,祖国的富强与美好,与我有关。

我在想,10年以后,在祖国80周年的阅兵式当天,我该讲出我和我的祖国怎样的故事呢?

突然想起《寻梦环游记》中关于死亡的讨论,人会经历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物理死亡,第二次是举行告别式的时候,活着的人和他告别,第三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也离世了。

人活着的意义,是为了永垂不朽吗?是为了永远被人记住吗?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我的答案就是,我曾经到这个世界来过,并且留下了一些对别人有帮助的东西,当若干年以后,有人再提起我的时候,会像影片中所描述的一样,温暖人心,爱国爱民。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我们也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对于那些冲锋陷阵的人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我们就在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我们就在助祖国的强大。

因为每件小事都有可能成就大事,每个小人物都有机会成为超级英雄!

作家塞缪尔·乌尔曼在他的经典短文《年轻》中这样写道的:

年轻,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体魄的矫健。

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东风。

无论是60岁还是16岁,每个都会被未来所吸引,都会对人生竞争中的欢乐怀着孩子般无穷无尽的渴望。

在你我心灵的深处,同样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不停地从人群中,从无限的时间中接受美好、希望、欢欣、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远年轻。

这篇短文被无数读者当成自己的座右铭。

可见,追求年轻,是很多人毕业向往并渴望的。

有的人正在老去,有的人却永远年轻。长相年轻的人,是因为做到了这三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