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組團開網課,但“網課潮”火下去有點難

記者 | 戴夢馨

“學習通崩了”“釘釘崩了”……由於疫情導致延期開學,中小學校開網課已經成為一股熱潮,甚至一度沖垮了多個遠程教學、辦公平臺。

綜合各家互聯網公司發佈的數據,目前上網課的學生數量或已達到數千萬量級。騰訊公佈,截至2月10日,已有數千萬師生使用騰訊課堂在線學習。釘釘披露,截至2月10日,超過300個城市的學校使用釘釘在線教學,預計覆蓋全國5000萬學生。科大訊飛在2月16日宣佈,目前初步完成部署及課前培訓的學校超過1000所。

網絡教學對學校而言並非新鮮事物。2011年起,中國展開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包括軟硬件建設、信息資源開發、人才培養等。教育部公佈,2019年10月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率達98.4%。截至2019年底,全國各級各類教育師生網絡學習空間開通數量已達10397萬個。

但對於中小學來說,儘管軟硬件設備已具備,但把資源用起來、真正實現網上教學,依然是一個難題。

初中教師劉言(化名)告訴界面教育,學校在疫情發生後選擇在此前使用的辦公軟件“釘釘”上課、佈置作業,但上網課比他想象得更難。

“說實話現在是特殊情況,我們用釘釘上網課是趕鴨子上架。”第一次上網課的劉言告訴界面教育,自己沒有經過相關係統培訓,不太習慣在線上課,感覺跟學上課相比,網課很難與學生互動。

劉言解釋,在釘釘使用手機直播上課時,自己只能“課堂點名”,與單個學生連麥互動,但遇到網絡不穩定時比較耽誤課堂時間。在學校上課時,劉言的教學習慣是組織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問題,但這種互動形式在直播間裡很難實現。

由於直播上網課難度較大,因此不少學校不得不選擇錄播課的形式。一名在縣城負責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老師告訴界面教育:“支持1萬名學生上課的直播平臺,就算是做得非常好了,但我們一個年級就有2至3萬學生。” 最終當地選擇由教師錄課,學生自行收看錄播視頻。

從線下轉到線上的老師、學生們,發現網課並不比課堂教學輕鬆,不少中小學生甚至發起了給上課App“打一星”差評的活動。為了減輕教師、學生負擔,教育部針對“網課潮”在2月12日下發《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各地避免“一刀切”,特別要防止各地各校不顧條件都組織教師錄課,並要求避免學生網上學習時間過長,防止增加學生不必要的負擔。

新東方OK智慧教育創始人賈雲海告訴界面教育,對於學校而言,網課在疫情結束後不會長期開設,但學校在此次網課教學中受益於信息化工具的使用,或將打開新的需求。

“比如有些老師對著攝像頭不知道說什麼,容易尷尬,直播上課時聽不到學生的聲音,自己容易著急。所以我們輔助老師使用PPT,老師只用聲音上課,在PPT上圈、劃重點,這樣老師直播時容易找到上課的感覺。” 賈雲海解釋,各類在線備課、智能批改、學情分析等工具,將成為學校師生的長期需求,也成為教育信息化企業未來的發展機會。

鼓勵學校把互聯網工具用起來,已成為教育部近年的工作目標。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教育部提出到2022年基本實現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教育部重點強調“常態化應用”,希望在“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基礎上,形成“校校用平臺、班班用資源、人人用空間”。

疫情下的網課潮,成為許多學校切身體驗互聯網教育的起點。清華大學教授、原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告訴界面教育,網課將成為一個新的教育趨勢,然而目前仍需要相關學術研究、政策支持。

“從技術上講,目前開設網絡授課不存在任何問題,軟件硬件都已具備。現在最需要的是轉變教師觀念的問題。”李志民認為,目前教師的網絡授課能力可通過遠程培訓解決,而從長遠來看,網課發展不僅需要改變教師認知,還需要解決學習效果真實性、防止考試作弊、網課與面授課成績之間的轉換等更多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