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生活真的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嗎?

總之別煩我


田園生活,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如果說它是遙遠的,那只是我們自己對生活的執著還不夠而已。我們夫妻二人,曾經在一線城市奮鬥,我們放棄了大家眼中「體面」的生活,返璞歸真,追求田園的簡單與純粹。

這個視頻,是我們自己拍攝和剪輯的,講述的正是我們自己的故事,一個現實版的「嚮往的生活」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608, "file_sign": "22416833ac8cb44fde57f8434ff171b4\

曉韻田園


田園生活離我們並不遙遠

心有田園哪裡都是田園。

春天,看花開。桃紅,梨白,櫻花粉。找個好天氣,到鄉下,到農村,那就是最真實的田園。

夏天,河邊,山林,清風,蟬鳴。當然若有一處荷塘,坐在池邊,聽蛙鳴,看滿天的星子,也是一種詩意。

秋天,層林盡染,到山中去,秋日的靜謐,豐碩和喜悅,盡在枝頭上。

冬天,雖不出戶,一杯清茶,一抔詩書。穿過千年的時光,走過“遲遲春日晚”,聽“稻花香裡說豐年”,抬頭望“晴空一鶴排雲上”,品“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自然四季,總是循環交替。只要你有心,身在城市,依然可以過上田園生活。

窗臺上播種一些花草種子,栽種一些植物,一些清脆,自然就入得屋來。

田園不一定就在鄉村和山林之中,心裡有田園,哪裡都是田園。






不二閒語


只要你的心中有“詩和遠方”,那麼不論日子過得是窮是富?身份、地位、金錢、學歷是否一應俱全還是從來不曾擁有?這些因素可能會影響到你對眼前現狀的判斷,但其實真真切切的生活只要吃喝不愁,興趣愛好成癮並達到著魔,還有就是你的心態非常平穩不會為利益而虛榮或煩惱,那麼這已經就是你想要實現的“田園生活”,它不需要你再努力攢夠錢而後去一處山青水秀的鄉下了,那個嚴格點講是一個“田園夢”,而不是非常有煙火味並接地氣的田園生活。

首先,我們很多人是被網絡上層出不窮且鋪天蓋地的各種花邊信息所誤導了以後,才把他們所大肆宣傳的,又極力推薦大家去嘗試實現的那種完美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田園生活當作自己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目標去奮鬥,去拼搏進取。其實我有過一段賣房產的工作經歷,所以我看見這個題目時就馬上決定要發表我的個人看法。那麼房地產開發商最賺錢的項目當然不是小區住宅,雖然表面看上去幾棟十幾棟的小區非常壯觀,數量上肯定是佔優勢的,但真正讓他們賺錢的實際上都是“鄉間別墅”和“海濱別墅”。雖然別墅一般人買不起更不會隨便諮詢,但這世上就是有那麼些人有錢又任性,也可能是一個人的家,非要選擇非常遠又非常不合群的別墅當“臉面”,因為臉面的背後就是實力嘛,而實力肯定需要用大別墅來體現嘛!所以別墅靠海臨山的一般都非常走俏,根本不用擔心銷售問題。但那些不靠海又不臨山的呢?會不會賣不出去呀?這個就靠宣傳與操作,就是時間上可能不會特別快地賣完,但還是要比普通住宅利潤豐厚哦!我說的是利潤,大家應該明白的,並非保底。因為不溫不火的樓市好多人以為大勢已去,但其實如果把別墅群全買了,開發商基本就開始“慶祝”了。

那麼,好的別墅為啥要蓋那麼遠?交通上感覺非常不方便啊!哈哈哈。有錢人都開豪車名跑大勞,還用擠公交、倒地鐵回家上班嗎?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時間可以自由調整,忙個幾天搞定一個生意那麼就一兩年不用工作也可以維持生活跟品質,而普通人就是天天工作又加班至深夜又怎樣呢?不就是幾千塊錢?你在大城市交完房租錢基本上所剩無幾了,所以這就是人與人的差距,所以大別墅永遠跟我們大眾的“腰包”沒關係,只與我們的“田園美夢”有關係,想想還是可以的,因為也不犯法嘛。

賣別墅就是賣個“田園夢”給你,而且還不是那種讓你到鄉下去種地養殖的勞累生活,而是有品味有藝術範的大咖生活。其實如果沒有真正的文藝細胞與習慣養成,就是住在大別墅裡天天望山望海,也根本與田園生活毫無關係。可能就是吃香喝辣,什麼都有,又什麼都感覺到空洞乏味和心理成疾。想寫詩,因為風景確實美,空氣也相當有氣味,但憋死了也寫不出來一行半句的,因為根本就“不會”。所以我想說,在哪裡住(生活)與一個人對田園生活的解讀與追崇是沒有必然關聯的。我在出租房住五年了,有三年都是在寫詩,已經三千多首了,而且影響了我的“三觀”與思想的開拓。所以不用去用錢堆夢,那樣的夢其實已經腐爛發黴,並不屬於田園的範疇了。有點離譜了。

再說說詩跟遠方吧。你看見我選的這個圖片以後有什麼感覺呢?如果有一點點感覺,像春天到了吧,那真不能說你是個有詩人情懷的人。充其量是把美圖看成了“天氣預報”,哈哈哈。那我看見圖片又想到什麼了呢?我想到了那些醫生護士,因為他們的愛是“白色的”“聖潔的”,所以我要用白色的花朵來作配圖。還有就是用一根漂亮的樹枝來形容支撐的力量,那麼當下可以支撐那些拿自己生命當奉獻的最強大的力量是誰呢?只有黨和各族人民。所以看見同一張圖片,每個人的想象力真的會相差十萬八千里,很多人什麼都沒有看出來,如果是一張錢應該看得到價值所在,但這就是我們的田園理想嗎?根本不是。還有人比我要厲害,他們可以看出更多的內涵來,但就是從不行動從不寫,那都是紙上談兵,離田園生活更加遙遠。

田園不光是有一塊田和有一方小院兒,還應該有能夠讓你釋放的詩人情懷和文學意義上的摯熱的愛,愛一個值得你愛的人--反之對方也愛你,兩個人相依為命,情如花枝互相支撐,還要知道自己是誰?要在本分中度日渡生。田園生活不但沒有遠離過我們,相反是因為我們被世俗所誤導了,所影響了,所欺騙了。田園生活不需要你腰纏萬貫和買房置地,也不用你先上藝術院校再等到成了大明星以後再開始田園美夢,而應該是每一個普通的人都可以過上的有詩有遠方的快樂生活。你現在過的,就是這樣的生活,只要你敢於去承認並堅持,就是一輩子的田園夢。(完)



讓愛一見鍾情


田園生活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嗎?

我個人認為田園生活沒有離我們遠去,城市的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與鄉村的安逸平靜各有特色。城市生活雖然沒有​陶淵明筆下所描寫的那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逍遙快樂,悠然自得,但相信人們會注重大自然和人類的和諧發展。嚮往田園生活,一起抬頭望望天,太陽咪咪笑,一起低頭看看地,滿地鮮花綻芬芳,也許一個轉身,就會圓夢!

去年初夏,我從北京回到鄭州,在家陪伴父母小住了半個月,每天都是一覺睡到自然醒,內心第一個感慨就是:父母退休回老家養老的選擇是對的,有個小院真好!閒來無事就和老爸捉菜葉子上的小蟲子;老媽幫我們擇擇菜​,滿院子都是我們的歡聲笑語!

家的安寧,小院歡喜!看看老爸的小菜園吧,還專門種了我老媽愛吃的紅薯。花,瓜,菜隨心所欲地種,長勢喜人吧!

小菜園裡,蟋蟀,螞蚱是這裡的常客,捉逐它們得用點心思,也是最能活動筋骨​的,老爸說只當鍛鍊身體了。園子裡有韭菜,小油菜,菠菜,黃瓜,豆角等,做飯的時候隨手一拔就是一盤菜,新鮮,無公害。老爸還特意種了蒲公英 ,隔三差五順手掐上幾把,給他們包一頓他們最愛吃的蒲公英餃子!

在家陪父母的那段日子裡,真切感受到了:父母在,家就在!家的安寧祥和,小院歡喜,小院裡的多姿多彩,我喜歡!這也許​是許多朋友們所向往的田園生活吧!

一切自然的都是美好的!

我現在文字中的圖片​,都來自我老爸的小菜園。











自由呼吸breath


總有人認為錯生了年代,一廂情願地想象自己,行走在那些遙遠亦虛幻的歲月裡。最婉約的當是宋朝,一首詞換一壺酒,一卷書換一座城。後來又誤入某個不知朝代的桃源,劈幾畝薄田,築一間柴屋,閒度隱逸的時光。——白落梅

可是每當在城市生活久了,我就想找個地方讓心靈慢下來,品味田園風光,讓浮躁的心找到歸宿。

想去過一個陶淵明式的田園生活。沒有微信,沒有互聯網+,沒有功成名就,沒有勾心鬥角,沒有怨恨,沒有悲傷,靜靜地享受自然帶給的一切……我愛那個地方,真的好想到老的時候,和相隨相伴的那個人一起在那裡廝守餘生。

霧一早就散了,我在田園裡幹活。蜂鳥停在忍冬花上。這世上沒有一樣東西我想佔有。我知道沒有一個人值得我羨慕。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記。想到故我今我同為一人並不使我難為情。

陽光和煦的午後,微風拂面,撩起溫暖的夢。

走累了就停下腳步,在某一處靜靜待著,和店家喝茶聊天,去廚房給媽媽打打下手。

太陽下山了,那安靜的鐘聲陣陣地響,擯榔樹和綠竹影,都斜照在小河上。

勤勞、淳樸的山裡人結束了一天的新生活。這情趣盎然的山鄉晨韻,這清新雋永的山村暮色,這悠揚美妙的田園樂章,怎能不叫人心醉呢?

我最想要的生活一定不是留在物質橫飛的城市,而是迴歸到農村生活。我一定不要奮鬥到老眼昏花,而是懂得適可而止,因為地位、金錢和慾望是永遠沒有盡頭的。我會選擇在適合的時候回到農村田園生活,只聞花香,不談悲喜,喝茶讀書,不爭朝夕。陽光暖一點,再暖一點,日子慢一些,再慢一些。

田園,離我們並不遙遠。



  • 所謂的田園生活不僅只在鄉村務農。田園牧歌代表著一種烏托邦。
  • 田園牧歌是美而被背棄的世界,凡孤獨者,即私人牧歌只英雄,都是一個逃逸者。
  • 現代人所向往的田園生活 音樂 花園 友誼 和平是關鍵詞,而不是落後、閉塞。我們無法做時代的逃逸者。歷史在前進,而我們無法隱身於邊界的另一端。
  • 烏托邦般的田園生活離我們很遠。

李子柒為我們描繪了田園牧歌般的夢幻,三月桃花熟了,她便採來釀桃花酒;四月枇杷熟了,她便摘來釀枇杷酒。五月櫻桃成熟季,她就開始釀櫻桃酒、煨櫻桃醬、烘櫻桃幹、調製櫻桃青檸飲;到了七月七巧節,用紫薯做七巧餅;八月中秋節,做蘇式鮮肉月餅;九月釀桂花酒,十月紅通通的柿子掉滿牆;入冬便醃起了臘肉、香腸和魚鯗,整個院子裡掛得滿滿當當……

李子柒爆火之後,連我自己也有,現在回家種地還來得及的念頭嗎?我也崇拜這位多才的氣質美女。可看完《不能承受生命之輕》,如夢初醒。

  • 伊甸園其實是不存在的。田園生活離我們不遠,可田園牧歌般的烏托邦離我們很遠。

雨果星人


應該說,田園生活是國人的一個夢,一個結。

從陶淵明的"種菊東籬下,悠然見南"開始。

而現代化的城市生活,讓我們遠離了土地和田園。許多農民拋棄了土地和山野,向城市聚集。

另一方面,國家和各地區不斷出政策,搞美麗鄉村建設,搞特色民宿。讓我們看到了迴歸田園的希望。許多城裡人週末到鄉村民宿,自己動手種瓜挑菜,成了風尚。許多鄉村民居預訂要排到一年後。

隨著國人逐漸富裕,逐漸小康。重歸鄉村將成為全民行為,民宿將是休閒的流行方式。

因此,田園生活不會離我們遠去,而是會越來越近,成為我們另一種生活。







雪小浪


只要熱烈的熱愛生活,田園就會一直在你我的眼界裡,不會離開,更不會走遠!

我已外出多年,對土地仍留著深深的愛戀,附舊作一篇可以為證:

《麥子黃了》

麥子黃了

城市的塵埃

把農民抵擋在

鋼筋水泥豎起的圍城

沒有了回家的慾望

高樓林立 工地繁忙

新時代的農民工

似乎忘記了麥苗

生長的模樣

在黃河拐角的那個北方

麥子總收在端午的前後

曾經

家家戶戶 晉糕噴香

麥地裡閃亮的鐮刀

放倒一片片蒼黃

河東 廣袤土地

幾千年厚重

隨手掀開一篇鄉野

都能碰到與祖先再磨合的

靈魂 祈禱

鋪滿麥香的大地

肅穆莊嚴

麥子黃了

布穀鳥的叫聲 多少回召喚著

遊蕩他鄉的浪子

奔忙的遊子

總在這個時候

特別想念家鄉

那個住在黃河拐角的北方

人們叫她河東

那個住在318國道邊上

架著一座小石橋的村莊

那是我的家鄉

麥子黃了

鄉野路邊的麥浪

卷著浪子的思念

我朝著母親居住的方向

深深彎下我的脊樑

再做一回

收麥時的模樣

作於

2019-06-04  農曆五月初二











河東馬建峰


田園生活,是文人精神世界的原鄉。中國進入工業化以後,鄉村出現了年輕人外流,常駐人口萎縮,人口老齡化等一系列問題。這一系列改變,令鄉村失去了往日的蓬勃朝氣,盎然生機。工業製品的入侵,不可降解的生產生活垃圾,汙染的空氣、河流、塘澤和泥土,把我們記憶深處曾經純自然、近乎原生態的鄉村揉碎了,不倫不類的次生流行文化將鄉村上千年的農耕文明衝擊得七零八落。我們已經失去了傳統的田園。

傳統意義的田園,是《桃花源記》,是《歸去來兮》,是《過故人莊》,是《江南春》,畫一樣的風光,詩一樣的生活,音樂一樣的流年。這樣的鄉村,實話實說,很遺憾,己經背轉過身,飄然遠去。但,隨著以“看得見風景,記得住鄉愁"為目標的《鄉村振興計劃》的實施,我們的鄉村已經迴歸到正確的道路上,因此,我相信,再過二三十年,那個我們這一代人熟悉的鄉村,超越傳統落後封閉的,自然環境美好,基礎設施配套,生產技術先進,生活狀態宜居的田園還會回來。

為了找回我們失去的田園,需要我們人類自身發生改變。首先是改變我們的觀念,順應自然,利用自然,與自然和解,和平相處是前提。過去,我們一以貫之的破壞性利用,掠奪性開發,己不可持續,恢復自然生態,科學合理開發,是農業農村發展的方向。第二、村鎮人口規模、與之相適應的基礎設施建設,要充分考量自然承載能力。合村並鎮,科學論證,實現保護與開發並重,進入良性發展軌道。第三、保持田園特徵,突出鄉村色,依靠機械化、智能化、集團化、集約化,實現農業的現代化,農襯的生態化。第四、生產生活方式的無害化,依託科技創新,保持綠水青山,做到生產生活的無害化排放,實現生產生活零汙染。第五、職業農民,補貼農業。農業雖做為國家戰略產業存在,但己不再成為國民賴以為生的產業,農村風休閒遊成為城市化的衍生品,人們城市生活的調劑,心靈情感的安慰。








響沙


不是,心中有田園,處處是田園。就算是住在單元房裡,陽臺窗臺都可以種植喜歡的植物,看到植物每天抽芽,長葉子,開花,結果,是一種很愉快的感受。真正喜歡田園生活的人,也是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熱愛植物的人。在退休之前,因為每天要上班,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農人生活不能夠實現,就在家裡家外,陽臺上,種了喜歡的植物,天天澆水,除草,還種了香菜,小米椒,甘蔗,滿足了家裡廚房自供自足的需要,樂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