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黑歷史:一個工程師嫌工資低跳槽,導致一個帝國毀滅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其著作《人類群星閃耀時》中講到了一個關於拜占庭帝國的故事,面對堅如頑石的伊斯坦布爾,奧斯曼帝國久攻不下,就在雙方疲憊不堪的時候,

奧斯曼士兵在內城牆上發現了一道小門,於是意外發生了。

歐洲黑歷史:一個工程師嫌工資低跳槽,導致一個帝國毀滅

<strong>▲土耳其傳統畫作中的君士坦丁堡陷落,非常有特色

這個故事講得很精彩,無論是前期奧斯曼帝國的大兵壓境,還是城破之後倖存者的無助逃亡,亦或是與都城共存亡的帝國皇帝,被毀滅的東正教文明,都像是被安排好的道具,只等上帝打開那扇小門,下一刻,一個佇立千年的帝國,轟然倒下。

這當然是個故事,如果一扇小門可以左右一個帝國的命運,我只能懷疑是不是機器貓把自己的任意門給送過去了。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繼承,其中東羅馬帝國以伊斯坦布爾為首都,其疆域包括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外高加索的一部分,後來又擴展到北非、意大利和西班牙。由於東羅馬帝國是在希臘古城拜占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後世也把他們稱作“拜占庭帝國”。

歐洲黑歷史:一個工程師嫌工資低跳槽,導致一個帝國毀滅

<strong>▲君士坦丁堡被看做是世界的中心

自公元395年建國,到公元1453年滅亡,東羅馬帝國持續了1058年,共經歷了12個朝代,93位皇帝,也因此成為歐洲歷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

拜占庭帝國的陷落,不僅標誌著羅馬帝國時代的結束,也讓以城堡攻守戰為主的軍事時代落下帷幕,並對歐亞軍事、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今天日慕鄉關就給大家所說,究竟什麼原因導致這個千年帝國壽終正寢。

歐洲黑歷史:一個工程師嫌工資低跳槽,導致一個帝國毀滅

<strong>▲晚期的拜占庭帝國,只剩下一隅之地

第一:軍事原因

軍事失敗是政治失敗的首要原因。如果拜占庭帝國能夠在奧斯曼帝國的進攻中堅持下來,歷史將被完全改寫。

那麼拜占庭帝國為什麼打不過奧斯曼帝國呢?因為這個對手太強大了。

發源於突厥的奧斯曼帝國原本只是中亞地區的一個小部族,被人打的到處搬家,不知道是不是祖宗忽然顯靈了,自1299年開始這個小部族啟動狂飆突進,短短几代人就建立起了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君士坦丁堡戰役開始前,奧斯曼軍隊是拜占庭守軍的20倍。《孫子兵法》有云:用兵之法,十則圍之。意思是有十倍的兵力,就可以圍困對手,而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優勢遠遠超過這個界限,就好比是打星際爭霸,海量的狂熱湧過來,再多的機槍兵坦克都不好使。

歐洲黑歷史:一個工程師嫌工資低跳槽,導致一個帝國毀滅

<strong>▲傳說中的烏爾班巨炮,由於威力太大,試驗的時候把總設計師烏爾班炸死了

當然,奧斯曼大軍可不是隻會揮舞利爪的狂熱,不僅不狂熱,還掌握了高科技。為了摧毀君士坦丁堡的城牆,奧斯曼蘇丹花費重金從匈牙利請來工程師烏爾班,鑄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火炮,據說重達33噸,長約12公尺,能發射五百公斤的石彈,光是這尊大炮從亞得里亞堡運到君士坦丁堡,就需要六十頭牛和兩百個搬運工。

除此以外,奧斯曼帝國的海軍也很強大,其地中海艦隊擁有30艘大軍艦和130艘小戰船,在與黑海艦隊會和後,這個數字變成66艘大型戰艦,200艘小戰船。

歐洲黑歷史:一個工程師嫌工資低跳槽,導致一個帝國毀滅

<strong>▲《指環王》中的人族都城剛鐸原型就是君士坦丁堡

奧斯曼蘇丹如此重視對手,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君士坦丁堡實在是太堅固了。據史書記載,君士坦丁堡整個城市呈現三角形,城牆北面是金角灣,東面是博斯普魯斯海峽,南面是馬爾馬拉海,僅在西面與陸地相連,

看起來就像是一把刺入海峽的匕首,其西面城牆從馬爾馬拉海一直延續到金角灣,長達5英里。如果大家仔細揣摩對照,會發現這座城市的佈置與《指環王》中的人族都城剛鐸有幾分相像,都是石頭城堡,都是三角形佈置,都是依山伴水,都要面對數倍的敵軍,據說托爾金老爺子對剛鐸的設定,就是源自拜占庭帝國。

裝備人員優勢是一方面,指揮官的優勢也在奧斯曼帝國這邊。穆罕默德二世是奧斯曼帝國的第七代君主,攻破君士坦丁堡那年他只有21歲,但這卻是他展示軍事天賦的開始。此後他西侵巴爾幹半島腹地、東抗白羊王朝,為後世的奧斯曼帝國皇圖霸業奠定基石,他也因此被稱為“征服者”,相傳他能使用流利的土耳其語、亞美尼亞語、希臘語、斯拉夫語、希伯來語、波斯語、拉丁語、阿拉伯語,是個真正的天才。

歐洲黑歷史:一個工程師嫌工資低跳槽,導致一個帝國毀滅

<strong>▲奧斯曼帝國的奠基者穆罕默德二世,49歲那年被急於登位的兒子毒死了

戰役打響後,穆罕默德二世下令集中火力轟擊防守薄弱的卡里修斯門城牆,由於火炮裝彈時間過長,火力密度不夠,導致第一輪攻擊沒有得手。但穆罕默德二世沒有放棄,他下令連續轟擊六個星期,將“迪奧多西二世城牆”打的四處崩塌,人類第一次在戰爭中如此大規模的使用火炮。在戰役陷入僵局後,穆罕默德二世又天才的提出了“艦隊翻山計劃”,利用船槽將艦船從陸地轉移,繞過拜占庭的海面封鎖,直插金角灣,然後以艦隊重炮轟擊北牆。

決戰時刻,穆罕默德二世再以劫掠三天為條件,激勵士兵發起總攻,最終一舉拿下君士坦丁堡。

反觀拜占庭帝國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他雖然展示出非凡的運氣,與帝國共存亡,但其才能也就是崇禎的水平,哪裡能夠挽救岌岌可危的帝國。

歐洲黑歷史:一個工程師嫌工資低跳槽,導致一個帝國毀滅

<strong>▲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與崇禎皇帝有幾分類似,君非亡國之君!

第二:政治經濟原因

東西羅馬帝國分治不久,西羅馬帝國就被入侵的蠻族摧毀,其時拜占庭帝國兵強馬壯,一度收復了西羅馬帝國所在的意大利地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拜占庭帝國逐漸走向衰落,先後有34位皇帝死於床上,不是被毒死,就是被悶死、絞死或者刺死,除此以外,還發生了65次奪位叛亂,千餘年的王朝,內亂從來沒有終止過。

拜占庭帝國後期,統治方式逐漸趨於東方化,舊時代民主共和的觀念束之高閣,皇帝變成了神的化身,不受任何的約束。

歐洲黑歷史:一個工程師嫌工資低跳槽,導致一個帝國毀滅

<strong>▲俯瞰君士坦丁堡,的確是萬世基業!

上層的腐敗必然帶來下層的潰敗!長期以來,拜占庭帝國的城市經濟受到了嚴格管制,廣大手工業者,不僅要承擔沉重的稅負,還要隨時躲避各種不期而至的處罰,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傾家蕩產,身陷囹圄。隨著意大利工商業的崛起,拜占庭的商業樞紐地位不斷受到威脅,而國內市場又因為奧斯曼帝國的蠶食逐漸縮小,導致其財政收入逐年下降。例如前文提及的鑄炮大師烏爾班,拜占庭帝國也想請他來幫忙鑄造大炮,無奈成本太高造不起。

烏爾班是個打工的,這個老闆不行就跳槽到那個老闆,至於誰贏誰輸,與他一個匈牙利人有什麼關係。跳槽以後,他對求賢若渴的穆罕默德二世說道:我已經仔細研究過該城城牆,我有信心製造這樣的重炮--它不僅能擊碎君士坦丁堡的城牆,甚至傳說中巴比倫的城牆也不是對手。

歐洲黑歷史:一個工程師嫌工資低跳槽,導致一個帝國毀滅

<strong>▲巔峰期的奧斯曼帝國,幾乎是羅馬帝國的2.0版

除此以外,拜占庭帝國的兵源也成了大問題,帝國早期兵源主要來自自由民。但隨著經濟的腐敗,大量自由民淪為佃農或者長工,他們生存都成了問題,哪有氣力去加入軍隊。再者說來,那些飽受壓迫的底層人民對政權的延續根本沒有興趣,社會的固化讓上層貴族與底層百姓生活在互不相通的兩個世界。在下層看來,日子已經夠糟糕的了,換一個主人也許會有所改變,唯一擔心的是,他們的信仰會不會招來災難。無奈之下拜占庭帝國只能通過外包的方式解決問題,可惜這些僱傭兵素質低下,見錢眼開,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帶來了更多問題。

拜占庭帝國所遇到的問題與西羅馬帝國末年如出一轍,社會的腐敗導致底層人口和財富的流失,被洶湧而至的蠻族釜底抽薪,最終丟掉權力。可惜拜占庭帝國並沒有吸取教訓,等到靜下心來思考這些問題,國家已是沉痾纏身,積重難返。拜占庭晚期的幾位皇帝一度指望有共同信仰的西羅馬教廷能夠組織力量,施以援手,但雙方自教廷大分裂以後,再無多餘情分,西羅馬教廷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將東正教收入天主教的麾下。而拜占庭治下的百姓們不願意放棄信仰,一來二去,拜占庭陷入了死局。

歐洲黑歷史:一個工程師嫌工資低跳槽,導致一個帝國毀滅

<strong>▲君士坦丁堡的地標聖索菲亞大教堂,後被改為清真寺

結語:

拜占庭帝國陷落後,歐亞軍事政治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大文明在此交匯衝突,讓歐亞政治和經濟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伊斯蘭世界由此崛起,成為影響中亞、中東、北非政治模式的主導因素,極大影響了世界政治秩序和此後數百年的歷史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