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道是怎麼形成的?在具體做釣時,怎麼尋找魚道去釣魚

有位名人曾經說過:地上本來是沒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其實原本陸地上是沒有路的,只不過從這裡路過的人多了就會形成了馬路,在水裡肯定也一樣。其實有外國釣友做過實驗,就是將鯉魚身上綁上追蹤器,然後觀察它的遊動路線,發現它的行動軌跡是有規律可循的。

這在我們實際做釣時也會隱約感覺到,同樣的水域,為什麼有的釣位能爆護,有的釣位會空軍,結果我們會歸結於屁股沒坐正。其實就是釣位選擇問題,歸根結底可能是遇到了魚道了。前年的夏季我和朋友去一處野河做釣,其實也不算什麼規規矩矩的河,就是一處流動的水域而已,河道連接著水塘。我在一處水塘的上口做釣,但是這裡連接著上游水塘的下口,有點水流,我就選擇水草的旁邊做釣,而朋友選擇在平緩的開闊的水流處做釣。結果我釣的比他多而且還大,感覺就是碰到了魚道上了,因為魚口基本上沒停過,還不時上斤鯽。


一、 影響魚道形成的因素

要了解魚道是怎麼形成的,就要先來了解一下我們的對象魚,把握它們的習性以及生活需求,就能分析出一二。


1、 食物的影響

民以食為天,魚作為低等生物,肯定也是以食物為主的,這裡就引出

魚的趨食性的特徵,就像上面的那個例子一樣,在兩處水域的交匯處,水流在通過狹窄的通道之後,此時旁邊還有水草,那麼水流遇到水草肯定會變緩,此時攜帶的食物就會有所沉積下落到水草的周圍。那麼魚肯定就因為食物的原因而聚集在此,進而形成了魚道。


還有就是受外力的影響,比如:在風和雨水的作用下,陸地上的有機物質,草籽,昆蟲屍體等會被帶到水裡,而水流活動就會將它們帶到凹處,或者深淺結合的地方。如果沒有外力的影響的話,那麼樹上的食物就會因重力作用自然脫落並掉落到水裡,那麼樹下就會形成一些魚道部分。

魚道是怎麼形成的?在具體做釣時,怎麼尋找魚道去釣魚

鰱鱅在進食


2、 安全因素的影響

魚作為食物鏈的中層,就算是掠食性魚類也會被飛鳥猛禽所捕獲,所以淡水魚肯定是會有趨利避害的本性。那麼安全就是它們生活的首要前提,所以在活動的時候,就會尋找有障礙物的地方,躲避一馬平川的平地。


比如:在水草區與明水交接處,在亂石堆裡,在人為的建築物周圍,橋墩,堤壩等位置。但是這些地方也不完全符合魚道的特徵,必須是既能躲避天敵,又能方便遊動,快速逃跑的地方。


3、 溫度的影響

主要就是以魚類的趨溫性為決定的,魚是變溫動物,當外界的溫度有所變化的時候,它們就能通過調節自身的體溫,來應對外界的溫度變化。而深水區的恆溫處就是必須的選擇,不管是夏季天熱還是冬季天冷,這裡的溫度就能決定它們能隨時隨地地遊動,否則在淺水水溫低的時候,活性差的話遇到天敵了,就只能束手就擒。


還有就是在不同季節,所形成的適宜的溫度區比如:夏季晚上的時候,淺水區水溫肯定會降低到適宜的時候,那麼魚靠岸覓食的時候,肯定是循著這條適合的溫度的魚道而來的。


4、 水體含氧量的影響

魚的生活離不開氧氣,所以水體的含氧量多少就決定了魚的活性

,活性高在遊動和覓食方面都方便,所以魚肯定是往含氧量高的區域遊動的。那麼在自然水域,一些新水源的入水口就會影響魚道的形成,而在黑坑水域,離增氧機近的地方也會留魚,它們的原理就是,水流的匯入或者活動就會增加水體和空氣的接觸頻率,氧氣就能更多地融入水體中。


魚道是怎麼形成的?在具體做釣時,怎麼尋找魚道去釣魚

入水口


二、 如何尋找魚道

影響魚道形成的因素雖然都瞭解了,但是天氣水情也都是在不斷變化著的,所以魚道也會受之影響,也在不斷改變著的。我們在具體尋找魚道的時候,肯定要把握最基礎的,影響最深刻的因素來判斷,以更好的為釣魚做指導。


1、 找深淺結合處

深淺結合的地方,是一個天然的屏障,就如作戰時的兵家必爭之地一樣,進可攻,退可守,對於魚來說,是既可以方便游到外面,又可以躲藏在裡面。這類地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鏵尖處,在陸地上可以看到,它是伸入水中的一處尖角,而在水下,尖角往前是淺水,兩邊就是深水,這其中必定有深淺結合的地方,就容易藏魚,形成魚道。另外,結合的地方也

利於食物的沉積和存儲,是魚類的覓食之所。


2、 找低窪之地

大部分的水底,尤其是自然形成的水域,底部都不是一馬平川的地形,在低窪之地是絕對的魚道比如:在一些常年不幹的水域,其某一處肯定是周邊地勢的極低位置,水都往這裡流,而且由於水深,其溫度也是比較恆定的。

再比如:在一些喀斯特地貌水域,經常會有坎的存在,就是類似小型的縮小版的梯田,在坎裡,兩邊地勢高,中間低,既安全,又能找到吃的,就會形成魚道。


3、 打窩之地

除了一些特殊水域,釣友們會經常性地打重窩之外,一般的水域,我們打窩也是堅持適度的原則,而在一些大面積的水域,你打再多的窩料魚也是能消化的了的。所以有時候我們來到一處陌生的水域時,都會首選老釣點,就是因為這裡是

釣友經常打窩做釣的地方。水底肯定會有多餘的食物供魚類吃,長此以往,魚就會因為食物的緣故,而定時定點來這裡進食,只不過有時候,魚口比較滑,但這並不能否定這裡就是魚道的一段,或者組成部分。

魚道是怎麼形成的?在具體做釣時,怎麼尋找魚道去釣魚

鏵尖處


三、 在魚道里如何做釣

有的釣友可能會說,在找到了魚道,在魚道里釣魚還不容易,魚情那麼好,隨便釣釣就能爆護了。但還是有一些注意事項需要去探討。

首先,就是在打窩方面,要堅持少打窩,勤打窩的方式,因為魚很快就會來,即使一時不來,到了點最終還是會來的,如果窩料太多的話,釣餌被吃到的概率就小了。而且在打窩的時候要注意聲音的控制,野生魚類都是非常謹慎的。


其次,就是做好準備釣大魚,不論是在裝備上,還是在心理上。釣大魚肯定是需要大線組,硬一點的魚竿,才能禁得住大魚的折騰。在心理上,不能太過於激動,小心使得萬年船,而且大魚可遇不可求,萬一跑了肯定會炸窩的。要在第一時間將其牽往岸邊,並使其在水底遊動,再慢慢消耗它的體力。

魚道是怎麼形成的?在具體做釣時,怎麼尋找魚道去釣魚

大魚


最後總結

本文通過魚對食物,安全問題,溫度,氧氣的需求,來分析影響魚道形成的因素,在我們具體的尋找的時候,要把握住關鍵的影響點,就是在地形上尋找深淺結合處或者最低窪的地方,在人為因素上,要把握魚對食物的需求,找老釣點,老釣位,這裡經常有人打窩,才會形成魚道。至於實際做釣,也是需要在細節上多加註意。


我是爆護終結者,本次的分享就到這裡,有不對的也歡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