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病毒的戰役中,最先熬不住的會是農民嗎?為什麼?

二寶故事


表示熬不住的是城裡人 農村在窮再餓有糧食 不行直接吃小麥也能活 城市的話斷糧斷菜斷面怎麼辦


開門送外賣的


我是農民,我說說我們本地農民情況,我鄉里有田,城裡有房,歷史上好像餓死的都是沒錢的人,還有以前農民家,收割糧食後,首先留口糧,油菜收割後,在榨房存油,現在農民,本來種地的人,就少很多了,而且很多不種糧食了,種了糧食也不留口糧了,第一口糧放家裡,容易招老鼠,蟑螂,第二,糧食收割後直接有糧食販子,在田頭收購,都不用拖回家的,糧食販子直接在田頭收購後拖到烘乾場了,農村人除了老人喜歡種菜,基本上七零後種菜的極少了,因為不會種菜,也懶得種菜,每天早上都是騎車,或者開車去鎮上吃早餐,隨便買早餐,買菜回家,糧油菜,基本上也是靠買的,所以說最先扛不住的不是農民,首先是家裡沒存款的人,任何時候,沒錢人都扛不住生病,扛不住高物價的生活物質!這與農民還是城裡人沒關係,城裡有窮人,鄉里也有很多有錢人!


糊塗先生148861856


本人是農民!每天在家就走走路喂喂豬!地裡有才,白菜,娃娃菜,青菜,蒜苗,豌豆顛…………臘肉也有,鮮肉也有!鹽巴有一箱,味精醬油醋……這些是囤了的!

肉吃完了,有豬可以殺。今天從京東買了點菜籽,明天就去種!實在不行還可以去挖豬鼻孔嘛🐷。




一個山卡卡的小農


否!這場病毒的戰疫中,最先熬不住的不但不會是農民,反而恰恰相反,最能熬得住的是農民、最能挺得住的是農民、最能堅持得住的是農民,為什麼?有以下幾個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就是:農村現在實行了既時有效的封村封路,因此完全杜絕了疫情向農村傳染的渠道,現在全國的農村都沒有被疫情傳染,全國農村廣大地區都是最安全的一塊淨土,所以,農村的農民朋友們,可以消消停停的、可以祥祥和和的、可以安安全全的、可以健健康康的在農村這塊安全乾淨的淨土上幸福安詳的生活著的,就從這一點上來說,也就完全可以證明,在農村這塊安全的淨土上生活,沒有被疫情傳染的危險,就不會有壓力,就不會有負擔,所以農民朋友們就會熬得下去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農民朋友們都有儲備足夠的糧食,蔬菜,而在南方地區,在廣大農民朋友們的土地上,菜園裡,還種植著大量的蔬菜,正在源源不斷地提供給農民朋友們,所以,南方地區的農民朋友們的生活就就沒有一點困難的;而在北方地區,特別是在我們東北地區,農民朋友們的家裡,家家都有儲存一年吃的糧食,東北地區現在雖然還沒到種植蔬菜的季節,不能種植蔬菜,但是,東北農民家裡冬儲的白菜,蘿蔔,土豆,大蘿蔔,胡蘿蔔,還有東北農村農民家裡大缸醃的酸菜,也足夠東北地區農民朋友們吃到4月份的,所以,農民朋友們還是完全可以挺下的!



第三個原因就是:現在廣大農村地區沒有疫情的傳播,在做好疫情預防工作的同時,也就是出門要戴口罩,戴手套,回到家裡要用酒精對衣服鞋帽消毒之後,農民朋友們可以走出家門,到自己承包的土地上進行勞動的,由於農村地廣人稀,又都在各自承包的土地進行生產勞動,又互相不會干擾的,南方的農民朋友們可以走進農田,走進菜地裡進行糧食,蔬菜種植的;而北方地區,也不會影響到農民朋友們進行春耕生產的準備工作的,春耕生產需要的生產資料,可以通過電話微信的方式聯繫,銷售商是可以送貨到村的,這樣也就不會耽誤到農時的,所以農民朋友們不出村,就可以買到所需要的生產資料的,就可以進行春耕生產各項工作的,所以也可以說,農民朋友們完全可以堅持下去的!



就這三點,農村沒有疫情,也就沒有疫情傳播的危險;農民朋友們家裡有糧有菜,有吃有喝,就不用出去購買;農民朋友們們不用出村,就可以在在自己家裡承包的土地上進行生產勞動,進行春耕生產的,所以,在疫情當前,最能熬過去的,最能挺過去的,最能堅持下去的就是廣大的農民朋友們的!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我覺得最先熬不住的肯定不是農民。

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是自建房,無所謂房貸。農民都有菜園田土,吃的都是自己種的養的,每個月也不需要多大花銷。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疫情的時候過得也是這種日子,無非就是走街串門子少了。

相比城裡工作的人,有房貸車貸裝修貸,我覺得最先熬不住的肯定不會是農民,相反影響最小的可能是農民。


贛南臍橙小boss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應該因人而異,因地域而異,因疫情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中國域廣闊,農村面積無邊。各地有各地的情況。農村人口眾多,個人也有個人的事情。

大多數地區,尤其是臨近城鎮,人口密集的地區。疫情擴散比較容易,迅速較快,流動人口也多。更應嚴防嚴控。

而這些地區的人,由於還未到春耕春種時節,農田裡也沒有什麼活兒可幹。所以在這場嚴防嚴控的戰役中,應該是最沉得住氣的人。

在偏遠山區,地廣人稀。可是農田裡卻有很多活計。例如平整土地,修剪果樹,送糞施糞等,這些活兒也到了可以乾的時候了。

現在土地承包,人們各在各的地裡幹活,如同呆在家裡一樣,只要不扎堆,不聚會,對嚴防嚴控也不會產生弊端。即使他們“熬”不住,又有什麼關係呢?

嚴防嚴控,是為了截斷新冠病毒的輸入。只要截斷從疫區回來的病源,本地本村人互相知根知底,沒有出遠門,也沒有外地人員接觸,何須談虎色變,而人心惶惶呢?

像我們小村,不過兩三戶人家,七八口人。從來都是多見地鼠少見人,一年半載也難見到外地人,有什麼可怕的。大家該幹什麼就幹什麼,是沒有必要呆在家裡不動的。也就不存在“熬得住熬不住”的問題。

相反,熬不住的人上應該是那些住在城裡的人。

他們有的有工廠,有的有店鋪,這些都需要經營。經營就需要工人僱員。這些人是不可能長期堅持的。

據我所知,有些工廠,單位已經開始復工了。

不過,不必驚慌。只需控制的感染源,問題不會太嚴重。

所以,認真登記調查流動人員,確認流動人員的來處動向是重中之重。這一點不能馬虎。


草田張


為什麼想著最先熬不住的會是農民呢?因為農民是弱勢群體嗎?因為農民最窮嗎?每天身居農村的家中,想想疫情發展的勢態。捫心自問,如果這場戰疫是一場持久戰,我們一家人能熬多久?

目前一家四口人,農村自住房,城裡沒買房,沒房貸壓力,無欠款,當然存款也不多。如疫情一直持續,考慮的首要是吃的問題。吃得溫飽在農村是不成問題的,就算去年沒有種田地,但今年一開春,馬上可以進行春耕生產,投入生產三、四個月後即有收穫。所以說農村不存在無米下炊的情況。農村疏菜更是大量自產自足,如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十足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

居於農村,如果確實疫情無限延期。惟一難以應付的是教育費用。兩個小孩的教育費用一年需要五、六萬,如果無工可打,最後陷入困境的是小孩不得不綴學。當然,出現那種情形的應該不止一家獨有,應是普遍,教育的困境來襲,很多家庭避無可避。

其實疫情持續,現在很多開始拚的就是手頭存款,存款越多,支撐得越久。其他如股票、基金等難以套現的財產類,反倒不如現金穩固。

其實最先撐不下的,是有房貸、車貸的進城農民工。手頭存款已經投入房產,供著車,本來就每月所剩無幾。偏偏又不是體制內,兩月不開工就無錢買糧,更別提房貸,一旦斷供,房產馬上面臨被 銀行收回的危險,現在肯定是急得吃不好,睡不安,焦慮得不行。

所以說農民最先撐不下的,還是低估了農民,農民的生命力強著呢,到底是土地的主人,糧食的創造者。一旦出現危機,民以食天,糧食的重要性任何東西都 不可替代。




冰冰情感夜話


剛才看了一個視頻,是我們這個小縣城的兩個農村婦女拍的作品,應該是根據當前疫情期,農民面臨的現實情況拍出來的作品,大家看了就知道農民會不會發生熬不住這種事情。

視頻裡有一個六七十歲的農村大媽在門外喊,另一個歲數差不多的大媽門內應著,並嫌棄另一個不遵守規矩亂跑,門外大媽說:俺家現在八口人,我天天做飯給他們吃,這不二十多天了,冰箱吃空了,出不去買東西,俺們家現在沒啥吃了,你看看你家有沒有,先勻點給俺。

門裡大媽回答:你家八口人,俺家也八口人,你家東西吃沒了,俺家也吃沒了,糊弄著有啥吃啥唄,哪樣不能對付對付啊。門外大媽一聽:原來不僅僅是自己家沒得吃,可能村裡大部分農民都一樣,吃空了冰箱,家裡沒啥可吃的了。

於是門外大媽說道:也對哈,又不是咱不買,是買不到,家裡有啥吃啥,我回家做玉米麵餅子給他們吃,這個能吃老鼻子日子了。門裡大媽不屑的說道:你才想到啊?俺家做大餅子好幾次了。對了,我們家還有一大甕鹹菜,這個你要不要?我撈幾塊給你。

從這個視頻中我們不難看出幾個問題:第一;家裡過年做了很多食物、置辦了一冰櫃年貨的農民們,大家也吃空了。第二;農民們家裡有足夠的玉米麵可以吃,還有足夠的鹹菜。

如果說農村比城市佔優勢在哪的話,那就是農村很多上了年紀的大媽,家裡會有很多白麵和玉米麵,還有鹹菜,可以吃一年的鹹菜。大概冬天儲存的白菜也吃的差不多了,畢竟人多好吃飯,八個人分散開吃都吃不多,但集中在一起吃飯那就什麼都覺得好吃並且能吃。

從吃的這一方面來看,估計最先熬不住的肯定不是農民,畢竟是種糧食的人,誰家裡不存點糧食吶,城裡人的優勢是:城裡人雖然和農民同樣躲在家裡,但城裡上班的人會有工資補助,最起碼的生活費肯定有了。農民們缺少這樣的補助,哪怕封閉一整年,可能一整年也沒有錢。

熬得住還是熬不住,分從哪個方面來看,講吃的話,估計農民比城裡人能熬,講經濟條件,肯定農民熬不住的。咱是農民,咱得承認這一點。





渝香誘惑


熬不過的是我們這種小市民 70元買的菜,調料套餐讓我們炒菜只配油和鹽!





糖小貓日常


最先熬不住的是農民工,最能熬得住的是農民。這不是在玩文字遊戲,也不是在偷換概念。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把農民和農民工混為一談。實際上農民和農民工之間並不完全等同。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廣大的農村出現了一大批職業的“農民工”。什麼是職業的“農民工”呢?聽我細細說來!

所謂職業的“農民工”就是那些完全放棄了農業生產而全家進城務工的年輕一代的農民工。這些人不甘心於像自己父輩和祖輩一樣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在田地裡耕作,不願意守著一畝三分地,賺著三瓜倆棗錢。而是將自己在農村的分包責任田轉包給其他人。自己和家人則全年外出務工,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回到農村!



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一般蓬勃發展。而企業的數量急劇增長則意味著需要大量的工人參與到企業的生產中去。但是在當時正式的工人都在國營企業和工廠工作,並不會放棄自己的鐵飯碗投身於民營企業的車間之中。因此那些想要利用農閒時外出賺錢的農民便進入到城市中的各個工廠成為工人。“農民工”一詞應運而生。

但是最早一批的農民工都是在不耽誤老家農事生產的空閒時間進入城市務工。每逢春耕秋收之際,便會回到農村去完成作物的播種和收穫工作。當時的農民工外出務工時主要集中在建築工地、磚瓦廠和煤窯等。



但是進入到21世紀之後,越來越多的工廠引進了生產線和車間,越來越多農村來的年輕人進入到這些工廠務工。生產線和車間的生產模式需要相對固定的勞動力和操作手。

因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能夠在農忙季節返回農村老家,而是隻有在年底工廠車間停止生產之後能夠回家過年。春節一過便要早早的踏上征程,回到城市,回到工廠,回到生產線上來,開始新一年的工作!


因此這些人便不得不把老家裡的責任田承包給其他年邁的留守農民耕作,自己和家人則完全的成為了大城市的“農民工”。他們過著如同國企裡的正式工人一樣的生活和工作節奏,唯一不同的是他們隨時可能面臨著停產、失業和失去工資來源。

這些職業“農民工”自己和家人一年的生計和開支全部依賴於外出務工所賺取的辛苦錢。按照往年的慣例,這些人應該在大年初七之前便回到城市,回到生產崗位上。


但是今年因為疫情,因為全國各地為了抗擊疫情而採取的停工封城政策。這些職業的“農民工”便不得不滯留農村老家。既無農田可以耕種,又無收入來源維持開支。這些人每天都在煎熬中等待著工廠復工的消息傳來。

而對於那些仍然從事著農事勞動的農民來說,似乎封城與否對於他們來說並無影響!畢竟現在春節剛過,正值正月時分,氣溫依然十分寒冷,全國各地的農業生產工作還沒有正式展開。只要家中有著足夠的存糧,地裡有著越冬蔬菜供其食用,他們就能夠依然過著如同往年一樣的小生活。




所以說,這次疫情采取的防範措施影響最大的是農民工,影響最小的是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