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在防控①|智能設備替代人工 南岸這些新科技派上用場

疫情期間,防控排查和防控知識宣傳很重要,但是近距離的接觸會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這時,一大批智能技術、智能設備就派上了大用場。

2月17日,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南岸區獲悉,為了做好社區排查和防控宣傳工作,南岸區啟用了個人信息自主申報小程序、智能廣播音箱等新科技開展地毯式排查。

社區排查有了小程序 足不出戶就能自主申報

為減少登記信息和人員接觸,早在2月初,南岸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微信二維碼疫情防控小程序就正式上線了。有了這款二維碼,南岸區的所有居民、在區務工人員都可以只使用一部手機,就可開展個人信息自主申報,在減少社區人力排查工作強度同時實現排查力度不減,交叉感染風險大幅降低的效果。

南岸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門排查、紙質登記、人海戰術這樣的排查方式是靠用時間來堆的,而病毒傳染卻是速度快範圍廣,如何與時間賽跑?又能最大降低社區排查工作人員的風險呢?

於是,南岸區在對村(社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的基礎上,創新防控疫情新模式,利用小程序進行“線上”防疫信息登記。

“智”在防控①|智能设备替代人工 南岸这些新科技派上用场

記者打開微信“掃一掃”該疫情防控小程序二維碼後,看到在界面中有選擇申報類型、填寫個人信息、近期是否在重慶、從哪裡到重慶或重慶哪裡等11項內容。只需短短几分鐘,就可以成功申報自己的個人信息。

該負責人表示,以微信二維碼的掃描自主申報方式代替上門核查和電話核查,讓全體人民群眾隨時隨地自行開展健康信息申報,操作簡單,省時高效,即方便人民群眾足不出戶進行信息申報,又降低社會流動風險,將大範圍排查力量釋放出來,實現大數據疫情防疫管理和社會面精準排查。同時,系統還能根據大數據模型自動推送潛在疫情接觸人群,推送結果精準核查結果,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南岸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提醒,市民應當主動使用微信掃碼申報,對身體不便或者沒有智能手機的人,建議家人、同事、朋友幫助申報,也鼓勵聯繫轄區社區工作者等各類工作人員協助申報。

村裡用上智能大喇叭 支書拿出手機就能喊話

“出門必須戴口罩,人多不要湊熱鬧。發現疫情就隔離,防範主要靠自己……”這幾天,在南岸區廣陽鎮明月沱社區重船廠家屬區裡,空中大喇叭的防疫宣傳知識響徹整個小區。而從2月6日起,在南岸區多個重點區域,中國電信“天翼大喇叭”變聲防疫“宣傳員”,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快速高效地把防控疫情的科學知識,不間斷地送到田間地頭、千家萬戶。

從20世紀50、60年代開始,鄉村廣播作為公共傳播媒介開始在全國鋪開。然而現在鄉鎮大喇叭因年久失修,利用率較低,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目前仍然是利用走村串戶手持喇叭喊話的方式進行防控宣傳。

對此,中國電信南岸分公司第一時間啟動“天翼大喇叭智能音箱”,以最接地氣、最通民心的方式,把疫情資訊、防控科普等內容不間斷地送到村裡村外、田間地頭。

“智”在防控①|智能设备替代人工 南岸这些新科技派上用场

不同於傳統廣播,“天翼大喇叭”卻是滿滿的智能科技。據介紹,“天翼大喇叭”是以物聯專用網絡為核心,基於自研“智能音箱”SaaS 平臺,以4G 音柱、高音喇叭、IP 話筒為設備載體,打造無線化、互聯網化、數字化的信息發佈,助力社區、村鎮、校園、工地工廠等科學廣播防疫情況。

同時,“天翼大喇叭”作為中國電信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村村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村可利用中國電信“村村享”平臺大喇叭一鍵喊話功能,村支書通過手機一喊話,大喇叭就能立即播放出來。

南岸區廣陽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天翼大喇叭智能音箱”不斷循環滾動播出疫情和防控知識,村鎮幹部就不用拿著喇叭到處喊話了,大大提高了村民對疫情形勢和防控措施的認識和理解,還逐步消除了牴觸和畏懼心理。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瀚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