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田地荒蕪,有人說是糧價低導致的,你認同嗎?

河池豪哥


這樣的問題,你說的不對的,你就說給現在十倍二十倍的,也沒用。因為地太少,也就夠溫飽。關鍵是我們房地產各種高的離譜。農民沒辦法離開故土出去養育二女生存。如果是社會醫療上學住房,娶媳婦不用花錢,你看看農民出去不。


奇聞往事


千萬不要拿糧價說事了,雖然這和糧價有關係,但關係不大,不是主要的。田地荒蕪,絕不簡單地是因為糧價高低的問題。而且,即使糧價在現有的基礎上,再提高一倍、兩倍,甚至更多倍,這個問題仍然會存在。在這裡我提供兩個簡單的事實:

第一個簡單的事實:我國的人均耕地太少,來自於田地的收益很少,農民要增加收入,必須在土地之外尋求機會。按照18億畝耕地,七億農民來計算,人均耕地不到三畝。而且地區差異比較大,低的地方人均耕地不足一畝。一個家庭幾畝地,保吃飯毫無問題,但是要保富裕,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就算是糧價成倍上漲,每畝耕地每年可以產生3000元、5000元錢純收入,也差不多隻是城鎮職工一個月的工資收入。況且,幾畝地的收入,還不足以留住農民不外出打工,把土地撂荒。

第二個簡單的事實:種地的農民處於半閒置狀態,有力使不出。種田種地非常辛苦。但是,一年之中,用在土地上的時間還是不多的。加之,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農民有一半以上的時間處在閒置狀態當中,無事可幹。而且,因為農民進城務工的收入,遠遠超過種地的收入。同時,因為一旦種地,就有牽絆。所以,即使無事可幹,他也不會願意流轉別人的土地。

農民不願意種地,土地撂荒,糧價低,只是其中一個原因,不是主要的原因。要增加農民的收入,需要綜合措施,多管齊下。核心是發展農業產業,實現123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民充分享受農業產業發展的成果。


三大紀律


對於這個觀點,我不認同。

我是一名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人,目前已從事服務基層工作近10年,可以說天天與土地、與農民打交道。我覺得目前農村田地的荒蕪與城市化的發展有關,大量的農民湧入城市,對於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初期的農民,這群人是在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和生活困難中長大的,他們感受到了那個年代農民的艱苦,他們有的發奮讀書,有的在外拼命打工,有的努力經商,有的一心想嫁人城市……他們這些奮鬥的目標無非就是想遠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對於80年代中後期、90後、00後的農民,他們是在農村吃得飽穿得暖的年代長大的,加之計劃生育的實施,每家每戶的小孩都是1到兩個左右,父母看得重,爺爺奶奶等親戚也寵著,慢慢的他們已不用下田勞作了,以至於他們早已忘記了農民的基本技能。對於50年代以前的農民,他們已老了,只有他們這群人還在盡力的守候著家鄉的土地,因為他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如今農村裡雖然有許多種植大戶,他們這個群體有許多是看著國家補助去的,確實離開國家的補助,減掉土地租金和種子、肥料、農藥等生產成本,確實賺不了許多錢。

所以我認為,目前農村田地的荒蕪是由許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而不是單一糧食價格低這一原因造成的。

希望國家能拿出更多的好政策,讓更多的人回到農村腳踏實地的發展產業,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有力的人才保障。





鄉村青年四頁


農村田地荒蕪不全是因為糧食價格低。主要是在農村種田種地來錢慢,賺的也少,又辛苦,即使起早貪黑,還不如在外面打工賺得多。

就算糧食漲到四五塊錢一斤,也未必會有很多人回到農村種田種地。我們這邊大米最少也要兩塊錢一斤,也不便宜了,但荒田荒地也不見得減少。我家種田種地也就夠自己吃的,偶爾吃不完的小菜才會拿到集市上去賣。不過現在提倡綠色健康,也有少部分以前不種田地的也開始種了。像我們家小叔,今年也種了些稻穀:說自己種的米好吃些,乾淨些。



所以,糧食的價格不是影響田地荒蕪的主要原因。


湘妹妞妞媽


不認同,現在農村年輕人少,就算有年輕人真真正正種田的有幾個,現在每天在田裡幹活的還是一些60歲左右的老年人,在農村的年輕人,很多也就在附近上班,或者自己開了一個小商店,做些零散工人,一個月也有3000左右,種田就像我們這裡種辣椒,好的年份辣椒能賣1-2塊錢一斤,差的年份2毛都賣過,一個早上就是天沒亮就出門,到9點鐘收辣椒的車子來,一個人也就300斤辣椒左右,能賣多少錢,而且摘辣椒很累,不是我矯情,試過幾天就知道了!所以現在慢慢老一輩年紀大種不了,而年輕人寧願打點零散工,也不願意種地,導致現在的荒地越來越多


小剛回村了


我家農村的戶口在村裡工作在城市,親身體會是父親老了,不能耕種,丘陵地區沒有大戶承包,9畝地種了3畝,前年栽了3畝地的樹苗撂荒3畝,樹也是自然生長,,明年還會種樹,佔著地。沒有年輕人,種地效益低,撂荒越來越多。


6虛度半生


經常看到頭條上說農村田地荒蕪。

可是我每次回老家,看到老家的田地卻長滿了莊稼。

哪裡荒蕪了?

別說當初承包到戶的地,就是人們後來自己開的荒地,也沒有荒著的。

只偶爾有幾塊因為主人不在家,不種糧食了。也種滿了樹。

現在的農村,老了人都沒閒地可埋。都只能埋在自己的地裡。

農村的確是荒蕪了,村裡全是老人和孩子。孩子也很少了。因為他們好多都隨父母去了老家的縣城上學。

我和老家的朋友們開玩笑說:在老家的村裡往街上扔個磚頭都砸不著個人。

朋友也點頭表示贊同。

像我老家的叔伯,都是近七十的人了。還都種著十多畝的糧食地。

只有一位在家養豬,養羊的伯伯,今年七十二了,因為養殖,地裡的莊稼比較稀,還被村裡人議論。

所以,說農村田地荒蕪,我是不贊同的。

因為不管糧食是三毛一斤,還是八毛一斤,我看到的是,我生活的這個地方的農村,地裡都長滿了莊稼。

只不過,種地的都是老年人。


樂樂安安


以前農戶家家養牲口,種地,梨地都不用愁,像我們這邊以前農戶的牲口農民都自發的輪流放著,隨著農民工進城打工家裡基本上都剩老人了,也都就把牲口賣了,現在大塊的土地可以用機器播種,像小一點的或者是山坡地都就閒置了,還有北方澆地水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春灌,夏灌,冬灌三茬水澆下來加上化肥錢,遠遠超過了農民地裡的收入,所以有的農民也就選擇了打工,方棄了種地,還有些家庭是因為孩子們都工作了,家裡只剩下老人了也就不種地了,再有一些是家裡男人病逝或者是意外去世,只剩女人和孩子了,也就是無能為力了,不種地是多方面的原因,與糧食價格高低扯不上邊,其實自己種的糧食真的好吃,沒汙染,沒添加劑,也沒增白劑等等化學物。


梅花沒有淚1


田地荒蕪,與糧食價格低只能說有一定的聯繫,但不能說是主要原因,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就以我家的情況作一個說明,讓大家也瞭解一下田地導致荒蕪的必然性。

我家原有7口人,按人口分得責任田5畝多,旱地近三畝,在分田到戶的1980年的後十年,由於生產積極性很高,除了集體分到的田地外,另外還將田地周圍的邊頭坎尾荒置的地方都開墾利用起來了。種田需要肥料,那時化肥產業剛起步,化肥緊缺,也很少有人習慣用,就想方設法積聚農家肥,導致農村塘泥挑盡,豬牛糞掏空,就連田野裡的雜草也被利用起來燒火糞。這樣幹下去是每年大豐收,除交公糧和上交積累及義務工款項外,比集體時增產了很多倍,這樣導致生產積極性逐年提高。可是好景不長,單幹雖然能提高經濟收入,但農村人個人主義思想嚴重,每到耕種季節,就拼命挖公用土地或自已地上的田坎,以及公用田間道路,還有乾旱時為搶水抗旱不惜撕破臉皮,就這樣田間道路變窄了,田坎大都垮掉了,許多過去的水田後來就變成了旱地,甚至後來無法耕種,這讓剛剛嚐到了甜頭的農民又陷入了自已挖掘的陷阱而難以自拔。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放開,到了九十年代初期,有一些家景不好的人便在熟人的帶領下開始偷偷地外出打工(當時打工是不體面的事情),並獲得了比種田單幹還要高近十倍的收入,於是大家紛份仿效,選擇外出求財。這樣在家的土地自然而然地慢慢擱荒了下來,幾年未種,田野不僅長滿了雜草樹木,田埂道路也被雨水沖垮洗刷,再也無法恢復耕種,目前尚能種植的田地只有平田大畈和人力可以控制的地方。因此,如果簡單地把土地荒蕪追究到糧價過低上,是一種不現實的負責任態度,如果確實是糧價過低,成本上升造成的,為什麼同是一個組上的人,別人種田能賺錢,你為什麼不能賺錢?怎麼種田賺錢,種什麼賺錢,這也要有一個市場意識和經濟頭腦,切不可混淆視聽,一概而論。


大別山鷹


剛分田到戶時,農民交了軍糧交公糧,熱火朝天把好谷送,形勢大好農民有動力,如今開放靠外界,糧田荒蕪有補貼,作田種土無錢掙,勞心勞力種點糧,價格不如礦泉水,請問小編何來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