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書香浸潤的童年,讓孩子一生受益

一個被書香浸潤的童年,讓孩子一生受益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我不想錯過你的後半生,也請你一起見證我的前半生。”

這是顏如晶在《奇葩說》中,讓我頗為動容的一段話:作為父母,我們和孩子,不應該是最親密的陌生人。

一個被書香浸潤的童年,讓孩子一生受益

一個被書香浸潤的童年,讓孩子一生受益

孩子與父母的親密關係,就那麼幾年。

身為父母的我們,都想好好陪伴孩子。但是,隨著他們日益長大,我們和孩子之間,很多時候並不融洽。

為了功課、作業、成績彼此爭吵,為了看電視的時間爭論不休……這是很多家庭每天都在上演的“連續劇”

有這麼一對父女,卻打破了這樣的魔咒,彼此溫暖相伴。

愛麗斯出生在單親家庭,與身為圖書管理員的父親一起生活。在愛麗斯9歲的時候,父親做了一個決定:每天晚上大聲為她讀書。

一個被書香浸潤的童年,讓孩子一生受益

1天,10天,100天,1000天……

時間一天一天流逝,愛麗斯的爸爸,卻一直在為女兒讀書。雖然,中間也遇到了各種困難、挑戰,但他一直堅持著。

直到愛麗斯上大學,父女倆一起共讀了9年,共計3218天!

這3000多個夜晚的共讀,讓愛麗斯的生命,擁有了比一般孩子更豐富的體驗,更讓她體會到了綿綿不絕的父愛。

“你的時間和心無旁騖的關注,是送給孩子的好禮物“,愛麗斯爸爸的這句話,道出了親子關係最好的狀態。

就算工作再忙,生活再滿,每天晚上抽出15分鐘來陪伴孩子一起看書,我想是每個父母都可以做到的。

一個被書香浸潤的童年,讓孩子一生受益

畢竟,孩子的閱讀黃金期只有那麼幾年,把握住了,“終生學習”真不是夢。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不閱讀的孩子,是學習上的潛在差生。

讀書,作為我們收集、處理外界信息最重要的途徑,不僅關乎學習、成績,更影響孩子日後的工作、生活。

一個被書香浸潤的童年,讓孩子一生受益

“我為什麼要讀書”?

人為什麼要讀書?一句話,為了生命的完整。

或者說是為了追回另一半的生命。

現在很流行一半又一半的說法。"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其實最根本的,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質,一半是精神。讀書是對精神的那一半生命的能量補充。

在地球上所有物種中,除物質之外還需要精神滋養的就是人類。

只有人,有精神生活,有主觀思維,會改造客觀,追求幸福。

一個被書香浸潤的童年,讓孩子一生受益

一個被書香浸潤的童年,讓孩子一生受益

如何讓孩子“善於閱讀”?

在讀一本書的時候,我們要幫孩子時刻記住“主題”

在讀一本書的時候,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你及你關心的主題才是基本的重點,重點不是你閱讀的書。 ”

作為父母我們要引導孩子,篩選書單,把書單集體閱讀一遍。讓他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籍;

然後再把書的目錄再巡閱一遍,讓孩子既能知道書本的大綱、也更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和關注度。

這樣就能讓孩子第一時間找到自己“關心的主題”。閱讀的興趣也就潛移默化之間養成了。

一個被書香浸潤的童年,讓孩子一生受益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善於閱讀的孩子,長大也會成為善於處理複雜信息、透過現象看本質、一下子抓住重點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