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到底有沒有寫過《七步詩》?還是作詩另有其人?

在小學的語文課本里曾經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詞,就叫做《七步詩》。相傳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詩人曹植所做。曹丕和曹植都是奸雄曹操之子,二人爭搶世子位置,算是政治對手。最後曹丕取勝,繼位以後,曹丕嫉妒曹植的才華和在百姓中的人氣,就想故意的刁難他,讓他在走七步之內做出一首詩,聰明的曹植就寫了這麼一首嘆詠手足之情的七步詩,也藉著這首詩諷刺曹丕對自己的迫害,感嘆為何同根兄弟卻手足相殘。曹植藉由此詩保命,也讓這首詩流傳千古。然而我們很好奇,這首詩真的是曹植所做麼?


曹植到底有沒有寫過《七步詩》?還是作詩另有其人?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之間就可以做出這樣聲情並茂、情深義重、用詞簡單卻又表意明確的佳句,怪不得七步詩能流傳千古,無人不知。就連周總理在皖南事變中也曾說過“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這句話就是來源於《七步詩》。

曹植到底有沒有寫過《七步詩》?還是作詩另有其人?

在百度百科和各文獻中,都表示《七步詩》的作者是曹植。但是這跟說法的由來並不是出自正統史書,最先有記載的,其實是南朝時期的一本小說集《世說新語》。這本書主要記載的是東漢後期到魏晉時期的一些名人的言行和趣聞軼事,嚴格來說算一本野史。


曹植到底有沒有寫過《七步詩》?還是作詩另有其人?

其實從當時的歷史環境看,曹植如此聰明之人,其實不太可能寫出這樣與曹丕針鋒相對的諷刺曹丕不顧親情的詩句。當時曹操去世,曹丕繼位,曹丕的心胸狹窄和睚眥必報是有目共睹的,他在位短短六年時間,逼死了無數名臣,連曹丕的族叔、救過曹操性命的曹洪都差點遭到毒手。

曹植到底有沒有寫過《七步詩》?還是作詩另有其人?

可以看出這樣一個小肚雞腸且出手狠辣的帝王,是絕對不會顧念什麼手足之情和天下人的悠悠之口的,曹植和曹丕是親生兄弟,對曹丕的性格再熟悉不過。曹植少年成名,對於曹丕來說是很大的威脅,所以他的處境本來就岌岌可危,自然不會再做什麼《七步詩》,妄想以此感動曹丕,這簡直是人們的一廂情願。


曹植到底有沒有寫過《七步詩》?還是作詩另有其人?

縱觀曹植那時候的做法,真的是非常的內斂含蓄。身在屋簷下,曹植必然選擇低頭,做事誠惶誠恐,如履薄冰。在他剛被貶為安鄉侯的時候,曹植寫了《謝初封安鄉侯表》,黃初四年,又寫過《封鄄城王謝表》。雖然心裡很苦悶,還是要強顏歡笑,保命要緊。文采如曹植,自然知道如何把文章寫得漂亮,把話說的委婉。就比如在《贈白馬王彪》中,曹植也曾藉著手足離別之情抒發過自己的不滿,但是並沒有敢把矛頭直指曹丕,對這個小心眼的哥哥的態度,依然是十分恭敬的。所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明顯的指責之詞,是不會從當時的曹植嘴裡說出來的,這不是不要命了麼!


曹植到底有沒有寫過《七步詩》?還是作詩另有其人?

在正史《三國志》和《資治通鑑》中,其實都沒有曹植的七步詩記載。而曹植的所有是做都收集在《曹子建集》中,《曹子建集》一共十卷,收錄了曹植的基本所有詩文,卻從來沒見過《七步詩》的出現。所以其實《七步詩》只是一段民間的野史趣聞,被記錄在《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發;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愧色。”被羅貫中知曉後,寫在了《三國演義》中,所以《七步詩》才家喻戶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