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一些大學生不想去國企上班了?

一帆風順順順利利


咋不想?淨瞎說,最起碼我身邊的畢業生都非常渴望回到家裡這邊的國企。

如果根據其他原因總結“不想”去國企的情況,三點即可。

1、 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

不知道大家周圍有沒有發現這種人,本身自己的生活情況,工作情況都不如國企同齡人。

但是由於在外地,大家不瞭解他的情況,於是總是大放厥詞,說國企黑暗,掙錢少,工作晉升慢等等國企弊端。

這類人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典型的怕別人過得好,小人!

2、 志向遠大,渴望創業

這類人往往是名校畢業,那麼學歷高,能力強,如果願意,是能夠留在他們心儀的國企的。

但是從小到他環境影響,讓他們養成了一顆創業的心,渴望做到更大的事業,這部分人只能說優秀。

3、 擇業目標不清晰

還有一部分人,他們名校畢業,按照招收要求也是能夠留在國企。

但是一時的擇業目標不清晰,造成他們選擇私企的高薪資,事後往往後悔的居多。

前兩年,我就有一位211研究生畢業的同學想回到老家附近的國企。

恰巧我有認識的朋友,介紹給了他,方便了解更多的信息。

我問這位兄弟,為什麼不選擇留在外地?

他大概說了幾層意思,概括起來,也是很多人想留國企的原因吧。

1、 穩定,福利待遇好

國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鐵飯碗,大家都明白的。

而且在日常的節假日,都會發一些福利,這些都是非常可觀的。

還有一個隱藏的優勢是,找對象好找。

我們可以留心觀察身邊很多朋友,在大都市三十左右沒成家的特別多,是他們不想成家,找對象麼?

不是的,是沒有穩定的生活,沒有勇氣,或許對方也看不上這樣的愛人,心都高的很。

2、 房貸壓力小

留在大城市,很現實的問題是你需要買房。

這是自己很多目標就基本的一項,可就是這最基本的目標,就讓人難於逾越。

如果在一二線城市,買房需百萬計,壓力可想而知。

就是東湊西湊大家付了首付,還貸也是相當吃力。

可老家的國企就不一樣了,就算貸款,可兩口子都會按月開支,生活質量不會下去的。

3、 離家近有父母幫襯,也顧家

剛畢業的大學生,整體處在羽翼未豐的狀態,很多的事情,還需要父母操心。

如果留在老家,那麼父母可幫的機會就多一些,同時自己在老家也會很有歸屬感。

總之擇業是需要綜合考慮的,大家最好提早建立職業規劃。


我是小凌子


小凌子悟職場


我室友,大學畢業靠著手上那點微薄的關係進了一家國企,結果進去工作了四個月就受不了辭職了,聚餐的時候一個勁地向我們抱怨,拿錢最少幹活最多,拼關係拼不過別人,做人情自己剛畢業又沒錢,一直被別人欺負。

事情是這樣的,她部門有個員工離職了,於是就重新招了一個30多歲的大姐和我室友,那時候我室友還沒正式畢業,屬於實習。這位大姐之前因為生小孩一直在家照顧孩子,好多年沒上班了,一開始兩個人關係挺好的,一起進來的,大姐因為好多年沒上班,什麼都不會,基礎的辦公軟件都不大會用,總是跑過來問我室友這這這怎麼做,我室友有也很熱心,她問什麼都很耐心地教她,很體諒也很佩服大姐重新工作的勇氣,就格外幫助她一點,慢慢的熟悉了工作,室友手頭的事也多起來了,很多不是她本職工作的事她也需要做,領導指示,不得不聽呀,然而大姐才不會因為她忙就自己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困,反而覺得領導能叫她做自己為什麼不可以,於是就開始來戲精一樣的表演,XX,這個東西我試了很多次都不行,我這邊還有其他事情,這個你幫我處理一下吧。一開始室友會跟她說你再用什麼辦法試試,本身就是一些簡單的文職工作,無非就是做做表格,統計之類的。大姐就不開心了,演變為後來的XX,這個東西你做一下,我不會,我還有其他事。因為他們工作內容都是一樣的,全靠他們自己分工,漸漸地我室友就承擔了他們兩的所有工作,一旦做不完領導也只會職責我室友,室友不服氣,就跑去找領導理論,後來才知道這個大姐是另外一個領導的親戚,室友一氣之下離職了,離職之後這個大姐還總是發文件過來讓我室友幫忙做一下,賣慘,說他兒子今天發燒啦,可是這個文件她今天要處理完,很重要的文件。時不時還過來跟我室友抱怨說我室友不應該離職弄得她現在工作那麼多,裝作一副不知道我室友為什麼離職的樣子。


許今呀


效益好的國企進不去,效益差的國企沒人來。我畢業了通過關係在一家央企幹了六年勞務工,最後被清退了。幹到副科待遇,全年六萬多一點。乾的是工程監理,行政班。週末還有法定節假日正常休。交五險。法定節假日值班三倍工資。有年終獎。總之待遇還不錯吧,正式工一年十萬以上,福利待遇更好。轉正幾乎沒有可能,要非常硬的關係還得30萬。清退了以後,現在加入一家省級國企,正式工。待遇和之前的單位差不多。但是各種不受法律保護,兩個月只能休七天。吃住都比較差。入職體檢什麼的都不給報銷。二建執業資格也沒任何補助。效益不好的時候工資發不開社保交不了。唉,國企老職工都是快退休的老頭,天天在你跟前倚老賣老。年輕的來得早的也有幹到項目經理的。慢慢混吧,主要是學習現場施工經驗,還要考一建,造價工程師。考到了就該走了。


X


為什麼現在的一些大學生不想去國企上班了?

觀點有點片面了吧。

  • 我80後,我們畢業是2012年,當時也想進大公司,工作穩定,有明確的休息時間,一般的本科文憑,還很難進入國企,後面自己找了小公司,上班,有了工作經驗,和朋友的引薦16年進入的國企。

  • 現在大學生遍地跑的社會,很多公司的招聘門檻也在逐漸提升,最低要求都必須全日制本科,甚至一些崗位必須碩士研究生等等,讓很多剛剛畢業的又無經驗的大學生,望而卻步。所以我認為不是不想進入國企,而是門檻有些偏高,不怎麼容易進。

  • 還是介紹下自己進入國企的感受吧。16後進入國企後,工資不高不低,沒有很好的關係,外派到離家遠的項目,工資暫時也不會有很大的漲幅空間,有五險一金,後面利用空閒考證,因為時間是很多的,我外派項目做安全員,17年考證後,18年,我毅然放棄國企,因為證錢補貼少,想找離家近的工作。因為有了前面的國企工作經驗,對我下份工作尋找也更容易。

總之,現在的文憑都已經普遍偏高,在其他因素不影響的情況下,多去提升自己的學歷,為以後走向公司更高的職位做準備,能夠進國企一定得去爭取,既然是國企肯定有他的優勢,也可以作為自己比較好的工作履歷。


天天開心cg


現在想進國企的人都擠破頭了,如果說不想進國企,要麼是想出國,要麼是去家族企業工作,要麼就是進不去找個臺階下。

國企不僅待遇比私企好,而且對兒女的上學都有很大好處,退休後養老金和福利也比私企好。



我妹妹在國企上班,我的小侄女就是在企業自己的的幼兒園裡上,吃的好睡的好,老師教的也好。上學也有優勢,總能上到好的學校。 待遇方面,比私企平均待遇高很多。工資高,還有五險一金,雙休,節假日,年假,產假,一個都不少。我妹妹過節時單位還會給購物卡,也有一兩千塊。生病住院了,單位也會給慰問金,派員工來慰問。這些加起來都是不小的數字。而且在國企裡退休下來,退休金也會高很多,醫院報銷比例也高。



相比私企待遇少一些,給的假期也會少一些,除非是很正規的大企業。



當然,像互聯網這種朝陽企業也掙的很多,但競爭也激烈,要想掙的多就加班,很多互聯網企業都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

所以,不想去國企,你覺得是為啥呢?


淡墨染清秋


這麼說吧,我同學很多大學畢業在外創的,現在都很後悔沒進國企。我所在的是一家軍工企業,我爺,父親,我三代軍工人。工廠招工工廠子弟優先,同學很多考上大學後在外闖,最後有些回來還是進了企業,有些沒有回來。差不多二十年過去了,在外面闖出名堂的少數幾個,大多碌碌無為,很後悔沒進。


大鵬展翅雲飛揚GO


父母總是期盼兒女畢業能在城裡有一份安穩的工作,可以不用大富大貴,只想安安穩穩,娶妻生子,衣食無憂。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這真的是他們想要的生活嗎?下面分享一下自己的親生經歷:

畢業那年,宿舍裡最要好的哥們為了前程也都各奔東西,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來不及傷感畢業季的分別,陷入了對未知社會的恐慌,自己該何去何從。慌亂之餘撥通的父親的電話,父親希望我離家近一點,能有一份安穩的工作,能夠養家餬口就可以的。思索再三,在校招聘中毅然選擇的老家本市的一家國企,順利的成為一名防爆廠技術員,底薪3500在當時也算一份不錯的工作了,五險一金也都有,自我感覺還不錯,下定決心好好幹下去。

半年過去了,工作經驗學到了不少,手頭的工資感覺支持不了自己的開支,偶然的機會,跟之前的朋友聊到工作這快,他在外地的廠子裡面,收入是我的好幾倍,巨大的反差讓我無所適從。偷偷問了下廠裡的老人,晉升也是異常困難,想著還算穩定的工作,在堅持一下吧。在新時代的衝擊下,廠裡的業務每況愈下,經常上兩天班放假兩天假,後面連員工的工資都是貸銀行錢的發放的。發薪日看著自己的考勤,出勤10天1500的工資,一時竟毫無留下來的意想,決定任性一次,瀟灑離去。

當代年輕人,不要妄圖在奮鬥的年齡選擇安逸,懷揣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一顆無畏的一心,努力奮鬥吧,未來是屬於你們年輕人的。


阿呆喵


我就是在國企做招聘工作的,從這近幾年的招聘工作情況來看,確實有很多的學生他們真的不願意來國企,大概原因有這麼幾點原因:

1.國企的位置很尷尬

要穩定的,還是體制內那些工作更佔優勢,那才是又穩定又體面,說出去自己在XX部門,說出來比企業有面子多了,而且工作時間還有保障。

要說賺錢呢,還是私企給的錢多。國企偏偏是夾在中間,一方面,穩定體面還真比不上體制內,要說錢,還比不上私企,兩邊都不佔優勢。學生要麼扎堆考公務員,要麼奔著錢多去私企。

2.工資

工資是影響學生擇業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國企的工資是真的不高,而且漲薪幅度太慢了。在進入國企之後,如果職務得不到變化的話,你工資是不會有任何的變化。而很多學生呢,他們在剛剛工作的時候,還是很需要錢的,國企的工資是滿足不了自己的生活需求。剛剛畢業的學生,他們判斷工作的標準就是工資的高低,在去年招聘的時候,有個學生就因為一家企業多給了三百塊錢,就選擇了那一家企業。

3.氛圍

其實可以說現在年輕人的心態已經發生重大變化,他們和上一代人已經不一樣了。他們更加活躍更加活潑,想法更加獨立,他們不願意去遵守那些條條框框繁文縟節,不想拍馬屁。但是在國企裡呢,有些東西還是要遵守的。可以說,國企的氛圍,不太適合於這些年輕人。

4.其他選擇太多

現在這個社會啊,賺錢的機會的太多了。有能力的人有才的人,他們去搞短視頻,去搞自媒體賺,一個月賺的錢比國企工資多很多了。有些人,願意賣力苦幹,去送外賣送快遞,你一個月也能有上萬的收入。而進入國企呢,不管你多有才,不管你多賣力,不好意思,工資是不會漲的。


傑說職場


不想去國企上班的大學生應該是少數,沒有能力去國企進而表現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學生才是多數。

N年前,國企有著如下狀態:

1、機構臃腫,制度死板;

2、論資排輩,看關係說話;

3、薪資低,企業效益差;

4、視野窄,地位也有限。

21世紀以來,國企特別是央企,表現出了超級競爭的一面:

1、穩定,福利好,部分還有隱藏福利;比如住房補貼、補充公積金、過節費。自己想象哈。買高級車/貸款,私企要流水要工作證明,很多時候還要房產證,大國企一張工作證解決問題。

2、薪資較高,儘管薪資可能比不過一些大私企,但綜合福利收益加起來也不低多少,特別是轉化到時薪計算,更是有競爭力(私企加班超多)。

3、聲譽和品牌。呀,你去小子混到中國移動去了?

4、現代化的企業管理。

5、較為齊備的薪資和晉升體系。

6、管理層年輕態,高學歷狀態,素質超級高。

7、有工作激情,有加班,有挑戰性。

8、大國企出來的人很受歡迎。


大學畢業,國企也會校園招聘,但國企要求相對高,甚至有時候更看重學歷的高段位。

當然,目前非頭部的一些國企,確實薪資不是那麼突出,甚至比同類私企薪資低一半以上也有,這個時候就看自己的選擇了。


私企還有一個特別的福利:股票。

這在BAT華為系體現的非常明顯。工作15年的華為系,綜合收入突破千萬,這在國企是不可想象的。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華為BAT就那麼幾個,況且以後倍增數量級未必明顯,當選擇存在的時候,你又會掂量掂量了。


飛要說


這個題目不準確。目前,進國企、考編制,依然炙手可熱,不知道題主從哪裡得來的這個結論。當然了,國企有待遇福利好的國企,也有發不出工資的國企。好國企,依然擠破頭。所以,不是不想去國企了,而是國企招人(正式工)少了,門檻高了,難進了。

第一,國企收入穩定提高,已經超過或追上民企私企工資,國企的吸引力在當前就業環境下越來越強,而不是越來越弱。二十年前,國企實行的低工資高福利。市場經濟之後,民企私企外企興起,由於沒有分房辦學醫療等福利成本,它們的工資一度超過體制內收入。導致許多人羨慕民企外企的收入。市場經濟以來,許多國企由於觀念落後,被時代所淘汰,下崗關閉、工資下降,更突顯民企私企的收入優越性。但是,近十年來,國企的效益可以增長,收入福利已經超過了民企私企。這是事實。

第二,國企發展前景依然看好。國家堅持發展國有企業,打消了以前人們誤認為的要弱化國企的判斷。國企參與市場競爭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國企逐步實行市場化的機制,越來越走向國際化。國企的實力在壯大,效益在增長,薪酬福利不斷變好。對大學生依然保持了強大的吸引力。

第三,國企入職門檻增高、人數減少。國企招人,一般不社會招聘,主要渠道是校園招聘,起步是本科生,大多數崗位是研究生。一般性的崗位員工,都採取勞務派遣、業務外包制度來第三方用人。國企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和業務外包,減少了正式工的招聘數量。國企也在搞信息化和智能化,用工大幅減少。客觀現實是,國企招人不斷減少,門檻不斷提高,大學生想進入國企的難度與日俱增。

第四,題主可能是拿新興行業與國企相比了。大學生們都是聰明人,都在湧向發達城市和朝陽行業。相比一部分新興行業,比如,互聯網企業、人工智能、大數據、創業板塊、科技板塊、金融、證券等等高薪企業,國企收入比上不。但是總體上看,2018年國企社平工資為6600元,而非國企社平工資才3380元。國企工資要超過大多數民企和私企。

綜上,題主這個問題根本不成立。當然了,題主可能想說,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奮鬥,喜歡自由自在的環境,喜歡打破常規的職業發展機制,所以不喜歡國企僵化的機制和文化。這一點也是客觀的。但是,從就業吸引力來看,效益好的國企依然熾手可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