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我們是互聯網的搬運工這句話?

支慧人生


我直接理解是將視頻和文章從一個平臺搬到另一個平臺以賺取利益,此工作不夠光明正大,將別人的勞動成果變得自己的,現在很多平臺都提倡原創,搬運的路已經不好走!


北極一隻熊2020


對於句話,我覺得是沒法否認的。

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應該都或多或少的扮演過“搬用工”這個角色。也許是因為懶惰,也許是因為實在有太多巨人的肩膀,我們總想用最便捷的方式達成自己的心願,下面說一下我對這句話的理解:

互聯網資源眾多,不重複造輪子

從互聯網興起,到如今發展的這麼好,基本上每個人的生活都多少被互聯網插了一腳。在互聯網中,每個人都有“自由的權利”,可以發表自己的想法、看法、說法,可以引用他人的看法來作為自己的思想導線。

在it中,有一句常說的話叫“不要重複造輪子”,就是說很多你需要的方法,已經有人創造過了,你沒必要再創造一次,那樣只會浪費很多精力和金錢,直接拿過來用就行了。所以,很多時候,當我們需要,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搜索”而不是“創造”。這個過程中,我們拿到了我們想要的答案,但其實,我們只是把別人的答案搬到自己想要的地方而已,就是所謂的搬運工。

互聯網搬運,方便快捷

互聯網就像一個大倉庫。我們每個有網絡的人,都可以在大倉庫中尋找自己需要的資源,對於找到的資源,只需要簡單的crtl c 和 crtl v就可以了,或者點點鼠標下載資源,然後盡情想用互聯網帶來的快感。這就是網絡發展帶來的好處,方便你我他。就像我在寫這篇回答,需要配圖,這圖片,也是直接從網絡上尋找別人早已放上去的圖片,不會自己吭哧吭哧造一張圖片出來。


搬運工,只是大多數 ≠ 全部

我不反對我們都是互聯網的搬運工,但我認為,這句話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身處互聯網中的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互聯網搬運工。既然是搬運,那肯定有人提前把資源放到指定位置,不然哪裡的東西給我們搬運,有搬運工,那一定也有創造工,第一批創造出來的資源,被後面的人拿去改造,形成第二批資源,再被後面……,就是這樣週而復始,互相學習互相進步。

這就是我理解的我們是互聯網的搬運工,你怎麼看?


霚裡看花最是迷人


天下文章一大抄,正是因為如此,原創的東西才更加有吸引力,而原創的東西通常又是真實的體驗,能夠讓觀者產生共鳴,就覺得這是好東西


大聖隨手日記


確實是,我們對這個世界上的認知和理解,都是學習借鑑前人的知識和理論,當然也有科研、學術等工作者的創新和再發現,大多數人都是通過各種學習渠道去學習。我們確實是搬運工,外加點包裝!站在巨人肩膀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