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陽突破年線,這個“躁動”有些嚇人

上週,滬深兩市雙雙收漲。最終,上證綜指收於2917.01點,漲幅為1.43%;創業板收於2069.22點,漲幅為2.65%。今日週一(2月17日),受再融資新規推動創業板大漲引領,上證綜指開盤即快速走高,盤中突破年線,並補上2.3日跳空缺口,創下本輪反彈新高,最終收報2983點,收漲2.28%;創業板更是集合競價即大漲1%,盤中擴大漲幅至近4%,最終收報2146點,收漲3.72%。


一、上週回顧


1,上週行業表現回顧


上週,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23個行業上漲。其中,有色金屬、建築材料、農林牧漁表現居前,漲跌幅分別為10.46%、8.63%、7.82%;傳媒、醫藥生物、紡織服裝表現居後,漲跌幅分別為-1.06%、-1.75%、-2.96%。


長陽突破年線,這個“躁動”有些嚇人


2,上週基金市場回顧


上週國內基金普漲,其中股票型基金漲幅最大為2.53%,其次是指數型和封閉式基金,漲幅分別為2.08%和2.05%。貨幣型基金漲幅最低,為0.03%。


長陽突破年線,這個“躁動”有些嚇人


二、重要新聞解讀


1,再融資鬆綁,利多利空?


上週五,證監會正式發佈修訂後的《再融資規則》:取消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於45%及連續2年盈利的條件;將再融資批文有效期從6個月延長至12個月;鎖定期由36個月和12個月分別縮短至18個月和6個月,且不適用減持規則的相關限制。


證監會還表示:預計創業板尤其是主板(中小板)實施註冊制尚需一定的時間,新《證券法》施行後,這些板塊仍將在一段時間內繼續實施核准制。


1)為什麼要放鬆再融資?

儘管創業板目前尚未實施IPO註冊制,但此次在再融資方面也突破了一些枷鎖。當前疫情導致企業現金流壓力加大,作為上市公司的直接融資工具,再融資的重要性提升。管理層在這個節骨眼上徹底放開再融資目的是將社會閒散資金注入實體經濟。


2)利好券商

因為券商是再融資業務中介,佣金收入墊高利潤,直接受益。2017年之前的那波再融資盛宴,券商賺了不少,不過這次可能更集中於頭部券商。Wind數據顯示,今天截止收盤,券商板塊漲幅近5%,受益還是較為明顯的。


3)利好戰略投資者

新規降低了定增發行價格的下限(9折改為8折),增加了發行對象的數量(10名和5名改為35名),為戰略投資者提供了有利條件。更重要的,退出也變得更容易,鎖定期短了。疫情導致中小企業面臨的壓力增大,股權市場的風險偏好較低,對於戰略投資者來說,資質相對較高的上市公司反而是不錯的選擇。低成本和較好的退出方式將吸引機構資金參與。


4)利好哪些公司

新規放鬆了幾個再融資的核心束縛,比如資產負債率、發行股份比例等,過去很多不符合規定的公司定增業務又可以做了,而且這些公司往往更缺錢。


負債限制取消直接利好TMT(計算機、電子、通信、傳媒)、部分中游製造(機械設備、電氣設備)、醫藥、化工。


盈利限制取消直接利好TMT(計算機、電子、通信、傳媒)、部分中游製造(機械設備、電氣設備)、醫藥、公用事業。綜合來看,創業板再融資限制鬆綁,直接受益行業基本一致,集中在TMT、醫藥、部分中游製造(機械設備、電氣設備)。


靜態角度,歷史上再融資需求大。主要集中在化工、部分中游製造(機械設備、電氣設備)、醫藥、TMT。


動態角度,被上一輪再融資收緊壓制,放鬆之後彈性更大。受上一輪再融資收緊影響最大的行業是TMT、部分中游製造(機械設備、電氣設備)、房地產、化工。


因此總結而言,受益最大的行業是成長類(TMT、醫藥)、部分中游類行業(機械設備、電氣設備、化工、公用事業),受益最小的是消費類(紡織服裝、休閒服務、食品飲料)、金融(銀行、非銀金融)、上中游類行業(鋼鐵、採掘)。


可以優先選擇這些行業、板塊:

①自由現金流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較強併購能力;

②低PE值:市值管理空間更大,估值與定增收益率歷史上呈現負相關規律;

③大股東比例高:股權稀釋越小訴求越高;

④股權質押比例不高:實施難度低;

⑤成長股:未來1-2年內有較高業績增速的成長股彈性更大,歷史中小市值定增長期勝率更大;

⑥優先關注此前創業板兩類定增受限企業;

⑦優先關注先進製造、國改等國家戰略方向,尤其是“輕資產、高研發”企業。


5)對A股

短期來看,再融資鬆綁可能會造成股市流動性下降,對A股當前的反彈造成一些擾動。錢就那麼多,新規一出部分活躍資金會退出二級市場,轉向一級半市場。Wind數據顯示,去年11月公佈徵求意見稿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上證綜指下跌1.83%。不過當前市場總體比較亢奮,風險偏好比較高,今日我們看到集合競價兩市上漲,創業板更是高開近1%,盤中在創業板帶動下,兩市紛紛大漲。


長期來看,企業有望獲得新的資本注入,資產負債表擴張,現金流增加,活力恢復,更是利好股市。


6)對個人投資者

個人投資者要警惕“題材融資”和“併購亂象”。

再融資鬆綁之後,一些資質較差的企業可能會渾水摸魚,特別是依靠題材炒作的公司。獲得融資之後,很多企業可能會選擇併購重組,以此獲得外延式的業績增長,併購重組政策也在去年10月放寬。這種“再融資放鬆+併購重組放鬆”的組合在2014-2015年也出現過,結果是出現了併購重組狂潮,以及2018年以來集中的商譽減值。


2,節後生猛的ETF:醫療ETF領漲,科技類ETF霸榜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4日收盤,春節過後的兩個交易周裡,醫療ETF以8.30%的漲幅領跑行業ETF;AI智能、半導體、半導體50緊隨其後。指數寬基中,創業板ETF憑藉科技屬性領漲,創業板50、創藍籌、創業板E漲幅居前。


長陽突破年線,這個“躁動”有些嚇人

數據來源:Wind,2020.2.3-2.14行業指數漲跌幅


從多隻主流ETF的四季報來看,前十大持有人以機構為主,這說明機構投資者在大量抄底。


而在活躍性方面,科技ETF更是一枝獨秀。比如,Wind數據顯示,2月10日,芯片ETF上市首日,全天成交額突破10億元,火爆程度遠超2019年上市的科技50;2月13日,芯片ETF憑藉14.08億元的單日成交額成為深交所上市ETF中成交最活躍的產品;2月14日,芯片ETF再度以18.52億元的單日成交額刷新了自己的單日成交紀錄。這僅是該ETF上市交易的第5天。科技這類板塊的上漲動力,通常都來自於風險偏好的提升和市場流動性的提升。


市場看好科技股,與其說是看好它的當期業績,不如說是看好成長性。科技行業在此次疫情中所受到的影響比大多數行業相對而言有可能要稍小一點,而傳媒類(視頻、遊戲)、互聯網醫療、線上辦公、IT基礎設施等反而還具有一定的短期受益優勢,這也是相關科技股在疫情中之所以成為逆行者的一個重要因素。


不過,市場之所以看好科技股的根本原因顯然遠不止此。無論是在全球性的價值鏈定位中,還是在中國經的濟發展過程中,科技股正在成為越來越不可或缺的關鍵性一環,其對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將有可能成為幾何級數倍數增長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增量因素。


3,重要投資提示


本週多家明星基金公司扎堆發行新基金,或將已經火熱的基金髮行市場推向高潮。


2月17日(週一),交銀施羅德旗下交銀施羅德瑞思三年封閉運作混合基金首發,根據基金髮行公告,基金髮行限額50億,採取末日比例配售的發行方式,基金經理沈楠自2015年5月5日起擔任基金經理,目前管理交銀主題優選混合、交銀國企改革靈活配置混合兩隻基金,自2015年5月5日管理交銀主題優選混合基金以來,任職期回報98.71%。


陳光明旗下睿遠基金即將發行的第二隻公募基金——睿遠價值均衡價值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基金髮行公告顯示,睿遠價值均衡價值三年持有期混合擬於2月18日發行,限額60億,末日比例配售,每筆認購資金鎖定三年,擬任基金經理趙楓自購3000萬元,基金經理自購的資金鎖定4年,且不參與配售。


即將於2月24日開始發行的博道嘉元混合基金,擬任基金經理由20年從業經驗的“老將”張迎軍擔綱。張迎軍的組合投資管理經驗達16年,他最主要的公募組合管理經驗來自交銀施羅德基金,從業經歷上看,他兼具保險資金組合和公募基金組合管理經歷,重視控制組合波動,擅長通過資產配置和個股精選、靈活的交易等手段,力爭在合理風險內獲得長期有競爭力的投資回報。


長陽突破年線,這個“躁動”有些嚇人


對於新基金,主要可以看:一是基金公司本身的投研能力;二是基金經理本身的能力,包括歷史管理的基金業績如何;三是看新基金的投資風格和方向,是否適合你或者適合當前的市場。


三、盤面分析


1,上證指數


長陽突破年線,這個“躁動”有些嚇人

時間週期2019.8.1-2020.02.17,日圖


日線圖看,滬指今天一根長陽線突破黃色的年線,填補了2.3的跳空缺口,強勢的有些讓人後怕。這一方面因為疫情受控,而伴隨疫情而來的大量刺激政策,推動全市場的風險偏好,另一方面,2月曆來是躁動的季節,無論外資、內資都出現較大的資金抱團效應。


當然行情走到這個份上,只要疫情不出現大的反覆,政策不突然剎車又收緊,還有一季度基本面數據不大幅度超預期下跌,本輪風險偏好和賺錢效應的推動下,行情繼續上衝的動力還是有的,但風險也在加大,對於沒什麼盈利打底、初進來的人可能比較痛苦。


所以我們也多次告訴過大家,要低位多蒐集籌碼,堅定持有;或者通過定投的方式買、就不管這些波動了。幾個月的行情看不清楚,1-2年的趨勢還是比較明瞭的。


2,創業板指數


長陽突破年線,這個“躁動”有些嚇人

時間週期2017.7.1-2020.2.17,周圖


創業板突破我們之前提醒關注的黃色線阻力位後,繼續強勢衝高,牛市特徵明顯。總體看,繼去年下半年凌厲表現後,新的一年仍舊明顯強於主板市場。2020年行情從估值推動到業績推動,利好創業板公司,因為它們彈性較大,一旦經濟基本面好轉,盈利會很快自過去兩年的谷底反彈,從而推動成長板塊的行情迅速走出來。另外,全市場的風險偏好較高,也利好成長類公司。


四、交易指導


接下來這部分是好買研究部的觀點,供大家分享。


1,偏股基金


上週市場延續前期疫情衝擊下跌後的反彈趨勢,但反彈幅度較此前有所放緩,兩市成交額維持在8000億元左右的相對高位水平。中小市值表現好於主板,創業板指週中再創階段性新高,市場情緒未因疫情而受到明顯影響,依舊比較高昂。


基本面上,上週公佈的經濟數據仍較少,但受疫情影響,2月份企業復工時間大多推遲,經濟下行壓力階段性加大較為確定。但政府對於經濟穩增長的訴求仍然較為明顯,近日來國常會、發改委、商務部等均相繼喊話要有序推動企業復工,政治局會議也提出了一系列穩增長的預期措施和呼籲,包括“高度關注就業問題,防止大規模裁員”, 另外貨幣政策方面,會議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維持此前判斷,央行大概率會再降低MLF和LPR利率,並會給小微企業更好降成本以及增加製造業融資。財政政策方面,本次會議要求“更好發揮積極的財政政策作用”,大概率會提高赤字率目標和專項債規模,預計後續也會有更多財政貨幣的組合拳。另外,再融資新規上週正式落地, 較去年11月8日的徵求意見稿來說更加放鬆,業務在各個維度迎來全面鬆綁。


整體上看,在經濟階段性下行壓力較大的時期,新規放寬了再融資要求,更加便於企業進行融資,提高了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同時,定價折扣增加、鎖定期變短和減持限制下降,大幅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對投資者吸引力明顯增加,但與此同時,14-15年的併購狂潮隨後已被天量商譽減值證明好資產還是稀缺的,2020年有體量規模的好資產更加難以挖掘,尤其是有科創板註冊制的情況下,因此中小盤全面“併購牛”或難以再現,同時,側面也可能會增加潛在的減持的壓力。但總體來說,政策邊際利好中小盤和成長風格,一定程度上繼續抬升了市場的風險偏好,同時在當前貨幣寬鬆,政策落地的環境下,增量資金流入的趨勢還會延續,疊加估值上來看,雖說部分核心資產估值仍處高位,但市場整體估值水平仍出合理區間,A股配置價值依然具有吸引力,建議客戶長期關注個股精選風格產品。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欲知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好買商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