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感覺哪個藝術性最好?

普通人172


《紅樓夢》藝術結構的嚴密和完整,超過了它以前的任何一部小說,且至今無人超過。

全書人物400多個,情節錯綜複雜,千頭萬緒,但場面和情節的轉移十分自然,脈絡清晰,渾然一體。

它不是以情節的緊張曲折見長,大量的是日常生活的描寫,但這些生活場景卻飽含著詩意,引人入勝,由此呈現出人物的面貌和全書的主題,構成了有機的藝術整體


全峰山


關於《紅樓夢》主要魅力之所在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來概括:“自《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寫法都打破了……”。這是很到位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四大”的其他三部古典小說名著,用詩的地方,不是“有詩為證”,就是“詩曰”。雖然引用的詩篇有的也很著名,或很貼切的,比如《三國演義》,除了開頭、結尾,頗具詩情畫意之“三顧茅廬”章節裡,所引用的詩詞曲文能結合情節,包括“長揖芒碭隆準公”……等很傳神之外,其他正文中所引用的絕大部分詩作,皆是遊離於情節之外的附加物。終不如《紅樓夢》根據小說人物、人物性格、情節場景等量身打造的詩詞能渾然一體。

        其次,《紅樓夢》情節結構是網狀發展,語言描述含蓄隱晦,加上有意喻示、暗示等交叉運用,是一部非常耐讀的作品。這也是紅學、曹學等一直雖衰而不絕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一百個人讀《紅樓夢》,至少可能有三二十種理解和認識。這種複雜,也構成了《紅樓夢》的一種長久魅力。

        第三,《紅樓夢》對當時社會生活的描寫,幾乎是包羅萬象的。說其是“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是毫不為過的。時人“開談不講紅樓夢,雖讀詩書也枉然”之譽,也非空穴來風。所以,毛澤東說“《紅樓夢》要讀六遍,才有發言權”,單純從閱讀的角度講,絕對是真正讀書人的經驗之談,不可忽視。

        第四,對所有讀者而言,《紅樓夢》內容的探究空間很大,不僅僅是後四十回“缺失”不缺失的問題。更不必說五花八門的專門“探佚”之學了!窺一斑而見全豹,前八十回裡對賈珍、秦可卿之事的似寫非寫……何以如此,隱喻些什麼等等,就夠你費猜疑的,沒有整體的把握,和必要的相關歷史知識,很難吃透。書中類似的例子很多,往往不是草草讀一兩遍就能發現和想到的。

        第五,讀《紅樓夢》,要著眼於其末世情懷。這一點,很少有人點全過——末世的人,糾結、纏繞於末世的時代。末世的時代,《紅樓夢》的總體趨勢、氛圍,是往“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發展的;而末世的人,“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於國於家無望”……固然有作者“無才補天”的憤懣和自況、自嘲的意味在裡面,但看透了末世本質的絕望,也同時昭然若揭。有人說這有頹廢傾向。不錯,但一定請別忘了,其所處的大背景——“末世”!處於末世的富貴公子哥兒,能與“皮膚濫淫”,只認錢不認人的一般末世人相不同,而且最終有了出世思想,那就不是純然的頹廢!於“國賊祿鬼”、時文制藝之外,另有文化性靈的生命體驗和追求,不說跡近不凡,起碼也是遠離了庸俗不堪。

        末世的其他人,篇幅所限可以略去不談,但書中另一個典型——王熙鳳,不可不說。她的判詞是“凡鳥偏從末世來”。末世,是大環境,個體任是誰也無從逃脫;但“凡鳥”是什麼?為什麼是“凡鳥”?此義無他,不過是陷於末世俗世太深之人也。末世有的人幾近瘋狂,不但只認錢不認人,必要時“是從來不信什麼陰司地獄報應的……”正像馬克思說過的:利潤達到300%,絞刑架也是阻止不了他(她)的!雖然馬克思說得是“資本”的魔力,但人性有時何償不是如此?尤其在末世,“凡鳥”更是普遍現象。

        因此末世的人裡,一個好像解脫了塵俗責任的人,能另有不同凡俗的追求,就有了別具資格的意義。還是魯迅先生眼光獨到: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心領神會者,獨寶玉而已。

        第六,《紅樓夢》的哲學意蘊。作者有哲學的辯證思維,看到了繁華富貴背後的真相。歷史事實證明,看不到繁華富貴、勢焰熏天等等背後真相的人,不僅僅是封建社會所獨有的現象。我們可以將聚焦迅速大幅度地拉近:那些貪官……想一想,應該說,他(她)們就是沒有看透繁華富貴背後真相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說,《紅樓夢》也具某種警世作用,看你怎樣理解、消化了?

        以上草草歸納的六個大小不同方面,就是本人理解、體會到的《紅樓夢》主要魅力之所在。一孔之見,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經霜紅葉Cbq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創作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了唐朝太宗貞觀年間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四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歷經磨難(連同唐僧出生到取經前的磨難共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大唐西域記》和《大唐慈恩寺法師傳》對此事有詳細記載)。取材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民間傳說。

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大量被譯為西文,西漸歐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語)、斯(斯瓦希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天下所分四大洲:東勝神洲-眾仙島組成的洲,各路散仙雲集之地,也是孫悟空的誕生地;南贍部洲-大唐國所在地,唐僧也是由此出發取經;西牛賀洲-西天如來以及眾神佛所在之處,佛法昌盛,唐僧取經的目的地;北俱蘆洲-最荒涼的洲,無佛法普及,全都是赤身露體的野人。

2、文學成就

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的內容最為龐雜。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莊亦諧,妙趣橫生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西遊記》的出現,開闢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所以說《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


未襯芽


這次疫情,在家閒著無事,為了找點事打發時間,我細細品讀了我國的四大名著。其中,《三國演義》給我的印象最深刻。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它的作者是羅貫中。書中講

述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一百年間,魏、蜀、吳三國政治、軍事

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

《三國演義》那多姿多彩、神奇的人物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為他是

一個熟知天文地理、無所不知、足智多謀、呼風喚雨的人物。他一生還

有許多驚人事蹟,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罵死王朗、空城計等,

死了還以木偶退兵、錦囊殺魏延。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氣周瑜。諸葛

亮不但剝奪了周瑜的東西,甚至把他的生命也了結了,周瑜臨死前感嘆

說:既生瑜,何生亮?

我也很喜歡趙雲。趙雲,字子龍,蜀國五虎將之一。在《張飛大鬧長坂

坡》和《趙雲截嫂奪阿斗》那兩回,趙雲都奮力保護劉備的兒子阿斗。

特別是在《張飛大鬧長坂坡》的那一回。趙雲在和曹軍廝殺時,丟了甘

夫人和阿斗。於是,趙雲一邊奮勇殺敵,一邊尋找夫人和阿斗。終於,

他救出了甘夫人和阿斗。當趙雲回去,把阿斗交給劉備時,劉備把阿斗

扔在地上,說:為了這個孩子,差點損失我一員大將!趙雲慌忙抱起阿

鬥,說:我就是肝腦塗地,也報答不了主公的恩情啊!從趙雲的話中,

我感受到趙雲的了忠心耿耿;在殺敵時,我又感受到了趙雲的英勇。我

真佩服他。

《三國演義》中,我還喜歡重情義的關羽和老實的魯肅。我最討厭的,

就是呂布了。

因為呂布見利忘義,

收了董卓的禮就殺了自己的義父丁原,

真是令人討厭!讀了這本書,我覺得一些人太喜歡爭權奪利,互相殘殺,

真不應該!

《三國演義》不但用小說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三國時期的情景,還讓我親眼目睹了三國時期那些人物的英姿,讓我永生不忘。


小輔料大生意


個人覺得三國演義更有藝術性

三國眾英豪、梟雄中,很多人物對後世人們的處世、從商都有很大的影響。

比如,劉備的領導力,雖然他什麼能力都沒有,但是他會哭、會腹黑、會網羅天下能人異士為他所用:臥龍、鳳雛、五虎上將等等

司馬懿的隱忍,一直隱忍,練習五禽戲及不斷學習,韜光隱晦,耗死了曹操,耗死了曹丕,耗死了諸葛,耗死了曹睿,最終奠定了司馬炎統一三國的基礎。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運籌帷幄,雖然久居深山,但是卻有超能的知識與智慧儲備,不出茅廬,卻聲名遠揚,盡知天下事。


gz小勇


四大名著在文學史上影響深遠,對我們的生活也影響深遠,其知名度、文學性、故事性都是非常非常優秀的,所謂最好也只是相對排名,本文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淺見,實際上他們之間的差別可能很小很小,或者是見仁見智,沒有定論。

一、知名度

1、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英雄人物眾多,故事情節性強,易於傳播。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火燒赤壁等故事情節婦孺皆知,劉關張、諸葛亮、曹操等已成臉譜化人物形象,在現實生活中被頻頻引用,三國演義的評書也流傳最為廣泛,近來以三國為背景,又衍生出了很多商業類題材,如《水煮三國》等。綜合而言,三國是四大名著中流傳最廣,在現實生活中影響最大,最通俗,最為大家熟悉和津津樂道的一部。(最為人熟知的三國演義)

2、西遊記。西遊記中,唐僧和三徒弟也為大家所熟悉,這是最受小朋友歡迎的一本書。但如果單純認為《西遊記》只是一本兒童讀物,那就流於膚淺了,透過西遊記孫悟空降妖的過程,每個妖都有背景,最後都無罪釋放,天上神仙等級制度下的工作生活等,簡直是一部《官場現形記》。網絡文化的興起,讓西遊記中的人物頻遭惡搞,從《大話西遊》開始,西遊記成了被翻拍最多的一部名著,所以西遊記位列第二。

3、水滸傳。水滸中人物繁多,108將,其實真正有雪有肉的刻畫的也就十來個,最為大家熟悉的有宋江、吳用、李逵、林沖、武松、花榮等,最受大家喜歡的大概是林沖。水滸一開始是官逼民反,逼上梁山,到結局被朝廷招安,最後和同是農民起義軍的方臘惡鬥,兩敗俱傷。可能就是這個結局讓老百姓很不爽吧,還有點和“逼上梁山”的主題矛盾,導致受歡迎程度一般,還有農民起義的題材也和所有統治階級的意志相違背,上層也不願意多宣傳此書。

4、紅樓夢。紅樓夢相比前三部而言,就通俗性而言,是最為高深的,這使紅樓夢成為四大名著中小眾化的一本書,於兒童而言,看不懂,於成人而言,沒點文學修養,也不太看的明白紅樓夢,淺層次的看紅樓夢是本言情小說,導致很多人不屑一看,比較而言,紅樓夢是老百姓最不熟悉的一部,當然這也是因為普通大眾文學欣賞水平有限。

二、故事及情節完整性

1、西遊記。故事情節最為完整,歷經81難,取完經,功德圓滿,該打死的妖怪也打死了,沒打死的也算了,恩怨情仇全部解決,看完後也沒什麼遐想空間和想看續集的想法。西遊記拋開剛開始的孫悟空出世和大鬧天空,後面的降妖故事內容其實很雷同,唐僧被抓,悟空打的過,正要收服,天上神仙來勸架;打不過的,還是請個神仙來收服。西遊記每個故事都可以獨立成篇,所以就完整性而言,西遊記最完整。(萬人空巷的西遊記:小時候熱衷於收集西遊記的貼畫)

2、水滸。水滸的故事本身也很完整,從一開始的逼上梁山,意氣風發,到後來的歸順朝廷,委屈求全,窩囊而死,梁山好漢的故事就這麼轟轟烈烈開始,窩窩囊囊結束了。但水滸看完後,就是讓人感覺難受,為梁山好漢的結局而難過,為奸臣沒得到懲治而難過。按照傳統評書小說,哪本的結局那些什麼潘太師、龐太師、奸相、奸妃都得到了相應的下場,水滸卻不是這樣的結局,讓人不禁感覺可惜和不解氣,所以水滸裡面的英雄人物很多後來都又出現在了別的評書中,水滸後傳也有,只是名氣不大。

3、三國演義。三國的故事從情節上講也很完整,三國歸晉大一統,歷史上也就是這麼回事。但就是故事情節上虎頭蛇尾,看三國,很多人都看到劉備去世就失去了一半的興趣往後看了,待到諸葛亮一死,就又少了一半的興趣,後面的事知道結局是怎麼回事就行,很少有人有興趣詳細研究瞭解。三國的幾乎所有精華故事都集中在了劉備去世前,甚至有的說書人,直接就是講到諸葛亮去世就不往下講了,三國的故事就算結束了。後面那幾十年,草草帶過,羅貫中沒興趣,大家也沒興趣,導致了三國情節上的虎頭蛇尾。

4、紅樓夢。紅樓夢的不完整,就如同斷臂的維納斯一樣著名,由於曹雪芹生前只寫了80回,導致後面續寫本頗多,最為認可的高鶚版本,但據懂行的紅學家們言,高鶚寫的也只能是矬子裡挑將軍,跟前80回的文筆藝術性比較,判若雲泥。根據前80回書中的判詞、偈語、暗語等線索提示,對於紅樓中人物的結局,不同人解讀會有不同的答案,沒有一個固定的結局,這讓紅樓夢成為四大名著中最不完整的一部,也是紅樓的一個魅力所在。

三、文學性

1、紅樓夢。紅樓夢但就文學價值而言,毫無疑問是最高的,紅樓夢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文學成就的古典小說,是中國長篇小說創作的巔峰之作,是百科全書,是知識寶庫。對於紅樓夢有很多經典的評價,如:毛澤東--《紅樓夢》我至少讀了五遍……我是把它當歷史讀的。開頭當故事讀,後來當歷史讀。魯迅---《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 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等。

2、西遊記。西遊記是部神魔小說,內容海闊天空,五光十色。就世界範圍而言,四大名著中孫悟空的知名度應該是最高的,西遊記這本書說簡單呢,也很簡單,小朋友能看懂,外國人也能看明白,說複雜,那也是很有內涵的。孩子們喜歡其情節的離奇絕妙;成人喜歡其樂觀勇敢;娛者愛其快樂與藝術享受;學子戀其可以久久賞讀,品味其中深含的學術韻味;而智者可以從中體會出更多的生活哲理與人生智慧。及到現在商業社會,人們又從中學習到了團隊管理的智慧!西遊記故事可謂男女老少、社會各階層皆宜,還記得央視《西遊記》初播時,可謂萬人空巷,如果那時候有收視率統計的話,大概是要接近100%吧。

3、水滸。《水滸傳》的藝術成就,最突出地表現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在《水滸傳》中,至少出現了一二十個個性鮮明的典型形象,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水滸也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說,以至後來的很多評書,包括後來的武俠小說人物塑造上都受到水滸英雄人物性格的英雄,熱血聚義、縱馬馳騁、廝殺疆場,五虎將、雙槍將、連環馬、鉤鐮槍等都成為了揮不去的英雄影子。林沖、武松、燕青、魯智深、花榮、李逵、石秀、時遷,王英扈三娘等英雄人物性格成為後世以英雄為題材的小說取之不盡的寶藏,包括後來的武俠小說,甚至在足球場上,生活中論英雄時,這些綽號也是用的很頻繁。猶記得以前跟同學們一大愛好就是背誦互考水滸的英雄綽號和名稱。

4、三國演義。《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書中除了英雄人物的刻畫,還有就是對戰爭與計謀的成功描寫。羅貫中師施耐庵的學生,現在很多人認為水滸羅貫中也幫著寫了點,三國演義,施耐庵可能也指導寫作了。所以三國和水滸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五虎將,關勝是關羽的替代,林沖和張飛一樣也是豹頭環眼。水滸講義,三國講忠,這也是三國也受統治階級愛好,乃至影響力超過水滸的一個原因吧。就關羽的地位,那就不是水滸中任何一位英雄所能撼動的。三國的故事雖然流傳最廣,但單純就文筆功底而言,在四大名著中應該是比較靠後的,全書語言通俗易懂,但因為敘事時間跨度大,在相同的篇幅內刻畫人物比之其他三大名著略顯潦草,這是三國文學性差的一個原因,也是三國更為流傳的一個原因。


超級科學奶爸


閱讀四大名著也是與人生歷程有關聯的,小編閱讀《西遊記》最先,是在十幾歲,妖魔鬼怪,好奇;《水滸傳》二十歲左右,血氣方剛,好英雄故事,讀了不到一百回,卻興趣不大了;三十多歲才讀“三國”和“紅樓”,隨後二三十年裡,只讀“紅樓”了。

這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前三部長篇小說都是誕生在明代,這三部長篇小說,在長篇小說成型之前,已經經歷了長時間的民間創作過程。

如《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作者羅貫中根據《三國志》《後漢書》和元代《三國志平話》及某些傳說,經過融合,再創作而成。

《水滸傳》的創作也經歷了一個幾百年的漫長過程,作者應該是施耐庵,也是元末明初人,在《宣和遺事》及有關話本、故事的基礎上,再創作而成。

《西遊記》是明代吳承恩所作,在民間流傳的唐僧取經故事和話本、雜劇的基礎上,經過再創作而成。

所以前三部名著,都有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做骨架和材料,而且是長時間民間創作的結果,它們的藝術的獨創性與《紅樓夢》相比較,就顯得不足了。

《紅樓夢》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高峰清代乾隆年間創作的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鉅著,被譽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這部小說是獨創性的,完全是虛構想象創作的作品,儘管作品有作者曹雪芹家庭生活的影子,所以也成為四大名著中藝術性最高的。

一般認為,《紅樓夢》是愛情小說,其主題思想非常複雜,但具有極大的進步性。《紅樓夢》塑造了諸如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薛寶釵等一大批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具有高度思想性與藝術性的成就,是中國古典文學的最高峰。清代中後期有人說:“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

《紅樓夢》的閱讀研究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文學現象。


青霞人文


《紅樓夢》是一本長期被誤解的作品,考證癖好的人努力鑽營書與歷史的虛假關係,狹窄的古典文學愛好者,悶頭囚限於古詩詞的辭章修辭中,真(甄)於假(賈),我們以假當真,以真作假,恬淡一笑中領悟生活的美好……



翠之大觀


個人覺得三國演義更有藝術性

三國眾英豪、梟雄中,很多人物對後世人們的處世、從商都有很大的影響。

比如,劉備的領導力,雖然他什麼能力都沒有,但是他會哭、會腹黑、會網羅天下能人異士為他所用:臥龍、鳳雛、五虎上將等等

司馬懿的隱忍,一直隱忍,練習五禽戲及不斷學習,韜光隱晦,耗死了曹操,耗死了曹丕,耗死了諸葛,耗死了曹睿,最終奠定了司馬炎統一三國的基礎。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運籌帷幄,雖然久居深山,但是卻有超能的知識與智慧儲備,不出茅廬,卻聲名遠揚,盡知天下事。

等等等等


一文商業故事匯


好多人對古典小說只是愛好,接觸的的東西也只是膚淺的口水解讀,並沒有系統專業的學術知識背景。所以就必須要有專業性的回答,就是起碼要對這些書的來龍去脈搞清楚,知道前人對它們是怎麼解讀的,目前學界對它認識到了什麼程度等等。靠著倒騰好幾手的網絡段子是會漏洞百出的,就比如這位 @楓冷慕詩 ,還會講出《金瓶梅》作者最靠譜的推測是王世貞,這就明顯是鸚鵡學舌還沒學對的典型。

以下為回答:

倘若《西遊記》剝離了“四大奇書”“四大名著”的頭銜,它依舊是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上乘之作。但這一結論的參照背景是整個的中國古代通俗小說體系,簡單說就是明清的章回體小說(如果不把《三國志通俗演義》看作元末作品的話)。推理邏輯大概有下面幾條:

1.成書年代早。去翻孫楷第的《中國通俗小說書目》 抑或是江蘇社科院的《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你就能清晰看到《西遊記》崇高的江湖位置,除了宋元話本那些粗略的故事,章回小說的天下就是《三國》《水滸》《西遊》打下來的。即便是不承認作者為吳承恩的人,也大致認定《西遊記》成書在明嘉靖年間,具體比較複雜,但這是公論,它比“嘉靖間大名士”所作的《金瓶梅》還要稍早的。而當時這種章回小說體制的書籍寥寥無幾,多是仿《三國》的《列國志傳》一類,因此,《西遊記》的“古”是它今後無論如何不會被人矮視的入門條件。

而所謂的神魔小說定義,實則是魯迅在20世紀20年代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給歸納出的概念,按這一分類邏輯講,《西遊記》就是它們開山鼻祖。中國古代文學有個特點,新文體、新文類一出世大多都是經典,越往後越走下坡路,詩的體系過於龐大不論,像是詞,元明清人再也沒寫出過五代詞宋詞那樣的水平;像是文言小說,唐傳奇一出世便是典範,直到將近一千年後的蒲松齡那才勉強算是媲美一下。神魔小說也是一樣,《西遊記》不跟別的類型作品比,就它之後出現的什麼《封神演義》《四遊記》其餘的三部,清朝的什麼《綠野仙蹤》等等,比起《西遊記》來也簡直是粗鄙不堪了。同時他還有《西遊補》《西遊後記》這樣的續書,你見過有給《封神榜》寫續書的嗎?所以它成書早,這樣江湖地位一下就擺那了,後來的徒子徒孫又太不肖,那它當然就有資格做大了。

2.體積太龐大。《西遊記》100回,82萬字,通觀整個章回小說史,能耐得性子白話這麼多字的沒幾本。但是,四大名著跟《金瓶梅》都是夠得上標準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家兄弟五個可以攢一塊兒說三道四,別的你下不了那個功夫根本就插不上嘴。《儒林外史》一共56回,按說藝術質量是夠格的,除了五兄弟排輩分也就是它了,但為啥不搞個五大名著,大概就是因為把它往上一擺太薄了嘛。

當然這只是揣測,但是這側面體現出的是一種創作態度問題。《三國》《水滸》《西遊》創作的時候哪有什麼章回體成法?他們能夠寫這麼多字,恰恰說明他們是用心的,注入了藝術追求與精神寄託的。而在章回小說體系裡,能將章回寫到三位數的書籍是不多的,大多往往寫個三十回五十回便詞窮了,這種態度下自然藝術質量也不可能過關。而在晚明或者清朝中後期,章回小說會有迎合市場的問題,有的書動輒也會寫到幾百回,但是這是特殊現象,也沒多少價值可言。

所以說,《西遊記》在部頭上給自己創造了成為經典的基礎,這是它不遜色於其他名著的又一大原因。

3.藝術質量問題。對於文學研究來講,最頭疼的其實就是這種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名著,因為歷朝歷代的人都在說它,固然留有許多材料,但是越是這樣闡釋起來就越複雜。對於四大名著,它們的受眾實在太龐大了,因此便形成了不同的讀者群,喜歡史傳、帝王將相、成王敗寇的自然偏愛《三國》,鍾情俠客英豪、忠義難全題材的自然偏愛《水滸》,熱衷男歡女愛、花前月下的自然偏愛《紅樓》,青春期小男生慕名而來的自然偏愛……當然《金》的問題比較複雜,我覺得其實它的受眾群體才是才學修養最高的一批人,這裡先不細論。

但是關於《西遊記》,在今天人看來似乎是屬於那些喜歡鬼怪精靈,具有獵奇心理的人才會偏愛的,這一認識的對錯不論,但是這不符合《西遊記》的接受史。其實“四大名著”合稱是建國後出版社出版這幾部書時候才有的名字,而也得益於這一普及性的文化傳播,《西遊記》原著才被這麼多的人看到。但在建國之前,甚至即使是現代印刷已經很發達的民國,《西遊記》原著的受眾還是很小的,原因很簡單——沒有九年制義務教育!

大多數人都知道有個猴子老豬跟一個和尚取經的故事,但你讓他說出自哪裡,誰都說不上來,不認字!所以,在整個大的“西遊文化”氛圍中,《西遊記》原著反倒成了最沒有話語權的文本,西天取經的母題可以是小人書、唱大戲的、說評書相聲的,但是因為它們要服務於各自的表現形式,因此也就不可能傳遞出原著所要表現的東西。

但是在《西遊記》原著的接受史上有一個分水嶺,就是胡適魯迅所造就的。在新文化運動之前,《西遊記》原著被人接觸到的就更少了,但是沒人可以將它當作是談魔說怪、滿足人們獵奇心理的通俗讀物,因為它在主流價值觀裡只有一種界定——道書。比如清朝人給他過一個新名字《西遊證道書》,而它原來還叫過《西遊釋厄傳》,一聽這名字就像進了五莊觀一樣。具體的引文也不加了,總之這是學界共識。

這裡插一句,前幾天看最新的《文學遺產》,其中有一篇文章《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序言、批語、卷名及題辭探微》,作者叫郭健,他的主要創新觀點就是,把《西遊記》看作“道書”的觀念,並不是之前人們所認為的從清人開始的,而是在它誕生之初,明朝人已經把它看成是闡述道教內丹學的“講道”之書了。所以我也借這篇文章說明一下,對於《西遊記》這部書的研究在專業領域內是有精密的研究進度的,一些根本不下功夫的民科最起碼看看近些年發表的文章吧,不要東拉西扯讓人看了錯誤連篇,連《西遊》幾個本子哪年刻的都不知道就大放厥詞。

而這種證道說到魯迅胡適那便被截斷了。因為文學要革命,他們因此就要目空一切,對前代所有的東西都要置疑一下。對於《西遊》,他們主要做了兩件事。第一件就是,魯迅胡適說中央已經研究決定了,《西遊記》的作者已經欽(ying)點為了吳承恩,這個問題姑且不論;第二件,就是他們提出瞭解讀西遊的一個重要概念,“遊戲說”。以他們學貫中西睥睨千古的眼光來看,清朝人說《西遊》的什麼道學佛學心學都是故弄玄虛胡說八道,它連入門級的道學佛學心學都算不上,只是作者一時興起做了一部遊戲文字而已。這裡我只是描述一個事實,對於《西遊記》的主題主旨解讀,任何人都有權力發表見解,只要有理有據有節即可。

我知道知乎裡面推崇《西遊記》主旨玄奧精微的大有人在,但是以我的閱讀與思考來看,我更傾向於胡適魯迅的“遊戲說”,其實諸多攀附道教佛教體系對它的解讀往往是很牽強、很煞有介事的,專業點叫過度解讀。因為就《西遊記》所體現的釋道術語或者什麼隱線伏筆來看,其實古代一個聰明又勤奮的大秀才隨便從《道藏》《佛藏》或者陸九淵集裡翻幾段都能寫出來。因為今天我們沒有古代文人那種閱讀環境與文教機制了,所以對古典文學接觸比較少的人,自然會覺得自己印象中只會談鬼說怪的《西遊記》突然冒出這麼多講道參禪的東西,這麼多似乎是玄之又玄的哲學、宗教術語,那它當然是很牛逼了。

但是,事實是,如果真讓具備一點兒宗教知識的人來看它,《西遊記》的那些東西並非十分高明,並不是一個具有極高道教修養與禪宗知識的人寫的東西。因為具備這種知識水平的人在明清一抓一大把,《西遊記》作者還真不夠格。當然類似李安綱一類的人,為了另闢蹊徑譁眾取寵,把《西遊記》的道家內丹說演繹得神乎其神,有的沒的一通亂說,無非只是名利二字罷了。這樣做不是在彰顯《西遊記》的什麼價值,恰恰是毀了這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它是什麼樣的就該是什麼樣的,不是你拿一點兒入門級的無聊解讀就能隨便講別人沒看懂的。

但是《西遊》高貴也正是在於它的“遊戲說”,我認為魯迅只是提出了一個名詞概念,他沒有說透,也沒有說到點上,《西遊》的“遊戲”是一種智者的遊戲,超脫了具體意識形態拘束而做的狂歡文字,作者利用取經這一故事框架,將儒釋道三家的任何神聖性、莊嚴化極盡玩弄,同時利用神魔系統把現實社會的種種醜態也放肆地加以戲謔,他極為享受創作幽默文字與滑稽情節的過程,他樂於把任何你們要認為神聖的東西俗化、民間化、市井化。

同時,作者其實又有很強的入世精神,他也不希望這部自己悉心經營的文字過於“無用”,所以他將其中一些稍有攀附價值的情節做了所謂哲學上的處理,譬如將孫悟空的生命軌跡附加到心學中“放心”到“收心”的邏輯,其實無非是簡單的情節處理與文字機巧,宗教道理無非也只是釋道兩教尋常的參悟之說,儘管極有哲學奧義,但這在宗教裡是很尋常的,不見得是什麼大智慧。但是因為它是小說,所以整個取經過程似乎就有了“修心”這一極具哲學蘊意的價值屬性了,它便失去了純粹宗教這一參照標準,那對它的闡釋便有了胡說八道的根基了。

作者其實沒想著給《西遊記》安插一個主題,因為前代諸多的研究都一再表明,種種要給《西遊記》定性的人,似乎都在收到這僅有的80幾萬字的嘲弄,似乎作者已經意識到了後人的迂腐,見到和尚就只會想到唸經,見到道士只會想到打醮的思維邏輯在他看來可笑之極,他就是要用天馬行空、涯涘無礙的文字與情節好好戲弄一下這些刻板的人們。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西遊記》的藝術成就是複雜的,但正因為它的複雜,所以才塑就了它經典性的形成。沒聽說誰會討論《封神演義》《好逑傳》的主旨而罵街的,這就是《西遊記》的成功,與它被人定性為所謂的奇書、名著是無關的,有關也因該本末倒置過來討論。

但是,如果你用今天的文學批評眼光來看《西遊記》,說它內容不連貫,前後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人物形象不統一

,語言粗鄙等等,這些都是沒毛病的。問題是它誕生距今已經四百多年了,你用今朝的劍斬前朝的官能行嗎?更何況這對《西遊》是不公平的,《三國》《水滸》裡面這些問題有的比《西遊》更嚴重,而且就對人性挖掘與深度刻畫層面講,《西遊》能把上述兩書秒成渣,只不過人們往往被他的俚俗性給矇蔽了而已。而即便是《紅樓夢》,賈寶玉林黛玉到底幾歲誰也說不清楚,一會兒大一會兒小的誰受得了?不要糾著一點兒時代侷限性的錯誤就橫加指責,《西遊記》不僅無愧於躋身“四大奇書”“四大名著”,它也無愧於媲美其他書籍,在有的方面,它甚至可以凌駕於它們之上。

最後,我要掛人了。本來對這個問題沒想花時間寫字,但今天中午,我只是看到 @楓冷慕詩 回答中的錯誤給糾正了一下,然後下午就發現評論已經被這位小氣吧啦的哥們給刪了。所以在那裡我不能說話,可是這種愚蠢的錯誤被不瞭解的人信以為真就不好了,於是我覺得有必要自己寫一個回答駁正一下,順帶寫了點《西遊記》的東西,因為它是關於《金瓶梅》的。

他在回答裡講《金瓶梅》最靠譜的作者推斷是王世貞,這是能被人笑掉大牙的講法。清朝人一段時間裡也誤認為《金》作者是王世貞,這跟他們誤認為《西遊記》是丘處機寫的一樣。這一說首先是清初宋起鳳《稗說》裡講的:“世知《四部稿》為弇洲先生平生著作,而不知《金瓶梅》一書,亦先生中年筆也”,但沒說理由。後來人就開始附會,因為王世貞他爹被嚴嵩迫害致死,而嚴嵩死後,他只能找嚴世藩報仇,而嚴世藩喜歡讀小黃文,於是王世貞就寫了《金》送給他,在書頁中浸上毒藥云云。這一講法根本就是民間逸文,毫無證據。

當然這也不能說不是王世貞寫的,但是到1931年,山西發現了《金瓶梅詞話》,吳晗先生於是發表了《金瓶梅的著作時代及其社會背景》一文,基本敲定清朝人所信以為真的王世貞說是站不住腳的。具體考證自己去查,但這一結論至今也沒有太大問題,學界基本不再認為《金》作者是王世貞了,反倒是李開先、賈三近、屠隆等等說法要更有根據一些了。

所以這哥們完完全全在胡說八道,不知在哪聽一耳朵阿貓阿

狗的東西就當機靈抖出來。學問不行,氣量也小的可憐。所以我寫這個西遊記的回答就是為了掛他,沒別的什麼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