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的高考制度有什麼區別?

江湖遊俠34507472


最近幾年來,留學歐美國家已經成為了一種熱潮,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在國外完成高等教育,講到高考制度有何區別,就是教育體制上的不同了。

眾所周知,西方的一些大學,尤其是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學校在教學水平、科研實力等方面國際上名列前茅。那麼,西方的大學教育體制和中國的大學教育體制相比,有什麼不同之處呢?究竟是什麼讓西方留學在國內如此盛行呢?下面小助手就給大家分析一下。

教育思想

西方的大學教育在培養計劃上是與職業教育學校區分開的。西方的大學教育強調的是對人的教育,而不是技藝的教育,它關注的是如何把一個人教育成一個能夠獨立思考、具有價值觀念和道德操守、瞭解文化差異的健康個體。

西方的大學在前兩年要求學生學習文學、人文、社會、數學、科學等公共科目。學生經過比較廣泛的教育後,清楚地瞭解自己的興趣點和各個學科內涵後,在第三學年才會選擇自己適合的專業進一步學習。

而中國的大學生在入學後就已經確定了自己的專業方向,並從第一學期就開始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

可想而知,西方大學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知識廣度方面有明顯的優勢。基本的人文素養能夠保證畢業生具備現在公民的基本素質,而對不同領域廣泛的涉獵能夠讓畢業生保持求索精神,為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入學條件

有人說:“西方大學的特點是寬進嚴出,而中國恰恰相反”。這個說法在大體上是對的,但還是有一些片面。西方大學所謂的“寬”是指對於考察學生是否能夠入學並不是將入學分數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而其他方面,比如義工、體育美術等方面的特長、具有社會責任感或領導能力等個人素質、有論文發表、入學面試等等都會作為學校錄取的考慮因素。

在中國,雖然近年來高考制度已經有一些改革,一些學校可以通過自主招考錄取學生,但高考仍是衡量學生升入大學的唯一標準,這就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培養。

這兩種不同的入學標準體現了不同的教育思想。西方大學注重個人的創造力,這意味著他們不會僅僅通過一次考試來評價學生,而在中國則非常重視學生的應試成績。

教學方式

在西方大學裡,老師上課只講重點,告訴學生學習方法和參考書單,完成學業需要學生在課外大量地進行閱讀、思考和研究。西方大學在教學方式上很大的一個特點是讓學生髮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形式上,除了教授講課,還設置分小組討論課和學生學術報告課。對於西方的大學生來說,修滿學分絕對第一個艱苦的過程。

相比之下,中國的大學生就輕鬆太多,老師在課堂上就會把需要掌握的理論結果告訴學生,免去了學生自己閱讀和思考的過程。

顯然,西方大學的嚴厲要求下,大部分學生都能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清晰的認識和紮實的基礎,對於未來就業或繼續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對學生的要求

西方大學鼓勵學生在與教授討論問題時提出挑戰和新思想。提出問題的學生常被認為是聰明的學生,這一點與中國教育大不相同,中國學生往往羞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果斗膽表達了,往往會使老師感到尷尬或惱怒,被認為是愛出風頭,破壞課堂氣氛。


樂高青蛙老師喲


無論去哪上大學,都少不了高考。中國的高考是“一考定終身”,而美國的高考可以考很多次,而且學生是否能被大學錄取,美國的高考成績僅僅是個參考。洋高考分數高了固然好,能增大被錄取的幾率;分數低了,也不是說完全沒機會進入大學。中美的高考到有啥不一樣?差別在哪裡呢?

隨著赴美留學人數的激增,參考美國“洋高考”的學生也越來越多,有人形容搶“洋高考”考位的難度猶如搶“春運”火車票。美國高考SAT和中國高考6月7日同天開考,但差別還是很大的。比起"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中國高考,美國高考似乎更人性化一些。那麼,中美高考之間真正的不同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美國高考SAT更注重“批判性思維能力”

相比中國高考,美國高考(SAT)試卷或許確實更注重“批判性思維能力”。一個明顯的事實是:美國高考1800分的“及格線”,相對於其2400的滿分,並不是我們一般所理解的60%意義上的“及格線”,而是一個75%的更高標準及格線。將該“及格線”,放在中國高考評分體系中,也並不是低標準分數。如目前全國大多數省份的高考滿分為750分,那麼75%對應的中國高考分數便是562.5分。對照一下全國各地的高考分數線,不難發現,562.5分基本上是一個相當於各省“一本線”的分數,而“一本錄取率”全國平均不到10%。

中國高考“一考定終身”VS美國高考更在乎“實際能力”

它恐怕首先有助於澄清這樣一個重要事實:在美國上大學,同樣也有基本的“高考分數”要求,且標準並不低,甚至完全不比中國更低。那麼,中美高考之間的真正不同究竟在哪兒呢?答案顯然是,美國高考雖也將分數“及格”作為申請大學的必要條件,但卻並不像中國高考那樣是上大學的全部充分條件,美國大學錄取考生,除了SAT分數,還十分看重考生的“課外活動”、“申請信”,更在乎考生的“實際能力”、考查“你是什麼樣的人,個性特徵是什麼”,“夢想是什麼?”事實上,這也正是許多美國一流大學,所以常常會拒絕錄取SAT高分考生的重要原因,如據媒體報道,“2009年普林斯頓大學拒絕了一半以上SAT成績接近滿分的申請者”。

考試形式和考試內容

從考試形式和考試內容上來看,中國全年一次高考,文科和理科均在考察範疇內,語數外是交叉學科,文科綜合要考政治、歷史與地理,理科綜合考查生物、物理和化學;美國ACT考試每年要考7次,SAT考試每年可考5次,同中國高考一樣,考試科目有語文、數學、物理、生物等,論文、社會實踐、經濟、文化等也是必讀的科目,但美國的高考會在七八十門課中選擇四五門考試,所學知識更多選擇面更廣。最主要的是,美國高考有多種考試,每年可考多次,學生可用最好一次成績申請學校。

世界各國對考試成績的認同

就中國的普通高考與美國高考相比,4個國家認可普通高考成績,學生的認可度稍顯弱並對之後的留學目的國選擇有所限制;相反,120多個國家的幾萬所大學認可美國高考的成績,可見,擁有美國高考成績的學生猶如有一張國家“通行證”。

高中三年收穫迥異

從高中三年的狀態來對比中美差異,可見中國考生的所有學習目標均為高考,放棄勞逸結合的課外娛樂時間,苦苦應戰高考,“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便是最真實的學習寫照。而參加美國高考的中國學生,卻是學習+興趣+社會活動完美結合,三年目標明確,充實而收穫頗豐,如高一便開始學習國外課程,注重社會活動和興趣發展;高二時參加各種考試,如託福、雅思、SAT等等,申請國外大學、注重社會活動和興趣發展;高三時申請成功的學生繼續修完學分即可,未申請成功的學生可繼續申請,仍舊注重社會活動的提高和興趣的發展,為自己儲備更多的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