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DEX用戶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專題|DEX用戶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文|凱爾


許奇從沒將DEX(去中心化交易所)當做他交易的主戰場,儘管他已經“入坑”兩年多了。


先後體驗過以太坊、EOS和波場等公鏈上的DEX產品,他覺得DEX有進步,但沒有跨越式的突破。


“交易體驗提升了不少,但一個硬傷是沒法跨鏈交易,比特幣等主流資產欠缺。”許奇曾覺得區塊鏈時代就應該用DEX交易,但他現在不這麼想,“CEX(中心化交易所)還是必要的。”


原因無他。許奇說,交易效率高、有背書、深度好、門檻低都是CEX的優勢,DEX最大的亮點是用戶自己管理資產,但這並不意味著安全,用戶管理私鑰也有被盜或遺失的風險。


DEX還存在很多侷限,但許奇從幣安、OKEx等頭部平臺紛紛佈局DEX上看到了希望,他認為,隨著公鏈和跨鏈技術的進步,以及頭部交易所的帶動,DEX有一天也會成為“主角”。


從以太坊到EOS 的DEX進化


許奇算得上是DEX的資深用戶。使用過的DEX產品多體現出他的“資歷”,無論是最初的以太坊,還是後面的EOS和波場,他在一代代公鏈上都做過去中心化交易。


2018年2月,許奇在某微博大V的微博上第一次關注到DEX。彼時正值史無前例的大牛市,眾多的交易所(CEX)在圈內狂歡中賺得盆滿缽滿,站在幣圈食物鏈的頂端。


但CEX一直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由於用戶資產集中管理,常常遭到黑客的“光顧”,交易所監守自盜也時有發生。DEX就在這種背景下被推上了區塊鏈的舞臺,在那個人人談革命的時代,很多人理所應當地認為,區塊鏈世界裡的交易,就該在去中心化的DEX上完成。


許奇發現,想在區塊鏈世界獲得財富,就要比別人先了解和嘗試,很快他在以太坊上開啟了對DEX的探索。


許奇的第一站是IDEX交易所,這是早期在以太坊上開展ERC-20標準的代幣交易DEX之一。當時絕大多數項目都將以太坊作為發行Token的首選鏈,市場上誕生了數不清的ERC-20代幣。IDEX快速崛起的一大利器是“唯快不破”,上新幣速度快,大部分ERC-20代幣都能在IDEX上交易。


許奇回憶,使用IDEX的第一感受就是無需冗長的註冊和KYC認證過程,“這是和CEX最大的區別。”不過,儘管IDEX當時已經比以太坊上的其他DEX做了很多優化,比如有統一的界面展示賬號的充值提現歷史、交易歷史,撤單無需繳納gas費。但許奇還是感到不適應,“深度很差,受ETH鏈的性能影響,交易速度也慢,幾乎每進行一步操作都需要消耗gas。”DEX還遠沒到談爆發的時候。


2018年6月,號稱百萬TPS的EOS主網正式上線。那時的區塊鏈圈子,到處都是ETH和EOS的技術對比文章,一大波開發者著陸EOS公鏈,這當中自然少不了DEX項目方。

專題|DEX用戶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EOS or ETH”曾是開發者的選擇題


Newdex是EOS上的第一家DEX,於2018年8月完成上線。Newdex回憶,當時擁有EOS創世賬戶的用戶已經收到不少空投,卻無法變現。因此,“我們連夜趕工,希望可以讓用戶手上的糖果儘快變現。”


眼看著新公鏈上出現了新的DEX,許奇也跟過來了。體驗之後,他覺得“EOS鏈上的DEX比以太坊上的好用多了”,交易更流暢,還不用消耗gas。


後來,EOS上誕生了越來越多的DEX,成了DEX的繁榮之地。後起之秀波場上也建立起多家DEX,交易速度和體驗上相比以太坊都有一定的提升。


“DEX這兩年一直在逐漸進化和發展,這和公鏈性能的提升有很大關係。”許奇說。


優質資產欠缺 人氣不足


一步步看著DEX從萌芽到成長,許奇成了DEX的老用戶。但談到DEX相比CEX的優勢時,他依然覺得乏善可陳。


“除了用戶能夠自己掌握資產之外,交易相對透明之外,DEX相比CEX還談不上有其他優勢。”許奇稱,很多人覺得在DEX可以把幣放在自己的錢包裡更安全,其實不然,使用DEX需要用戶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不然錢包裡的幣也容易因私鑰洩露或遺忘而丟失,還不如放在大的中心化交易所穩妥。


2017年12月,以太坊上交易量最大的DEX以德(EtherDelta)就發生過被盜事件。當時以德的的域名服務器遭遇惡意攻擊被劫持,用戶登錄假的以德網站導致私鑰暴露給黑客,造成資產損失。


專題|DEX用戶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去中心化交易所EtherDelta曾發生丟幣事件


需要用戶有專業知識,就形成了高門檻,DEX擋住了很多普通用戶。許奇覺得,現在比較主流的DEX在交易體驗、流暢度上都做得不錯,這是因為使用者少,但也帶來交易深度比CEX差很多的問題。


交易時,許奇還是習慣使用CEX,除了深度問題外,“主要是DEX的優質資產太少了。”


作為EOS生態用戶,許奇幾乎不玩上面的DApp,因為覺得“沒意思”,所以他的錢包中沒有五花八門的DApp Token,更多是他主動買入的一些代幣。“目前在DEX交易的主要是一些品牌項目,出於賺錢的目的。”


無法跨鏈流通令目前所有DEX上還沒有真正的BTC、LTC等主流幣可供交易,這也導致很多用戶使用DEX的意願不強。


許奇每週打開DEX的次數在2次左右,他稱自己為佛系玩家,雖是老用戶,“但不狂熱。”


其他用戶也提到了現階段DEX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代幣質量參差不齊,缺乏背書;以及缺少客服機制,沒有24小時在線客服等等。


向底層技術求索潛力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儘管兩年前DEX就被眾多業內人士寄予厚望,儘管幣安和OKEx兩大頭部交易所相繼發佈了DEX產品,但現階段,中心化交易所仍是加密貨幣世界的絕對主流,DEX的處境比起兩年前並沒有跨越式的提升。


許奇認為,DEX要發展,還得依託於公鏈和跨鏈技術的提升,“兩者榮辱與共,再厲害的開發團隊在落後的公鏈上也做不出好用的DEX。”


Newdex認可許奇的觀點,“公鏈的性能與跨鏈技術決定了去中心化交易所能走多遠。”


現階段,Newdex只能基於當下的公鏈環境來想辦法提升用戶體驗和資產流動性。團隊負責人透露,Newdex最近推出了“USDT跨鏈兌換”,能讓EOS鏈和波場鏈及以太坊鏈的USDT實現快速兌換,儘可能提升交易便捷性。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許奇用這句俗語來評價DEX所處的境地。作為區塊鏈技術的信仰者,他看好DEX的未來,但覺得DEX不會取代CEX。


他的理由是,DEX的使用人群始終有限,不適合普通用戶。而有商業主體背書、交易效率更高的CEX很長一段時間仍會是“主角”。


好消息是,幣安和OKEx等頭部交易所紛紛展開了對DEX的佈局,且都將DEX放在自研公鏈上。就幣安鏈而言,為了滿⾜DEX在交易延遲、吞吐量、交易深度等方面的建設需求,幣安鏈上沒有智能合約,在上線初期也沒上線其他Dapp,從而來提升DEX的交易性能。頭部交易所帶頭開發,給DEX的升級帶來了想象力。


專題|DEX用戶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OKEx近日推出了DEX應用

“整個DEX行業的發展仍有較大潛力。”TokenClub研究院認為,隨著區塊鏈底層技術的逐漸成熟,DEX的交易體驗、交易速度等各方面將得到提升和加強;DEX相比CEX還有一個重要優勢,即降低了經營的法律風險。


近幾年來,區塊鏈行業的熱點和風口一浪接著一浪,有些逐漸隨時間消散,比如代幣發行融資、交易挖礦;也有些一直在求索前行,比如公鏈、跨鏈和DEX。


用戶許奇堅信,DEX和區塊鏈的前景深度綁定,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Newdex也表現出信心,“其實區塊鏈技術發展到現在也是蹣跚學步的嬰兒,從炒幣到技術落地,我們相信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互動時間


你認為現階段的DEX有哪些優缺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