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伏地魔為什麼要給自己的黨羽起名“食死徒”?

在《哈利波特》的故事中,食死徒是黑魔王的支持者和信徒。他們的左臂上都被烙上了黑魔標記,而且精通黑魔法。

那麼,伏地魔為什麼要給他的黨羽起名“食死徒”呢?

《哈利波特》:伏地魔為什麼要給自己的黨羽起名“食死徒”?

這就得從頭說起了。

早在伏地魔還在霍格沃茨讀書時,那時候他還叫小湯姆·裡德爾,他“忽悠”了一群支持血統論的同學(大多數是來自斯萊特林),成立了一個小團體。

這個小團體一開始並不叫“食死徒”,而是起了一個很“貴族氣”的名字——沃爾普及騎士(the Knights of Walpurgis)。

《哈利波特》:伏地魔為什麼要給自己的黨羽起名“食死徒”?

熟悉西方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騎士文化一直是西方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最早可以追溯到亞瑟王的圓桌騎士,後來更是出現了赫赫有名的“三大騎士團”,即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

《哈利波特》:伏地魔為什麼要給自己的黨羽起名“食死徒”?

小湯姆·裡德爾的“沃爾普及騎士”,無疑也是受到了騎士文化的影響。

而這個“沃爾普及”又有啥含義呢?

沃爾普及,源於日耳曼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沃爾普及之夜(Walpurgis Night),也就是每年的4月30日晚上。

據說在這個晚上,生命和春天的力量將戰勝死亡和冬天。在慶祝節日時,人們會在山頂上點上篝火。

《哈利波特》:伏地魔為什麼要給自己的黨羽起名“食死徒”?

此外,關於“沃爾普及之夜”還有一個古老的宗教傳說。沃爾普及之夜,原為英國土著督伊德教徒的古老節日,由於督伊德教在基督教徒看來是異教,其神被認為是魔鬼。還由於督伊德教徒越來越少,他們常在夜間秘密舉行儀式。於是,“沃爾普及之夜”也成為魔鬼狂歡節的代用語。

《哈利波特》:伏地魔為什麼要給自己的黨羽起名“食死徒”?

雖然,這段有關食死徒的“前身”歷史並沒有出現在《哈利波特》的正文中,但J.K.羅琳有一次在接受BBC的採訪時,特意提到了:

"...here is the history of the Death Eaters and I don't know that I'll ever actually need it -- but at some point -- which were once called something different -- they were called the Knights of Walpurgis. I don't know if I'll need it. But I like knowing it. I like to keep that sort of stuff on hand."

可見,羅琳在為她的小說設計每一處細節時,其背後都有更加詳盡的背景故事。或許小說正文中用不到,但可以保證小說情節的連貫性,不會出現bug。

《哈利波特》:伏地魔為什麼要給自己的黨羽起名“食死徒”?

至於,“沃爾普及騎士”是何時改名“食死徒”的,確實就不得而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伏地魔一個人的主意。

雖然伏地魔將食死徒稱為“家人”,但事實上,食死徒只是他的隨從、僕人、跟班,必須無條件地服從他的命令,否則將會受到最嚴酷的懲罰。

《哈利波特》:伏地魔為什麼要給自己的黨羽起名“食死徒”?

那麼,“食死徒”這個名字又是什麼含義呢?

自然是在暗示伏地魔極度地懼怕死亡。

他在神秘事務司與鄧布利多一戰時,就親口說過,“沒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了。

正如“食死徒”的英文Death Eater的字面意思一樣,伏地魔窮盡一生都在尋找永生的方法,戰勝死亡。

《哈利波特》:伏地魔為什麼要給自己的黨羽起名“食死徒”?

不過,脫離《哈利波特》的小說,“食死徒”的背後也有著很深的文化意義。

我們知道,基督教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儀式,那就是吃聖餐。聖餐,也被叫做“聖體”,因而也有“medicine of immortality"一稱,翻譯過來就是“不死藥”的意思。而吃聖餐的人,則被叫做“Life Eater”,有著保佑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的美好寓意。

《哈利波特》:伏地魔為什麼要給自己的黨羽起名“食死徒”?

而在《哈利波特》中,食死徒是一群邪惡的巫師,他們用“殺戮咒”傷害了很多或正義或無辜的人。用“Life Eater”的反義詞“Death Eater"來形容他們,無疑,也是對他們的一種諷刺。

此外,在西方經典史詩彌爾頓所寫的《失樂園》中,也出現了“eating death"的字眼。而這首史詩所講的故事正是伊甸園內的亞當與夏娃受到撒旦附體的蛇的誘惑,而偷食了禁果。

《哈利波特》:伏地魔為什麼要給自己的黨羽起名“食死徒”?

而《哈利波特》中的食死徒可不就像亞當與夏娃一樣,受到了伏地魔(蛇)的誘惑而成為了邪惡的巫師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