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離開五臺山時,知真對他說“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是何意?你怎麼看?

追波逐流


《水滸傳》作為我國曆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描寫的是以宋江為首的英雄好漢們不堪忍受官場黑暗和剝削壓迫,因此聚義水泊梁山替天行道的故事!


儘管《水滸傳》中涉及到的人物眾多,單單水泊梁山之上便有108位英雄好漢,其他反派人物或者市井人物更是不計其數。但是能夠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英雄好漢無非那十幾位個性格鮮明且身懷絕技的英雄好漢們。

八百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打虎英雄武松、及時雨宋江、浪子燕青、玉麒麟盧俊義和花和尚魯智深等等。


今天要說的便是花和尚魯智深一生的宿命。魯智深早年習得一身武藝,在北宋渭州經略府謀得了一個提轄的官職。原本在渭州城內過得好不快活。魯提轄好結交天下英雄好漢,不善於官場之上的阿諛奉承和溜鬚拍馬。

後來在吃酒之時結交了好漢九紋龍史進和史進的啟蒙老師打虎將李忠,結果三人吃酒正酣之時聽聞有人哭泣,細問之下發現鎮關西鄭屠在渭州城內恃強凌弱,強佔了別人女兒金翠蓮又拋棄!

魯達生性好打抱不平,再加上現在又吃了酒,又有兩位英雄好漢史進和李忠在場。因此魯達決定替這對可憐的父女教訓一下鎮關西鄭屠。

結果魯達失手打死了鎮關西,因此不得不走向逃亡之路。開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魯達先是出家為僧上了五臺山。但是魯達出家的原因並非是看破紅塵一心向佛,而是躲避官府的追繳。因此生性好酒的魯達很難控制住自己嗜酒的嗜好!在五臺山期間闖了許多次禍,破了寺院之中的清規戒律。

後來魯智深醉酒之後大鬧五臺山,住持方丈智真和尚也不得不將魯智深送下山,臨行之時智真和尚告知魯智深他這一生的宿命:“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遇林而起——大鬧野豬林!

實際上魯智深的一生確實可以概括為以上十六個字。魯智深離開五臺山之後流浪江湖。後來聽聞自己的師兄弟林沖受難發配滄州,魯智深擔心自己的兄弟會在途中遭遇不測,因此一路尾隨護衛,結果兩個差官果真要在野竹林對林沖下手,魯智深半路殺出在野豬林救下了林沖。後來魯智深不得不落草為寇。


遇山而富——落草二龍山!

魯智深因為救助林沖而得罪了高衙內之後不得不尋一個落腳的地點作為棲身之所。於是魯智深在輾轉多地之後選擇前往二龍山落草為寇。但是二龍山當時的匪首鄧龍小肚雞腸,嫉賢妒能,不願意收留魯智深。二人打鬥起來。結果鄧龍打不過魯智深緊閉山門。後來魯智深用計殺死了鄧龍,奪取了二龍山的頭把交椅。並且逐漸地匯聚了楊志、武松、孫二孃、張青、曹正、施恩等人。二龍山也憑藉著劫富濟貧獲得了大量的財富。


遇水而興——聚義梁山泊!

後來二龍山、桃花山和白虎山和梁山四處勢力合為一處。魯智深和楊志、武松等眾多兄弟也選擇搬往梁山泊居住,隨著周邊多處勢力的合併,梁山的勢力也逐漸的壯大。因此被稱為遇水而興!

遇江而止——圓寂錢塘江!

後來水泊梁山頭領宋江和軍師吳用等人一心想要接受朝廷的招安。招安之後的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漢們並沒有受到朝廷的信任,而是利用他們的實力去攻打南方的方臘。想要讓兩方反賊勢力互相消耗。最終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果不其然,在宋江等人攻破方臘勢力之後梁山英雄們也已經損失大半。許多人已經看透了北宋朝廷的真正目的。也十分清楚即使凱旋而歸也很難逃過朝中奸臣的陷害。於是魯智深便沒有跟隨宋江回到京城,而是留在了杭州六合寺。後來魯智深聽聞錢塘江大潮如戰鼓嘶吼!以為又起戰事馬上拿著禪杖衝出去。結果見到是錢塘江大潮來襲,突然間明白了一些事情,坐而圓寂!


珞珈山的貓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出自第五回魯智深離開五臺山時,智真長老贈給魯智深第三個偈子:“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大體是這個意思。

遇林而起,暗指魯智深遇到了林沖,為了搭救他放棄做和尚這種正當職業,被迫落草為寇,起義了。

遇山而富,指的是魯智深在二龍山落草,尤其改變身份壯大起來,從逃犯變為赫赫有名的寨主,還有武松、楊志兩個高手。

遇水而興,指的是魯智深帶著二龍山的土匪投靠梁山,實力更為強大,可以和朝廷大軍對戰。

遇江而止,有兩種解讀。一種是遇到宋江以後,魯智深就無法繼續發展了,還有一種是指魯智深會在浙江錢塘江邊圓寂。

其實,魯智深隨宋江平方臘之前,曾再次上五臺山拜見智真長老。長老對他講了這樣幾句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這就是預測魯智深最後階段的作為。

逢夏而擒,指的是魯智深和方臘大軍交戰,活捉了大將夏侯成。

遇臘而執,指的是最終方臘是魯智深活捉的。

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也就是聽見潮信而圓寂,指的是魯智深在錢塘江邊聽到大潮會死。

其實,魯智深幾乎是樑上唯一的好漢。

魯智深一生殺人雖多,但殺得都是惡人,屬於除暴安良。

同時,魯智深並沒有做過壞事,反而特別講義氣。

本來魯智深是一個在當地很有名的軍官,有錢有勢,因為路見不平,解救被鎮關西騙色還騙財的金翠蓮,誤殺了這個惡霸,被迫流落江湖成為和尚。

本來已經洗白成為大相國寺管菜園子的頭頭,未來生活很安逸,為了營救被高俅陷害的林沖,不惜同這個軍委副主席作對,結果再次流亡江湖。

為了營救史進,魯智深敢於單槍匹馬入城刺殺太守,差點被殺死。

期間還有毆打強搶民女的周通,殺掉裝作和尚欺壓梁山的強盜崔道成等等。

所以在所有梁山好漢中,魯智深是唯一圓寂修成正果的,也是善終,這是最好的結局。


薩沙


這個故事,是在魯智深醉鬧五臺山之後,智真大師有點扛不住輿論壓力,雖然知道這個人正果非常,但在那些沒有慧眼的僧人眼中,就是一個不守清規戒律的惡僧,所以,他們非常想讓魯智深離開。

雖然智真長老不捨的,卻也明白隨緣的道理。所以,他給魯智深說了這幾條箴言。這四句箴言就是: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這四句話,暗含著四個地名,分別是野豬林,二龍山,梁山泊,錢塘江。這四個地名,只是箴言的表象,而作者設計這個橋段,還有更深層次的內容。

魯智深剃度之後,也就成了佛門弟子,按道理說,入了佛門,就與紅塵截斷。可魯智深在五臺山的表現證明,魯智深無法和俗世分別。智真長老看出魯智深的問題所在,也明白了,只有再入紅塵,才能斬斷紅塵。紅塵中,有貪、嗔、痴,三毒。而這三毒,正是魯智深的紅塵考驗。

於是,野豬林,魯智深犯了嗔怒之毒,二龍山,魯智深犯了貪慾之毒。梁山泊,他一直跟隨宋江南征北戰,又犯了痴念。於是,這三毒,魯智深都經歷了。這才真正入紅塵。

而魯智深,只有入完紅塵,才能走出紅塵,因此,在在經受貪嗔痴三毒之後,也開始擺脫三毒。

第一個擺脫的,就是貪念。

歸順梁山泊之後,魯智深燒掉了二龍山多年的苦心經營,也燒掉了自己的貪慾。從此,魯智深無論是為匪,還是為官,都沒有了貪慾,只是一身僧袍而已。

第二個擺脫的,是痴念。

在水滸傳中,有一回,專門寫到魯智深在深井中,做了一個亦真亦幻的夢,這個古怪的夢,讓魯智深斬斷繩索,也意味著斬斷了自己的痴念。

斬斷自己痴念後,魯智深實際上已經擺脫痴毒,但還差一點牽掛,未能斬斷。因此魯智深在南征過程中,居然誤打誤撞,看到了落荒而逃的方臘,於是,他一禪杖打翻了方臘,最終活捉方臘,立下大功。

很多影視作品,戲劇,傳說,都是武松單臂擒方臘。但施耐庵卻特意寫了這段關於魯智深的故事。因為,魯智深的痴念,實際上是他心中的一股俠義之氣。

這種俠義之氣,讓魯智深雖然不願意詔安,卻義無反顧的踏上南征北戰之路,這是魯智深的痴念。也就是說,只有擒了方臘,才圓了兄弟之情,才能讓他放下痴念。

魯智深最難放下的是在野豬林根植的嗔怒之毒。因為他的貪慾,痴念都已經消除了,只剩下一個嗔怒一毒。

佛家講究頓悟,也講究機緣,因此,魯智深只缺一個機緣。而這個機緣,可能很快就到了,因為智真長老的箴言中,最後一句,叫做遇江則止。

而為了能夠讓魯智深更快的收穫這份機緣,從而頓悟,最終修成正果,施耐庵是非常用心的進行鋪墊。

在一個半真半假的故事後,魯智深繼續需要一個隱士,他告訴了魯智深另外八句話,叫做“遇方則擒,逢臘則執,遇潮則圓,遇信則寂。”這是魯智深徹底擺脫嗔念,修成正果的最後一塊墊腳石。

而魯智深在功成之後,已經放下了貪慾和痴念,他和宋江以及朝廷劃清了界限,但他的嗔怒之氣,依然不減。水滸傳中有這麼一個情節:魯智深在六合寺出家,忽然聽到錢塘江潮水,如同千軍萬馬,他的嗔怒之氣再次爆發,拎著禪杖就要出門打架,卻被告知是潮信的聲音。

這是魯智深最後一個機緣,他終於在此刻頓悟,放下了最後一毒,自己的嗔怒之氣,此刻,他徹底出了紅塵,才成了正果。

所以說,智真長老的這四句箴言,從表面上看是魯智深人生的路程,實際上,從深層次原因來分析就知道,這是進入紅塵,從而經歷貪嗔痴三毒,如果魯智深通過在紅塵中的所思所悟,能夠放下貪嗔痴三毒,他就真正出紅塵,然後成了正果。魯智深是施耐庵最喜歡,也是最重視的人物之一。所以,他的伏筆最多,內涵也最深刻,也只有魯智深這樣的純粹的豪傑,才可以修成正果。


小小嬴政


魯智深是《水滸傳》中重要的一個角色,為人仗義出頭的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身負人命的魯智深只好棄官而逃,從此亡命天涯。

好在魯智深遇到貴人,金翠蓮的丈夫就是其中一位,在他的幫助下,得以找到上五臺山避難的門路,也在此結識了五臺山智真長老,並拜在其門下,法號智深。

魯智深雖然因情勢所迫而出家,但是魯智深的心卻還在俗世,經常犯戒的魯智深在寺院最終無法待下去,出於無奈,智真大師將魯智深推薦給了東京大相國寺。

臨行之際,智真大師對魯智深祝福再三,希望他能改過自新,同時對他說了十六個字,“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說完,轉身而去。

魯智深拜師傅智真,下山本東京大相國寺而去。路上遇到豹子頭林沖,魯智深怕林沖在路上遇害,於是一路保護,最後在林子中救了林沖。“遇林而起”正是說的此事,只是魯智深不明白,到底是林子的“林”還是林沖的“林”呢?



安置好了林沖,魯智深離開,遇到了楊志和曹正,三人殺奔二龍山佔山為王,成為二龍山的豪傑,靠劫富濟貧為生,再不行和尚之事。這一點正如智真大師所說,“遇山而富”。

二龍山由於他們三人的存在,仗義之名很快遠播,先後有不少豪傑加入,最著名的要數武松、張青、孫二孃等人,二龍山不斷壯大。只是這樣的壯大卻因為二龍山的限制而停止,如此一來再無寸進,對於心懷大志的魯智深,自然不滿足這樣的結果,最終,二龍山集團加入水泊梁山,宏圖大業。這裡正是智真大師說的“遇水而興”。



最後一句是“遇江而止”,這與“遇水而興”衝突呀!江不也是睡嗎?到底是興還是止呢?魯智深一直不明白。

魯智深上梁山後,戰四方、徵方臘,最終一戰在錢塘江附近,魯智深覺得自己的終止正在此處,但是他還抱著僥倖心理,認為江就是水,他安慰自己,馬上就要興起了。


其實魯智深錯了,他遇水而興是因為上了梁山,與晁蓋等人共圖大業,後來宋江當了梁山老大,這才是他的“遇江而止”,只是並不明顯,但是最終的結果,也被智真大師說對了。

其實,在魯智深徵遼結束後,去拜見了自己的師傅智真,智真對魯智深又說了十六個字,“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這一次的結果,是“圓寂”而不是“止”了,可見,智真已經看破魯智深,是不會放棄一切而止,定是要一條路走到黑了。


魯智深依然參加了四大戰爭,慘烈的過程,唏噓的結果,魯智深最終還是沒能接受智真大師的話,選擇了為自己拼一次,結果不理想。

也許,智真說破了魯智深的人生,魯智深的宿命就在於此,終究無法逃過吧!


野史日記


宋江奉詣徵遼時路過五臺山,與魯智深上山拜見知真禪師,知真禪師給魯智深寫了四句偈言: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後來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聽到錢塘江潮信,忽然悟出知真禪師給他寫的四句偈言,是他在萬松林活捉了夏候成,又生擒方臘,聽到錢塘江潮信就該圓寂了。果然他死在了六和寺。

以此來推斷知真禪師在魯智深離開五臺山時寫給他的四句偈言: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遷,遇江而止。”

恐怕是寫他離開五臺山以後的遭遇。

遇林而起,是指他遇到林沖卻偏逢林沖被高太尉陷害,為救林沖不得不丟了大相國寺看菜園的差事,正式進入黑道,所以是“遇林而起。”

遇山而富。是指他和楊志曹正打下了二龍山,又來了武松施恩張清孫二孃等人,官兵收捕他們不得,一眾頭領正二龍山上論秤分金銀的快活日子。所以是“遇山而富。”

遇州而遷是指三山聚義打青州以後都放棄原來的山寨上了梁山,所以是“遇州而遷。”

遇江而止。是遇到宋江以後,魯智深從二龍山當家做主的大頭領,變成了宋江手下的戰將,所以是“遇江而止。”

以上是本人猜測,如有錯誤請指正。


jianchi


魯智深是水滸傳裡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人物,一生除暴安良,行俠仗義,尤其宿有佛緣,不貪女色。智真長老也是水滸裡為數不多的大修行人,從他先後送給魯智深的話就知道老和尚的道行如何。

再說臨別時,智真長老對魯智深說了四句偈語;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這四句偈語說的什麼意呢?

遇林而起,這句話有兩種解釋,一種說法是遇到林沖後,魯智深的命運才發生了改變,林指的是林沖;另一種說法是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後。這裡的林指的是野豬林。我的看法更傾向後一種說法,即林指的是野豬林。

遇山而富,這裡的山指的是二龍山。魯智深和青面獸楊志和操刀鬼曹正三個人佔據二龍山,魯智深在二龍山是大當家的,所以說遇山而富。

遇水而興,這裡的水指的是水泊梁山,魯智深投奔水泊梁山才是真正興旺發達的起點。梁山一百單八將排定座次,魯智深為天孤星,位列十三,為步軍頭領之首。水泊梁山是魯智深被人肯定的地方,是找到自我存在的地方,從此他打起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幟,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

遇江而止,這裡的江不是指的宋江,而是錢塘江,魯智深在剿滅方臘返回時。夜宿錢塘江旁邊的六和寺。聽到錢塘江的潮信坐化而逝。謝謝。


史文今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每一句都是對魯智深人生重大轉折的精確描述。但是它並沒有改變什麼,每一次轉折,要麼是魯智深自己的抉擇,要麼是時勢所迫,不得不為。

然而,這個偈子卻讓魯智深產生了人不可違抗天命的思想,當他在錢塘江聽到潮信時,他選擇按天命結束自己生命。這還是那個義膽俠肝的魯智深嗎?還是那個打死鎮關西、保護林沖的魯智深嗎?

從徵方臘開始,魯智深就跟隨宋江走上了一條否定自己既往歷史,否定自我的道路。當歷盡滄桑,班師回朝的一刻,聽到潮信,魯智深以為有敵人殺來。

身為正規軍,又大勝凱旋,誰敢討伐?只有朝廷。

魯智深忽然知道了自己對朝廷的深深懼怕,也知道朝廷永遠也不會信任自己和放過自己,但自己已經招安了,不可能再去落草。與其受小人折辱暗算,不如就此離世,卻也算是人生無憾。

所以偈子是對魯智深人生的寫照,但不是魯智深人生道路的指引者。


呆若木雞DJJ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

脫俗偈語入世心

說話魯智深醉打山門,智真長老送其下山到東京相國寺去當“白領(職事)”和尚,臨行送智深和尚四句偈語,“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後人亦多有爭議,俗人本俗,還是以俗人之心論之。

其一、偈語乃是佛家讀經之心得,較有名的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既是讀經修行心得,那麼就應該不是用於宿命論式的算卦,算卦這事應該是“世俗道家(非真道家)”的主業,智真長老是佛家智者,卻為智深和尚下此偈語,不知何意?

其二,此偈語是指導智深和尚前程的?還是暗示智深和尚生命歸宿的?亦有公婆之爭,比如“遇江而止”句,是說智深和尚在遇見宋江後要止步不前歸隱佛門還是遇到錢塘江後生命終止,如果是指導,顯然是前者,如果是暗示,則無疑應當是後者。

其三,再說這“林”是指林沖這個人還是赤松林、野豬林,江是指宋江還是指錢塘江,如果說起為“殺心”,則赤松林時智深和尚與史進就明明白白地起了殺心,或許也不是,而且瓦罐寺一章在整個故事中是可以P掉的,除了為史進的去處穿針引線外就是殺人放火,沒有前後照應,無此一章也不失什麼,如果後面的江是錢塘江的話,那林沖一人對三物也不合適啊。

其實,讀後文之照應,用以解釋此四句偈語有益。

一則,智真長老是“知”而不是更改人的命運。在《水滸傳》第九十回“五臺山宋江參禪 雙林鎮燕青遇故”開篇說道:“話說五臺山這個智真長老,原來是故宋時一個當世的活佛,知得過去未來之事。數載之前,已知魯智深是個了身達命之人,只是俗緣未盡,要還殺生之債,因此教他來塵世中走這一遭。本人宿根,還有道心。”點明瞭智真長老是知過去未來之事,而不是更張過去未來之事。

二則,智真長者面對智深和尚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致使“魯智深默然無言”。再次印證了偈語中所說的起、富、興應該是與殺人放火有關的,殺人放火才是這位花和尚的主業,而不是什麼起了義膽、富了飯碗、興旺發達之意啊。

三則,智真長老再賜偈言說“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這事很快就印證了,也是很好理解的。

如此看來,這“林”當是赤松林,智深和尚殺人放火自此始,而且殺的是假和尚假道人,燒的是汙濁的寺院,這“山”當是二龍山,不合是桃花山,桃花山是當了一回“賊窩裡可愛的小偷”罷了,在這二龍山上又殺了一位假和尚,佔了一座當了賊窩的寶珠寺,這水當是水泊梁山,這江當是錢塘江。這“起”當是殺人放火之始,這“富”當是殺人放火之多,這“興”當是殺人放火之快意之酣暢淋漓。

當然此俗人之俗見。至於智真長老送給宋江的偈語、許貫忠送給燕青的畫都暗藏何等玄機,還望諸位不吝賜教。


一哥於一


魯智深,原名魯達,綽號花和尚。魯智深是《水滸》中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本是朝廷官員,後卻成了逃犯,無奈皈依佛門,被逼落草為寇。後遇朝廷招安,隨軍平定叛亂,立下奇功一件,只願卸甲歸田,最終修成正果。“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這是魯智深的師傅智真長老在其離開五臺山時給他說的一句偈語,可以說概括了魯智深的一生。

遇林而起。指的是從遇到林沖開始,魯智深的人生就要起根本變化了。在大相國寺,魯智深與林沖一見如故,意氣相投,結為生死之交。林沖受高俅陷害,被充軍發配,魯智深一路上暗中保護,在野豬林救下了林沖。有人說“遇林而起”就指野豬林,其實不然。那官差肯定要殺林沖,就算不在野豬林,或許就在什麼清風嶺一類的。魯智深先前犯罪,不過就是打死了一個地痞流氓,實在不算什麼,大不了就是錯殺罷了。但救下林沖,就擺明了是和高球作對。而凡是頂撞高俅的人,都被其百般迫害,置於死地,因此這時的魯智深已經走上了一條無法回頭的路了。

遇山而富。指的是二龍山,這裡有兩層含義。第一層魯智深在離開五臺山以後,一個人到處飄零,路過了桃花山,結識了李忠周通等。但是隻做停留,並沒有留下。因為魯智深看不上他們,覺得他們太小氣。直到遇見了武松,楊志,張青夫婦,魯智深這才感到相見恨晚。自離開林沖以後,又有了肝膽相照的兄弟。應該說精神上得到了富足。第二層意思,魯智深和武松一道佔領了二龍山,並且成為了大頭領。在二龍山與武松,楊志張青夫婦一幫兄弟,大秤分金大碗喝酒,劫富濟貧也是過得逍遙快活。

遇水而興。指的就是水泊梁山。梁山有八百里水泊,是梁山的天然屏障,有山有水地靈人傑,山水相依更有生機。二龍山畢竟還是一個小山頭,只能是小打小鬧,自給自足,充其量就是一個富農階級。而梁山就不一樣了,梁山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直指朝綱腐敗,奸臣當道。眾義士要匡扶正義,為民請命。這也就是梁山的革命綱領,有自己的奮鬥目標了。在這裡魯智深的人生境界,又抬高了一個層次。

遇江而止。這裡應該也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遇到了宋江,魯智深早年也是一位軍隊幹部。打死地痞後,成了犯人。後因救了林沖,被高俅通緝,已無退路,只得落草為寇。在佔領了二龍山,雖然有了短暫的快樂生活,但依舊朝不保夕。合打青州後,魯智深接受了宋江的請求,率部歸順梁山,共舉大義。此後追隨宋江,南征北戰,戎馬半生。另一層含義,就是錢塘江了。那一夜,錢塘江潮信而來,波滔滾滾,好似戰鼓聲聲。魯智深久居北方不明就裡。待問清楚原因後,忽然想起出徵前智真長老告訴他“聽潮而圓,見信而寄”。明白了圓寂的真正意思後,魯智深豁然開朗、大徹大悟。於是沐浴更衣,寫下頌語。“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焚爐好香,盤腿打坐,涅盤而去。

至此,天孤星歸位!!!


關注名著、關注歷史、有空一起聊聊!


古道晴天


魯智深在水滸傳裡是一個性格特色比較鮮明的人物,他也有自己生命中的貴人那便是智真大師,智真大師曾有兩次高深的指點魯智深,並且全都應驗。分別是第一次的四句偈語: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第二次同樣是四句揭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今天我們誰先分析下前四句偈語。

一、遇林而起

遇林而起指的就是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就是經過這麼一鬧,他才開啟了自己的土匪生涯,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完全是因為幫自己的好兄弟林沖。

魯智深在五臺山待不下去之後,被智真大師推薦到了大相國寺,高衙內在大相國寺侮辱林沖妻子,因此林沖得罪了高俅,被高俅所害獲罪,在發配林沖的時候高俅想要在野豬林殺死林沖,魯智深得知,一路尾隨,最終在野豬林大鬧,救出了林沖也由此而離開了相國寺開啟了自己新的人生。

二、遇山而富

遇山而富則是值得魯智深上二龍山,在離開相國寺之後,魯智深開啟了自己的流亡生涯,想要投奔二龍山,可是二龍山首領鄧龍不樂意接受魯智深。

後來在孫二孃的意見下,魯智深聯手青面獸楊志以及偶然結識的林沖徒弟操刀鬼曹正,智取二龍山開啟了當大王的生活,緊接著武松上二龍山,二龍山當時名震一方。

三、遇水而興

遇水而興則是指的魯智深在800裡水泊梁山生活,在二龍山度過一段愜意的時光之後,呼延灼率兵攻打三山即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無奈之下向梁山求救,梁山率兵攻破了雙鞭呼延灼,並將其收至梁山麾下。三山首領也投奔梁山,梁山進一步壯大,魯智深也開始了自己在水泊梁山的生活。

四、遇江而止

遇江而止指的是魯智深圓寂錢塘江,在打敗方臘大軍之後,梁山損失巨大。魯智深作為為數不多的存活下來的好漢,再返回朝廷途徑錢塘江的時候夜間聽到了潮水聲,不禁想起了智真大師的偈語遇江而止,意識到自己的大限將至,便當晚在六和寺圓寂。

這四句偈語也是魯智深的一生,傳奇而豐富的人生最終終止於錢塘江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