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的常見意象有哪些?

小魷魚不吃魷魚


意象是什麼?

可承載詩人情思的客觀事物。

由定義可得,世間萬物皆可為意象。

常見,是世人皆可見可知的事物,引入詩中,會博得更多人的共鳴,如日月山川、春夏秋冬,各種動植物等,大到長河落日圓,微及紅泥小火爐,都很美。

意藏於象,為含蓄型。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由近及遠的物象排列,隱約可見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思念。

意表於象,為誇張型。如,白髮三千丈,緣

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緣愁生於白髮,入於銅鑑,浮於秋霜,引人慨嘆人生易老,歲月短暫。

常見意象被人寫完了,再不會出採?

否呀!對於冬天的昇華讓我始料未及,天才的詩人總在創新。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這是一個人的希望。

但在眾志成城,共抗時疫的2020年,下面一句更顯中國人的力量。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若你仰望,就會看到天空。


六笨99


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分類(一)

(一)高山、奔流、雄關、滄海,大江、長風等

這類意象一般與自己的豪情壯志相關。

例如: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宋/陸游《書憤》)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從軍行》)

(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風、冷雨、梧桐、杜鵑鳥(子規鳥)芭蕉等

這類意象多抒發淒涼悲傷的思緒和孤獨惆悵的感情。

例如: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唐/王昌齡《長信秋詞》)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宋/李清照《聲聲慢》)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元/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宋/秦觀《踏莎行》)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王令《送春》)

(三)冰雪、松、菊、梅、竹

這類意象多用來表達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例如: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張孝祥《念奴嬌》)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元稹《菊花》)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宋/陳亮《梅花》) 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贈書侍御黃裳》)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才高老更剛。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宋/王安石《華藏院此君亭》)

(四)楊柳、蘭舟、長亭、關山(月)鷓鴣鳥等

這類意象多用於揮寫離別之苦。

例如: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永《雨霖鈴》) 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唐/李白《憶秦娥》 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

(五)春日、清風、明月、泉溪、花草等

古代詩人多借這類意象抒發閒情雅緻。

例如: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絕句》)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維《山居秋暝》)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當然,一個意象有時有著豐富多樣的寓意,以上介紹的只是它們最常見的一種。我們在分析和欣賞詩歌時,還是應該整體考慮的。不過在熟知這些基本寓意的基礎上,或許能更順暢些。

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分類(二)

一、動物類

1、蟬A、感身世,訴悲涼:唐駱賓王《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詩人對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B、痛別離,苦遠遊: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就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

唐盧殷《晚蟬》: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感昔圍。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

寫蟬以聲引愁,旅人行一程,飛蟬跟著鳴一程,似乎專與行 人為難,寫出了詩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鴻雁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如唐李益《春夜聞笛》: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

3、杜鵑 杜鵑,又名杜宇、子規,叫聲悽切,在古典詩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歸相關。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渲染孤館的哀怨之情,傳達出詩人的哀怨思鄉之情。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借杜鵑表達殷切的思念。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表達自己被貶江洲的哀怨之情。

4、鷓鴣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宮女如花滿春殿,如今只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

這裡它又充當衰敗之景的象徵,它的悲啼,往往預示著傷感和沒落。

5、黃鶯善於歌唱,是春天的象徵。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

杜牧用黃鶯歌唱寫出江南美麗的春景;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黃鶯鳴啼、燕子輕飛來說 明春天的來到。

二、植物類

1、柳柳,留的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

《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李白《憶秦娥》: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

均用來表達傷離別的情感。

2、梅藉以表達孤高,不諧流俗的品格。

陸游的《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元人王冕 《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汙的品質。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

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

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3、菊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堅強,氣質清高。

屈原《離騷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徵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

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4、蓮詩句藉以表達愛情。

如南朝樂府《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裡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5、梧桐梧桐是淒涼悲傷的象徵。

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它還有: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6、芳草 以芳草喻離恨;

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讓人看到離情的生生不息,草的無窮體現出情的瀰漫與更生。

以芳草喻所思之人:

知音少,人間何處尋芳草(朱敦儒《漁家傲》);

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蝶戀花》)

由芳草年年復如引起時間匆匆、人生短暫、年華寶貴的惜時感嘆。

可憐春光閒了,陰多晴少。江南江北水連雲,問何處,尋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現象類

1、明月明月蘊涵思鄉之愁。

磧裡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唐/李益《從軍北征》)

抑制不住悲苦的思鄉之情。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望月思鄉的異常感傷。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表現了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借明月表達一種希冀和渴盼。

2、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對時光流逝,愁緒綿長,歷史變遷的感嘆。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樂府詩集·相和歌辭》)

詩人見流水思年華易逝;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水流的持續不斷而給人以無奈;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劉禹錫《石頭城》)

流水帶著寒心默默退去,給人一種故國蕭條,人生淒涼的感傷。

3、黃昏、夕照感傷的心情意緒:

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黃昏如此冷清,詞人自然孤寂難耐,愁結柔腸 。傷古吊昔的悲涼意蘊: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李白《憶秦娥》)

4、細雨、煙霧寄託詩人無邊的愁緒和鬱悶的心情。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宋/秦觀《浣溪沙》)

細雨綿綿,愁也瀰漫。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顥《黃鶴樓》)

歸家不得,或者漂泊他鄉,不知家在何處,漸漸升起的煙霧使人生出諸多愁緒。

四、時令節日類

1、中秋八月十五日,是闔家賞月的佳節,所以人們在這一天大多思念親人。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2、重陽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為陽數故云。重陽日古人有登高飲酒的習俗。

杜甫《九日》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3、寒食清明前一日,寒食節禁火三日,萬戶無煙,與冷清、蕭條有關。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唐/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4、清明春季的節氣名,也是祭祖掃墳的日子。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等。

五、特定地點類

1、長亭長亭是一個蘊涵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

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寫離人望著短亭長亭而不見人歸來的傷心情景。

王實甫《西廂記》: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抒發的也是離別的傷感。

2、南浦南浦多見於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浸染著離情別恨。

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

范成大《橫塘》: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3、南山南山代表隱居的地方。

陶淵明《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因你仰望星空


詩人在創作詩詞時均集中表現情感抒發,或贊山川河流或憂社會現狀或懷友人、故鄉等等。詩詞中常見的意象有:

一:山川河流,如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人更是想象、誇張、擬人的手法運用到了極至,將美麗的自然風光描繪得尤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

二:植物花草,看楊萬里的《小池》泉眼無聲惜自流,樹陰照日暖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詩人細膩的筆墨就將陽光下的池塘荷韻展現了出來。

三:飛禽走獸,再看歐陽修《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下′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全詩滿滿的憐鳥之情。

四:憂愁之聲,感嘆社會,先唐詩人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為國家納賢而嘆,為社會而憂心。不失為眾多詩人憂國之句而流傳千古。

詩詞中的常見意象因此多表現在以上四類。


巧看世間


眾所周知:“意象”本意為詩詞歌賦的基本元素,是理解創作者思想以及詩詞歌賦背後意蘊的點睛之筆。假如我們想走入創作者的世界,就需要熟悉這些意象。

古典詩詞來說,詩人所寫的“景”和“物”,可以理解為客觀的“象”,而借景所抒發的“情”,所表達的“志”,可以理解為主觀的“意”,“象”和“意”的完美搭配,產生了“意象”。

以下為一些“景” “人” “物” “事”

1.花中四君子

“梅” “蘭” “竹” “菊”的統稱

2.歲寒三友

松竹梅,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耐寒開花

3.精衛

古代神話傳說,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淹死,化為精衛鳥,每日西山的木石來填東海。《山海經.北山經》後用來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報;或不畏艱難,勇敢而上

4.豆蔻

豆蔻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杜牧《贈別二首(其一)》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後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豆蔻年華。

5.紅豆

紅豆即為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

王維《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詩人借生於南國的紅豆,抒發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6.嬋娟

姿態美好,多用於形容女子

因人們常喻月為美女,故稱月亮為嬋娟。

7.雞肋

雞的肋骨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比喻沒有什麼價值,沒有什麼意思的事情。

8.彭祖

傳說中的故事人物,生於夏代,至殷末時已有八百多歲,舊時作為長壽的象徵

“壽如彭祖”,祝賀人長壽

9.秦晉

春秋時,秦晉兩國為婚姻,後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

《西廂記》

“倒賠家門,情願與英雄結婚姻,成秦晉”

10.鴻鵠

鴻鵠飛的很高,常用來比喻志向高遠的人

《史記.陳涉世家》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11.三尺

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詞

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

12.逐鹿

比喻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魏徵《述懷》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13.見背

離開,父母去世

李密《陳情表》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14.孔方兄

舊時的銅錢有方形的孔,所以人們把錢稱為孔方兄

15.秋水

指眼睛,形容盼望的急切

《西廂記》

“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

春山,指眉

16.琴瑟

或瑟琴,比喻夫婦感情和諧

《詩.周南.關雎》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小雅.常棣》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

陳子昂《春夜別友人詩》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出川”

17.水

中國古代詩歌裡和綿綿的愁思聯繫在一起。

李煜《虞美人》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8.明月,白雲

望雲思友,見月懷人,古代詩詞常用手法

杜甫《恨別》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

借白雲明月,寄託對友人的懷念

19.關山

關塞山河。關,關隘要塞。山,山河。

高適《塞上聽吹笛》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20.長亭

陸上的送別之處

李白《菩薩蠻》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李叔同《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w先森


古詩詞中有很多常見的意象,瞭解這些意象所表達的含義,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詩詞內涵,更好地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圖為:和太陽“吵架”了的向日葵

1.杜鵑

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子鵑、杜宇、望帝、蜀鳥、催歸等,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悽切,故藉以抒發悲苦哀怨思歸之情。

如李白《蜀道難》“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關漢卿《竇娥冤》“望帝啼鵑”等。

①烘托傷春、惜春之情,蘇軾《浣溪沙》“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②抒發鄉愁、思念之情,王維《送梓州李使君》“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③傾訴悲苦、哀怨之情,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④感慨險峻、亡國之情,李煜《臨江仙》“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2.雁

雁,又稱鴻。雁具有五種美德:仁義禮智信。

仁,對於雁群中的老弱病殘,絕不會棄之不顧,會養老送終。

義,大雁雌雄相伴,從一而終,不論雌雁雄雁誰先死亡,剩下落單的一隻孤雁,到死也不會再找別的伴侶。

禮,雁群飛行時或一字或人字,稱為雁陣。依長幼之序而列隊,領頭的是有經驗的老雁。

智,大雁最難捕獲,非常機警。落地歇息之時,會有老雁放哨警戒,一有風吹草動,立馬會飛向空中。

信,大雁是南北遷徙的候鳥,因季節而遷徙,從不失信。

所以,大雁在古詩文中有這樣幾種象徵寓意:

①代表書信,俗話說魚雁傳書或雁足系書。

如杜甫《天末懷李白》“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②遊子漂泊羈旅,思念家鄉的象徵。

如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由於大雁成群飛行,而掉隊的孤雁,又成為一種悽苦無依的象徵。

如杜甫《孤雁》“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大雁常於秋季遷徙,秋天是萬物蕭瑟的季節,很容易就成為一種哀傷、肅殺、悽苦的象徵。

如李清照《聲聲慢》“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碧天之下,高空之中,晚霞浸染,大雁在空中排隊掠過,會給人一種壯闊豪邁之美,帶有滄桑之感。

如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白居易《江樓晚眺》“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

3.蟬

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所以常以蟬的高潔表示人品行的高潔。《唐詩別裁》“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如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4.月亮

對月思親,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如李煜《虞美人》“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5.冰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6.柳樹

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託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

如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7.草木

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如杜甫《蜀相》“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8.長亭

在中國詩歌裡,長亭已成為陸上送別之所的代名詞。

如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9.琴瑟

比喻夫妻感情和諧,亦作“瑟琴”。有時也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

如《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陳子昂《春夜別友人詩》“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10.秋水

《秋水》是《莊子》中的名篇,意為“秋天的水”,後比喻女子清澈明亮的眼睛。

如韋莊《秦婦吟》“西鄰有女真仙子,一寸橫波剪秋水”。

王實甫《西廂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

除此之外,還有芭蕉、梧桐、梅花、松柏、杜鵑、烏鴉、關山、羌笛等意象,都值得我們平時一點一滴積累學習。


不定時讀書


望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黃昏、夕照(斜陽、夕陽、落日)—多傳達淒涼失落、蒼茫沉鬱之情。感傷的心情意緒、人生遲暮的生命悲嘆、傷古吊昔的悲涼意蘊。

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把水與時間的流失結合起來,由花落而感嘆人生的無常,這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個典型主題。

長亭—陸上送別之所。

羌笛—象徵悽切悲涼之意境。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菊花—堅貞高潔的品質。

梅花——傲霜鬥雪,不怕打擊挫折,純淨潔白,歲寒三友之一。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讚頌。

柳——以折柳表惜別。“柳”,“留”的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

蓮——因為蓮出淤泥而不染,詩人借蓮喻不同流合汙的節操。又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

梧桐——淒涼悲傷的象徵。

蟬—喻品行高潔。

鴻雁——蘇武牧羊時曾把書信縛在雁足之上帶回祖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所以“鴻雁”常借指書信。

鷓鴣鳥——鷓鴣鳴聲聽起來像“得不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一朵木棉


中國古詩詞常見意象分類:

1、植物類

(1)柳:柳者,留也。表達離別挽留的不捨之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梅:象徵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陸游《卜算子·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3)松: 堅貞高潔。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4)竹:堅貞高雅、寧折不彎。鄭板橋《竹石》:“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5)菊:高潔隱逸,不慕名利。陶淵明《飲酒(其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6)蓮:花中君子,莊重質樸、不譁眾取寵。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牡丹:雍容大方,富麗堂皇。劉禹錫《賞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8)芭蕉:孤獨憂愁。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9)梧桐:孤獨憂愁,離情別緒。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10)紅豆:相思。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2、動物類

(1)杜鵑:懷念故鄉情感、抒寫離愁別恨。李白《蜀道難》:“又聞子規啼月夜,愁空山。”

(2)鷓鴣:遊子感懷,思念故鄉。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3)猿猴:別離悲苦之情。白居易《琵琶行》:“杜鵑啼血猿哀鳴”

(4)烏鴉:衰敗荒涼。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5)沙鷗:淡泊名利,閒適歸隱;漂泊無依,淒涼孤獨。杜甫《旅夜抒懷》:“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6)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7)大雁:離愁別緒,傷時感懷。李清照《聲聲慢》:“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8)蟬:高潔品質,悲秋思緒。駱賓王《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9)蟋蟀:心志忠貞,品格高尚。米芾《水調歌頭·中秋》:“砧聲送風急,蟋蟀思高秋。”

(10)青鳥:理想的寄託。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3、場所類

(1)長亭:依依惜別,離愁別緒。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2)欄杆:慷慨悲昂,憑弔懷遠。柳永《八聲甘州》:“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3)西樓:孤獨寂寞,思念故國親友。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口,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4)驛站:漂泊不定。陸游《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4、時節類

(1)清明、中秋、重陽:思親傷懷。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2)黃昏:寂寞愁苦。李清照《聲聲慢》:“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5、音樂類

(1)羌笛:邊塞徵人的思鄉之情。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梅花落》:旅人思鄉。李白《黃鶴樓聞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後庭花》:靡靡之音,常用於諷刺當權者貪圖享樂。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4)關山月:征戍離別之情。王昌齡《從軍行二首》:“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5)搗衣聲:離愁別緒。杜甫《秋興八首(其一)》:“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青白世界


1、青山:在古代詩歌中具有深隱曠達、雄渾沉穩、亙古不變的特色,是文人藉以棲息身心的家園。

如王昌齡《送柴侍御》中“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同時,青山也是故鄉的象徵。

如謝眺《遊東田》中“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另外,青山也是歷史與永恆的象徵。

如楊慎《臨江仙》中“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2、月:對月思鄉,思念親人。

如杜甫《月夜憶舍弟》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同時,望月思故國,表現亡國之痛。

如李煜《虞美人》中“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另外,月夜用來抒發盛衰無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如劉禹錫《石頭城》中“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3、水:用來表現離愁別恨。

如李煜《相見歡》中“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另外,水也經常用來表示時光流逝。

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4、菊花:蘊含著不畏權貴、淡泊名利的精神,象徵著隱士君子。

如鄭思肖《畫菊》中“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5、梧桐:秋天常見的意象,用來觸發文人心底的悲涼。

如李清照《聲聲慢》中“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6、蟬:品行高潔的象徵。

如虞世南《蟬》中“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另外,還有孤獨無助的象徵。

如李商隱在《蟬》中“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7、杜鵑:孤獨悲苦的意象,又名子規、杜宇。

如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另外,也是鄉愁的象徵。

如秦觀《踏莎行》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8、鴻雁:代指書信。

如晏殊《清平樂》中“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9、燕子:因常結伴而行稱為愛情的象徵。

如晏幾道《臨江仙》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另外,燕子也是世事變遷的寄託。

如劉禹錫《烏衣巷》中“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10、楊柳:“柳”與“留”諧音,古人有折柳送別習俗。

如王維《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天其書法


中國古詩詞常見意象分類:

1、植物類

(1)柳:柳者,留也。表達離別挽留的不捨之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梅:象徵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陸游《卜算子·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3)松: 堅貞高潔。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4)竹:堅貞高雅、寧折不彎。鄭板橋《竹石》:“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5)菊:高潔隱逸,不慕名利。陶淵明《飲酒(其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6)蓮:花中君子,莊重質樸、不譁眾取寵。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牡丹:雍容大方,富麗堂皇。劉禹錫《賞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8)芭蕉:孤獨憂愁。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9)梧桐:孤獨憂愁,離情別緒。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10)紅豆:相思。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2、動物類

(1)杜鵑:懷念故鄉情感、抒寫離愁別恨。李白《蜀道難》:“又聞子規啼月夜,愁空山。”

(2)鷓鴣:遊子感懷,思念故鄉。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3)猿猴:別離悲苦之情。白居易《琵琶行》:“杜鵑啼血猿哀鳴”

(4)烏鴉:衰敗荒涼。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5)沙鷗:淡泊名利,閒適歸隱;漂泊無依,淒涼孤獨。杜甫《旅夜抒懷》:“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6)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7)大雁:離愁別緒,傷時感懷。李清照《聲聲慢》:“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8)蟬:高潔品質,悲秋思緒。駱賓王《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9)蟋蟀:心志忠貞,品格高尚。米芾《水調歌頭·中秋》:“砧聲送風急,蟋蟀思高秋。”

(10)青鳥:理想的寄託。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3、場所類

(1)長亭:依依惜別,離愁別緒。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2)欄杆:慷慨悲昂,憑弔懷遠。柳永《八聲甘州》:“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3)西樓:孤獨寂寞,思念故國親友。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口,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4)驛站:漂泊不定。陸游《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4、時節類

(1)清明、中秋、重陽:思親傷懷。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2)黃昏:寂寞愁苦。李清照《聲聲慢》:“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5、音樂類

(1)羌笛:邊塞徵人的思鄉之情。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梅花落》:旅人思鄉。李白《黃鶴樓聞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後庭花》:靡靡之音,常用於諷刺當權者貪圖享樂。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4)關山月:征戍離別之情。王昌齡《從軍行二首》:“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5)搗衣聲:離愁別緒。杜甫《秋興八首(其一)》:“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雲莊學府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古代詩詞中常見的十種意象。

一、青山:

在古代詩歌中具有深隱曠達、雄渾沉穩、亙古不變的特色,是文人藉以棲息身心的家園。

如王昌齡《送柴侍御》中“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同時,青山也是故鄉的象徵。

如謝眺《遊東田》中“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另外,青山也是歷史與永恆的象徵。

如楊慎《臨江仙》中“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二、月:

對月思鄉,思念親人。

如杜甫《月夜憶舍弟》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同時,望月思故國,表現亡國之痛。

如李煜《虞美人》中“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另外,月夜用來抒發盛衰無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如劉禹錫《石頭城》中“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三、水:

用來表現離愁別恨。

如李煜《相見歡》中“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另外,水也經常用來表示時光流逝。

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四、菊花:

蘊含著不畏權貴、淡泊名利的精神,象徵著隱士君子。

如鄭思肖《畫菊》中“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五、梧桐:

秋天常見的意象,用來觸發文人心底的悲涼。

如李清照《聲聲慢》中“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六、蟬:

品行高潔的象徵。

如虞世南《蟬》中“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另外,還有孤獨無助的象徵。

如李商隱在《蟬》中“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七、杜鵑:

孤獨悲苦的意象,又名子規、杜宇。

如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另外,也是鄉愁的象徵。

如秦觀《踏莎行》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八、鴻雁:

代指書信。

如晏殊《清平樂》中“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九、燕子:

因常結伴而行稱為愛情的象徵。

如晏幾道《臨江仙》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另外,燕子也是世事變遷的寄託。

如劉禹錫《烏衣巷》中“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十、楊柳:“柳”與“留”諧音,古人有折柳送別習俗。

如王維《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