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有哪些?

小鱿鱼不吃鱿鱼


意象是什么?

可承载诗人情思的客观事物。

由定义可得,世间万物皆可为意象。

常见,是世人皆可见可知的事物,引入诗中,会博得更多人的共鸣,如日月山川、春夏秋冬,各种动植物等,大到长河落日圆,微及红泥小火炉,都很美。

意藏于象,为含蓄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由近及远的物象排列,隐约可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思念。

意表于象,为夸张型。如,白发三千丈,缘

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缘愁生于白发,入于铜鉴,浮于秋霜,引人慨叹人生易老,岁月短暂。

常见意象被人写完了,再不会出采?

否呀!对于冬天的升华让我始料未及,天才的诗人总在创新。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是一个人的希望。

但在众志成城,共抗时疫的2020年,下面一句更显中国人的力量。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若你仰望,就会看到天空。


六笨99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分类(一)

(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

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

例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陆游《书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

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王令《送春》)

(三)冰雪、松、菊、梅、竹

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例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陈亮《梅花》)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才高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

(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

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

例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唐/李白《忆秦娥》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

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

例如: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当然,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以上介绍的只是它们最常见的一种。我们在分析和欣赏诗歌时,还是应该整体考虑的。不过在熟知这些基本寓意的基础上,或许能更顺畅些。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分类(二)

一、动物类

1、蝉A、感身世,诉悲凉: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B、痛别离,苦远游: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 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唐李益《春夜闻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4、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5、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 明春天的来到。

二、植物类

1、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白《忆秦娥》: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均用来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2、梅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

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元人王冕 《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菊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莲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5、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它还有: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6、芳草 以芳草喻离恨;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

以芳草喻所思之人:

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

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现象类

1、明月明月蕴涵思乡之愁。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

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借明月表达一种希冀和渴盼。

2、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

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

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

3、黄昏、夕照感伤的心情意绪: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4、细雨、烟雾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秦观《浣溪沙》)

细雨绵绵,愁也弥漫。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四、时令节日类

1、中秋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杜甫《九日》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春季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等。

五、特定地点类

1、长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

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2、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

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

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3、南山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

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因你仰望星空


诗人在创作诗词时均集中表现情感抒发,或赞山川河流或忧社会现状或怀友人、故乡等等。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

一:山川河流,如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更是想象、夸张、拟人的手法运用到了极至,将美丽的自然风光描绘得尤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二:植物花草,看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自流,树阴照日暖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细腻的笔墨就将阳光下的池塘荷韵展现了出来。

三:飞禽走兽,再看欧阳修《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下′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全诗满满的怜鸟之情。

四:忧愁之声,感叹社会,先唐诗人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为国家纳贤而叹,为社会而忧心。不失为众多诗人忧国之句而流传千古。

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因此多表现在以上四类。


巧看世间


众所周知:“意象”本意为诗词歌赋的基本元素,是理解创作者思想以及诗词歌赋背后意蕴的点睛之笔。假如我们想走入创作者的世界,就需要熟悉这些意象。

古典诗词来说,诗人所写的“景”和“物”,可以理解为客观的“象”,而借景所抒发的“情”,所表达的“志”,可以理解为主观的“意”,“象”和“意”的完美搭配,产生了“意象”。

以下为一些“景” “人” “物” “事”

1.花中四君子

“梅” “兰” “竹” “菊”的统称

2.岁寒三友

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

3.精卫

古代神话传说,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日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山海经.北山经》后用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或不畏艰难,勇敢而上

4.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5.红豆

红豆即为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6.婵娟

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

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7.鸡肋

鸡的肋骨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比喻没有什么价值,没有什么意思的事情。

8.彭祖

传说中的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有八百多岁,旧时作为长寿的象征

“寿如彭祖”,祝贺人长寿

9.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

“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10.鸿鹄

鸿鹄飞的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1.三尺

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

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

12.逐鹿

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魏征《述怀》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13.见背

离开,父母去世

李密《陈情表》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14.孔方兄

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

15.秋水

指眼睛,形容盼望的急切

《西厢记》

“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春山,指眉

16.琴瑟

或瑟琴,比喻夫妇感情和谐

《诗.周南.关雎》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小雅.常棣》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17.水

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联系在一起。

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8.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古代诗词常用手法

杜甫《恨别》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19.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高适《塞上听吹笛》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20.长亭

陆上的送别之处

李白《菩萨蛮》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w先森


古诗词中有很多常见的意象,了解这些意象所表达的含义,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诗词内涵,更好地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图为:和太阳“吵架”了的向日葵

1.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子鹃、杜宇、望帝、蜀鸟、催归等,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发悲苦哀怨思归之情。

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关汉卿《窦娥冤》“望帝啼鹃”等。

①烘托伤春、惜春之情,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②抒发乡愁、思念之情,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③倾诉悲苦、哀怨之情,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④感慨险峻、亡国之情,李煜《临江仙》“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2.雁

雁,又称鸿。雁具有五种美德:仁义礼智信。

仁,对于雁群中的老弱病残,绝不会弃之不顾,会养老送终。

义,大雁雌雄相伴,从一而终,不论雌雁雄雁谁先死亡,剩下落单的一只孤雁,到死也不会再找别的伴侣。

礼,雁群飞行时或一字或人字,称为雁阵。依长幼之序而列队,领头的是有经验的老雁。

智,大雁最难捕获,非常机警。落地歇息之时,会有老雁放哨警戒,一有风吹草动,立马会飞向空中。

信,大雁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季节而迁徙,从不失信。

所以,大雁在古诗文中有这样几种象征寓意:

①代表书信,俗话说鱼雁传书或雁足系书。

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②游子漂泊羁旅,思念家乡的象征。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由于大雁成群飞行,而掉队的孤雁,又成为一种凄苦无依的象征。

如杜甫《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大雁常于秋季迁徙,秋天是万物萧瑟的季节,很容易就成为一种哀伤、肃杀、凄苦的象征。

如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碧天之下,高空之中,晚霞浸染,大雁在空中排队掠过,会给人一种壮阔豪迈之美,带有沧桑之感。

如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白居易《江楼晚眺》“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3.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常以蝉的高洁表示人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月亮

对月思亲,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柳树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7.草木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8.长亭

在中国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送别之所的代名词。

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9.琴瑟

比喻夫妻感情和谐,亦作“瑟琴”。有时也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10.秋水

《秋水》是《庄子》中的名篇,意为“秋天的水”,后比喻女子清澈明亮的眼睛。

如韦庄《秦妇吟》“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横波剪秋水”。

王实甫《西厢记》“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除此之外,还有芭蕉、梧桐、梅花、松柏、杜鹃、乌鸦、关山、羌笛等意象,都值得我们平时一点一滴积累学习。


不定时读书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柳——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蝉—喻品行高洁。

鸿雁——苏武牧羊时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所以“鸿雁”常借指书信。

鹧鸪鸟——鹧鸪鸣声听起来像“得不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一朵木棉


中国古诗词常见意象分类:

1、植物类

(1)柳:柳者,留也。表达离别挽留的不舍之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梅:象征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松: 坚贞高洁。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4)竹:坚贞高雅、宁折不弯。郑板桥《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菊:高洁隐逸,不慕名利。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莲:花中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牡丹:雍容大方,富丽堂皇。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8)芭蕉:孤独忧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9)梧桐:孤独忧愁,离情别绪。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0)红豆:相思。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动物类

(1)杜鹃: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2)鹧鸪:游子感怀,思念故乡。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猿猴:别离悲苦之情。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4)乌鸦:衰败荒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沙鸥:淡泊名利,闲适归隐;漂泊无依,凄凉孤独。杜甫《旅夜抒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6)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7)大雁:离愁别绪,伤时感怀。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8)蝉:高洁品质,悲秋思绪。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9)蟋蟀: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米芾《水调歌头·中秋》:“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10)青鸟:理想的寄托。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场所类

(1)长亭:依依惜别,离愁别绪。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栏杆:慷慨悲昂,凭吊怀远。柳永《八声甘州》:“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3)西楼:孤独寂寞,思念故国亲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口,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驿站:漂泊不定。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4、时节类

(1)清明、中秋、重阳:思亲伤怀。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黄昏:寂寞愁苦。李清照《声声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音乐类

(1)羌笛:边塞征人的思乡之情。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梅花落》:旅人思乡。李白《黄鹤楼闻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后庭花》:靡靡之音,常用于讽刺当权者贪图享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关山月:征戍离别之情。王昌龄《从军行二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5)捣衣声:离愁别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青白世界


1、青山:在古代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色,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如王昌龄《送柴侍御》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时,青山也是故乡的象征。

如谢眺《游东田》中“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另外,青山也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如杨慎《临江仙》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月:对月思乡,思念亲人。

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同时,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如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另外,月夜用来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如刘禹锡《石头城》中“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水:用来表现离愁别恨。

如李煜《相见欢》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另外,水也经常用来表示时光流逝。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菊花:蕴含着不畏权贵、淡泊名利的精神,象征着隐士君子。

如郑思肖《画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5、梧桐:秋天常见的意象,用来触发文人心底的悲凉。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蝉:品行高洁的象征。

如虞世南《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另外,还有孤独无助的象征。

如李商隐在《蝉》中“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7、杜鹃:孤独悲苦的意象,又名子规、杜宇。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另外,也是乡愁的象征。

如秦观《踏莎行》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8、鸿雁:代指书信。

如晏殊《清平乐》中“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9、燕子:因常结伴而行称为爱情的象征。

如晏几道《临江仙》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另外,燕子也是世事变迁的寄托。

如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0、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习俗。

如王维《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天其书法


中国古诗词常见意象分类:

1、植物类

(1)柳:柳者,留也。表达离别挽留的不舍之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梅:象征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松: 坚贞高洁。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4)竹:坚贞高雅、宁折不弯。郑板桥《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菊:高洁隐逸,不慕名利。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莲:花中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牡丹:雍容大方,富丽堂皇。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8)芭蕉:孤独忧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9)梧桐:孤独忧愁,离情别绪。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0)红豆:相思。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动物类

(1)杜鹃: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2)鹧鸪:游子感怀,思念故乡。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猿猴:别离悲苦之情。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4)乌鸦:衰败荒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沙鸥:淡泊名利,闲适归隐;漂泊无依,凄凉孤独。杜甫《旅夜抒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6)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7)大雁:离愁别绪,伤时感怀。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8)蝉:高洁品质,悲秋思绪。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9)蟋蟀: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米芾《水调歌头·中秋》:“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10)青鸟:理想的寄托。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场所类

(1)长亭:依依惜别,离愁别绪。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栏杆:慷慨悲昂,凭吊怀远。柳永《八声甘州》:“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3)西楼:孤独寂寞,思念故国亲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口,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驿站:漂泊不定。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4、时节类

(1)清明、中秋、重阳:思亲伤怀。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黄昏:寂寞愁苦。李清照《声声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音乐类

(1)羌笛:边塞征人的思乡之情。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梅花落》:旅人思乡。李白《黄鹤楼闻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后庭花》:靡靡之音,常用于讽刺当权者贪图享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关山月:征戍离别之情。王昌龄《从军行二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5)捣衣声:离愁别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云庄学府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十种意象。

一、青山:

在古代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色,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如王昌龄《送柴侍御》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时,青山也是故乡的象征。

如谢眺《游东田》中“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另外,青山也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如杨慎《临江仙》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二、月:

对月思乡,思念亲人。

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同时,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如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另外,月夜用来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如刘禹锡《石头城》中“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三、水:

用来表现离愁别恨。

如李煜《相见欢》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另外,水也经常用来表示时光流逝。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四、菊花:

蕴含着不畏权贵、淡泊名利的精神,象征着隐士君子。

如郑思肖《画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五、梧桐:

秋天常见的意象,用来触发文人心底的悲凉。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六、蝉:

品行高洁的象征。

如虞世南《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另外,还有孤独无助的象征。

如李商隐在《蝉》中“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七、杜鹃:

孤独悲苦的意象,又名子规、杜宇。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另外,也是乡愁的象征。

如秦观《踏莎行》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八、鸿雁:

代指书信。

如晏殊《清平乐》中“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九、燕子:

因常结伴而行称为爱情的象征。

如晏几道《临江仙》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另外,燕子也是世事变迁的寄托。

如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十、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习俗。

如王维《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