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面為什麼劉備那麼愛哭?

大國布衣


哭對於劉備來說也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但可以給他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而愛哭鬼劉備也最終哭出了蜀漢江山,哭來了忠臣良將。

在三國演義裡面其實不僅劉備哭過,蜀漢的忠臣良將都十分的愛哭,張飛在知道關羽遇害之後也哭的稀里嘩啦,諸葛亮在託孤時也哭的真情實意。

從三國演義中對於魏蜀吳三國的描寫也可以看出哭是蜀漢的“習慣”描寫,東吳和曹魏哭的場面就少了許多。

背景不同導致的“招人難”

不同於曹操和孫權背後的深厚背景,雖然劉皇叔的“背景”也看上去不錯,但漢朝的皇叔沒有一百萬也有五十萬,這隻能讓劉備打出“匡扶漢室”的旗號。

可旗號打出來了,又怎麼能讓人來投靠呢?一個好漢還要三個幫,更別說劉備做的“匡扶漢室”這樣的大事了。

但三國演義並不能像現實一樣,畢竟是一個小說,又需要描寫劉皇叔的“愛才”和“惜才”這就需要有一個“契機”和“伏筆”讓“招人”看上去不是那麼的倉促。

於是三國演義的作者就描寫了劉備愛哭的伏筆,為趙雲不能“良臣擇主而適”哭,哭完了之後趙雲也決定離開公孫瓚投奔劉備。

為徐庶的天性仁孝哭,徐庶是劉備的第一個軍師,當時的劉備求賢若渴,但曹操也用了徐庶仁孝的優點就把徐母騙到許都,以假書信讓徐庶離開劉備。

這時候劉備也不好阻攔,只好在徐庶面前大哭一場,最終徐庶離開劉備投奔曹操之後也從沒有給曹操獻過一計一策,曹操只得到了徐庶的“肉體”並沒有得到“心”

為諸葛亮的輔佐而哭,劉備三顧茅廬才最終得以見到諸葛亮,諸葛亮也露出了他的才華,但就是不想給劉備做事,簡而言之,當時的諸葛亮看不上劉備,婉拒了劉備。

這時候換成其他人早已掉頭走了吧?可劉備不同,劉備直接雙膝蓋跪地哭泣著說:“先生不出,如蒼生何!”言畢,淚沾袖袍,衣襟盡溼。

這一招也讓諸葛亮終於“願效犬馬之勞”憑藉著一場大哭也得到了一位“國師”

而劉備白帝城託孤的哭就更有“心機”了,那時候的劉嬋扶不上牆,劉備在病榻上說出:“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這句話讓諸葛亮也感動的一塌糊塗,即使劉嬋扶不上牆,諸葛亮也最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劉備的一場大哭耗費了自己的一輩子。

劉備其實也是一個“感性”的人,但不管劉備為了什麼事情哭,最終都可以給他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由此在漢末亂世中創立了蜀漢基業。


三書青史


劉備這個人,初一看,老實人一個,老實人通常被認為沒有能力,沒有本事。 我原來也一直以為他沒有本事,對他能當諸葛亮、關雲長、張飛的老闆一直耿耿於懷。 諸葛亮、關雲長、張飛、趙子龍那麼厲害,憑什麼當他的手下啊,我原來一直以為他有些不配。 我覺得不配的還有兩個人,一個是《水滸》裡面的宋江,一個是《西遊記》裡面的唐僧。 打虎英雄武松那打虎的姿勢多瀟灑啊,豹子頭林沖十萬禁衛軍總教頭多牛啊,還有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結果呢,被一個婆婆媽媽的宋江給統領了,最後還被他出賣了。想想都窩囊。 還有那到西天取經的唐僧師徒組成的四人幫,論本事,哪一個不比唐僧強,可偏偏就是他來當班長。最可氣的是還給最有本事的孫悟空帶了一個金箍圈。 劉備最顯得搞笑的一件事情是《三雄戰呂布》,看見兩個結拜弟弟打得過癮,他也手癢,沒等他出手,呂布就立即拍馬屁股溜了。呂布想的也有道理:兩個老弟都這麼厲害,那老哥不是更厲害了。可誰知道這個老哥是一隻紙老虎呢。 可有人覺得劉備連一隻紙老虎都算不上,紙老虎至少表面上很嚇人,可劉備看上去老好人一個,遇到事情就哭,於是就有人總結: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 能把江山哭到手,這份哭功也算了不得。 可是劉備得江山真是哭出來得嗎? 劉備是真的沒有本事嗎? 沒有本事,劉備怎麼又成功了呢? 難道劉備的成功是運氣? 可以肯定的是:運氣只能造成暫時的成功,能力才是永保成功的法寶。 劉備從一無所有,到成為一方霸主,歷時數十年,可見,不是運氣兩個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那麼,劉備應該是有能力了,他有哪些能力呢? 是哪些因素導致了他的成功呢?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成功學的書籍在叫賣,告訴我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要立志,要確定目標,確定理想。 說什麼“目標決定層次”。 說什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我看不對! 我看每個人都想當總統,總理,成為一方霸主、諸侯;每個人都想家財萬貫、富可敵國。 “鴻鵠之志”,每一隻麻雀都有的,扶搖直上九萬里來遨遊世界,那感覺肯定不錯,但是麻雀不會去說,更不會去做,因為它很清楚自己的翅膀有多長多寬、自己有幾斤幾兩,這就叫有自知之明。 大多數人都有自知之明,都明白自己的能力,所以他們把鴻鵠之志埋在心底,安天樂命,不做非分之想。 只有少數人,他們把鴻鵠之志不僅放在心裡,而且還掛在嘴邊,更有付諸行動。 這少數人有分為兩種人:一種是有能力的人,一種是自認為有能力的人。 自認為有能力的人,為了他們的鴻鵠之志,去創,去博,去拼,結果當然是頭破血流,在別人的談笑間灰飛煙滅。象撲火的飛蛾,過去的也就過去了,留不下任何的記憶。 我也做一回“事後諸葛亮”來下一個論斷:劉備肯定不是撲火的飛蛾。 那麼劉備是有能力的少數人了? 這句話錯了! 正確說法是:劉備是有政治創業能力的少數人! 為什麼這樣說? 我認為,有能力的人是大多數的,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 譬如一個廚房,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能力,鍋子可以炒菜,電飯煲可以煮飯,碗可以盛菜。。。 關鍵在於,找到自己有哪方面的能力。 “知道了自己有哪方面的能力,你就成功了一半” 怎麼知道? 三個方法: 第一, 如果你會照鏡子,那就自我評估; 第二, 如果你只緣身在此山中,不妨讓別人評估; 第三,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還沒有過時。“是騾子是馬,牽出去遛遛”這句話也很實在。 劉備的能力,首先在於他知道自己有哪方面的能力,他知道自己有政治創業的能力。 劉備的能力之一在於:他有“識己”的能力!


惡魔之毀滅


emmmm.....五、六歲看三國的時候(其實啥也不懂),那會兒很不喜歡劉備,覺得一個大男人整天就知道哭,當然,現在也不是很喜歡他.....

不過想想人家哭的還是很有水平的。人常說,“你光哭有什麼用?能解決實際問題?”唉,劉備一哭還真能解決不少實際問題,簡直是一哭天下開,文武百官滾滾來。

用哭:博得同情,換來桃源三結義

表忠心(以退為進),換來了徐州

去感化,換來了臥龍、黃忠

表慚愧,安撫趙雲七進七出,換來趙雲誓死效忠

去感動,換來岳母的態度軟化、孫夫人的死心塌地,(超額完成了政治聯姻)

賣慘(欺負老實、仁義的魯肅),拒還荊州

表不甘,關羽死後,劉備多次哭泣,非要說目的,那就是想拿回荊州

表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順利的完成白帝城託孤),換來諸葛亮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別看劉備的武藝不及呂布、趙雲、典韋.....

智謀不及諸葛亮、郭嘉、荀彧、周瑜.....

但人家天生就是“影帝”啊,哭絕對都得哭在刀刃上,這要文不成武不就,再不會裝弱賣慘,還怎麼收攏人心。


喜歡我的回覆,請點點我的關注喲~


萌魚聊生活


答:劉備的哭,貌似家常便飯,自《宴桃園豪傑三結義》起至“白帝託孤”止。從“泣”中開始,至“泣”中結束。

好像多愁善感,又似推心置腹、榮辱與共、肝膽相照!

劉關張,一哭三拜;趙子龍分別之泣;張飛丟徐州的感慨把老婆當衣服(😄);曹操竟然也被哭訴身世不幸所感動😹;徐元直的生離死別;諸葛被“泣”出山;吳國太面前的訴狀;就連諸葛的錦囊妙計都用上了,孫仁(夫人)面前的淚如雨下😭。沒完!

張松這個王八蛋也因為“潸然淚下”獻出了西川;關羽之死節約用水,以淚洗面;造謠惑眾,大慟劉協給活人開追悼會;白帝託孤,人之將死 其言也善。

為什麼愛哭?哭出了仁政的名望、哭出了手足心腹、哭出了智囊、哭出了悍將、哭出了水平、哭出了高度、哭出了“漢室”江山、哭出了境界。

(副軍將軍劉封)

然而,這一切都是《三國演義》中的劉備。真實的劉備不是沒有哭過,卻沒有出現在《三國演義》。誰能讓劉備為之流涕?

《三國演義》說劉備在得知劉封大戰徐晃、夏侯尚、孟達之後,對於殺劉封很是後悔。然而,這次劉備是真哭了!

《三國志·劉封傳》:申儀叛封,封破走還成都。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封嘆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為之流涕。


中行偃1


在《三國演義》裡面劉備確實很愛哭,在不同場合都哭過,我們可以說劉備是個非常感性的人,但是劉備真的簡單只是愛哭嗎?




說真的,蜀漢君臣都是性情中人,不僅劉備,包括諸葛亮,五虎將都曾在不同公開場合哭過。張飛得知二哥關羽被東吳所害後,哭的稀里嘩啦的,完全顛覆我們對張飛魯莽形象的認識,諸葛亮在先主白帝城託孤和趙雲去世時,哭的也是情真意切,讓人無不為之動容。哭是蜀漢獨有的文化,反觀曹魏,東吳,哭的場面就少了很多。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對蜀漢的著墨最多,對劉備的人物刻畫,重點就寫到他愛哭,有人做過統計,劉備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裡面一共哭過36次,比如:



為趙雲不能“良臣擇主而適”哭。當時劉備屈身遼東公孫瓚,遇到了年輕的趙雲,兩人相見恨晚,分別之時,劉備拉著趙雲的手而垂淚說:“公且屈身事之,相見有日。”說完灑淚而別。後來趙雲執意離開公孫瓚投奔劉備。

為徐庶的天性仁孝哭。徐庶是劉備發跡前的第一個軍師,在荊州素有賢明,劉備求賢若渴,徐庶也以明主事之。曹操知道徐庶天性仁孝,就把徐母騙到許都,以假書信誘騙徐庶離開劉備,劉備聞知大哭道:“子母乃天性之親,元直(徐庶字)無以備為念。待與老夫人相見之後,或者再得奉教。”兩人依依不捨,相對涕淚,徐庶最終離開劉備投奔曹操,但從此沒有為曹操獻一計一策。



為諸葛亮的“傾心輔佐”哭。劉備三顧茅廬,得見諸葛亮,他求賢若渴,諸葛亮以隆中對卜天下大勢,劉備大喜過望,求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卻位置可否,急得劉備是雙膝蓋跪地泣告:“先生不出,如蒼生何!”言畢,淚沾袖袍,衣襟盡溼,孔明感動致極,終於“願效犬馬之勞”。夷陵之戰後,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也是握住諸葛亮的手,泣淚告曰:“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驚的諸葛亮是頓首再拜,泣淚表忠心。

另外,劉備在劉表去世,獻帝被害,劉封去世,法正去世,龐統被殺,關羽被殺,張飛被殺都曾哭過。由於影視劇的傳播,劉備被刻上了“愛哭”的烙印,不僅劉備愛哭,在蜀漢君臣之間,諸葛亮哭的水平僅次於劉備。



“白帝城託孤”這一段,相信大家在電視上面都看過無數遍,我也是深深的被唐國強老師的演技所折服,當劉備於病榻之上用盡最後力氣說出:“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這段話時,諸葛亮的反應何其激烈,那是汗流遍體,手足失措,頓首泣拜於地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罷,叩頭流血。劉備這一哭,使到諸葛亮一直輔助無能的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矣。

諸葛亮在法正去世、黃忠去世、趙雲去世、張苞去世後都在公開場合哭過。



那麼,為什麼劉備愛哭呢?

筆者以為,劉備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很容易觸景生情,這是他的性格使然,同時,劉備不管哭誰,因為什麼事而哭,都能給他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不管劉備是裝的也好,還是真的是出於內心,劉備愛哭已然成為了他的標籤。蜀漢多忠臣良將,能一路追隨劉備的,必定也見過劉備哭,作為三國一代梟雄,劉備的哭確實給他的個人形象加分不少。


大國布衣


大家好,我是雋永柴扉,一位熱愛文學尤其是中華詩詞和世界名著的文化領域創作者,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三國演義》裡面為什麼劉備那麼愛哭呢?

我覺得無外乎以下原因:

一、《三國演義》畢竟是演義小說,羅貫中用‘哭’來生動地塑造了劉備,這樣一個有血有肉、重情重義的英雄形象。使得小說情節更加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二、其次,劉備的出身決定了他早年創業的艱難苦恨、驚心動魄,所以每到關鍵時刻、轉危為安之際他總會動情落淚,這也是人之常情。所謂:“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見七律《夜奔》

作者:明朝 李開先
登高欲窮千里目,愁雲低鎖衡陽路。
魚書不至雁無憑,幾番空作悲愁賦。
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難渡。
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 我們看看與劉備三分天下的曹操、孫權,及劉備這三個人的出身、際遇和實力。

和曹操、孫權兩人對比,劉備的差距太大了。

曹操是宦官世家出身,《三國志》稱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頗有名望。漢桓帝時,封為費亭侯,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雖然比不過袁紹、袁術兄弟的“四世三公”的高貴出身,但也是典型的紈絝子弟、當時的京城出身。

而孫權,運氣算是最好的一個,繼承父兄(孫堅和孫策)開創的江東基業,不需要自己像曹、劉二人一樣出生入死、過關殺將,驚心動魄才有了一席之地。他早有父兄為他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一塊豐饒穩定的地盤。一路有驚無險地過來,他是三分天下的三人中,過得最幸福的一位。

再看看劉備,他的出身最寒苦,實力最差,後來被天下諸侯稱為劉皇叔,其實也是佔著皇族的光。到他這一代跟漢獻帝皇族的血緣關係已經疏遠得不能再遠了。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劉備的父親早亡,他少年時跟著母親以織蓆販履為業,生活非常艱苦。

後來碰到黃巾軍暴動,劉備參與了鎮壓黃巾軍的義軍,並獲得了戰功,從此開始了行軍打仗生涯,直至建立蜀漢。

  • 劉備與漢室宗親的關係

劉備是漢景帝劉啟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漢景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

勝生陸城亭侯劉貞。貞生沛侯劉昂。昂生漳侯劉祿。祿生沂水侯劉戀。戀生欽陽侯劉英。英生安國侯劉建。建生廣陵侯劉哀。哀生膠水侯劉憲。憲生祖邑侯劉舒。舒生祁陽侯劉誼。誼生原澤侯劉必。必生潁川侯劉達。達生豐靈侯劉不疑。不疑生濟川侯劉惠。惠生東郡範令劉雄。雄生劉弘。弘不仕。劉備乃劉弘之子也。

看看劉備的這位先祖劉勝吧,他是漢武帝劉徹的哥,這身份著實厲害,然而可惜得很,劉勝生了太多的兒子,《漢書》記載劉勝生了120個兒子。

而劉備的祖上劉貞,是這120多個兒子中的一個,劉貞的運氣還可以,他趕上了漢武帝頒行推恩令。但劉貞作為庶子,又能分到多少寸土地呢?

所以一代代傳下來,劉備祖上這一支血脈逐漸衰落,跟皇室這一支逐漸遠離。

三、其實,劉備的哭既符合他的現狀又是一種秘密武器。

前面講了,劉備跟當時的皇室血緣關係已經極遠了,然而皇室那些宗親裡邊的手握重權的諸侯們,比如:幽州牧劉虞、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焉與揚州牧劉繇,一個個都是手握重兵的漢室宗親。然而他們不過都是些酒囊飯袋罷了,在漢室危亂之際,起不了任何作用。

反而是一個出身草履的漢室遠親的劉備脫穎而出,亂世下,能者上。劉家這麼多宗親重臣,都保不住漢室江山,反倒是沒有一兵一卒的劉備守住了基業,分得了三分天下其一。

可見劉備是相當不同意的,他遭受的挫折和困苦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因此哭成了他的一種發洩,一種真情流露(劉備的哭很多時候是十分感動人的),同時也是一種秘密武器。給他同各路諸侯爭奪天下換來了很多利益。

  • 劉備的哭為他換來了哪些收益

1、哭來了仁義信義忠孝之名

2、哭來了各路猛將謀士臣服: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等;最重要的是哭來了諸葛亮。

3、哭來了老百姓的擁戴。


我認為,大概就這些吧。

謝謝閱讀,祝大家健康快樂。


雋永柴扉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哭戲不多,但每次哭泣都是有感情的。1、是在公孫瓚處與趙雲泣別,趙雲武藝高強,謙虛謹慎,忠勇誠實,是個難得的將才,又得不到公孫瓚的重用。劉備志在天下,多麼需要像趙雲這樣的人才相助,當時劉備自己沒有名望地位,趙雲回家赴喪,怕趙:雲一去再無緣相見,只能依依不捨,灑淚而別,仍是傷感。劉備的真誠深深地打動著趙雲,最後還是凝聚在一起了。。。2、與軍師單福灑淚而別:名士徐庶到荊州化名單福對劉備試探性的相助,但二人相處十分融洽,徐庶決定相助劉備,大破曹仁進犯新野。曹操探知是徐庶幫助劉備出謀畫策,盜取徐母筆跡寫信讓徐庶回許昌,徐庶是個大孝子,不得不回。3臨別時徐庶都沒道破身份,劉備特別傷感,自己顛沛半生,好不容易有個有能力的軍師相助,取得初次大勝,未來大有希望,軍師單福又要離開自己,能不讓劉備傷心嗎?只能與單福互前道尊重,絕望流淚而別。徐庶似有所悟,又回馬而來,劉備大喜過望,徐庶只是向劉備推薦南陽隆中諸葛孔明,劉備問及孔明比先生如何,徐庶說諸葛孔明才能勝過我十倍,並保證回許昌不為曹操設一謀,劉備感謝,惆悵而回。。。3,魯肅過江索討荊州:孫權協議借荊州給劉備,沒多久周瑜又差魯肅前來討要,諸葛亮與魯肅交涉不成,劉備只能出面。借荊州時說等劉備取了西川再歸還,孫權周瑜不想劉備勢力在荊州壯大,趁劉備勢力弱小逼迫劉備歸還荊州,實是言而無信。劉備以需等待時機取了西川再還,還得求魯肅在吳侯面前美名幾句,以孫劉聯盟為重。魯肅是奉命而來,不拿到荊州無法覆命。劉備實在無法,大哭不已,一來自己年近半百,事業無成,又無立足之地,東吳實在逼迫太甚,怎能不叫人傷心呢?魯肅勸慰劉備,自己又是主張借荊州給劉備的,又是孫劉聯盟的發起人,只能請劉皇叔寬心,儘量早取西川歸還荊州,魯肅只得回東吳覆命。此次不是劉備真心傷感,是與諸葛亮合作演戲給魯肅看的,荊州是大漢的,劉備不是真心歸還。。。4,關羽被殺後消息傳到成都,諸葛亮隱瞞了一段時間劉備才知,不禁號啕大哭,還哭至昏厥。想劉關張兄弟三人自桃園結義,誓同生死,幾十年影形不離,雲長情深意重,屢立戰功,在劉備集團舉足輕重,聞此噩耗,劉備傷心欲絕。足見劉備的兄弟感情之深。。。5,永安臨終灑淚託孤:是劉備對夷陵之戰大敗的懺悔,也是對自己未完成復興漢室偉業的遺憾,還有對未來繼承人的擔憂。希望以淚水浸潤丞相諸葛亮的心田,來完成自己未競的事業,把蜀漢發揚光大。





劉坤忠120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哭的場景頗多,以至於很多人誤認為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其實,不然,劉備駕馭他人的智慧在於,他會"變臉"。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哭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三國裡,劉備為一介草民,身份卑微,在識關羽,張飛之前,也只是一個賣草鞋的。說起劉備的武功,只能算武藝平平,與張飛,關羽,他們沒辦法比。那麼,劉備為什麼能夠做老大呢?為什麼能夠三分天下,坐上蜀囯名的位置呢?其原因,很簡單,劉備善用心計,懂得用"哭"功來感化他人。俗話說,得人心者得天下。我們都知道關羽,張飛,諸葛亮都是劉備的左膀右臂,他們之所以對他忠心耿耿,至死不渝,就是因為劉備深得人心。

劉備棄新野小城的時候帶城中百姓一起,扶老攜幼,日行不過十全裡。曹軍在後追殺,生死存亡之際,劉備卻不願拋棄百姓,願與百姓共存亡。單是這份氣魄不是誰都有的,真可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劉備有氣魄,有理想,有抱負,任人唯賢,百折不撓的精神,這才促成了他的成功。


新星滿滿


先主哭的功力乃歷屆皇帝之最,哭的目的都很明確,哭的技藝也相當高湛,有哭兄弟之間離別的,有哭百姓的,有向對手哭同情的,莫不體現先主心理學高手。

一是與兄弟之間哭。

張飛失徐州哭。

送徐庶哭

三顧諸葛亮哭

對趙雲也哭

對關羽哭的最厲害

但是這些哭中,明顯看出先主有的哭的厲害,有的垂淚,有的大哭,體現了感情真摯,另一方面體現了情感豐富。

二是對手哭同情

面對性格憨厚的魯肅時,哭的尤為動情,東吳的要賬最後作罷。

三是哭百姓疾苦

哭百姓主要是能讓百姓感覺君主仁厚,同時收穫聲譽,這樣廣大百姓才支持他,才有他的成功。


春九電影混剪輯


民間常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這話看似有些無厘頭,卻也是一語道破天機。仔細想想,劉備的江山還真是“哭”出來的。只不過,這個“哭”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哭”,而是劉備為經營人心、凝聚力量所採取的一種直觀手段。

  實際上,劉備到底是不是真的愛哭,我們也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卻是真的,那就是最初的劉備名頭大、身份低、力量弱。如果說這些特點分散到不同的人身上,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一旦歸於一人身上,其內心肯定是很糾結的。不巧的是,劉備先生就是處在這樣的矛盾狀態下,埋沒市井鄉野心有不甘,振臂一呼又沒有那個實力。因此,為了凝聚人脈,成就事業,必然會時時渴望別人的幫襯和提攜。

  劉備愛哭,其實都是被逼出來的無奈之舉。

  這也怨不得劉備。自古成大事者,都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縱觀曹孫劉三人,在用人的問題上都是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的。曹操靠“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手下人才濟濟,不請自來。這些人,大都是衝著曹操的正統地位來的。因此在人才問題上,曹操不存在“請”,而在於怎麼“納”。這種格局決定了,曹操理政治軍一向森嚴,屬下多有畏懼。孫權與曹操有所區別,主要靠的是吃老本,儘管沒有曹操在政治上的獨特優勢,卻也勉強說得過去,父兄基業,三朝元老,盡在麾下。有老底子,想幹點事也不是很困難。劉備就可憐了,除了頭上有一頂“皇叔”的帽子,其他一無所有,劉備不哭還能靠什麼爭取人心呢?

  其實,對於這種處境,劉備內心也有著說不出的苦痛。他知道,自己與這些人根本就不在同一起跑線上。要想成就事業,就必須另闢蹊徑,而經營人心、凝聚人脈顯然就成了劉先生的首要選擇和當務之急。有了這樣的定位,劉備在後來的發展中也就處處以此為準則,並一發不可收拾。

  最初,先是望著官府榜文發出一聲嘆息(還沒哭),成就了與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義,並藉助張飛和當地富商的雄厚財力招兵買馬,打造根基。後來遇趙雲,劉備發現又是一個得力干將,頓感相見恨晚,分手時戀戀不捨,眼含淚珠,惹得趙雲幾次欲辭公孫瓚投到劉備跟前。把趙雲拉到身邊後,為了進一步鞏固與趙雲的關係,劉備更是邊哭邊將自己的兒子摔在地上——“為了這個小東西,險些損我一員上將”,直接把趙雲感動的淚水滂沱,心似融冰。從此追隨左右,披肝瀝膽,甘冒矢石。

  老將黃忠最早效命於長沙太守韓玄,因為劉備兵至,長沙失守。黃忠作為守城的將軍,自然羞愧難當,城破之日,閉門不出。劉備敬重黃忠忠義,立即帶人登門拜訪,一邊溫言軟語,一邊抹著眼淚勸說。此時情景,縱使黃忠鐵石心腸,也斷難不歸降了。最後黃忠是嚎啕大哭,翻身起床,撲倒在地。從此追隨劉先主,衝鋒陷陣,奮不顧身。後來的定軍山一戰,連夏侯淵也被斬於馬下。

  馬超是西涼太守馬騰之子,因馬騰被曹操殺害,馬超起兵為父報仇,兵敗後投奔張魯。後來劉備率兵征討張魯,馬超出戰,結果與張飛大戰幾百回合,難分勝負。劉備愛才,不忍傷害,用計收取馬超。見了馬超,不提陣前作戰廝殺,單道自己與乃父馬騰的交情,說到動情處,又是眼睛發紅,鼻子發酸,聲音哽咽。三下五除二,就把馬超的心征服了。至此,“五虎大將”全部收於麾下。

  對待武將是這樣,對待謀士也無不如此。

  想當初劉備窮困潦倒,無處安身,偶遇徐庶,立即拜為軍師。從此是日夜交談,言聽計從。後來因為徐庶老母被曹操賺到曹營,徐庶才不得已辭別劉備。軍師要走,劉備送行。半路之上,劉備幾次三番拉住徐庶之手,依依難捨,至情真處,免不了又是失聲痛哭、難分難捨。徐庶見此,更是無所適從。君恩似海。至此,也就有了“徐庶走馬薦諸葛”的深情報答以及後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無言支持。

  對待諸葛亮就更不要說了,三顧茅廬,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來的。儘管諸葛亮一再拿捏,最後出來相見的時候卻也是滿含淚花了。正是有了劉備的三顧之情,才有了諸葛亮的建功立業;也正是有了劉備的託孤之重,才有了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佳話。對待龐統也是如此,進取西川的路上,劉備灑淚相別,拉著手是千叮嚀、萬囑咐。臨行,又將自己的坐騎贈送給龐統。如此的主子,哪個屬下不感動。龐統眼含熱淚,率眾出征,結果半路被張任射死於馬下。臨死,龐統還在撫摸著劉備的戰馬呼喚著劉備的名字,一雙哀傷的眼鏡至死都在遺憾不能再為劉備效力。

  後來,益州張松奉命出使曹操,因言差語錯,被曹操亂棍打出軍營,又是劉備半路相邀,好言寬慰,傾訴衷腸。送別路上,更是極盡煽情之能事。最終,張松感念劉備大德,主動獻出了西川地理圖,為劉備進取西川形成了軍事上的優勢。為討回荊州,周瑜獻美人計,劉備東吳相親。與孫尚香孫夫人成婚之後,劉備為擺脫東吳陷害,急於趕回荊州。為了爭取孫夫人的支持,劉備又是一番啼哭訴說,直接惹得孫夫人連兄妹情意都不顧了,瞞著母親,違抗軍令,一路安全護送劉備回到荊州。

  如此的例子還有很多,無一不是貫穿於劉備的政治軍事生涯。也正是有了如此的用人態度以及坦誠的大胸懷,才讓劉備有了與曹操孫權抗衡的資本,並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作秀也好,真實情感也罷。但如此的用心和舉動,一般人又怎能做得了呢?或許,這就是劉備愛哭的真正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