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隋唐演義》沒有《水滸傳》一樣的地位?

血魔-Ticks


水滸傳講的是農民起義,寫生活在社會各階級的人民受到朝廷的剝削壓迫而奮起反抗,以通俗有趣的故事連接起來,是讀者讀的大快人心,簡單說比較接地氣,符合普通大眾心理。

而隋唐演義只是講的官府朝廷的戰爭更替,離普通群眾的生活較遠,所以不能比。作為同類小說,《隋唐演義》一般會被拿來《三國志通俗演義》作對比。題主用隋唐來和《水滸傳》比較,很可能是覺得水滸傳配不上四大名著的地位。那我們來看看。

首先三國演義有一個很突出的優點,就是它對於情節的安排和線索的處理把握非常好,尤其是對戰爭的描寫堪稱一絕。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人物與大小事件無數,線索錯綜複雜,能夠把故事寫得有條不紊、精彩紛呈,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隋唐演義就沒有做到。褚人獲很大程度上是依託《《隋史遺文》等前代小說、話本進行創作,而且書中時間跨度太大,所以會有詳略不當(尤其是情色描寫)、情節支離破碎、前後不一等各種問題。從褚人獲的其它作品來看,他就不過是一個時代的作家,和跨時代的羅貫中沒有可比性。最多像交好的毛宗崗一樣,做一些微小的工作(修訂),寫起書來就力不從心了。歸根結底,作家的才能有高下之分,三國演義就比隋唐不知高到哪裡去。

然而,在藝術價值、文學成就上,一般認為《水滸傳》比《三國演義》高。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不可思議。

比如我爸,小時候他常說,三國比水滸傳寫得好。歷史像一個車輪向前滾動,三國的情節是不重複的;水滸傳就總是演逼上梁山的戲碼,這個人被逼上山,那個人也被逼上山。我媽說的更直接,水滸傳就是打打殺殺,快意恩仇,有什麼好看的。只看過畫本、看過電視劇的群眾,有這個看法,沒有錯。但是,有一定古典小說閱讀量,從純文學角度鑑賞,認為水滸傳更加優秀,恐怕沒有什麼爭議。


在看資訊


我就說一點好了,隋唐一上來就介紹這個是天下第幾條好漢,那個是天下第幾條好漢,然後打之前就知道結果了。完全沒啥懸念啊,而且李元霸這第一條好漢遠遠強於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宇文成都又吊打後幾條。水滸雖然也排名,但是人家還有兵種剋制,還有計謀,還有不相上下的好幾條好漢,相對而言更加接近現實。隋唐演義那基本就是傳說,更不要說後面的薛仁貴、薛丁山那兩部了。。。仙人都出來了。。。打的那是一個封神榜嘛


啦褲兜裡影視推薦


水滸傳講的是農民起義,寫生活在社會各階級的人民受到朝廷的剝削壓迫而奮起反抗,以通俗有趣的故事連接起來,是讀者讀的大快人心,簡單說比較接地氣,符合普通大眾心理。

而隋唐演義只是講的官府朝廷的戰爭更替,離普通群眾的生活較遠,所以不能比。


滴逃逃


舉個例子,如果有人在紅樓夢板塊問為什麼《兒女英雄傳》沒有《紅樓夢》一樣的地位,那可是會被口水淹沒的吧,不會有這裡這麼多一本正經的科普。這還得是《隋唐》的所有衍生、周邊產品,包括單田芳老先生精心改寫的評書算在一起,才勉強能達到這個差距層次。如果只是褚人獲的那本小說和《水滸》比的話,抱歉,不需要《水滸》本尊出場,隨便一本它的周邊拿出來,跟《隋唐演義》正面剛一點問題都沒有。當然,歸根結底,它們都是站在《水滸》這個黃金IP的肩膀上。



《水滸後傳》,人家的主角群們秉承水滸接地氣的優良傳統,都是艱難困苦才能在大時代縫隙下取得一點小小的成就,勉強保全自己而已,燕青衝破重重阻礙,向徽宗獻橙子那一節,當時真的讓我眼裡泛淚。這和隋唐裡面秦二爺動不動就機械降神有可比性嗎?這裡就不比思想性了,陳忱是跟顧炎武、歸莊他們一起交遊的,《水滸後傳》是他寄寓故國之思的作品,但又隱含著對皇權與大一統的批判,說是明末遺民思考在小說中的集中體現都不為過,以隋唐描寫隋煬帝唐玄宗的那種庸俗筆法,能拿什麼來比?



對比西遊和封神,水滸和隋唐,會發現後者的人物,思想性都太窄化了。類似的還有說岳,殘唐五代史什麼的。

明君就是明君,嚴父就是嚴父,和木偶一般,就是沒有人味。

可是水滸呢,把人物都剝開,細細的看,就像是萬花筒一般。即便是水滸裡的市井生活,描寫的也是極有味道。

被搞得家破人亡的盧俊義,李逵一斧子劈死的小衙內,固然是可悲可憎。然他們都有著不同的臉,不同的喜怒哀樂。李逵算是個魔星,唯獨對老孃孝順,是宋江門前第一好使的。


讀林沖風雪山神廟,好漢子殺個痛快。卻還不忘了鋪墊那半壺酒和冷牛肉,叫人記得清醒。那是塵世中的小小幸福,又被慢慢碾碎,深一腳淺一腳。

看隋唐,卻沒有這樣的感受,位同嚼蠟。

當官的侍奉聖主,闖蕩的遇到貴人。從頭到尾,說教意味濃郁。似乎李世民一開始就是要做皇帝的,李淵就和愛妃一起聽聽讒言。

好漢就是打打殺殺,你好我好,面孔太單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