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大小是100納米n95怎麼擋住的?

冰寒於水629


病毒很小,但沒長翅膀,他是含在口水口味噴嚏中的,口水口味體積很大,所以口罩可以擋住病毒。病毒只有吸入口中才會生病。因此,普通人不在醫院的話,不用N95,用一般口罩或者用紗布口罩就可以降紙感染的風險。醫院室內病毒多,需N95口罩防護服。戴口罩,別與人近距離講話(2米開外),不去餐館,回家洗手,不摸算子,不揉眼晴,基本上不會感染。


碧海雲天王工


現在市面上是一罩難求呀!這幾天無論是去藥店還是診所,別說n95,就連n90和其它普通口罩都沒有貨,這段時間還是不出門為好。那麼,n95口罩是怎麼分類的,它們能防護住新型冠狀病毒嗎?


n95是一種口罩的防護標準,並不是指具體的某種口罩產品。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共認證了9種防護口罩,大類分為3類,分別用n、r和p表示,具體是代表不耐油、耐油和防油。n系列的口罩適用於非油性顆粒物的防護,主要是對經呼吸道傳播的疾病進行防護。95這個數字,表示對直徑大於0.3微米顆粒物的過濾效率在95%以上。


新型冠狀病毒的直徑大小平均為100納米,也就是0.1微米,從這個數字看似乎擋不住病毒。但是別忘了新型冠狀病毒是依靠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的,直接接觸我們可以通過及時清洗和殺毒避免,而飛沫的直徑一般為3微米左右,在這個級別上,我們佩戴的n95口罩,可以高效的把飛沫吸附住。另外,防護口罩都是分層結構,主要材料包含以聚丙烯為主的熔噴層,對病毒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所以,n95口罩對防護病毒傳播具有很明顯的作用。

但是,任何一種口罩也不能100%隔離病毒,都有一定的概率,因此,在這段特殊時期,還是儘量不要外出,更不要去人流密集的場所,最大限度降低被感染的風險。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首先,大家都知道病毒要依附於微粒或飛沫上才能傳播。

其次,看一下測試口罩過濾效率的氣溶膠,多個標準使用的都是計數中值粒徑為0.075微米(也就是75納米),質量中值粒徑為0.26微米,粒徑分佈有一定的幾何標準差,一般是1.86。也就是說,挑戰氣溶膠中數量最多就是75微米的粒子。

並且,研究表明,濾料一般對粒徑在0.2微米至0.3微米範圍的氣溶膠最易穿透。這是由於比這個粒徑更小的粒子的布朗運動更強烈,反而更容易被濾料截獲。n95代表對這種氣溶膠的過濾效率超過95%,所以100nm也就是0.1微米不是問題。


手捻彤管


新型冠狀病毒大小是100納米n95怎麼擋住的?

現在正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流行期,市面上的口罩可以說是“一罩難求”,為了加強口罩的供應,一方面國內各地口罩生產商積極配合復工復產加大產能,另外也不乏民間一些創作高手,對諸如礦泉水瓶、橙子皮、文胸等加以改造,加入活性炭製成口罩加以應對。

而要搞清楚N95口罩是如何“擋住”新型冠狀病毒的,我們還需要分別從N95口罩的基本情況以及該病毒是如何傳播這兩個角度來分析。

什麼是N95口罩?

現在提到最多的“N95口罩”並非特定的產品名稱,而是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簡稱“NIOSH”)認證的9種顆粒物防護口罩中的一種,只要符合N95的防護標準,並且通過NIOSH審查的產品均可以稱為“N95型口罩”。

具體來講,N95口罩不耐油,但能對空氣動力學直徑≥0.3µm的顆粒的過濾效率達到95%以上,也就是說在相同大小粒子環境下,戴上N95口罩的人要比沒有戴口罩的人所吸入的例子濃度要低95%以上。因此戴上N95口罩能夠對非油性的粉塵、漆霧、酸霧、微生物以及飛沫等顆粒物的過濾效率達到95%以上。


N95口罩如何“擋”病毒?

當前在全國一定範圍內迅速傳播和蔓延的是一種名為2019-nCoV的新型冠狀病毒,於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命名,該病毒與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等同屬冠狀病毒的一個大型病毒家族。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發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冠狀病毒

上文中講到,N95口罩對直徑在0.3微米(300納米)及以上的顆粒過濾效率達95%,很顯然對大小為100納米(0.1微米)的新型冠狀病毒無能為力。但是該病毒通常是依附飛沫或一些粉塵等顆粒傳播的,而“飛沫”即為“唾沫橫飛”的那種“沫”,咳嗽、打噴嚏,甚至說話間都有飛沫傳播,而這些飛沫的大小通常在0.3微米及以上,正確佩戴N95就能夠有效吸附和阻擋病毒進入呼吸系統。

當然並不是說戴上了N95口罩就可以無後顧之憂,到處閒逛或串門、聚會等,畢竟這種口罩只能阻擋絕大部分的飛沫,仍然有一定濃度的飛沫顆粒被吸入的可能,因此沒有特別的事不要出門,並且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避免到人群聚集地活動,戴口罩之前或摘、換口罩後之後要用流動的清水充分吸收,避免病毒通過手傳到其他地方。

這是一個科普性質的回答望給予推薦,歡迎大家糾正或補充!


地理那些事


口罩擋住的是飛沫,病毒本來就擋不住。口罩能擋住病毒要P4實驗室幹什麼?


令狐令狐令狐


根據世衛組織公開資料,新型冠狀病毒直徑約0.08微米,以3M 8511PB1(N95)口罩為例,能95%過濾0.075微米物質,所以是有效的。

另外N95是一種標準,N代表非油性顆粒物,95代表防護級別最小值95%。符合N95標準的口罩非常多,除了觀察最小過濾物質直徑外,還要注意口罩為醫用,工業用還是其他用途。


calvinplus


朋友,不用講N95,你就研究一下那種看似很簡單的醫用藍色口罩的構造你就明白了。

分層的,中間有一層能溶解吸附病毒。

不是過濾,是溶解吸附。

所以口罩需要一定時間更換新的。


別說人間不值得


看了很多朋友的科學回答,專業性很強,感覺並不好理解,試著通俗地回答一下。假如人進入高粱地,根據高粱的行距株距,人從高粱地的這邊進去,那邊出來,理論上沒問題。但如果高粱地足夠大,又限制了出入時間,你進入後在規定的時間內未必出得來,如果每棵高粱上再塗上強力膠能把你粘到高粱上,時間給你延長一些你也未必能走出高粱地。在這個比方中,你人扮演病毒,高粱地扮口罩,強力膠扮口罩吸附力,時間扮更換口罩時間。當然更換下的口罩是不能亂扔的,必須經過處理。


用戶GBLY


時至農曆歲末,從湖北散播開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讓全國甚至全世界的神經都緊繃起來了。據說有些看不到希望的頹廢青年都瞬間精神了,積極面對看似馬上到來的災難似乎更要緊!畢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嘛!在困境中,人類往往能激發出強大的創造力和生命力,太安逸了,反而會讓人變得碌碌無為。

2003年,在全球互聯網正在經歷泡沫破滅寒冬的時候,因為“非典”,百度、騰訊、淘寶瘋狂“野蠻生長”。通信、物流、娛樂(內容)也都在這個時候得到了非常可怕的成長。各行各業的商業活動,貿易往來,在這個時候,都開始變得更加頻繁、重要。

希望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在讓我們精神緊張的同時,也能激發出一些新的突破性創造!只要積極面對生活,一切都會好的,不會有過不了的坎,千萬不能低估人類解決問題的潛能。

電鏡下的新型冠狀病毒,直徑在100納米左右

接下來粉體圈就科普一下,為啥N95口罩可以防冠狀病毒?首先了解病毒和病毒的傳播途徑。上圖是電鏡下的冠狀病毒,直徑在100納米左右,假若單顆粒行動起來,可謂是無孔不入的,啥口罩也防不了他。但不要驚慌,病毒不會自己長腿或者插上翅膀

廣東省疾控中心介紹冠狀病毒,可能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個:一是通過咳嗽或打噴嚏在空氣傳播;二是與病人的密切接觸;三是觸摸被汙染的物體表面,然後用髒手觸碰嘴巴、鼻子或眼睛。

實際上,口罩就是防止病毒是以在患者咳嗽或者打噴嚏過程中的以飛沫為載體非接觸性傳播,飛沫直徑是大於5微米,因此,只要攔截住飛沫就基本可以將病毒攔截下來了。N95口罩設計是對0.3微米顆粒的過濾超過95%,因此,佩戴N95口罩防護是基本安全的。

這是破壞性的噴霧造粒呀

關於噴嚏顆粒的大小的測定,對於粉體圈的顆粒表徵企業來講,簡直是小菜一碟。丹東百特、真理光學、歐美克等企業都有專業的測試霧滴的粒度儀。只不過測試時候,實驗人員要做好防護呀,患者也要多打幾個噴嚏而已,儘可能讓粒度儀更容易捕捉到顆粒信號。

(僅此一樂,但方法理論可行)

最後,特別提醒的是,一般情況下,飛沫傳播只有與傳染源近距離接觸才可能實現,而距離傳染源1米以外是相對安全的,距離2米以上是絕對安全的。因為,沒有外部條件(如風力)的幫助,飛沫噴射到兩米以外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相信科學的力量,面對這個小小的惡魔冠狀病毒,還是會有很多防護辦法的!


大河塗料網


N95型口罩對空氣動力學直徑≥0.3µm的顆粒的過濾效率達到95%以上。

但是病毒的傳播是通過飛沫,也就是和唾液的混合體,粒徑就要遠遠大於0.1微米甚至0.3微米。

所以說n95阻擋的是飛沫的傳播,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