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派遣的員工最後是什麼結局?

潛龍在淵隱於市


勞務派遣最後是什麼結局?這個不能一概而論。結果是好是壞,全看自己怎麼把握。

我們公司啟用了大量的勞務派遣工,對他們來說,發展之路還是有所不同的。下面列舉幾種,給大家看看。

01

一直在勞務派遣公司工作,被派遣到不同的單位

有些人在勞務派遣公司比較穩定,對他們來說,只要工資合適,在哪工作並沒有什麼區別。

不論是乙方,還是甲方,工作最終都是為了工資,能夠養活自己,養家餬口。所以只要企業工資合適,他們就會一直做下去。

確實有些人能力不錯,對勞務公司來說,他們也是需要這些能力強的員工撐門面的,也就會給到他們一個不錯的薪資福利待遇。

02

被甲方看重,從派遣公司離職後進入甲方

勞務派遣工都會被派到甲方工作。也就是說,甲方實際上也需要類似的員工。

如果這些派遣工表現良好,被甲方看重,那就有機會進入甲方工作。

只要符合要求,甲方工作人員就會私下找派遣工瞭解他們意向。一般說來,派遣工也願意到甲方工作。

此時他們就會從派遣單位提離職,之後再和甲方籤合同,成為甲方的正式員工。

有些人想進入甲方,也會主動找甲方溝通。對甲方而言,只要能力合適,是不是乙方派遣工出身,都不是大問題。

03

做累了,跳槽去了其他公司

每個人都會在一家公司幹一輩子,這種情況少之又少。所以大多數還是工作個幾年後,就離職了,自己再出來重新找工作。

至於找的工作是甲方還是乙方,都是有可能存在的。還是那句話,自己工作是為了什麼才是關鍵,在哪工作都不是問題。

不過大多數人都願意去甲方。因為他們已經在乙方待夠了,覺得繼續做下去沒意思。

04

至於會不會過河拆橋,與在哪裡工作並無關係

很多人以為,在派遣公司工作,容易出現過河拆遷的情況。怎麼說呢,這種情況不論在哪都存在,但也不能說是普遍現象。

對於有能力的人,走到哪都是受歡迎的。企業不大可能過河拆橋。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要麼是自身能力有問題,要麼是企業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大的變化。比如該崗位的業務不再存續,相應的人員也就沒辦法保留了。

不論怎麼說,在用工形式多樣的今天,保持有自己核心競爭力,才是面對一切變化的根本保障。

自己能力不行,不論在哪,都可能有被“過河拆橋”的一天。

我是@次等大叔,著有《從零開始學招聘》,頭條等多平臺簽約作者。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10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經驗,擅長生涯諮詢、職業規劃與心理輔導。歡迎關注,為您解惑!


次等大叔


在國企,勞務派遣人員最終的結局一般是這幾種。

第一種,表現很突出,迅速轉為正式員工,我本人就是這類。十多年前,我進入一家國企工作,當時因為編制問題,我的身份是一名派遣人員,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因為我的大學專業就是人力資源管理。短短几個月的時間,我已經完全熟悉業務,成為人力資源經理的得力助手,加上大學期間,我考了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所以,僅僅半年時間,就轉為正式員工,並且很快就當上了主管。

第二種,表現一般般,業績平平,剛剛公司也需要人,一般情況,不會退回派遣公司,會繼續使用,若干年後,熬成了老員工,公司剛好有編制,也會考慮將你轉為正式員工,這種情況在國企也經常發生。

第三種,由於多年想轉為正式員工,卻因為業績一般,公司也沒有編制,一直沒法如願,自己主動離職,這種情況確認可惜,說不定堅持一下,下一個轉為正式員工的就是你!

第四種,多年沒能轉為正式員工,恰好公司業績不好,需要裁員,派遣員工會首當其衝被裁掉,有的公司有良心的,會給賠償金,有的沒良心的,會想方設法讓你主動離職,不提供賠償金。

第五種,也是最慘的,在工作上出大錯,被退回派遣公司,這種類型也就意味著完全失業。因為派遣公司一般不會再留這類員工。


趣談職場


10年國企,7年勞務派遣制的國企員工對你這個問題深有體會。

根據我的經驗可以和你分享幾點:

一、我先給你舉個例子:

今天中午外面下雨,所以你決定在辦公室吃外賣,拿起手機點了一份外賣之後,一會外賣小哥就把外賣給你送了過來。

外賣小哥來的時候全身已經被雨水淋的溼透,看樣子還摔了一跤,臉上都分不出是雨水還是汗水了。

當他把外賣送到你手上的時候,你除了說一句“謝謝”之外,還會幹其他的嗎?

我們就相當於是其餘,外賣小哥就是被派遣過來幫我處理我們不想做的事情的派遣員工,你會去關心派遣員工的情況嗎?他在路上遭遇了什麼?會不會感冒?有沒有受傷?對你可能想都沒有想過。你摔倒了、受傷了、感冒了,管我什麼事?我付了錢的好嗎!

但是如果給你送外賣的不是外賣小哥,而是你女朋友呢?早就噓寒問暖,各種感動呵護了吧!

所以派遣制的結局是什麼樣的,企業是不會去關心的。

二、派遣制的前途一片光明,可惜隔了一塊玻璃

派遣制員工的結局在你簽訂派遣制合同的那一天就已經註定了。前途看似美好,實際卻是被一塊透明的玻璃把你阻擋在起點,外面的陽光你看得見、享受不到!

但是公司也不會一下把你的希望全部堵死,給你留一點點稀薄希望,每隔一兩年,兩三年擠出幾個轉正式的指標出來,吊著派遣員工,給你一點轉正的可能,讓派遣員工為了那一點點可能去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我自己曾經也多次想要辭職脫離派遣制,自身運氣好抓住了最後一批轉正名額,才得以繼續留在現在的企業。

三、國家提倡同工同酬,能做到的也算是良心企業,更多還是同工不同待遇

這幾年在國家的對派遣制的大力規範下,派遣制員工在薪酬上要比原來要好得多,但是在其他待遇上依然是被區別對待的。比如福利、津貼、培訓機會、晉升通道。這些東西都是統統與派遣制無關的。

同工同酬,但是同工不同待遇!

這就是現實。對於稍微有點想法的人而言,在這樣被區別對待的環境的下你能呆多久?

總結來說,除了極少部分轉正的人之外,大部分派遣制的結局不是被現實壓垮沉默到退休,就是被傷透之後黯然離職,蹉跎了歲月和青春。
如果不能儘早抽身的話,這就是派遣制的結局!

更多精彩好書解讀,職場攻略、精彩品評請關注本頭條號“經管勵志書籍評級”!


經管勵志書籍評級


勞務派遣的員工結局是什麼?我這個曾經的勞務派遣工就說說我知道的幾個結局吧!

1、勞務派遣工轉正:我所在的福建三線城市前幾年農業銀行和移動公司的勞務派遣工,因國家政策原因全部都轉為正式工!

2、通過考試成為正式幹部和國企職工:我幹了八年勞務派遣工,我通過考試成了執法者,我的另一個同事考上警察,現在忙碌在緝毒一線,還有一個考上新華書店,成了國企職工!



3、到期被單位解聘:原來我所在的單位規定勞務派遣工只能工作到45歲!45歲一到就通知勞務派遣公司跟你解聘,開始領失業金!我身邊原來好幾個同事,45歲就光榮下崗了!

4、另找工作或創業:我身邊很多勞務派遣工同事,大多是過渡下,有好工作或創業機會就不幹了!自己出去闖社會去了!


5、勞務派遣工幹到退休:我鄰居有個阿姨早先下崗,後到地稅局搞保潔,真幹到5O歲退休了!就是原先社保交的不高,退休工資二千左右!

以上就是我知道勞務派遣工的5個結局,至於自己要選擇什麼結局,人各有志吧!


河洛小導遊


你好,我2年的中型國企航空公司的勞務工,沒辦法,做到最多最累最苦的事,拿的最少的工資,轉正遙遙無期,不過好的一點五險一金都有,交的比例還很高。但是和正式工沒辦法比,不過今天下午剛剛和部門領導提了離職申請,成功脫坑,進入隔壁一家上市民營航司,工資翻一倍,給大家的建議能不做勞務工,絕對不要做勞務工,在企業裡邊說話都低人一等,不過,作為剛從學校畢業過渡的話,還是可以的,學點東西,攢點經驗,多點履歷,比去一些小公司學的多,。但是公司不會和勞務工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為了迴避法律風險,最多和你籤八年,如果八年完了還想做的話,就只能回家休息一段時間,然後從新聘用你,工齡從0開始算。


寒紫炎


我就是在派遣公司打工的,我得幫公司說說話。沒有派遣公司,多少人得失業?你們還罵派遣公司。那些國企,大型民營企業正式在編的職位就那麼點,全部招進來當正式的絕對不可能,不搞派遣的正式工得累死,派遣工就得失業。還有,跟我們合作的單位大部分是後勤的,像廚房,保潔,保安,還有就是前臺,諮詢類的。這種就算招進來當正式的,他們能考的進來嗎?他們有這能力嗎?還有就是派遣工流動性大,因為工資確實不高,但是整個行業就是這樣子,難道一個保安給工資5000,保潔的給6000?


桂K沒脾氣


說勞務派遣沒有好結局的朋友,基本上可以說沒有真正瞭解過勞務派遣。

且不說國外一些高層次人才的勞務派遣,因為那些離我們太遠,沒有太多的可比性,拿我們現在國內的派遣來說,勞務派遣只是一種用工形式,並沒有我們一些朋友口誅筆伐的那麼惡劣。

目前,大面積用工的國內勞務派遣工存在這麼幾種模式:體制內派遣用工、非體制企業正規派遣用工、非體制企業假派遣用工。

體制內的派遣用工,主要是由於編制限制。

我們都知道,體制的編制是有限的,但是工作又不能不做,對平時增加的任務怎麼辦?增加編制、外包、用派遣工、用臨時工。

總的來說,體制單位的領導,最喜歡的是增加編制,這是最省事、一勞永逸的辦法,我們有時候覺得,單位用派遣工是領導的意思,其實很多時候,領導不是特別喜歡用派遣工,說句老實話,他要的是出成績、完成工作任務,只要上頭給編制,他巴不得單位上全部都是正式工,好管理,反正錢又不用他出。

無奈,增加編制的權力不在單位手裡,可是工作又要完成,怎麼辦?只好請臨時工、把部分工作用派遣工,但是現在不少領導恐怕更願意把某一些工作打包給外包公司,省事。

所以呢,體制內的派遣工,基本上不會涉及重要崗位,而且說實話,真的是可以隨時裁撤那一種。

不過,在目前來看,雖然出臺了相關的《勞務派遣暫行規定》,但是體制內的派遣行為屬於例外,並不受該法規的約束,而是按照原來體制內的相關規定進行管理。

非體制企業正規派遣工,是正常用工的一種補充。

一般的企業用正規的派遣工,更多的時候是為了完成緊急的工作任務,而企業人手不足,不得已向第三方派遣單位引進派遣工人,並支付相關的勞務費用。

正規勞務派遣受《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和《勞動合同法》的約束,派遣員工在本質上和正式的勞動者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不同的是,勞動者不隸屬於企業(用工單位),而是隸屬於派遣單位(用人單位),勞動者的勞動關係,在派遣單位。

派遣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依法享有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各項權力,並不因為自己的派遣身份區別對待。

當然,目前的派遣法規下,有一些限制,所以,批量派遣的員工層次並不高,一些高層次、重要崗位的派遣業務,目前在國內並沒有大面積鋪開。

非體制企業假派遣工,掛羊頭賣狗肉,違規行為很多。

之所以現在很多勞動者對於勞務派遣的成見那麼深,以至於勞務派遣快成了大家聲討的對象,主要的原因,在於假派遣行為造成的惡劣後果。

假派遣經營業務的前身,很多是中介業務、臨時工等“升級”過來的,主要以“吃差價”的模式賺取非法利潤,而且有一些不良商人不按照正常繳稅、不給派遣員工正常交社會保險,更有甚者,剋扣員工薪水、坑害用工單位。

當然,這一部分害群之馬畢竟不是主流,也是有關單位重點打擊的對象。

不管是哪一種派遣,都是以勞動合同為基準,沒有特例。

說到底,只要是和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和普通勞動者享受的權益是一樣的,都按照勞動合同執行,沒有特例。

從入職、薪資、晉升、福利、社保到員工的日常管理、離職、解除勞動合同等,勞務派遣工依法享受和普通勞動者一樣的權益。

如果要說不同,那就是普通的勞動者簽訂合同是和用人單位自己簽訂的,勞動關係在企業,派遣工人的勞動合同是和具備勞務經營資質的勞務派遣單位簽訂的,勞動關係在派遣單位。

假如派遣工人在就業的過程中遭到不公平對待,比如剋扣薪資、福利、違法辭退等,可以向勞動管理部門投訴申請仲裁,流程和普通勞動者的流程一致,適用的法規也基本一樣,所享受的違規補償、經濟補償都一樣的計算標準。

所以,我們不管是通過派遣還是沒有通過派遣就業,平時一定要注意我們簽訂的勞動合同,至於其他的,好好工作就是了,只要能掙錢,是不是派遣其實不是那麼關鍵,如果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協商沒有結果,那也直接拿著證據去投訴就是了,沒有那麼複雜。

更多職場話題和故事,歡迎關注《三昧人間》詳細瞭解,或者直接評論留言。

三昧人間


既然說到勞務派遣,那首先就得先弄明白什麼是勞務派遣,勞務派遣指的是用人單位通過勞務派遣公司(第三方)進行用工的一種形式。


一般是由用工單位與勞務派遣公司簽署一份勞務派遣委託合同,由勞務派遣公司提供用工單位的用工服務,一般包括招聘、代發工資、代繳社保和公積金,處理勞動糾紛等。

然後由勞務派遣公司向用工單位輸送員工,但員工不與用工單位直接簽署勞動合同,而是轉而與派遣公司簽署勞動合同,也就是說,員工的實際勞動關係在派遣公司(第三方),而產生的實際勞動卻在用工單位。


普遍使用勞務派遣的企業,一般是一些大型的央企、國企、大型私企等單位,這些企業由於用人需求巨大,又無法提供足額的正式編制,所以使用派遣這種用工形式,對於企業而言,勞務派遣的好處有幾方面。

一方面節約自身的運營成本,因為部分人力資源的工作被委託給派遣公司做了,所以企業可以縮減一部分直接的人員成本。

第二個方面,可以間接縮減工資預算,因為大部分企業,對給派遣員工的工資待遇、社保基數等方面的預算,要遠遠低於正式員工,同樣的崗位,可能會出現有有編制的員工比派遣員工待遇高4-5倍的情況。

第三個方面,可以降低用工風險,因為員工實際的勞動關係在派遣公司,所以勞動糾紛出現,派遣公司負責處理相關事宜,對用工單位來說,用工風險大大降低。並且很多這方面的內容,會直接簽訂在用工單位與派遣公司的委託派遣合同中。


那麼反過來說,派遣員工本身的權益有可能受到侵害,同工無法同酬這個問題普遍嚴重,但這並不違反勞動法。真正比較可怕的是,派遣員工很多無法得到應有的勞動保障,比如說,低額繳納社保,以最低工資標準繳納社保,惡意壓榨員工,加班嚴重但不核算加班費用等,無故辭退員工等,屢見不鮮。


那麼派遣員工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呢?就只能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了嗎?

首先,在遇到勞動糾紛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非常明顯的不合理問題,尤其是已經觸犯勞動法的問題,派遣員工還是應該堅決舉起法律的大旗,該仲裁仲裁,該起訴起訴。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把真正的用工單位和派遣公司一併告上法庭,因為員工和用工單位發生了實際的勞動關係,所以員工是可以把用工單位追為第二被告的,這樣一來,其實是變相給派遣公司找了很大的麻煩。同時,一般那些真正用工的大企業被捲進來後,賠償和過程也要順利很多。


切記,出了事不要被派遣公司的人一套花言巧語就給糊弄了,哪怕說的再好聽也不行。


未泯雙瞳


勞務派遣員工作為用工的一種補充形式,本來出發點是好的,但在操作的時候,被歪嘴和尚把經念壞了,已經被大家吐槽的體無完膚了。

和正式員工相比,勞務派遣員工的結局,可能是慘了一點。我們簡單來聊一下,大多數勞務派遣工的結局:

一、年紀大了就回家了,沒有五險,生活保障性不大。

這類員工之所以沒有五險,一般是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自己知道沒有養老保險。

他們或者是年齡已經大,買不了社保,因為有些地方,超過五十歲就不再給入社保了,或者是沒有認識到社保的優越性,不願意買。

一種是勞務派遣公司不給買。

很多勞務派遣公司,頂多給員工買一個僱主責任險或者人身意外險,其他險種,因為成本的問題,一概不考慮。想幹就好好幹,不想幹有別人願意幹。派遣工迫於無奈,只好同意。

因為工作單位沒有給他們交納養老保險,自己頂多是有一個居民養老保險,退休後拿到手的錢非常少,影響生活質量。

二、按最低的基數交納養老保險,養老金雖然不多,但聊有勝無。

我們單位就有幾個保安和保潔,雖然也是勞務派遣,但單位是和勞務派遣公司講好的,除了公積金,其他各項保險都是要買的。

雖然公司多出了一點,但給了員工一個保障,他們幹起活來也特別用心。這幾個人公司用了很多年,一直都很滿意,沒有換人。

再者,如果有個什麼意外情願,有保險兜底,單位沒有太大的損失。我們一個勞務派遣工曾出過工傷事故,後來都是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給解決的,單位只是到醫院進行了慰問。

他們作為派遣工,本身工資就不高,交納基數都是按照最低標準,因此退休後拿到手的養老金並不多,但比起那些一毛錢都沒有的,還是解決了很多問題。

三、在用單位表現的好,轉為正式員工的。

我們集團在用人制度裡有明確的一條:表現優秀的勞務派遣工,優先考慮轉為正式員工。

不過,很多年過去了,我沒有看到一員勞務派遣工轉為正式員的。

因為是受到派遣員工的性質決定的:臨時性、輔助性、可替代性。

這樣的崗位不需要高深的知識和專業的技術,不是單位的不可或缺的,單位怎麼可能主動考慮把你轉為正式合同員工呢?

如果真的有能力有水平的人,是不會考慮以勞務派遣的身份來單位工作的。

當然也有人運氣好,正好遇到工作需要,轉為正式員工。還有一種就是事先設計好的,單位有關係,正常招錄不容易,就曲線救國,先以勞務派遣的身份進來,再想辦法、找機會轉正。

能轉正,有個穩定的工作單位,大概是勞務派遣員工們最理想的結局了,但是能達到這個理想狀態的,少之甚少。

很多勞務派遣員工,在一個工作完成之後,都被用人單位退回到勞務派遣公司,再去哪裡工作,自己也決定不了。

大部分的勞務派遣員工,都像被風挾裹著䓍籽,吹到哪裡,就在哪裡落腳,因為自身不夠強大,所以他們很少能左右自己的命運。


錦瑟談職場


就職於製造業,並在從事著管理工作,所以有資格來答這個問題。

勞務派遣工是指跟第三方簽署勞動合同,由第三方派遣至用人單位工作,通常都是勞力型的基礎崗位。

根據我們多年的經驗,勞務派遣工最終只有三種結局:

第一種結局是最為普遍的,在這家單位幹得不爽,回去找勞務公司,改派到其他單位繼續。總之,就這麼被派來派去的,直到辭職,然後或者是回家發展,或者是換個城市繼續走老路。

這種結局基本上可以總結為:把青春和時間都派給勞務公司和用人單位了。

第二種結局就是在用人單位得到了提拔或培訓,轉崗至一些技術崗位、班組管理崗位、質量管理崗位等,於是由勞務派遣工變更為直接跟用人單位簽約,福利待遇等都隨之得以提高。

這是一種不錯的結局,這意味著將與公司裡面剛來的應屆大學生享受著相同的起跑線。

第三種結局是當事人很快就意識到這樣出賣勞力,被用人單位和勞務派遣扒皮兩層,不妥,然後另謀生路去了。

這類結局的人一般都非常靈活,逃離了“派遣大軍”之後,或選擇了高度靈活的就業,例如地推銷售,或去學習了一技之長憑此行走江湖,例如編程、數控機床操作這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