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和熊》:父母引以為傲的真理,可能會被孩子的感知能力打敗

文丨豆苗媽媽

“我走過的路,比你吃過的鹽還多”,這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能會說的話,有些父母甚至還會表現出自己身上所具有的經驗是不可忽視的。

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在人年齡不斷增加的同時,他們的閱歷會變得越來越豐富,所以有些時候通過一定的經驗,確實能讓我們往更正確的方向發展,這也是很多大人看起來閱歷豐富,比年輕人更精明的道理。

可是所謂的真理就真的能夠去引導孩子嗎?有些時候父母引以為傲的真理,或許有可能被孩子的感知能力打敗。

《瑪莎和熊》:父母引以為傲的真理,可能會被孩子的感知能力打敗

前段時間在和孩子一起看《瑪莎和熊》這部動畫片的時候,發現了這樣一個小細節:瑪莎和大熊一起玩,他們在雪地上看到了很多的腳印。

當時他們就在猜測這到底是誰的腳印?瑪莎認為是小兔子的,但是大熊卻持有反對的意見,並且猜測其他的動物,甚至希望瑪莎能夠同意他的想法。

不曾想瑪莎一直表示“這絕對是兔子的腳印,自己也不願意和大熊保持一致”。

最後的動畫片結尾,我們發現動物所展現出來的腳印確實是兔子的,這讓很多家長感到十分的羞愧。

自己明明是用經驗進行判斷,最後卻輸給了一個孩子自我感知。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我們總是喜歡通過自己的一些方式理論去探知孩子所沒有涉及的話題。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也會希望孩子能夠按照爸爸媽媽內心所想所做去思考,而不是自我的探究。

可是後來的結果卻證明,父母說的並不一定是對的,孩子自我的感知能力也能促使他們得出更正確的答案,所以,父母也需要尊重他們本身的狀態。

《瑪莎和熊》:父母引以為傲的真理,可能會被孩子的感知能力打敗

01什麼是孩子的感知能力呢?

百度百科上這樣介紹到:心理學認為人腦通過其感受器所接收到的刺激的物理信息。感官就是負責接收特定的物理刺激,再將刺激轉換成可被人腦理解的電化學信息的物理系統。

當然,如果利用比較淺顯的話語,我們就可以將其認知為是孩子對於外界事物的一種感知。

通過他們的想法表達出來,但是也無法去解釋其中的真諦,而這也比父母所表現出來的經驗要準得多。

當然出現這種所謂的感知能力,其實並不像所謂的“第六感”那樣簡單,在孩子感知能力存在的同時,他們身上所具備的這些特徵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

《瑪莎和熊》:父母引以為傲的真理,可能會被孩子的感知能力打敗

1)視覺明顯感知

在我們的想法之中總是會認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實際上有些時候,眼睛看到的東西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準確。

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在觀察的過程之中,還能感覺到其他肉眼所不能看到的東西。

比如說氣味、氣體、周圍環境等,這其實就表現出來孩子本身敏銳的能力。

2)孩子物體感知能力

一米五的人和一米八的人看到的東西必然是不一樣的,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視野對於物體的感知和大人本身的狀態,也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異。

所以,我們也可以發現,孩子本身的感知能力,也包括他們對於外界物體的一種把控。

當然,不管是形狀,還是大小,以及各個方面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思考。在認識其他事物時,他們就會這樣選擇。

3)身體本身的感知

對於女性來說,我們總是會考慮第六感的存在,並且認為它的作用是極其明顯的,這其實就是她們對於環境的一種感知觀察,所形成的狀態。

那麼對於小孩子來說,相比於成年人的完整體系的學習,他們只憑自己內心真實的狀態,以及對於外界體感的瞭解,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而也算得上是一種感知能力的表現。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找到的答案往往也會更加的準確和真實。

《瑪莎和熊》:父母引以為傲的真理,可能會被孩子的感知能力打敗

02具有感知能力的孩子,他們會表現出來怎樣的狀態呢?

就像《瑪莎和熊》奇怪的腳印這一集來說,我們就可以感知到孩子,以及有經驗的人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狀態,有些時候真相僅僅只是在一瞬間的事情。

如果我們僅僅只是相信自己視覺所展現出來的狀態,而不願意去考慮其他的能力,就會產生一些誤會,甚至得知錯誤的答案。

我們也會發現類似於瑪莎這樣的孩子,他們身上具有的感知能力,確實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的進行一定的判斷。

《瑪莎和熊》:父母引以為傲的真理,可能會被孩子的感知能力打敗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會具有這樣的特點:

①做事情比較細心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不管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是比較的細心,他們可能不會放過自己內心存在的一絲絲波瀾。

如果感知有比較明顯的錯誤,他們一定會打破砂鍋問到底,相比於那些總是隻願意相信大人所說的事情的孩子來說,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可能會更加的細心和負責任。

他們不管走到哪裡,都有可能展現出來獨特的人格魅力,從而走向成功。

②具有比較明顯的觀察能力

我們所謂的觀察能力,並不僅僅只是通過視覺能力的顯現,而是需要思考,以及本身物體感知整體效果。

就像瑪莎在觀察腳印的時候,它不會像大熊那樣僅僅只是去思考腳印所展現出來的狀態,而是會考慮距離、氣味兒等各個方面情況,這就是大人所缺乏的一種思維的方式和做事的方式。

畢竟在他們的想法之中,也會有自己獨特的思考,而不至於完全聽從父母的安排。

《瑪莎和熊》:父母引以為傲的真理,可能會被孩子的感知能力打敗

③自信大方

為什麼瑪莎總是堅持自己的選擇而不願意聽從大熊安排呢?其實這也就談到了從眾心理。

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在和大人進行爭論的時候,他們大多都是會走向失敗的道路。

畢竟自己本身的經驗並不足,如果不願意聽從大人所說的話語,就會被認為是一種錯誤的表現。

但實際上就是這種不服輸的狀態,卻展現出來孩子個人的能力,而自信大方就是比較明顯的一種狀態。

具有感知能力的孩子是非常優秀的,不管是自我思考、自我判斷、自我分析,還是堅持自信大方,這些對於他們未來的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作為父母,也應該去思考到底如何使得孩子的感知能力存在,促使他們不斷的進步,而不是一直讓孩子聽從父母的安排,去相信大人眼中的世界。

《瑪莎和熊》:父母引以為傲的真理,可能會被孩子的感知能力打敗

03作為父母,到底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感知能力?

孩子感知能力的存在也是有時間界限的,正常情況下孩子感知能力發展,大都在三歲左右達到頂峰。

當孩子慢慢的瞭解到外界事物時,他們就會利用比較有科學依據的客觀事實來提供相應的支撐。

所以,作為父母,也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避免扼殺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這種能力。

⑴避免過分控制孩子

孩子表現出來的狀態確實值得我們懷疑,但是如果以一種控制孩子,安排孩子想法的狀態去和孩子相處,只會扼殺孩子本身的純真。

所以,我們如果發現自己和孩子的想法存在很大的差異,也不應該以一種“你怎麼這麼想?爸爸媽媽說是這樣就這樣,不準隨便猜測,我還能給你說錯嗎?真是的!我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多得多,聽我們的準沒錯”!

試想一下,孩子聽到這樣控制的話語,他們下次面臨和父母意見不同的時候,還會進行一定的思考嗎?

顯然是不會的,而這其實就是在扼殺孩子本身的感知能力,甚至讓孩子變得只能服從,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更不敢表達。

《瑪莎和熊》:父母引以為傲的真理,可能會被孩子的感知能力打敗

⑵和孩子一起探知結果

如果我們明白自己和孩子存在不同的想法,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去探尋正確的答案,而不是利用自己的經驗之談要求孩子相信自己。

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本身的好奇心也比較強烈,加上對於外界事物瞭解的不夠透徹,這時候必然會和父母認知存在明顯的差異。

所以,在探知結果的過程之中,既能讓孩子認識到有疑問就應該解決,也可以增進親子關係,父母何樂而不為呢?

⑶不要怕傷面子

有一部分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總是想要去樹立威嚴,希望孩子將自己當作是“超人”一樣看待。

實際上,這樣的想法也會致使父母總是和孩子擺架子,還會讓孩子覺得明明自己做錯的事情,也不願意承認。

沒有人是不會犯錯的,為什麼父母不願意承認自己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呢?

在和孩子相處時,父母更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探討者”,而不是為了所謂的面子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孩子才能更好的順利成長。

《瑪莎和熊》:父母引以為傲的真理,可能會被孩子的感知能力打敗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狀態,父母都應該進行一定的分析,而不是直接把自己主觀的意識強加給孩子。

尤其是在孩子三歲以後,他們的自我意識,以及各個方面表現出來和之前比較明顯的差異,父母也就應該懂得尊重他們,不是強迫他們。

所以,希望每一位父母能夠明白孩子感知能力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選擇以逼迫的方式,去促使他們接受某些事情,

而是通過實驗和實踐等得知正確的答案,和孩子進行一定的探討,並且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也應該放下自己長輩的身份,和孩子一起探討,和孩子一起找尋正確的答案。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