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佛羅倫薩,曾經發生了一場怎樣恐怖的“脈脈瘟情”

自人類誕生起,瘟疫就與人相伴相生,如影隨形。瘟疫不僅能影響人類歷史的走向、文明的興衰、人類的遷移、宗教的盛衰、科技的發展,而且極大地影響人們精神文化,也是世界文學的重要題材之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談》就是以瘟疫為背景的名著。作家用文字反映和回應瘟疫給人類帶來的創痛,用這種方式表達對社會集體的絕望和沮喪。 薄伽丘把這些“驚世駭俗”的自然感情勇敢地表達出來,從而使《十日談》成為文藝復興運動的一部宣言書,整個歐洲的文化發展在這場黑死病的催化之下,開啟了現代性的新篇章。

美麗的佛羅倫薩,曾經發生了一場怎樣恐怖的“脈脈瘟情”

一、恐怖的“脈脈瘟情” 摧殘下的佛羅倫薩城, 驚心怵目的浮世繪景象

在14世紀中期,一場毀滅性的瘟疫在歐洲蔓延,這就是所謂的黑死病(plague)。它於1346年首先出現在黑海地區,然後沿西南方向向地中海傳播,並在隨後幾年內蔓延至整個歐洲,奪走了兩千五百萬人的生命,毀滅了歐洲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口。這場瘟疫是由十字軍帶回歐洲的,首先出現在意大利,迅速蔓延到整個歐洲。1348 年從 3 月到 7 月,病死的人總計超過十萬,昔日歐洲人口最為密集的美麗繁華的佛羅倫薩城,變得蕭條蒼涼,屍骨滿野。在黑死病黑雲壓城般的包抄中,薄迦丘目睹了這次觸目驚心、血腥的征程對佛羅倫薩這座城市的毀滅,他的繼母也死於此次瘟疫。次年瘟疫稍微平息時,薄伽丘決定將這場歷史性的瘟疫記錄下來。小說開篇伊始便提到了這場橫掃歐洲的大瘟疫。

美麗的佛羅倫薩,曾經發生了一場怎樣恐怖的“脈脈瘟情”

瘟疫從東方襲來,比一支大軍還要殘酷無情地摧毀了佛羅倫薩城,人類牲畜無一倖免。短短四五月間,死了十萬人以上。這可怕的瘟疫使得繁華的佛羅倫薩喪鐘亂鳴,屍橫遍野,十室九空,人心惶惶,到處呈現著驚心怵目的恐怖景象,彷彿已經來到了世界末日。佛羅倫薩突然一下子就成了人間地獄:行人在街上走著走著突然倒地而亡;呆在家裡的人孤獨地死去,在屍臭被人聞到前,無人知曉;每天、每小時大批屍體被運到城外。荒蕪的田園無人耕耘,奶牛在大街上亂逛,洞開的酒窖無人問津,當地的居民卻無影無蹤。在慘狀前,薄伽丘哀嘆:天主對人類殘酷到了極點! 唉,宏偉的宮室,華麗的大廈,高大的宅第,從前達官貴婦出入如雲,現在卻十室九空,連一個最低位的僕從都找不到了!有多少顯赫的姓氏、巨大的家產、富裕的產業遺下來沒有人繼承!有多少英俊的男子、美麗的姑娘、活潑的小夥子,在早晨還同親友一起吃點心,十分高興,到了夜裡,已到另一個世界去陪他們的祖先吃晚飯了。

美麗的佛羅倫薩,曾經發生了一場怎樣恐怖的“脈脈瘟情”

小說開篇即對慘絕人寰的黑死病進行令人毛骨悚然的描述,顯然是薄伽丘有意為之。如果用一個精準字眼概括,那就是“死亡”。當然不僅僅是肉體的死亡,十萬餘人的病逝。在死亡和恐懼中,在身體和精神同時受到這樣威脅的時刻,作者卻營造了一個鶯歌燕舞的世外桃源。在佛羅倫薩鬧瘟疫期間的一個清晨,七個美麗年輕而富有教養的小姐,在教堂遇到了三個英俊而富有熱烈激情的青年男子。七位小姐中的三人是他們的情人,別的幾位和他們還有親戚關係。他們決心帶著僕人,離開佛羅倫薩這座正在走向死亡的可怕城市。他們相約,兩天後到郊外的一座小山上的別墅裡去躲避瘟疫。那裡環境幽靜,景色宜人,有翠綠的樹木環繞,還有曲折的走廊,精緻的壁畫、清澈的清泉和悅目的花草,地窖裡還藏著香味濃郁的美酒。這十位年輕人每天不是唱歌彈琴,就是跳舞散步。在暑氣逼人的夏季裡,他們坐在綠草茵茵的樹蔭下,大家商定每人每天講一個優秀動聽的故事,由輪流執政的“女王”或“國王”規定故事主題,由一人吟歌作為故事會的尾聲,以此來愉快地度過一天中最難熬的時光。十天裡他們總共講了一百個故事,故名《十日談》。

美麗的佛羅倫薩,曾經發生了一場怎樣恐怖的“脈脈瘟情”

小說的開頭卻用一個職業的誕生來表明了災難中人性的變化。在佛羅倫薩受到這場瘟疫的恐怖襲擊之前,這裡無疑是美麗聖潔的。然而當1348年,瘟疫蔓延,死亡來臨之時,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原有的秩序被打破,從而誕生了一個新的行業。在瘟疫前,作為城市的佛羅倫薩每當有人去世時,所有的親友和來賓都會來到死者家中弔唁。在神父的注視下,將棺材抬往教堂。一路之上,送葬的好友家人拿著蠟燭,挽手唱歌,這是一直以來的一種風俗。然而,

當瘟疫出現後,同情心被死亡的陰影所驅趕。佛羅倫薩的親情,友情,愛情都不值一提。人們的同情心在保全自己生命的前提下,變得蕩然無存,原本肅穆悲哀的場合,成了人們尋歡作樂的宴會。而窗外掘墓人抬起棺材,拔腿就跑,將棺材送到最近的教堂中,隨便找個空墓穴,就把人扔了進去。富人丟掉了財產,逃離這座被“詛咒” 城市,窮人為了口食,只能做起這種“新興”的職業謀生。現在在偏遠的鄉村之中仍然存在著掘墓人,他們變的更加敬業,會按照死者生前的意願去安葬死者,掘墓人變成了底層社會人被迫無奈的職業選擇。

美麗的佛羅倫薩,曾經發生了一場怎樣恐怖的“脈脈瘟情”

《十日談》的這個開頭似乎是理解全書背後深意的關鍵。故事發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也就更耐人尋味了:有些人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聚落中的人幾乎全部死光的事實,他們當然也會質問上帝為何如此不公,尤其是看到鄰近村莊疫死人數較少的時候。能否認為上帝用這種令人痛苦和畏懼的疾病殺死搖籃中的嬰兒是為人類謀求福祉?瘟疫對人類社會的毀滅提出了深刻的問題:為什麼會有瘟疫發生?很多人開始反思教皇掌教開始,教會高層越來越唯利是圖,牟取暴利。當瘟疫襲來之時,禱告祈求天主也無濟於事,將天主教會的虛假和無能表露無遺。教會編造謊話讓人們在渾渾噩噩中喪失辨別思考的能力,而把這些謊話當做真理般信仰著,而教會擇因此以至高無上的神的名義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一場瘟疫將這個謊言無情的戳破,當人民面臨著慎重的苦難時,教會的無所作為,毫無意義的禱告,甚至這時連做樣子的禱告儀式也不願再進行,使人們更加懷疑教會是否引領他們在正確的道路上行走。也有人懷疑瘟疫是上帝因宗教領袖的墮落而對整個人類的懲罰。

美麗的佛羅倫薩,曾經發生了一場怎樣恐怖的“脈脈瘟情”

在面對瘟疫恣肆之時人們的反應各異,有些人以為唯有清心寡慾,過著有節制的生活,完全和外界隔絕起來。他們吃著最精緻的食品,喝著最美的酒,但總是盡力節制,絕不肯有一點兒過量。對外界的疾病和死亡的情形他們完全不聞不問,只是借音樂和其他的玩意兒來消磨時光。也有些人的想法恰巧相反,以為唯有縱情歡樂縱飲狂歌,儘量滿足自己的一切,什麼都一笑置之,往往日以繼夜地,盡情縱飲。還有好多人又採取了一種折衷的態度。他們既不象第一種人那樣嚴格節制著自己的飲食,也不象第二種人那樣大吃大喝放蕩不羈。他們雖然也滿足自己,只能貪圖眼前的最後一點享受,但是適可而止。人們對瘟疫視為洪水猛獸,惟恐避之而不及。到後來大家你迴避我,我回避你;街坊鄰舍,誰都不管誰的事了,親戚朋友幾乎斷絕了往來,即使難得說句話,也離得遠遠的。即使在青年們歡聲笑語的快樂生活背後,也時時能看到瘟疫籠罩的陰影。瘟疫使人們清晰意識到生命的短暫無常,既然如此,當時很多人便選擇縱慾狂歡。於是,城裡的法紀和聖規幾乎全部蕩然無存,甚至每個人都可以為所欲為。 “當你無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義”,海德格爾這句話可以用來理解文學作品中的瘟疫描寫。瘟疫彷彿是天主鑑於人類為非作歹,一怒之下降下的懲罰。作為一種時刻籠罩的死亡威脅,帶給人們一種不安而焦慮的處境,但正是面臨這樣一種不安的恐懼,對於幸福的追求、生存價值的思考才有了真實意義。在神都無法拯救的世界中,所有人都意識到了疾病和死亡的公平,從不嫌貧愛富,活著就是勝利。

美麗的佛羅倫薩,曾經發生了一場怎樣恐怖的“脈脈瘟情”

二、《十日談》在重構人性方面的突破性

《十日談》展示了一幅文藝復興之路下的浮世繪,讓人歎為觀止。 這本書看似一本故事集類型的書,很多故事都讚揚愛情與財富,並對教會、權貴有許多辛辣的諷刺,這些在當時是具有革命性的觀念。正是面對死亡的陰影,薄伽丘寫出了人性的自由與現世享樂的合理性。將《十日談》和但丁的《神曲》並列稱之為“人曲”,或許正是看到了

《十日談》在重構人性方面的突破性。把抨擊的矛頭直指宗教神學和教會。作者筆下的十個避難者所敘述的故事將享樂、私慾、道德淪喪與宗教清規等各類主題相雜糅,揭露教規是僧侶們奸詐偽善的惡因,毫不留情地揭開教會神聖的面紗,辛辣地嘲諷教廷的駐地羅馬是“容納一切罪惡的大洪爐”。那些長衣寬袍的修士所謂的祈禱和苦修,其實是在無意義地自欺欺人,而將他們的言論視為真理的民眾更是被欺騙的矇昧者。

美麗的佛羅倫薩,曾經發生了一場怎樣恐怖的“脈脈瘟情”

《十日談》中的故事都是有理有據的。愛情故事在本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人有權享受愛情和現實幸福,禁慾主義是違背自然規律和人性的。作品中描寫和歌頌了現世生活,讚美愛情是才智的高尚的源泉,歌頌自由愛情的可貴 。這十位主人公都年輕浪漫、渴望愛情。而且大部分他們所講述的故事都圍繞著愛情這個主題。他們口中傳頌的許多愛情幾乎是超越道德和習俗的。 作者在許多故事裡以巨大的熱情讚美青年男女衝破封建等級觀念,以快樂為原則,大膽的、無所顧忌的、熱烈甚至瘋狂的追求慾望的滿足,盡情享受快樂人生。擺脫了千年禁錮的人們,不僅發現天堂就在人間,生活處處美好;而且獲得了空前的自由。曾經藝術家們們描繪歡愉的場景,描繪人們虔誠的奉獻,描繪人類成就的獲得。而經歷過瘟疫的洗禮之後,藝術家們越來越不顧天堂的獎賞和儀式的美好,愈發關注地獄的折磨和罪孽的代價。

美麗的佛羅倫薩,曾經發生了一場怎樣恐怖的“脈脈瘟情”

《十日談》展示了人性的崇高,對人的慷慨大度、熱情忍耐和自我犧牲等高尚品德倍加讚譽,對吝嗇無情譏諷。例如《十日談》中的納山,慷慨好施,樂於助人,影響了米特里丹也做了一個真正慷慨助人之人。故事二里的強盜金諾·第·塔柯,因為慷慨豪爽,不貪資財,最終得到機會得以棄暗投明。《十日談》的第十天的故事,都是在讚美慷慨大度是人的美德,具有這種美德的人都得到了完美的結局。七貝加密諾借題諷刺了一個貴族的吝嗇作風,行吟詩人波西厄爾使守財奴厄密諾幡然悔悟。

美麗的佛羅倫薩,曾經發生了一場怎樣恐怖的“脈脈瘟情”

作者還宣揚全面發展的人的理想,強調人應當既健康、俊美,又聰明、勇敢,多才多藝,全面和諧地發展。薄伽丘以豐富的生活知識和巨大的藝術力量,刻畫了數百個不同階層、三教九流、具有鮮明個性和性格的人物形象,展示出意大利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抒發了文藝復興初期的自由思想。總之,本書在反封建神學主義,反禁慾主義,提倡人文主義,解放思想,鼓勵人們追求現實生活的幸福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出於對黑死病的恐懼又生髮出不同的表現形式,把象徵死亡威脅的“蛆蟲”“箭頭”意象、“死神之舞”主題被賦予了極致的“狂歡化”色彩。也正是在這種絕望的境地下,才會迫使人們衝破現有的束縛和壓迫,積極追求理想快樂幸福。

美麗的佛羅倫薩,曾經發生了一場怎樣恐怖的“脈脈瘟情”

三、《十日談》帶給我們現實意義的啟示和思考

當時光推進庚子年,重溫經典,今昔對比,我們不只是感慨萬千,也帶給我們現實意義的啟示和思考。我們不再矇昧,不再迷信,我們不再寄希望於虛幻的神的庇護。《十日談》中所倡導和吶喊的東西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實現。但人類始終擺脫不了瘟疫的陰影,疫病與人類的生存、進化和發展緊密相連,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一個擺脫不掉的存在,甚至可以說是人類存在的一種基本狀態。我們要意識到今天的世界是一個高度參與流動性的超大地球村,人流、物流、貨幣流、信息流、知識流,一方面帶來了創新,帶來了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繁榮,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風險,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今天所處的社會,實際上是一個高度的風險社會。從某種程度上,人們的整體心態,依然還是農業社會的心態,小富即安,享樂腐化,缺乏風險意識,缺乏防範意識。


美麗的佛羅倫薩,曾經發生了一場怎樣恐怖的“脈脈瘟情”

生命是自然的萬物之源,生命是文明的基因延續。人類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關愛生命,天人合一。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居民,瘟疫病毒本已有之,只是其一直潛藏在世界不為人知曉之處,當人類不斷開疆拓土,人與自然的微妙平衡一旦被打破,潛藏的病毒如同潘多拉的魔盒被打開,瘟疫禍害迅速地肆虐蔓延。在理性主義盛行的中世紀,人們曾一度樂觀地認為戰勝了瘟疫,可它實際上只是暫時與人類休戰,悄悄地躲藏起來。伴隨著人類的交往,病毒在不同物種之間傳播進化,當其進化到一定程度時,便具備了製造瘟疫的能力,最終造成了瘟疫。

人類與瘟疫的鬥爭一直處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較量之中,作為一種非理性的力量,瘟疫根本不受人類理性的控制。非典(SARS)、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MERS病毒、新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也在不斷提醒人們,虛榮、傲慢的人們應該從過去的經歷中吸取經驗教訓,與大自然相處的最好方式就是順應自然規律。當然,受每個文明發達程度的限制,每個時代的瘟疫流行的模式不盡相同,對科學標準的認同和採取的防治措施也大不一樣。即便在現代醫學高度發達和公共衛生制度已經確立,科學的認識和把握至關重要,因為這決定了所採取的防治措施和手段是否及時合理。

美麗的佛羅倫薩,曾經發生了一場怎樣恐怖的“脈脈瘟情”

1348年的瘟疫人們無望,都力求自保,當城市陷入深重的苦難之時,令他們敬畏的法律和天條的權威卻在這時土崩瓦解:沒有救助,沒有隔離,沒有獲得對病情的瞭解途徑,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社會秩序一片混亂。瘟疫象徵著死亡和痛苦,如同愛情象徵著生命和歡樂一樣,二者的對比如此分明,以至於惡而更惡,醜而更醜,美而更美,生死瞬間成為永恆。與之相比這場瘟疫卻讓人們更加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病人得到有效救治,常人得到有效保護,社會健康有序,生活有條不紊。當比較這兩場可怕的瘟疫之時,我們發現:近千年後的今天人的生命和價值得到了有效的肯定,不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不論你在何處,都得到有效的救助和安撫,不再孤立無援。擔心、焦慮、恐懼,並不絕望。無論我們走在哪裡,隨處可見疫情提示,單位實行“每日報告”制度,監測覆蓋每個人角落。

美麗的佛羅倫薩,曾經發生了一場怎樣恐怖的“脈脈瘟情”

瘟疫不僅對社會進程有極大的影響,還改變了人類的精神狀態。當瘟疫來臨時,人們被彼此隔離又放大無形恐懼。而這些疫情風險通過互聯網的高速流動和傳播,造成了心理恐慌、信任危機乃至於政治風險。這種恐慌往往比瘟疫本身更可怕。疫情是危機也是機遇,是困局也是動力,是災難也是警鐘!因為人類會從災難中汲取智慧!人們會從災難中改變認知習慣!破除一項根深蒂固的認知習慣,人們需要一種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決心。也許有人會問,野生動物無論外形還是口感,都顯得那麼粗糙、生猛、低劣,為什麼還會有人這般樂此不疲?這大概源於人們長期以來食用野生動物的飲食習慣以及由此形成的養生文化。我們既要尊重不同地區形成自己獨特的美食文化,又要把美食文化建立在對公共衛生和生命健康權利高度負責的基礎上。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在更深層次上體現著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規律的價值和態度。必須看到,在現代社會中,一旦有一小部分人因為食用不安全、不衛生的食物而致病,就可能迅速在人群中傳播,引起更大範圍的危害。這警示我們不應該把野生動物輕易端上餐桌,否則最終受懲罰的還是人類自己。

美麗的佛羅倫薩,曾經發生了一場怎樣恐怖的“脈脈瘟情”

當下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格局角度,各國命運緊密相連,公共衛生危機面前,瘟疫疾病才是全世界共同的敵人。這是一個需要實事求是而不是製造恐慌的時刻,是需要科學理性而不是顛倒黑白的時刻,是需要團結協作而不是羞辱攻擊的時刻。當災難向人類襲來之時,我們不再尋去虛幻的安慰聊以慰藉,也不再黯然神傷,感嘆生命中的苦難,我們可以凝聚智慧、共商對策 、共同努力、共克時艱。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及時採取果斷有力措施,各省、市、縣、鄉、村層層的防控,強大的動員力、凝聚力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擴散。防控工作依靠互聯網、大數據的支持取得積極成效,得到世衛等國際組織及許多國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我們可以戰勝疾病,戰勝瘟疫,生命尊嚴和價值得到肯定,抗爭中儘管有犧牲,但我們卻永遠向著尊重自然界每一個生命的高度和諧而努力奮鬥。這依然是一份人類團結抗爭的英勇奮鬥史,我們內心充滿溫馨感動,充滿期待、勝利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