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發展“加把勁”防控“不鬆勁”

武威:發展“加把勁”防控“不鬆勁”

(圖說)2月16日,已經復工的億利潔能科技(武威)有限公司廠房一角。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伏潤之

2月13日,甘肅正陽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迎來了開工的第一天。

“聯合審批只用了1天時間,拿到復工通知書後我們第一時間對廠區、車間,還有食堂、生活區進行了全面消毒滅菌,召回了節假日期間沒有外出的本地員工,針對目前社會急需的掛麵生產線進行了復工。” 讓正陽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副經理吳曉泉感動的是,考慮到產品外運,工信部門主動為企業辦理了車輛綠色通行證。

疫情防控“不鬆勁”,又要因地制宜“加把勁”促進經濟有序健康發展,是武威市近來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的兩條主線。疫情防控,對武威而言是一場大考,嚴防死守打造“鐵桶效應”的同時,著力把防控工作的實踐轉化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常態長效機制,確保防疫發展兩不誤。

企業復產復工,政府幫忙把關

春節剛過,武威市不少企業表達了復產復工的意願。

甘肅邦德實業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這戶企業主要從事高標準農膜研發加工,每年春耕時節要為周邊市縣提供大量農膜。

武威:发展“加把劲”防控“不松劲”

(圖說)甘肅邦德實業有限公司復工後加緊生產農資。

為了讓企業儘快投產,民勤縣兩天完成企業復工前的批覆手續,讓企業得以在2月13日復工。民勤縣工信局副局長張宏賢表示:“我們建立了重點企業派駐聯絡員制度,指導企業制定‘一企一策'疫情防控方案,在企業落實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措施的前提下,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及時復工復產。”

目前,武威市復產復工的企業越來越多。2月14日,武威市安排流動檢測車對復工的企業實行“一企一策”上門服務,這讓很多企業吃了“定心丸”。不少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復產復工背後離不開多部門的幫助和快速聯合審核。

記者瞭解到,對於申請復工的企業,武威市一共有9條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值得關注的是,武威市加強了上下聯動和橫向溝通,健全運輸保障機制,協調解決企業原料運輸困難,藉助信息化手段,實行不見面、便捷化申報,加快驗收速度。同時,出臺包括疫情防控保障、企業降本減負、財稅金融支持等6個方面28條舉措,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復工復產和重大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問題,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發展的衝擊。

武威:发展“加把劲”防控“不松劲”

(圖說)2月17日一大早,武威紅太陽面業廠區外排起了採購麵粉的車隊。1月底復產以來,這家企業及時向省內外供應麵粉等生活物資,有效穩定疫情期間市場供應。

信心比金子都珍貴。位於武威工業園區的紅太陽面業是全省規模最大的麵粉加工企業。他們原計劃2月以後逐漸復工,面對嚴峻的疫情,突然決定提前至1月29日復工。公司辦公室主任陸立軍表示:“疫情發生後,武威市及周邊地區物資供應出現短缺,我們做好安全防疫的前提下,開足馬力生產麵粉。目前,已經生產2萬多噸麵粉,三分之一供應省外。”距離這裡30多公里的古浪工業園區,甘肅傲農飼料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加緊生產飼料。公司負責人李光傑說:“我們嚴格按照程序做好防疫工作,同時就近用工。現在日產量能達到260多噸,及時緩解武威及省內外養殖戶的飼料缺口。”

截至2月15日,武威市有9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正常生產,23戶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正在有序復產。

嚴防死守不鬆勁,打造“鐵桶效應”

2月13日,甘肅和內蒙古交界處寒風凜冽。

一頂頂藍色的帳篷格外醒目。

民勤縣公安局民警盧超等6位防控隊員在這個沒有電力供應、沒有通訊信號的防控檢查點已經值守48小時以上。

茫茫戈壁,有時一天才通過十幾輛車,有必要守著嗎?記者問。

“越是這時,越不能放鬆警惕。我們漏過一輛車,就給群眾增添一分風險。”盧超回答。

武威:发展“加把劲”防控“不松劲”

(圖說)2月13日,武威市最北端,甘蒙交界處,防控人員正在值守。

數據顯示:截至2月12日8時,武威市累計摸排返武人員11萬多人,其中疫情嚴重地區人員3000多人。累計居家醫學留觀近10萬人,對286例密切接觸者進行了追蹤調查。

一個個防控點嚴防死守的背後,是一組組龐大的數據,是武威全市千千萬萬名黨員幹部、志願者、人民群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阻擊疫情的決心。

更重要的是早研判、早準備、精準防控,圍繞“阻擊”切斷傳播途徑,從而做到動態監測、實時預警,運用智能化手段極大提升防控的準度和效果。

2月初,武威市依託微信功能,開發啟用“智慧武威疫情防控實名登記”程序,在全市所有鄉村、城市社區疫情檢測站點和機關單位張貼小程序二維碼,出入人員逐一掃碼填寫人員和車輛實名信息,極大提升檢測站點信息登記效率以及覆蓋面、準確率。短短10余天,全市累計掃描登記280多萬人次,使用人數33萬人,登記外省人員超過1萬人。

武威:发展“加把劲”防控“不松劲”

(圖說)武威市智能防控更加精準。

智能防控更加精準。武威市打通信息“孤島”,及時實時共享全市人口監控、旅遊監控、疫情監控等平臺數據,每日對大數據信息進行彙總分析,形成《智慧武威疫情防控實名登記程序數據分析報告》,為迅速應對疫情變化、準確調度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將全市9550路視頻監控資源接入智慧武威指揮中心,實時監控所有高速路口、省縣道交叉路口及行政村入口,覆蓋重點區域。運用信息平臺,加大數據共享力度,推行“網上辦公”“網上辦事”和“不見面審批”,避免政務大廳現場人員聚集,打造方便、快捷、高效的政務服務新通道。

藉助“大數據+人力”,目前,武威市圍繞防疫工作,已經形成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精準可操作的管控措施。

提前佈局,打贏高質量脫貧攻堅戰

武威,地處河西走廊東端,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鉅。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武威市堅持以打造“三大特色產業帶”、發展“八大產業”為導向,把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把正向拉動作用發揮到最大。

目前,武威市在抓緊抓牢疫情防控的同時,制定《武威市2020年脫貧攻堅工作要點》等42個政策文件,形成系統化、精準性政策體系。

武威:发展“加把劲”防控“不松劲”

(圖說)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產。武威市不少扶貧產業在這樣的模式下開始運行。

2月4日,天祝縣哈溪鎮菌棒生產車間恢復生產了,務工人員全部是本地貧困戶。生產期間車間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確保人員安全,生產安全。鎮長趙文宏表示,這個產業從菌袋生產到培育,貧困戶全程參與,棚均淨收入2.5萬元,同時還能吸納就業100多人。“2019年,我們用33天就完成了菌袋生產車間建設。現在我們一邊防疫情,一邊抓生產,爭取讓脫貧項目早日造福群眾。”

武威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武威市在毫不鬆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將從“攻堅、鞏固、提升、兜底、整改”五個方面強力推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與此同時,武威市正在謀劃重點推進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奶業振興行動、糧改飼和秸稈綜合加工利用、食用菌產業發展等工程和項目,嚴格加強農業規劃管理,大幅壓縮玉米、小麥等一般作物,培育壯大伊利、海升、德青源、康美等一批農牧業龍頭企業,培育壯大一批特色農業品牌,拓寬市場銷售渠道,促進農業結構調整落地見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