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來自網絡」


出蘭州,過黃河,就是武威。

如果“武威”這個名字有些陌生,那麼“涼州”一定不陌生吧?如果“涼州”也陌生,那麼下面這隻銅奔馬一定不陌生吧?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銅奔馬

沒錯,馬踏飛燕,中國的旅遊標誌。1969年10月,出土於武威雷臺漢墓。甫一出土,便引發了“四海盛讚銅奔馬,人人爭說金縷衣”的熱潮。連同它一起出土的,還有一支氣勢雄偉的銅車馬儀仗隊伍,大漢的“武功軍威”,便穿過千年時光,撲面而來。

武威,曾經著實威武。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雷臺漢墓銅車馬儀仗隊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武威的威武,要從公元前121年開始講起。

當19歲的霍去病在長安城龍首塬上的宮殿裡,因那場足以使他揚名立萬的戰役接受漢武帝的封賞時,一敗不振的匈奴人正牽衣頓足,哭唱著“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一路向西遷徙。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祁連山

同年,大漢在此設武威郡,與酒泉、張掖、敦煌並稱為“河西四郡”。自此,河西之地正式成為大漢版圖的一部分,並在河西走廊地區的輝煌歷史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而武威,就是進入河西走廊的門戶。

如今,登上終年積雪的烏鞘嶺,放眼四望,一邊是武威綠洲,水清林茂、黍麥飄香,一邊是祁連山脈,雄偉挺拔、連綿亙絕。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烏鞘嶺

斗轉星移,物是人非,昔日的戰亂和輝煌一同遠離了這座古老厚重的城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迷醉和風情依稀還在,所幸不必再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豪情與唏噓。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別處的繁盛,是與經濟的繁榮成正比關係的,武威似乎有點例外。它有天造地設的地理環境,在兩千年前,就是關乎國家經略的一枚棋子,它的背後,則是一盤更大的棋局: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涼州統領河西五郡,成為西北地區的政治中心。

西晉時,中原王朝發生“永嘉之亂”,中原士族相隨難逃,形成著名的“衣冠南渡”文化現象,鮮少有人知道,還有一部分關中士族大儒選擇西行,來到了涼州,帶來了大量的典籍,也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明。戰亂之外的武威,成為整個西北的文化中心,和全國三大據點之一。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圖一 | 儒學世家學者郭荷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圖二 | 大儒郭瑀

到了十六國時期,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先後在此角逐,煙消雲散後,除了戰亂和瘡痍,什麼也沒留下,倒是佛教文化在此發揚光大,開鑿了被譽為“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修建了大雲寺、海藏寺、羅什寺等一系列寺廟,還收容了中國佛教四大翻譯家之一的鳩摩羅什的骨殖舍利。

北魏時期,北方地區山河動盪、風雨飄搖,但涼州卻安如磐石,中原文明,再一次前往河西地區避難,使武威成為西北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與“秦川中,血沒腕”的古都長安不同,武威“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一片繁榮。

但,與唐代武威的繁盛比起來,這些都有些單薄,只是一個基礎。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天梯山石窟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羅什塔

前朝的積累,唐代的開發,終於將武威帶入它的黃金時期:

文化上,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詩仙李白,受到南朝時武威籍詩人陰鏗影響極大,連杜甫都說“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籍貫武威的李益,耳濡目染,也成為邊塞詩人的代表之一;王維、岑參、白居易、杜牧等人,都為這裡寫下了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詩詞名句。和詩歌並盛的,是涼州的樂曲。盛行於涼州的“西涼伎”,後來演變為千年不衰的獅子舞;唐時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據說便是河西節度使所獻。

至若經濟,《讀史方輿紀要》曾這樣描述它的繁榮:唐之盛時,河西、隴右三十三州,涼州最大,土沃物繁、人富其地

唐時的武威,文化、經濟的繁榮,僅次於洛陽和長安,成為第三城,睥睨河西,風頭無兩。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歷史為武威帶來了很多,歷史最終又收回了很多。

唐代以後,由於戰亂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武威由盛轉衰。歷史唯一記住的,是1247年,蒙古宗王闊端與西藏薩迦派活佛薩迦·班智達在白塔寺成功舉行了“涼州會盟”,正式將西藏納入中國版圖,這也許是武威在歷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圖三 | 涼州會盟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白塔寺

明朝收復河西后,徙民實邊,發展農業,整頓文化教育,並在武威城東南隅興建文廟,成為“隴右學宮之冠”,跌倒在歷史拐角的武威才得以慢慢爬起來,有了一個喘息的支點。清朝在明朝經營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經營武威的工商業和農業,歷經數百年,武威終於逐漸恢復了一絲元氣,先後興建創辦了成章書院(後改天梯書院)、北溟書院、雍涼書院,民間尚學之風空前,“古文之盛,前古罕聞”。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武威文廟


也許,武威會一點點恢復往日的生機,但歷史在此時又開了一個玩笑,於是武威就失去了重振輝煌的機會,只能在先天的地形地貌和那些尚有往日輝煌印記的建築裡沉寂,曾經的第三城,如今籍籍無名,落落寡歡。

武威,將往何處去?

這個問題的答案,要從武威的深處去尋。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河西走廊一帶,盛傳著一句話:金張掖,銀武威,玉酒泉,言此三城之物產豐饒,與張掖、酒泉相比,武威有無可替代的深厚底蘊,那就是它的歷史文化。

歷史雖然帶走了武威曾經的繁盛,卻也為它留下了豐厚的遺產:

從漢代的銅車馬、王仗簡、儀禮簡、醫藥簡、對弈六博傭,到東晉的天梯山石窟、唐代的大鐘、西夏的木緣塔、西夏碑、明代的文廟、清代的書院、民國的瑞安堡……

件件處處,都是文化的傳承,都是文化遺產旅遊資源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瑞安堡

獨特的地理環境,還給了武威無數聲名遠揚的特產:飲譽全國的武威甜菜、暢銷西北的古浪芹菜、名列全國第二的金冠蘋果、人人稱道的豬頭梨、“沙漠珍寶”民勤沙棗、出口歐洲的甘草、遠銷美國的麻黃……此外,武威還是“中國葡萄酒的故鄉”,自古以來,葡萄酒與涼州大馬就是武威的名片。

對於農業佔全市生產總值近四分之一的武威來說,這些,是特產,也是經濟作物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金冠蘋果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民勤沙棗

知曉武威的歷史,便不難看出絲綢之路對武威至關重要的影響。如今先是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後有“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希望武威能抓住歷史機遇,結合現有的“涼州樂舞”、“涼州賢孝”、“涼州攻鼓子”、“武術節”、“酒文化節”等地域文化,重現往日文化與經濟並重的繁盛,重現往日威武氣象。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武威大雲寺鐘樓

甘肅文化出版社 《武威史話》

武威縣誌編纂委員會 《武威簡史》

甘肅省武威地區文化館《武威地區文物概況》

紀錄片《涼州會盟》

武威市人民政府網 《2017年武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特別鳴謝-

圖一、二、三 | 紀錄片《河西走廊》

武威,絲路上的明珠|誰最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