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說話尖酸刻薄還是輕言細語,可能決定孩子性格暴躁或溫和,對嗎?

農在天涯


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一個孩子在心智不成熟的階段,影響他的教育者是暴力教育,那在孩子心中他就會自然的認為暴力就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母親是監護人同時也是教育者,如果母親尖酸刻薄,那孩子以後就會變得挑剔難以接觸,母親輕言輕語,孩子性格相對會平和一些。

重要的不是在於說話的語氣,而是在於對孩子的態度,應該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愛!從孩子角度出發看問題,你的語氣就能平和許多。


可愛畫美育


個人不是完全贊同。我在餐廳打工時,有一位媽媽非常溫柔,說話輕言細語,口頭禪就是“求求你了……”,可是她的女兒脾氣卻非常大,動不動就高聲尖叫或者摔東西(把我們店裡裝面巾紙的盒子摔壞好幾個了),每次吃東西的時候,她都是粗魯地把碗裡的飯菜或者米線亂和(huo四聲)一通,弄得桌子上到處都是。那個溫柔的媽媽就只會說:“孩子,求求你了,快點吃吧!別灑得到處都是……”可惜小女孩聽都不聽😡在我看來,這個五六歲的女孩子就是沒有打得好,要是換作我,桌子上灑的東西必須全部撿起來給我吃掉,否則就別想去上興趣班;要是在公眾場合高聲尖叫那就罰不準吃晚飯;要是摔壞了店裡的餐巾盒,那我必須賠錢,然後罰她在家洗一個月碗抵債……而不是動不動就是:“求求你了……”真是個沒用的媽媽!另外,我還在頭條裡看過一個親子節目,裡面的導師好像是叫海蘭,有一期有個小男孩脾氣好大,他們家裡所有的人卻都是“溫柔”得不得了,要我說呀!這樣子的教育能教育出來個啥?孩子嘛!啥都不懂時,家長們就得給他們立規矩,並且一定要獎罰分明,嚴格執行。我生平最恨父母親對年幼無知的孩子說:“求求你了……”


鳳146983974


我是一位母親,來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吧!

我姑娘我比較嚴厲,七八歲打過很少,我是個沒怎麼上過學的人加上是從小沒媽媽的我,就對孩子教育方面特別用心,剛生下我就每天給她唱歌講故事,我知道她聽不懂但我知道她在一天天長大慢慢就聽懂了,知道後面不唱歌人家就不睡了[呲牙],到了上幼兒園時間,我陪她一起寫字一起看書,那會剛有WCD就買了英語唱歌跳舞碟子給她,給她跳我小時候的舞雖然很難看,我自認為自己做的很優秀了,可有一天我遇到一個姐姐,跟著學了輔導問題孩子心理學,我才發現十二條裡面我沒一條通過,我又開始改變教育方式,因為孩子學習各方面很優秀就是太眼裡沒人情商幾乎為零,此時有了兒子,我開始用講故事交朋友跟孩子們溝通教育,陪她們度過了叛逆期,現在兩個孩子心裡健康身體健康,學習也優秀,我情商智商一起抓,我如今跟孩子溝通越來越輕鬆了。


默默麗娜


還是看孩子的天生性格,不好改變的。。我媽媽性格不好 脾氣暴躁,經常吼罵我,愛發脾氣,但是我在這種高壓環境下生存出來,是一個溫柔有耐性的妹子,不過這麼溫柔的我,生出來的女兒卻是一個急躁的暴脾氣,真的是天行如此 從她生下來哭的第一聲我就知道她不是個溫和的孩子。。。我媽媽說我生下來都很少哭,哭也是比較溫柔的


小老虎0419


母親平和的態度,無論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智力發展、性格塑造都會有很好的影響!

其實孩子性格是溫和還是暴躁,在孩子一歲以前,也就是在他困了、餓了、不舒服需要撫養人照料的時候,撫養人的處理方式已經埋下根了!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也提到過,孩子在困了餓了不舒服需要人關注的時候,如果撫養人第一時間出現,即時幫助他緩解了不適,孩子的性格大多會比較溫和!相反一個孩子如何哭鬧都得不到回應,把他長大以後,當有不順心或者感覺不適的時候,暴躁的情緒就會直接反射出來!

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家庭有很大的關係,0-3歲一直需要被撫養人照料,因此性格是有很大程度會被撫養人所影響的!但是對孩子性格的影響不是絕對的!因為孩子出生內在就已經有了自己一部分性格基因!也就是血液裡流淌的!而且三歲以後,孩子步入小社會,進了幼兒園,接觸了更多的人,經歷了更多的事情,這些都會成為影響孩子性格的決定性因素!

我想說的是,母親說話尖酸刻薄還是輕聲細語,對孩子的智力造成的損傷,遠遠超過了性格!並且是不可逆,不可改變的!

從感統學來分析

舒適的聽覺環境可以刺激身體產生更多的多巴胺,讓自己智力的神經網可以更緊密的鏈接,促進智力生長!簡單理解就是,溫和的對待孩子就等於在給孩子物理補充DHA了!母親語言尖酸刻薄,也會伴隨著聲調高低起伏,造成極其不舒適的聽覺感受!這時候,神經網、智力網不僅停止搭建,而且會使已經搭建好的智力網退化!兒這一切都是不可逆的!而且會形成習慣!

從兒童心理學角度來分析

一個孩子一直處在不被尊重和不被認可的情況下,並且這個人是自己的媽媽,那孩子會對自己產生深深的懷疑!做事情一定會瞻前顧後,沒有辦法行出本我,更不用說創造力了!而愛因斯坦也說過,智力其實不僅僅是來源於書本知識,更來源於想象力,書本於現實相結合產生的新的經驗!一個孩子因為母親對他的態度,對自己都產生了深深的懷疑,智力如何發展!如何創造新我!

借用這本書的題目,“媽媽情緒平和,孩子幸福一生!”善待孩子們,溫柔以對!


湯汶琪


不能說母親的性格或者生活習慣直接決定孩子的性格吧,但是父母的人格特質、性格及生活習慣,對孩子的影響非常的大。


在孩子0-6歲這個時間段,是孩子習慣養成、性格形成、人格塑造的關鍵期,也有學者稱之為兒童敏感期,這個時候生活環境的影響,尤其是父母的影響,對孩子一生的成長和發展來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一般,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影響著孩子的人格、性格及生活習慣:

1、父母人格健全,孩子也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人格問題;

2、父母性格溫良、豁達,孩子也會善良、包容;

3、父母尖酸刻薄,孩子也容易斤斤計較;

4、父母情緒穩定,孩子內心也就有更多地安全感和淡定、從容;

5、父母之間的相處方式,影響著孩子的幸福指數,以及未來的親密關係;


家庭教育界有一句著名的話:“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取去治癒。”就是說的孩子的童年(父母給的原生家庭)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葫蘆爸爸——少兒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少兒情商訓練師,從事教育二十年,兩個娃的爹地;擅長領域:家庭教育、親子交流技巧、兒童習慣養成、青少年不良行為矯正、心理健康、心理諮詢;心理成長相關培訓等。

葫蘆爸爸談育兒


那不一定!我媽媽是十里八村出來名的潑婦……家裡家外保持著一樣的潑辣…我們家兄弟姐妹三個!三個完全不同的性格!弟弟最得寵…也最內向!姐姐最跋扈…也最外向!我可能最溫和…但也最強勢!


魔法雞塊208


這位家長,您好!母親用一種什麼樣的語言去與孩子說話,確實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甚至還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在一個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溝通方式還會決定孩子是會給父母帶來挑戰,還是形成優良的品質。

很多家長都知道原生家庭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如果父母對孩子說話是尖酸刻薄的,孩子就會產生一個信念,他會認為自己是不被愛的。否則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對我說話呢?當孩子感到自己不被愛的時候,他們會很傷心、很氣憤。

有的孩子因為有負面的情緒不知如何宣洩,他們就只能通過發脾氣來解決。還有的孩子會自暴自棄,認為自己無論如何都得不到父母的喜愛,從此,不願說話,變得內向、自卑。這都是非常不利於孩子成長的。

如果一位媽媽對孩子說話是輕言細語的,孩子的信念是媽媽是愛自己的。從而他們會變得非常的自信、性格也會非常開朗。在與別人的交往中,他們也能夠用溫和的語言去與別人交流。因為,被愛包圍的孩子,自己得到過愛,也知道如何去愛他人。只是在偶爾,碰到非常憤怒的事情時,會發發脾氣。

我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就發現,以前我有脾氣的時候,對孩子聲音大一點,她的聲音也會很大,很會生氣。有一次我看到孩子玩遊戲玩到很晚,我忍不住大聲叫孩子不要玩了,孩子一臉不高興地樣子,不耐煩地說到:“知道了,知道了。”

後來我改變了態度,我對孩子不再發脾氣了,而是從關心孩子的角度上去與她溝通,告訴她:“媽媽很擔心你的眼睛。”後來孩子也很溫和回應到:“媽媽,我馬上就不玩了。”不同的態度,不同的回應。

每個人的大腦都有鏡像神經元,鏡像神經元就是看到對方有怎樣的情緒和行為時,自己也會去模仿。而孩子是最善於模仿成人的。當成人說話尖酸刻薄的時候孩子也會模仿成人的語言。在對別人尖酸刻薄的說話時,脾氣自然也會變得很暴躁。而且這種尖酸刻薄,還包含著對他人的鄙視,很難培養出孩子的同理心和寬容心。

而一位說話溫和的母親,能夠讓孩子看到母親的愛和耐心。孩子在以後與別人的交往中,他也會學母親的樣子,模仿母親用一種溫和的態度去與別人溝通。

稻和盛夫的母親是一位非常溫和的母親。稻和盛夫小的時候犯過很多錯誤,但是每次他做的不好的時候,母親從來不發脾氣。在《稻盛和夫》這本書中寫到:稻盛和夫小時候很任性,對付這麼個愛折騰的小傢伙媽媽要花雙倍的功夫。但是,母親雖然稍有抱怨,但是卻給予了他徹底的包容,讓他享受到了充分的安全感。

稻盛和夫的母親非常懂教育,因此,母親的態度給了稻盛和夫很大的影響。教育孩子只有方法是不行的,還要有心法。因為孩子是走心的。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您有什麼觀點歡迎在下方留言。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感謝您為我點贊並關注我!


雨後山林靜


我認為家長的說話方式不能決定孩子的性格。

孩子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兩方面:先天和後天。先天因素也就是遺傳基因;後天因素就是孩子生活的環境。而這兩個因素很難說佔用的百分比為多少,只能說互有影響。

每個孩子的遺傳基因,也就是DNA有百分之99來自父母,自然他的性格也有部分是遺傳自父母。可以這樣說:脾氣暴躁的父母,有很大幾率自己的孩子也是脾氣暴躁的性格;膽小的孩子多半他的父母也很膽小。但是卻不能說脾氣暴躁、暴力的父母一定有脾氣暴躁、愛打架的孩子,膽小的父母的孩子一定也是個膽小鬼。只能說有一定的幾率。但無論你我喜歡與否,科學已經證明暴力或攻擊性都是一種具有特別強大遺傳因素的社會行為。

而後天因素呢就是孩子的生活環境。孩子的生活環境不只是家庭,還有他的社會生活:家庭外的社區,經常的玩的小夥伴,還有學校裡朝夕相處的同學。這些日常接觸的都是影響孩子性格的後天因素。其中父母做為孩子相處時間最多的人,對孩子的影響是比較大的,然後是孩子認同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中的榜樣,還有集體的因素。這三者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孩子的性格。如果想要確認那個對孩子影響最大,那就看那個因素是和孩子站在一邊的。例如鄰居是個軍人,而孩子也很喜歡軍人;然後孩子父母不喜歡軍人,父母就阻擾孩子和鄰居玩。而孩子的班級裡也崇拜軍人,想軍人學習。那麼這三個因素中,鄰居就會成為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影響著孩子性格,而朝夕相處的父母和經常玩耍學習的班級的影響則會急速減弱,父母因為不喜歡孩子的榜樣,還有可能成為孩子的對立面,成為孩子抗掙的對象,成為孩子性格發展的敵人。

再回到題目,如果孩子不是以父母為榜樣,那他就會從外部尋找自己的學習榜樣;而這時候父母說話是尖酸刻薄還是輕聲細語都只是會讓孩子感覺不良,不會有多少影響。


曦寶和伊寶


孩子是大人的縮影。任何一個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性格成長都會有著千絲萬縷的影響。

孩子就是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也會對你笑。如果你老是對他語氣不好,他也會有樣學樣的。心理學上發現,一個孩子在家脾氣越壞,對家人態度越惡劣,在社會上與人相處和交流就越困難,人際交往能力就越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