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時期,不能出門,年輕父母是怎麼解決愛玩好動孩子的日常?

香檳奇緣


寶媽你好,我們家孩子現在一歲3個月了,因為疫情已經一個月沒出門了,一直呆在家裡孩子也煩躁,我和寶寶爸爸是這樣陪他一起玩的。

1把以前的玩具重新拿出來,全部好好玩一遍。我把寶寶所有的玩具都整理了一遍,有很多寶寶好多天沒玩的他就又有興趣了,拿出來很開心的玩了起來。還有就是有一些滾落到沙發下面,床下面的玩具我也找了出來,清洗後重新給寶寶拿去玩。

2利用家裡現有的材料自制玩具。比如一般家裡都有海洋球,可以拿膠帶把他們粘起來.懸掛上,讓寶寶拿著筐一個個去摘下來。再比如可以找一個大的紙箱,一面挖洞,畫太陽,讓寶寶往裡面塞東西。鍛鍊寶寶的手部協調能力。

3對寶寶的遊戲區進行佈局調整。寶寶老是在一個地方玩,會沒有新鮮感,我在家把房間的擺設重新調整了,把寶寶的娛樂區換了地方,把他所有的玩具集中到了一起(原來是分開的)寶寶特別興奮,感覺很新鮮,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連續兩天白天都不睡覺了,上躥下跳的,感覺和發現了新大陸似的。

疫情期間,不能出門,正是我們陪伴寶寶的好時期。讓我們放下心來,和寶寶坐在一起,陪他看繪本,玩積木,滑滑梯,娃高興我們也開心。

以上,希望能幫到你。我是吉米媽媽,我們一起對付熊孩子哈。





錯埠嶺小曼


前一段時間,也是放縱孩子,想著還是過年期間嘛,她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吧,可是一段時間,發現日常規律完全亂了套,之前學得東西也是忘的一乾二淨,整天就是瘋瘋鬧鬧的,心想這也不是辦法,總不能這樣放縱孩子一直到疫情結束吧!於是就給孩子制訂了一個一日流程表:

8:00—8:30:起床,洗漱

8:30—9:00:吃早餐

9:00—10:00:自己玩耍時間(我好趁機做點事情)

10:00-10:30:洗手,上洗手間,吃水果

10:30—11:00:講一本繪本,或者自己看會兒書,閱讀時間

11:00—11:30:看會兒電視(我準備午餐

11:30—12:30:午餐時間

12:30—1:30:自己玩耍時間

1:30—3:30:午睡

3:30—4:00:吃水果,零食

4:00—5:00:學習時間

5:00—6:00:玩耍時間(親子玩遊戲)

6:00—7:00:晚餐

7:00—7:30:看電視休息

7:30—8:30:親子自由時間

8:30—9:00:洗澡,準備睡覺

9:00—9:30:講故事,睡覺

孩子的一天時間基本是這麼安排的,孩子不會嚴格按這個時間來,但是基本上每天都是比較有規律的,希望能有一個好的作息 ,也可以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和自律能力。


瓜與籽


這也是我需要面對的問題。我基本是這麼安排的,看看是否對你有幫助!

1.規律作息,早上七點半到八點之間起床。晚上八點半之前睡覺。我的小娃不睡午覺的

2. 上午:

一個小時左右畫畫,用紙打印出來塗顏色或者自己即興亂塗亂畫。

一個小時左右玩積木或者過家家,各種遊戲

一個小時左右看電視,學英語或者純粹動畫片

下午:

一個小時左右玩氣球,打球或者吹氣球

一個小時左右玩打架遊戲

一個小時左右看動畫片

晚上:

在床上打個滾,互相撓撓,講個故事,說說話,就睡著了!

就這樣一天天度過,基本就是這幾個事情。

孩子只需要爸爸媽媽放下架子,做個孩子陪他們,他們就十分高興啦!


Alice-小地瓜


疫情防控期間,孩子不能出門,年輕家長應該如何解決孩子好玩好動的日常呢?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武漢封城,道路設卡,假期延長。減少外出隔離在家,是阻斷疫情交叉感染的最好辦法。這一切對於大人來說還能理解和接受。可是對於孩子們來說,一時還不能理解和接受,因為已超出孩子的認識範圍。

孩子天性好動,長時間待在家裡,如果家長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採取有效的方法對孩子加以正確的引導,那麼將會給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傷害

家長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讓孩子認識瞭解疫情對人的危害,和極強的傳染性。

可以通過新聞了解疫情狀況,用繪本的形式告訴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應該怎麼做。讓家庭的每個成員從我做起,響應國家的號召。那麼對於不能出去玩,他就不會有這麼大的抱怨。

2,杜絕用恐嚇的方式阻止孩子外出

家長不要用恐嚇的方式回答孩子為什麼不能外出。孩子的情緒在極度的恐慌和驚嚇中,容易出現行為反常,精神會出現異常。

3,延期不延學,合理安排一日活動。安排有趣的親子活動,增加孩子娛樂時間。

在家不外出的情況,也給了家長更多陪伴孩子的時間,可以制定計劃,合理安排孩子學習時間。做一些親子游戲,親子閱讀等。

4,增強體質加強鍛鍊身體,多做體育運動。

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家長和孩子一起做運動打卡活動。比如,跳繩,打羽毛球,跑步,做操等。為了增加孩子的興趣,可以安排親子運動比賽,獎勵制度。如果家裡有院子就更好的開展活動啦。

5,安排孩子共同做家務,提升主人翁意識,提高動手能力。

增加孩子的責任感,共同承擔家務勞動。收拾自己的房間,玩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等。教孩子做飯,安排孩子每天做一道菜,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學習技能的同時讓生活更加有趣,還可以加深親子關係。

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日常活動,孩子每日活動時間安排的滿滿的。不僅能充實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又讓孩子感覺到,雖然不能出去玩,但是生活一樣充滿樂趣。


小魚育兒簡筆畫


疫情期間不能出去玩,確實悶壞了不少孩子,也愁壞了不少家長。

前段時間,我和幾位華德福老師便在朋友圈發起了一個名為【宅家養娃】的活動,在微信群分享遊戲和活動與幾百個家庭一起互動遊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根據我的經驗,就遊戲和運動方面給您幾點建議:

一、營造適合家庭遊戲的環境和氛圍

家庭環境和家庭氛圍對孩子來說就像空氣之於大樹,只有佈置適合遊戲的物理空間和家庭氛圍,才利於遊戲和活動的開展。

我們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劃出一個區域,專門給孩子游戲,這個區域裡拿掉一些妨礙遊戲的物品,擺放一些遊戲墊、diy的遊戲器具等。比如我家就會利用靠墊擺放成小山讓孩子爬,用快遞盒做成山洞讓孩子鑽等。

家裡空間不大的家庭,也可以每次遊戲之後和孩子一起收拾起這些物品,合理利用空間又可以養成孩子收拾物品的習慣。

二、家長和孩子進行感官遊戲

感官遊戲顧名思義和兒童的感官發育息息相關,可以促進孩子觸覺、平衡、運動等的發展。我可以分享幾個簡單的感官遊戲:

1、出生遊戲:成人用身體做洞口模樣讓孩子來鑽,洞口可以一次比一次小,以加大挑戰性。這是一個經典的觸覺遊戲,因模擬順產時的產道擠壓而得名。

2、比力氣:成人和孩子雙手互相推,推倒對方者勝利。也可以加大難度,比如單腳。這個遊戲對運動和平衡感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3、爬行動物:模擬各種動物的爬行、跑跳等動作。一般來說在孩子走路之前會經歷一個爬行階段,科學表明,爬行對於孩子腦部、語言等發育有正向影響。特別是一些未經歷爬行階段的孩子可以通過後期的爬行鍛鍊去彌補那段時間的缺失。

感官遊戲還有很多,首先要掌握感官發育的基本原理,便可以自創感官遊戲。更簡易的方法就是去網上搜一些相關視頻帶入到家庭遊戲中。

三、利用故事和孩子進行遊戲的再創造

基本的感官遊戲會了之後,為了讓遊戲更有趣可以編一些故事讓遊戲更豐滿。

比如比力氣那個遊戲可以模擬王子打怪獸救公主,爬行遊戲可以結合找寶藏等。

這些場景可以父母給出也可以孩子參與共同創造。不僅做了運動,而且也激發了孩子的創造性。

四、進行適當的鍛鍊精細運動的活動

除了身體的大運動,手部的精細運動也可以加入到疫情期間的親子活動來,這是大運動的一個補充和平衡,也可以避免玩累了就癱在沙發上看電視或玩遊戲。

我們可以帶孩子做一些親子手工、美食等,比如剪紙、做毛線製品、玩翻繩、做麵食捏麵人。鍛鍊鍛鍊靈巧的雙手。

總之,疫情期間,居家也可以做很多運動,同時動靜結合,把時間充分運用起來。

願大家和國家都健康平安。


天然稚


家有三歲女寶,精力旺盛,注意力又有限,每天變著花樣陪玩

一、幼兒園打卡

每天幼兒園會有一項打卡內容,我們都會配合積極完成,有識字遊戲,手指操,蒙氏操作,手工,實驗,睡前故事等。打卡是一種態度,也監督自己完成學校任務。

二、親子活動

1.手工:摺紙,剪紙,彩泥,家裡可以利用的"廢品"

2.識字遊戲:角色扮演,設計情境教孩子認識字寶寶

3.小實驗:色彩實驗,水母,投影儀,綻放的紙花,火山爆發這類在家裡比較容易做的實驗

4.古詩手指謠:增強節奏感又能背詩

5.思維訓練遊戲:自制一些數學邏輯思維道具

6.創意畫:發揮孩子天性,塗鴉,粘貼

7.構建活動:積木,磁力片等

8.桌遊:數獨,邏輯狗,火星豬

三、親子游戲

1.親子運動:每天做熱身操,訓練動作,活力舞蹈,踢球,不能出門運動也是要增強體質

2.親子游戲:涉及場景,利用家裡物品角色扮演,消耗體力

四、APP學習

英語,數學,國學啟蒙,每天限定時間

五、動畫片

這是天性,我會給孩子放兩次英文原版動畫,每次10-20分鐘

六、做家務

讓孩子參與家庭生活,收拾玩具,洗染料盤,擇菜,掃地等

七、親子閱讀

每天午睡和晚睡前配孩子唸書

以上內容每天會操作一部分

好動是孩子天性,假期很長,需要父母花心思陪伴孩子,充實每一天






茉寶媽陪玩


其實對於愛動、喜歡遊戲的孩子來說,突然被關在家裡,確實有各種各樣的不適應,面對這些“不適應”,我們做父母一定要提前制定合理的規劃,既能讓孩子過得充實,又不會損害孩子的健康。有個網友媽媽把自己的日常安排分享給我,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

今天來給大家分享一個寶媽的日常安排:

8:00-9:00起床吃飯,寶媽提前起床做好飯菜,叫兩個孩子起床、洗漱、吃飯。

9:00-10:00大寶寫寫作業,老公陪二寶做遊戲,自己忙自己的工作。

10:00-10:30全家總動員,集體鍛鍊身體。(為了增強全家人的抗病能力)

10:30-11:00大寶二寶遊戲時間,老公打掃家裡衛生,自己繼續忙自己的工作。

11:00-12:00大寶網上學習網絡課程,老公陪二寶,自己準備午餐。

12:00-13:00午餐時間

13:00-14:30全家午休時間

14:30-16:00大寶課外閱讀,老公陪二寶看繪本,自己忙工作。

16:00-16:30全家總動員,繼續鍛鍊身體。

16:30-17:30大寶、二寶自由活動,老公解放一小時,自己去做飯。

17:30-18:30晚餐時間

18:30-19:30電視時間,選擇兩個孩子愛看的節目。

19:30-20:00洗漱

20:00上床睡覺,自己陪二寶,老公徹底解放,大寶自己看會課外書睡覺。

怎麼樣,是不是很詳細了。其實我們給不能出門的孩子安排日常的活動時,要像這位媽媽學習,遵循這幾個原則:

1. 勞逸結合:既要學習,也要給孩子留出足夠的自由放鬆時間。

2. 注意保護視力:不要被網絡和電子產品綁架,每天看電子產品的時間最好不超過2小時。

3. 堅持鍛鍊身體:身體是本錢,尤其是在這個特殊時期,所以堅持鍛鍊不僅能增強抵抗力,還能讓孩子更有朝氣。

加油,我們一定可以戰勝病毒的


曉曉手繪畫


我是趙小雅,首先很榮幸回答你這個關於疫情防控期間,不能外出,怎麼陪愛玩好動的孩子一個日常的問題
首先呢,疫情的到來讓假期變長了,正好可以讓年輕的家長去彌補平時沒時間陪孩子的一個缺憾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首先家長朋友要先平復自己的心情,心平氣和的去給孩子溝通,告訴孩子,新型冠狀病毒的情況下,外面的世界有多危險
其次,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和孩子一起學習啊,閱讀啊,鍛鍊孩子的智力和專注力嘛,也能開闊孩子的眼界,也能更瞭解外面的世界。
也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做做家務,搞搞衛生,參與到一些簡單的做飯中去,鍛鍊一下他的自主能力。
最後,也可以利用空閒時間和孩子一起去做做鍛鍊,做一下親子活動,練練瑜伽,打打遊戲,更能促進你們之間的關係。
我是趙小雅,希望能幫到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c4c4c0f6d9e4c57ae4ababe34a60cf9\


愣滋的趙小雅


轉自網絡:

隨著新型肺炎的不斷髮展,今年過年時間變長了,孩子的假期也變長了,孩子不用再奔波於各種補習班,也不再和玩伴一起打鬧了,甚至連出門都很少了。每天還要被逼著洗手、戴口罩,還不能出去玩,發生了什麼事情,孩子可能茫然無知。

一個人在家裡關久了,即使是大人也會受不了的,更何況孩子呢?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更安心地宅在家呢?整天吃了睡,睡了吃,即使再好的美食也會膩,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而是父母高質量的陪伴,你對孩子越瞭解,說明你的陪伴越到位。

告訴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

首先,我們需要的就是告訴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要洗手、戴口罩、少出門。這些都是為了預防疾病的。給孩子說得太過詳細具體,孩子聽不懂,但是我們可以用故事的方式來給孩子講述。現在關於本次事件的漫畫書,或者故事網上有很多的,很多都可以拿來講給孩子聽。這些故事都是簡潔易懂的,小寶寶也能夠聽懂一些的。

特殊時期,少出門,就能避免生病,大家也才能更加開心地玩耍、吃飯、看電視,和父母一起快快樂樂地,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麼?

在家如何高質量地與孩子度過這個特殊時期呢?

親子閱讀

選擇一些適合孩子的兒童讀物,與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太小,就父母給孩子講故事,陪著孩子一起看書、讀書,既能夠打發時間,又能夠學習成長,還能夠增進親子情感。

陪孩子看動漫

孩子都是喜歡看動畫片的,但是一個人看,會覺得孤單,在這個特殊時期,父母難得有時間,不妨陪孩子看看動畫片,看完,還可以一起交流,這樣更能增進親子情感。這比讓孩子自己看,自己在一邊玩手機要好得多,孩子也需要這樣的陪伴。如果父母只是待在一邊,自顧自玩手機,那麼還是依舊感受不到父母陪伴的。

適當運動

雖然不能出門,但是每天堅持運動,還是必須的,在家其實也是可以運動的,可以和孩子一起跳繩、打乒乓球、做體操、有氧運動、瑜伽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培養每天按時鍛鍊的習慣,孩子雖然天天在家,身體依舊可以棒棒的。父母陪著孩子一起鍛鍊,可以互相監督,孩子也會更加有動力。只有身體好了,身體免疫力增強,才能更好地預防疾病。

合理健康飲食

如今不能出門了,但是飲食營養還是要跟得上。平日裡工作忙,可能沒什麼時間好好給孩子做好吃的。如今有時間了,不妨多給孩子做點好吃的,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做好吃的,包餃子、包子、弄點心、蛋糕等,這樣孩子也會對食物更加感興趣,還能增進親子情感。

適當娛樂

在家悶著,如果沒什麼娛樂項目,肯定會憋壞的。因此,我們需要給孩子找一些娛樂項目,和孩子一起做遊戲,陪孩子玩耍,並且玩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老實待在家,並且也能夠從娛樂中學習到知識。

我們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將家裡的廢舊物品變廢為寶。還可以組織家庭K歌比賽、給樂曲打擊伴奏、下棋、猜詞遊戲。甚至還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培養學習一兩種興趣愛好。比如說琴棋書畫等等,都是可以在家裡,不用出門的。

給孩子制定學習計劃

如今由於情況特殊,開學延期了,但是孩子的學習,依舊不能放鬆,我們需要給孩子制定學習計劃,讓孩子每天堅持學習。也可以監督孩子通過網絡進行學習。這都是對孩子學習是有幫助的。

雖然我們現在最好是不出門、少出門,但是我們在家裡,依舊有很多有意義的可以做的事情,並不會無聊,如果真的做好這些事情,每天依舊可以過得很充實,很愉快。這比整天打麻將、看電視、玩手機、睡覺等有意義多了,你說呢?

想要教寶寶學漢字的看過來~安利這款非常好用的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將識字當做遊戲,讓寶寶輕輕鬆鬆學會漢字!


愛生活的阿澄


疫情防控時期不能出門,年輕父母是如何解決愛玩好動孩子的日常?

問題裡提出兩個點:一個是年輕父母,一個是愛玩好動。解決孩子日常最常見的就是遊戲。當然也要有其他項目滲透,要不父母怕是精力有限吧。

遊戲

捉迷藏:小朋友掩耳盜鈴式的捉迷藏總讓人哭笑不得,我們還要假裝看不見的再找找。不過捉迷藏是我們小朋友最喜歡的遊戲。

兩人三足:一家五口,一人裁判,兩組比賽,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協調能力和合作能力,讓他感受到團隊合作的成就感。

“打架”:這是爸爸跟孩子的專屬遊戲,小朋友們特別享受被爸爸扔在床上彈起來的感覺,一直被打到,卻從來不服輸,最開始喊停的永遠是爸爸,這也是增進父子感情的有效方式。

角色扮演:快遞員、消防員、醫生、警察這些都是可扮演的角色。情景再現,給他足夠的主導權,小大人,我們扮演弱勢群體,讓孩子在玩的同時學會遇到緊急情況應該怎麼辦,並且鍛鍊他的協調能力,畢竟他要安排好幾個角色的安排。

這些遊戲都是提前不用做太多準備的遊戲,玩起來立馬就能上手,並且及其消耗體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