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為何餓死在寺廟?文武雙全的梁武帝為何40年不碰女人?

琴陶


梁武帝蕭衍是誰?

他是南北朝時期南梁的開國皇帝,他是蕭何的二十八代孫,他是電視劇中《琅琊榜》中深諳帝王之術的梁武帝。


蕭衍是南齊的權臣,享受著“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特殊待遇,貌似凡是享受這種待遇的權臣,都絕非善類,如曹操,如董卓。

蕭衍也不例外!他擁立了蕭寶融為傀儡皇帝,沒過幾年,下屬便極力慫恿蕭衍取而代之。蕭衍照例推辭了一番,然後下屬再勸,一而再,再而三,蕭衍“勉為其難”的同意了。

於是,下屬就開始分頭行動了。一夥負責製造輿論,四處宣揚“行中水,為天子”網絡謠言。這個謠言似乎並不怎麼高明,“行中水”就是衍字了,意思是蕭衍當為天子,有點侮辱大家的智商了!


另一夥主動找到了蕭寶融,你的任期到了,該我大哥做了,蕭寶融哭喪著臉,他這個位子就是蕭衍給的,左右都是他的人,他不管願意不願意,只能選擇乖乖配合。

可是,蕭衍最後還是沒有放過他。蕭衍給蕭寶融送去了一錠金子,這錠金子不是給他的盤纏,而是讓他吞金自殺的。

歷代開國皇帝,無不是踏著無數人的鮮血,一步步走上皇帝寶座的。


蕭衍前期是個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的好皇帝,據說他一天只吃一頓飯,而且每頓都是蔬菜和豆類,很少吃肉。帽子一戴就是三年,被子一蓋就是兩年。

這麼節儉的皇帝亙古未有啊!

假如蕭衍這個時候死掉了,那麼他就是一個載入史冊的明君了,可他偏偏長壽,活的比誰都長,活了八十五歲,這在當代也算高壽啊!

到了晚年,蕭衍性情大變,變得不理朝政,一心向佛了。據說,蕭衍之所以變“壞”,是因為下面這件事:

蕭衍滅了東昏侯之後,把他的妃子吳氏也搶了過來,可剛剛七個多月,吳氏就生了個兒子,蕭衍喜當爹了,給“兒子”取了個名字蕭綜。


蕭衍真是個大度的人,雖然知道這個兒子不是自己的,但依然視若己出,不僅封王,還封了將軍。

可吳氏漸漸失寵之後,就把身世告訴了蕭綜。蕭綜惱羞成怒,原來自己的“爹”不是親爹,而是殺父仇人。

蕭綜一怒之下投奔了敵國北魏了。

這件事對蕭衍觸動極大,他覺得他的“好心”被當做驢肝肺了,於是心灰意懶,不理朝政,後來“大徹大悟”,歸隱佛門了!蕭衍歸隱佛門是真的歸隱,絕不是做做樣子而已。


公元527年,蕭衍宣佈出家,改國號為大通,群臣死諫,蕭衍回去又做了三年皇帝。

公元529年,蕭衍捲土重來,再次出家,大臣湊錢捐了一個億給寺廟,蕭衍這才回去當皇帝。

公元546年,蕭衍第三次出家,這次大臣花了三個億才把蕭衍請回來。

公元547年,蕭衍第四次出家,這次大臣又花了一個億。

梁國大臣真的很有錢啊!難道這個寺廟是蕭衍家開的嗎,這幾番窒息操作,是故意設法套取大臣錢財的?如果真是這樣,蕭衍實在太高明瞭,這幾番折騰,賺了足足四個億啊,“小目標”一下子實現了四個!


信佛就要有信佛的樣子,蕭衍做起了全國表率,他帶頭吃素,帶頭不近女色。這可苦了後宮三千佳麗,好好的資源,白白的浪費了!

蕭衍不也用腦子想想,假如全國男人都不近女色,人口不就停止繁衍了嗎,國家不就滅亡了嗎?

如此昏聵,如此亂搞,國家不出事才怪呢!

公元547年,侯景之亂爆發,羯族後裔候景叛亂,一舉攻破都城,俘獲了耄耋之年的蕭衍。

蕭衍索要蜂蜜水喝,候景說沒有,蕭衍又飢又渴,沒過幾天就活活的餓死了。


一半秋色


梁武帝蕭衍是南梁政權的創立者。他博學多才,早年與大學者沈約等人並稱“竟陵八友”。蕭衍文韜武略,擁立蕭鸞為帝,並率軍在義陽大敗北魏大軍。蕭衍稱帝后,勵行節儉、知人善任,取得了顯著政績。可蕭衍這樣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卻在生下八子十女、正值壯年之際,開始不近女色,並在公元549年,他86歲時活活餓死在臺城。這其中又發生了什麼呢?

蕭衍是南齊皇室的宗親,他的父親蕭順之曾官至領軍將軍、丹陽尹。而蕭衍的祖父蕭道賜也做過劉宋朝的御史。

蕭衍身官僚世家,他本身也富有才幹,很快得到南齊衛將軍王儉的賞識,成為戶曹屬官。不久又成為齊武帝蕭賾第八子、隨王蕭子隆的參軍。蕭衍的父親蕭順之去世後,蕭衍為父守孝三年。守孝期滿後,蕭衍又升任了太子庶子、給事黃門侍郎。

永明十年,齊武帝蕭賾的長子、文惠太子蕭長懋去世,年僅36歲,同年其長子鬱林王蕭昭業被立為皇太孫。

齊武帝病重時,中書郎王融欲擁立武帝次子竟陵王蕭子良,但奪嫡計劃被西昌侯蕭鸞挫敗,王融因此被賜死。而蕭衍很有政治頭腦和遠見,對時局有準確判斷力,他早已預見到蕭子良的奪嫡計劃不會成功。


蕭昭業即位後,荒淫無度,不理朝政。在蕭衍的協助下,輔政大臣蕭鸞殺掉蕭昭業,改立文惠太子蕭長懋的次子蕭昭文為帝。但蕭昭文在做了75天皇帝后,就被蕭鸞廢為海陵王,蕭鸞自立為帝,是為齊明帝。而蕭衍也因為擁立蕭鸞有功,升職為中書侍郎、黃門侍郎。

在齊明帝主政時期,蕭衍大受重用。公元495年,蕭衍受命在義陽迎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親率的北魏大軍。結果蕭衍以少勝多,大敗北魏軍隊。蕭衍因此役晉升為太子中庶子。

後來蕭衍在與魏軍的作戰中,兵敗鄧城。但齊明帝依然器重他,讓做了雍州刺史。正是由於出任這一職務,使得蕭衍開始經營自己的勢力。


齊明帝死後,其子蕭寶卷繼位。蕭寶卷性情殘暴,擅殺了多位朝臣。蕭衍與南康王蕭寶融聯合,消滅了蕭寶卷的勢力。蕭衍也因此被蕭寶融任命為大司馬,權勢顯赫。公元502年,蕭衍稱帝,蕭寶融被逼吞金自盡。

蕭衍在主政早期,勤政愛民,從善如流、崇尚節儉,知人善任,社會民生與統治秩序得到極大改善。可是,晚年時期的蕭衍卻沉迷於佛教,甚至多次出家為僧。朝廷為了將其贖回,花費了數億錢財,浪費了朝廷大量財力。

蕭衍痴迷佛教,要求僧人不吃葷食、不近女色。他不但本人身體力行,還要求在全國推行禁慾禁葷,搞得全國怨聲載道。蕭衍潛心禮佛,無心朝政,終招致侯景之亂爆發。


侯景本為高歡的部將,後與高歡之子高澄不和,投降了西魏的宇文泰。但宇文泰並沒有誠意接納侯景,侯景於是又投降了蕭衍。

後來,高澄以蕭衍交回侯景為條件,與南梁談判講和。侯景因此在南梁發動叛亂,攻陷了臺城。蕭衍被侯景囚於臺城皇宮,並被減少飲食供應,導致蕭衍飢病交加,一病不起。549年,86歲的蕭衍被活活餓死在臺城皇宮。

蕭衍是一個博學多才的皇帝,他對詩文、樂畫、棋琴都有一定造詣,並在施政方面有所建樹。但在晚年,他篤信佛學,廣建寺廟,浪費了大量錢財。他甚至多次出家,人稱和尚皇帝。晚年不理朝政,招致在侯景之亂中,餓死臺城。


歲月是一條河流


敬錄一段達摩祖師與梁武帝的對話。你

仔細讀,會了解其中的義理的。

話說祖師高駕祥雲,慧眼遙觀,見得梁

武帝。武帝見老僧從空中來,驚疑問曰:

莫非怪乎?擅敢到此。

祖曰:西國人也。

帝曰:西國到東土有多少路程?

祖曰:十萬八千里。

帝:要多少時日可到?

祖:吾只用半個時辰就到了。

帝:莫非神仙?

祖:雖非神仙,頗有半凡半聖。

帝:既通凡聖,可曉人之生死根源?

祖:知而不知不知而知。

帝:幾世為人幾世足,幾時戒斷酒和肉。

你將甚麼報君恩?誰人與你作眷屬?

日間化緣哪裡化?夜間歸向哪裡宿?

我將八句來問你,誰是天堂誰是獄?

祖:九世為人十世足,離娘戒斷酒和肉。

我將經卷報君恩,菩薩與我為眷屬。

日間化緣千家化,夜間歸向茅庵宿。

我將八句來回你,我是天堂你是獄。

武帝聽後大怒,你這和尚全無道理!

祖:我有無窮道理。你全然不識!

帝:我曾修下五里一庵,十里一寺弘佛

道。有無量功德。你反說我是地獄,你

這野僧盡胡說,與我推出斬首!

祖:斬我不得。我體掛虛空,無處下手。

帝:要你上前三步死,後退三步忘!

祖:我橫行三步又何妨?

武帝叫兩班文武,將這和尚帶往西廊。來

日高設法臺,將四十八卷經書典,疊成蓮

花寶座。請他登臺講經說法。若是真僧,

自然明心見性。否則自有天雷霹死。

老祖聽得,心內自明。眾文武大臣,將和

尚帶在西廊,說:你這和尚,將你的來由

去處對眾一表,使我等得個明白。

祖:眾公卿,聽開懷,我從混元一氣來。

無生是我老父母,乳名叫作小皇胎。

小皇胎,弟兄多,九十六億住娑婆。

也有在朝為天子,也有為官享快樂。

也有逞能誇豪富,也有處貧受奔波。

也有造業轉畜道,也有修仙證大羅。

自從寅會失散後,算有四萬餘年多。

我來此,把伴約,惹得爾等笑我魔。

我欲轉回西方地,又憂爾等莫下落。

老祖說罷,眾文武以為和尚是瘋子,各自

退散。次日,安設已畢。請和尚登臺說法。

老祖將四十八卷經典一覽全通。只四維思

尋,並不開言講說。

帝:請你講經說法。如何一言不吐?

祖:見性一轉三千卷,了意一刻百部經。

迷人不知西來意,無字真經世難尋。

武帝此時心中惱怒,命左右待衛,各執

玉棍,將這和尚逐出去!

祖:何必待逐,恐折爾福。餓死臺城怎

得暝目。

武帝聽他說自已會餓死臺城,越發大怒,

急命逐出!只見玉棍一齊打來,老祖閃

出殿外,冷嘆三聲:無緣無緣,且行且

歌一一

嘆富貴假名利迷人太甚,

塵世上眾皇胎概困紅塵。

只知道享宏福勢力僥倖,

全不知有業債暗來纏身。

梁武帝結佛緣人爵有分,

可惜他冤業重一竅不明。

只憂他福盡時便有禍侵,

將後來冤報冤困死臺城。

佛不忍特命我前來指醒,

哪知他迷昧甚全不思忖。

莫奈何駕法船又往別郡,

四部州去尋訪有緣之人。

(後來祖師又去了金陵,又了見神光,

這是後事。)


廣法居士


梁武帝蕭衍老爺子絕對不是一個平凡君主。只可惜生在了南北朝那樣激盪的歷史時空裡,否則老爺子的成就絕對能蓋過秦皇漢武。

老爺子聰明絕頂。文采飛揚,琴棋書畫樣樣出類拔萃,這已經很難得了,更難得的是他還能上馬打仗,做皇帝之前立有大量戰功。登基後在政治上也是一把好手,在位時間48年,開創了南朝歷史上最為穩定富足的一段小盛世。他的幾個兒子也都很有文采,最著名的是昭明太子,只可惜英年早逝。

老爺子並非餓死在寺廟。《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六十二·梁紀十八》(太清三年)上雖外為侯景所制,而內甚不平。景欲以宋子仙為司空,上曰:“調和陰陽,安用此物!”景又請以其黨二人為便殿主帥,上不許。景不能強,心甚憚之。太子入,泣諫,上曰:“誰令汝來!若社稷有靈,猶當克復;如其不然,何事流涕!”景使其軍士入直省中,或驅驢馬,帶弓刀,出入宮庭,上怪而問之,直將軍周石珍對曰:“侯丞相甲士。”上大怒,叱石珍曰:“是侯景,何謂丞相!”左右皆懼。是後上所求多不遂志,飲膳亦為所裁節,憂憤成疾。

侯景作亂後,軟禁梁武帝,以作政治籌碼,並沒有要殺他的意思,所以也就根本不可能使用“餓死人犯”這種最沒有效率,也最容易讓天下人寒心的手法去加害他。太清三年(549年)五月初二,蕭衍老爺子躺在臺城皇宮淨居殿,嘴裡發苦,索要蜂蜜不得,在發出了兩聲”嗬!嗬!(表示驚訝)”的聲音後,一命嗚呼。

老爺子享年86歲,病死的可能性更大。且作為佛教信徒,要進行禪觀修行,對飲食是相當節制的。佛教初期的禪修,是一種苦行。要大大強於後來佛教徒的參禪對肉體的折磨。而老爺子最後想要的蜜水,也是符合佛教徒飲食儀軌的。

老爺子信奉佛教,晚年遭遇侯景之亂,於是很多不負責任的歷史學家把老爺子晚年的遭遇甩鍋給佛教,這是很不負責任的。

表面上,不管印度還是中國,幾個比較有名的佛教護法王,都沒有得到什麼“好報”。比如阿育王,古印度帝王之首,死後不久,孔雀帝國迅速衰落滅亡;貴霜帝國迦膩色伽王就更慘了,在遠征途中為其部下所殺。中國的隋文帝的篤信佛教,開創大隋,可惜帝國沒幾年就覆滅了。再加上樑武帝,也是沒得到善終。這些護法王的命運和佛典上描寫的轉輪聖王相差太遠。可見不能把佛教神化!

不過這些護法王選擇佛教,都是極具宏大戰略眼光的。

拿梁武帝來說,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大漢一統之後,文治武功,曠古絕今。中原農耕文化繁榮,讓周邊少數民族尤其是草原民族鹹來歸附。但是天下共主漢王朝衰敗之後,意識形態四分五裂,各族之間的相處的矛盾顯現了出來。於是產生了魏晉南北朝好幾百年的戰亂時代。

簡單來說,那時長江以南的地區是漢民族的天下,經濟繁榮,文化先進,是儒文化的正統傳人,但是儒文化講究“家天下”,導致豪門世族林立,一個豪門就是一個大經濟體,一個大軍事集團,幾個豪門聯手,就足以更替皇權。長江以北地區被幾個草原民族把持,他們武力強大,但是不善經濟,文化落後,在傳統意識形態上只能算夷族。

佛教文化由此乘虛而入,被北邊的統治者廣為接納,並被當作新意識形態推廣開來,以圖在意識形態上獲取正統性,進而一統天下。

所以,在那個歷史大背景下,南北地區只有率先完成儒家文化文化和佛教文化的融合,才能進一步統一意識形態,締造統一的帝國。

梁武帝正是具備這樣超前的眼光,看到了佛教在意識形態的強大作用。所以沉迷於研究佛教。他把儒家的“禮”、道家的“無”和佛教的涅槃、“因果報應”揉合在一起,創立了“三教同源說”,在中國古代佛教思想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只可惜那時佛教思想還未大規模傳入中國,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整合。

值得一說的是,梁武帝開創的佛教本土化事業,間接培養了天台宗的創立者者智顗大師,智顗大師的父親在梁武帝第七子,梁元帝蕭繹那裡做官,侯景之亂後參與了梁朝一系列軍事政治鬥爭,丟掉了性命。智顗大師看到梁朝在武帝時期的強大,到最後被西魏蹂躪,短短几十年而已,人世無常,於是遁入了空門。天台宗是第一個真正本土化的佛教分支,在佛教史上地位殊聖。隋朝尊天台,一統天下。直到到唐代佛教研究達到最頂點,宋朝完成了儒家文化的轉型和對佛教文化的吸收,才最終奠定了南北一統的意識形態,這已經是千年後的事情了。


阿含經好難懂


梁武帝的確是餓死在寺廟之中,只不過並不是四十年不碰女色,而是在年近五十的時候才開始不碰女色的。

事件回顧

整個華夏曆史,曾經有那麼一段特別黑暗的歲月,那就是十代十國和南北朝。在那段歲月裡,華夏平原的漢人,遭受了血腥的屠戮和傷害,在那個草菅人命無人看管的年代裡,武力似乎就是解決所有問題的一切途徑。

當然這一切得到了扭轉,是因為梁武帝蕭衍建立了南朝小朝廷。在最開始的時候,所有的一切都在向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比如說:官員們按照業績來進行升降和調用,老百姓們也能夠吃得飽穿得暖。

至於徭役和每日勞作,也在情理之中,畢竟需要支撐著整個帝國的運轉。當一切都向著欣欣向榮的態勢發展的同時,梁武帝本身出了問題。

根據史書記載,梁武帝在年近40歲左右的時候,不聞不問,一頭扎進了寺廟之中,並且在整個華夏帝國裡面掀起了一股學習寺廟文化的熱潮。

學習寺廟文化,做一個虔誠的僧人,是任何人都有的權力,可唯獨皇帝不允許,因為歷朝歷代皇帝都是這一片土地的最高主宰和無上的指揮者,當一位無上的指揮者不再指揮整個帝國的運作,反而沉迷於寺廟的時候,就必然會給華夏土地帶來更深層次的傷害。


蕭衍狂狡,擅斷川瀆,役苦人勞,危亡已兆

於是在歷時多年的學習寺廟文化的過程中,整個華夏土地進入了新一輪的戰亂,而所謂的侯景之亂也在這個時刻全面爆發。

梁武帝蕭衍也被拘禁在寺廟之中,最開始的時候,侯景還曾給他一些粗茶淡飯,讓他能夠過活下去,可是久而久之就連侯景都對他不耐煩了,慢慢的就斷絕了他的所有食物和飲用水源,一代皇帝竟然被活活的餓死了。

沒錯,這就是事實

儘管歷史上對於梁武帝蕭衍有很多可惜可嘆之處,但我們仍然很好奇為什麼前幾十年裡面一直兢兢業業,為了朝廷,為了百姓能夠不停奔波,為了整個帝國能夠有一個好的發展前景,而不惜損害自己身體的英明皇帝,在人生的最後幾年裡,突然之間迷信佛教了呢?

古人對於佛教裡的迷信或者對於道教的迷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對於長生的執著,對於世間繁華的留戀。而梁武帝蕭衍似乎是個例外,因為根據歷史記載,他很少有長生的嚮往。

於是有一個大膽的揣測,那就是在梁武帝蕭衍的執政生涯當中,突然發現無論自己怎樣努力都無法去改變這個爛攤子,與其如此倒不如踏踏實實的去享受自己的勞動果實,而不是再努力的辛勤奔波。


這一點和鴉片戰爭的咸豐皇帝有著異曲同工之處,而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一個皇帝對於整個帝國喪失了希望,才是帝國的最大危機。

順便再說一句,梁武帝在40歲之前還是非常的喜歡女色的,畢竟作為一個帝國的主宰者,後宮佳麗三千那是一個也少不了,只不過隨著歲數的增加,個人某些能力的逐漸削弱才漸漸的對女子喪失興趣,而此時佛教的思想已經牢牢的充斥在梁武帝蕭衍的頭腦之中,滿滿的對女色也就不感興趣了。

可為深痛,可為至戒者乎

【參考文獻:《中國通史》梁武帝、《北史·卷四十三·列傳三十一》】


趣談唐宋元明清


梁武帝蕭衍本是南梁的開國皇帝,他英明神武,德才兼備,既有治國之能,又有統兵之才,在歷代皇帝中屬於出類拔萃的那一個,可惜他最終卻活活餓死在寺廟中。他死時嘴裡發出的一個聲音,傳到今天,竟成為網紅語。這是怎麼回事呢?

(蕭衍劇照)

蕭衍出身於門閥世家蘭陵蕭氏,又是南齊皇族子弟。

父親蕭順之不僅是齊高帝的族弟,還是朝中重臣。這樣高貴的出身,自然讓蕭衍從小就受到極好的教育。再加上他天資聰穎,勤學好讀,年少時便在文學辭賦上展露了極高的天份。到成年時,不光滿腹才學,還和沈約、謝朓等文學大家齊名,被尊為“竟陵八友”。

有背景,有才學,蕭衍很容易就得到舉薦入仕為官。

蕭衍並非是個書呆子,他在職場上由於情商高,再加上辦事能力很強,人又果斷機敏。因此,不光得到上級領導的喜愛,同事也都很喜歡這個年輕人,工作不久,他便被提拔為參軍。

就在這時,蕭衍的父親蕭順之病逝,蕭衍遵禮制辭去官職,回家丁憂3年。

按說人走茶涼。可蕭衍不一樣,他在守孝3年期滿後,立刻就官復原職,並得到齊武帝蕭賾提拔,先當太子庶子,再當給事黃門侍郎,成為侍奉皇帝、傳達詔命的官員。

公元493年,蕭賾病逝,指定最得寵愛的皇太孫蕭昭業繼位。

蕭昭業為人荒唐,不光與庶母有不倫之事,還揮霍無度,身邊總是簇擁著一幫奸邪諂媚的小人。

輔佐蕭昭業的尚書令蕭鸞屢有規勸,蕭昭業不但不肯收斂,反而還與人密謀,想誅殺蕭鸞。

蕭鸞聽說後,便和蕭衍密謀,發動政變,廢掉蕭昭業。隨後在蕭衍的幫助下,蕭鸞自立稱帝。

(蕭鸞劇照)

有擁立之功的蕭衍,自然得到了蕭鸞的回報,被升為中書侍郎,不久又升為管理宮廷事務的黃門侍郎,自此蕭衍在朝中的地位開始顯赫。

蕭衍不光在政治上有能力,他在指揮作戰方面也很不錯。

蕭鸞稱帝不久,南齊受到北魏軍的攻擊,他便命蕭衍率軍抗擊。

當時一些齊軍聽聞北魏軍達30萬之多,士氣低迷,根本沒有膽量應戰。

蕭衍得知後,主動申請擔任前鋒。他利用夜色疾行,趕在天明之前抵達北魏軍營附近的山上,在山上山下遍插旌旗。待天色大亮後,被北魏軍包圍在城中的齊軍認為援軍抵達,不由大為振奮,出城應戰北魏軍。

蕭衍命麾下的將士與城中齊軍前後夾擊。他為鼓舞士氣,又親擂戰鼓。一時大家士氣高漲,奮勇無比,很快擊潰了北魏軍,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績。

蕭衍憑戰功被蕭鸞升為太子中庶子,後被任命為雍州刺史,負責塞防軍務等,自此在軍中威望極高。

蕭鸞去世後,太子蕭寶卷繼位。他昏庸無道,濫殺功臣,引得朝臣無不惶惶自危。蕭衍藉機發動政變,除掉了蕭寶卷,改立蕭寶卷的同母弟蕭寶融為帝。由於擁立有功,他被任命為大司馬,不僅軍國大事都由他來主持。還享有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等殊榮。

權勢顯赫的蕭衍在朝中威望極高,朝臣多次表示,希望他能做皇帝,並逼迫蕭寶融寫下禪讓詔書。隨後,在大家的一再請求下,他這才登基稱帝,接受百官朝賀,改國號為梁,也就是後世所稱的南梁。

(蕭寶卷劇照)

蕭衍做皇帝,盡職盡責,非常勤奮。

他勵精圖治,對國家的政治和軍事等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並且他很懂得引進人才,又能廣聽諫言。所以在他的治理下,南梁的經濟和文化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蕭衍還是個極為簡樸的皇帝,對吃穿從不講究,也沒有時間貪圖享受,所以百姓對他無不誇讚。

蕭衍還是個極重親情的皇帝,當皇親國戚犯了罪,他總是設法為這些人開脫,不按律法嚴懲他們。結果,由於他的縱容,他的弟弟蕭宏愈發目無法紀,甚至還陰謀行刺,想要奪他的帝位。他最寵愛的兒子蕭綜也受生母吳淑媛挑唆,投降北魏,與他為仇。無論他怎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兒子蕭綜就是不聽。

弟弟的背叛和兒子的反目,讓蕭衍對人生心灰意冷,竟幾次拋棄江山社稷,出家為僧。

可是國不可一日無君。一是國事需要蕭衍來處理;二是堂堂一國之君,竟然成日在寺廟中禮佛講經,這傳出去也不合適。所以大臣們每次都苦苦相勸。

蕭衍卻鐵了心要做佛系皇帝,怎麼勸都勸不回來。無奈之下,大臣們只得捐錢上億給寺廟,這才讓蕭衍回心轉意,同意還俗繼續做皇帝。可是過不了多久他又脫下龍袍,剃髮為僧。於是大臣只得再次重金到寺廟裡去贖他。三番五次,國庫裡的錢便都捐給了寺廟。

財政一貧如洗,蕭衍卻不為所動,反而成天想著如何大興土木,建造更多的寺廟,來承載更多的和尚。

為了得到更多的錢財來支持寺廟,蕭衍一味加重對百姓的盤剝。這樣一來,沉重的賦稅自然壓得百姓苦不堪言。許多百姓見做和尚收入高有前途,於是紛紛拋下田地,改行做了和尚。

(侯景劇照)

不理朝政,篤信佛教的蕭衍,還號召全民禮佛,並帶頭不近女色和葷腥,嚴守清規戒律。

這樣一來,吏治廢弛,朝政昏暗,國家也處在動盪之中。

侯景在歸降南梁後,看到這種局面,趁機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

有意思的是,即將失去江山的蕭衍,卻並不慌張,反而鎮定自若地規勸侯景說,江山我給你了,但你要管束好部下,不要讓他們騷擾百姓。

侯景答應後,蕭衍神色泰然,繼續在淨居殿中參禪,壓根不留戀高堂之上的龍椅。

這次,由於侯景交待,再也沒有人來打擾蕭衍。不過,侯景不光不許人來打擾蕭衍,還停止了食物和水的供應。被幽禁在淨居殿的蕭衍飢渴難耐時,除了向佛求助,再也沒有別的辦法。

據《資治通鑑》記載,蕭衍在臨終前,因為口苦,想要向侯景討一點蜂蜜水喝,然而侯景卻拒絕了他這微乎其微的請求。看破紅塵的蕭衍不由感嘆:“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說完“嗬嗬”兩聲,氣絕身亡。

蕭衍沒有想到,他這無奈的“嗬嗬”兩聲,傳到今日,竟成了網紅語,意即表示無語,只能“嗬嗬”(或者“呵呵”)。

(參考文獻:《梁書•武帝紀》《中國通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毛主席在點評梁武帝蕭衍時用了一句唐代詩人羅隱的詩:“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從中我們可以感知毛主席對這位古代皇帝悲劇命運的感慨!

蕭衍本世族出身,原為蕭齊蕭鸞時期的雍州刺史,蕭鸞死後,其子蕭寶卷即位。但這個蕭寶卷是個嚴重心理變態又治國無術的君主,其暴虐無道,亂殺大臣,即使一些有功之臣也惶惶不可終日!這就引起了蕭衍的不滿,尤其是當其兄蕭懿被殺之後,蕭衍便聯合蕭寶融消滅了蕭寶卷,並擁立蕭寶融為帝,即蕭和帝。此後,蕭衍權傾朝野,有了自立為帝的念頭,最終在好友沈約等人的幫助下,取代蕭齊,建立蕭梁政權。

從其諡號“武帝”便可以看出,後代對其軍事才能還是肯定的。蕭齊時義陽之戰,打得北魏軍隊損失慘重,狼狽撤退;後來起兵反對蕭寶卷,郢城之戰,運籌帷幄打援、攻心,很快取勝。得帝位之後,吸取蕭齊教訓,勤於政務,納言聽諫,提拔人才,整頓吏治,使得梁國的國力迅速提升。並且此人極其節儉,“一冠三年,一被二年”,在這方面可謂古代帝王之楷模。

可惜的是,他犯了大多數君王都會犯的老錯誤,一是疑心過重,二是年長之後閉塞不進。就拿侯景來說,此人多變,不是長忠於某一君王的主,其本為北齊高歡部將,後叛入西魏,後又攜十三州叛歸南梁。歸入南梁,大臣進諫梁武帝蕭衍不能收,而梁武帝卻聽信中書舍人朱異的話:“此乃宇內混一(統一)之兆也。”委以高官,以侯景為大將軍,封河南王,都督河南河北諸軍事、大行臺。

此後,南梁與北齊通好,侯景擔心梁武帝會將自己交給北齊,便藉口誅殺朝中弄權的朱異為由,起兵反叛,很快攻入臺城(中央辦公和皇宮所在地)。侯景要求梁武帝答應其所有要求,被帝王蕭衍拒絕。此後,侯景便將蕭衍囚禁在了臺城,斷了其糧食供應。就這樣,在位48年,86歲的蕭衍被餓死了!

毛主席點評說:“蕭衍善攝生,食不過量,中年以後不近女色。但予智自離,小人日進,良佐自遠,以致滅亡,不亦宜乎。”

侯景之亂,南方生靈塗炭,造成了南弱北強的局面,最終隋軍南下統一了全國。


人文中國


梁武帝就是南北朝時期南梁開國皇帝蕭衍。南北朝是一個戰火紛紛的朝代,是一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年代。

常言道“亂世出英雄”,蕭衍年輕時就是一位文武雙全的人才。估計和三國時期的曹操有得一拼,曹操是東漢文壇“建安七子”之一,蕭衍是南齊“竟陵八友”之首。



蕭衍生活在男齊蕭氏政權統治之下,他和皇家的血緣關係很近,加之戰功卓著,因此年紀輕輕就成為了南齊三朝元老。

如果做個比較的話,蕭衍相當於三國時期的曹操、司馬懿那樣的權臣,被皇上加“九錫”,擁有“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殊榮

歷史證明這樣的人最容易篡位,歷史同樣也給了蕭衍這樣的機會。

在蕭衍38歲時,他的竟陵七友製造“行中水,為天子”的讖語,(行中水乃“衍”字)。

讖語在民間迅速傳開,蕭衍要當天子實乃天意呼之欲出,蕭衍首先佔領了民意制高點,為他的篡位打下了堅實基礎。



接下來架空當時的皇上和帝蕭寶融。然後群臣逼和帝退位禪讓於蕭衍。蕭衍假惺惺三辭三讓後勉強接受請求。

公元502年,蕭衍在都城南郊祭告天地,登臺接受百官的朝賀,廢齊建立梁朝,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梁武帝。

梁武帝在歷史上確實能打能拼,得皇位憑的是實力,屬於眾望所歸。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文武全才的開國皇帝,晚年竟然被餓死在寺廟,這到底為什麼呢?

原來蕭衍開創了梁朝以後,吸取了南齊滅亡的教訓,勤於政務,勤儉節約,史書對他的評價是“一冠三年,一被二年”。

蕭衍日夜不敢懈怠,批改奏摺經常通宵達旦。在選官任命上唯才是舉,在他的治理下,梁朝國富民強、四方安定。



待國家大定,蕭衍有了享樂思想,沒有了以往的工作熱情,取而代之的是沉溺佛法,祈望長生不老。

蕭衍彷彿走火入魔,我認為蕭衍被某種理論洗腦了,始終走不出迷途。

比如他從43歲起就不碰女人了,從心裡認為碰女人是對神靈的褻瀆,這可苦了三宮六院裡的妃子們了,有時候人鑽起牛角尖來,九頭牛也拉不回!

蕭衍到死40多年沒碰過女人。他是歷史上名副其實的禁慾皇帝。

這還不是蕭衍最奇葩的舉動,蕭衍為了一心向佛,竟然先後四次出家當和尚。

也不知道蕭衍哪根弦搭錯了,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皇帝,從來沒見過不愛江山愛當和尚的皇帝。



蕭衍第一次出家是在公元527年4月,這一年他43歲。皇上很任性,國家需要他的時候,竟前往同泰寺出家當了和尚。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當和尚是家裡窮沒辦法才出家的,但是蕭衍的情況和老朱不同,蕭衍衣食無憂大富大貴,不知道他出家為了什麼?

有人說了,蕭衍是為了信仰,為了信仰人可以去死,相比死,出家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姑且信你了。

但是群臣不答應,國家不能一日無主,經過朝臣們的苦苦哀求,蕭衍三日後被接回了宮。

公元529年10月,也就是在第一次出家後的第二年,蕭衍第二次到同泰寺出家。

這次主持不敢收留他,蕭衍說,“沒事,我這次出家不回家了,趕緊給我剃度”。主持不敢得罪皇上,只好為他剃度燙戒疤。



就在蕭衍出家10天后,朝廷直接向同泰寺捐了一億兩銀子,唯一的要求就是贖回蕭衍。

公元546年5月,84歲的蕭衍第三次到同泰寺出家,這次朝廷用兩億兩銀子贖回了他。

公元547年4月,蕭衍第四次到同泰寺出家,十天後,朝廷拿出一億兩白銀贖回了蕭衍。

看到了吧?蕭衍四次出家,朝廷拿出來4個億為他贖身,國家財富都贊助了佛教。

梁朝時期的佛教很興盛,由於蕭衍的示範效應,當和尚成了一種時髦,老百姓荒了田地都去當和尚。當時人們說:“當和尚多好啊,整天不幹活,待遇又不錯。”

蕭衍雖身在朝堂,心卻在佛寺。有精力研究佛教理論,沒有心思治理國家。蕭衍重用小人和姦臣,造成了朝政昏暗腐敗,再加上亂建佛寺,剛愎自用不聽勸諫,以至於使梁朝國力衰敗。



恰在這時候,北齊的權臣侯景投降了蕭衍。

侯景是個胡人,由於他窺視北齊皇位預謀反叛失敗,這才投奔了蕭衍。

說白了侯景是個野心家和陰謀家。

當時老邁昏庸的蕭衍沒有看透侯景的為人,為了籠絡侯景,蕭衍把自己14歲的孫女蕭妙淽嫁給了他。

候景投降後,朝中大臣都知道侯景的為人,勸諫皇上遠離這個人,然而蕭衍置若罔聞,依然重用侯景。

群臣無奈搖頭嘆息道:“亂世就要來了!”

果然一語成讖,公元549年6月,“侯景之亂”爆發了。

侯景帶兵包圍了京都,梁武帝蕭衍被困數十日,在外無援軍、內無糧食的情況下,蕭衍讓侍衛掏鳥蛋吃維持生命,曾經的一代雄主竟落魄到這步天地,他曾經跪拜的神靈不知此時躲到哪裡去了?



歷史有時驚人的相似,人在危機的時候反而冷靜了下來,蕭衍彷彿看到了他曾經逼死南齊和帝蕭寶融的情景……

事是人非,自己和侯景有什麼區別呢?自己一生向佛,心中無佛,沒有善念,吃齋唸佛有何用?蕭衍終於明白了。

蕭衍醒悟的有點晚了,侯景怎能放過他,又過了幾日,蕭衍被活活餓死了,終年86歲。


秉燭讀春秋


梁武帝蕭衍,出生顯赫,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皇帝,在位期間也是勤政愛民,國泰民安,又為何會活生生的餓死呢?

梁武帝蕭衍的創業歷程

梁武帝生於蘭陵世家,並不似許多富家子弟渾渾噩噩虛度光陰,更不是一個沉迷玩樂的紈絝子弟,相反,他有著過人的才智,能文能武,有勇有謀,另外他在棋藝書法、音樂繪畫以及史詩經文等方面也十分的精通,有著很高的造詣,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全能之才。

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身世背景對一個人的前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蕭衍的門閥背景無疑是他步步高昇的一塊墊腳石,出生名門的蕭衍初為官便是衛將軍王儉的下屬,當然,他也沒有辜負眾人的期望,倚靠自己的才智得到了南齊掌權大臣蕭鸞的重用,並幫助蕭鸞奪得了政權,助他登基,之後也一直忠心耿耿,為國效力,安定國家。

出人意料的是蕭鸞僅僅在位5年便因病去世了,太子蕭寶卷即位,但這位太子是一個無能的昏君,不學無術,整日飲酒作樂,在登基之後更是過分,不但不理朝政,還濫殺無辜,聽憑宦官的讒言,殺掉了許多忠心耿耿的大臣,令朝中正直之士都人心惶惶,但又敢怒不敢言。

當時蕭衍洞察時局,審時度勢,招募了很多士兵,聯合南齊康王蕭寶融一起攻打齊國,剷除了昏君蕭寶卷,擁護蕭寶融登基,蕭衍也因此立了大功,提升為了大司馬,掌管著國家的軍事大權。

之後更是在眾人的擁立下滅掉了齊國,成為了梁國的開國皇帝,在他在位期間,國家繁榮發展,政局穩定,國庫充盈,百姓也安居樂業,可以說他算是一位難得的明君。

痴迷信佛,埋下禍根

梁武帝是個虔誠的佛教徒,虔誠到什麼程度,身為皇帝坐擁後宮佳麗三千,卻40年不肯入後宮,堅持守色戒;在皇宮中就是終日拜佛燒香,覺得在皇宮裡氣氛不夠濃烈,乾脆剃度出家,去寺廟專心禮佛,後來禁不住朝臣的再三央求才搬回皇宮,臨行之前還吵著說僧人還俗得交贖身費,大臣們無奈,湊了好大一筆贖身錢才將梁武帝帶了回來,這樣的戲碼上演過可不止一次,據說梁武帝前前後後剃度三四次呢!

佛教徒梁武帝一向主張寬以待人,當時朝堂中如果有人犯了錯,他都只是小小的懲治一下,用來警示,而他終日只顧燒香祈禱,已經發展到了逐漸不理朝政的地步,許多王公貴族和宦官奸臣們也就藉此以下犯上,這也為梁武帝蕭衍之後被餓死的悲慘結局埋下了禍根。

當時有個叫侯景的將士前來投靠梁武帝,此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自私,朝中的大臣們都勸說梁武帝不要輕信他,不要接納他,無奈忠言逆耳,梁武帝不僅接納了侯景,還將他封為河南王。

梁武帝早年膝下無子,便將自己的侄子蕭正德過繼到了自己的膝下,並且封為太子。但命運卻造化弄人,之後梁武帝又有了自己的兒子,他當然希望自己的親生兒子承襲王位,便又罷黜了太子,將自己的親生兒子蕭統封為太子。

但蕭正德也不是一個等閒之輩,性情兇狠又有野心,受到了如此這般的屈辱,自然是想要報仇的。因此候景便藉機與蕭正德聯合起來造反,並且向蕭正德承諾造反成功後會擁護他為王,蕭正德信以為真,從此便在私底下偷偷的與侯景勾結,暗中幫助候景。

之後候景發起叛亂,讓軍隊包圍了臺城,此時梁武帝醒悟過來已經為時已晚了,而他又久不理朝政,當時也並沒有人趕來救駕,因此梁武帝便被侯景囚禁在了臺城中。此時梁武帝已八十六歲的高齡,剛開始候景還會派人送一些粗茶淡飯給梁武帝,慢慢的便什麼也不送了,斷絕了梁武帝的飲食。多日不曾進食,沒有食物來填飽肚子,加之梁武帝年事已高,缺衣少食,最後竟活活餓死了。

梁武帝的悲慘結局與他過分的“菩薩心腸”脫不了干係,也跟他痴迷於燒香拜佛,到了不理朝政的地步密切相關,由於他寬容的饒恕了奸臣們的所有罪行,讓朝中的大臣們變得更加的放肆張狂,而他不聽勸阻接納侯景的行為,便是他被活活餓死的導火索。


史論縱橫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正是當時梁武帝的盛景。梁武帝在位時期是非常推崇佛教的,同時他也是一個佛教的信仰者。

至於梁武帝為什麼會餓死,以及他為什麼40多年不碰女人這些都和他信仰的佛教有關。梁武帝活到了86歲,在他沉迷於佛教之時,發生了侯景之亂,如此年邁的梁武帝已經手無束縛之力,被俘虜之後,起初侯景還是會給梁武帝送一些吃的,但是慢慢的就不再送了。直到這個時候梁武帝依舊在心中默唸佛經。身體虛弱以及食不飽腹讓這個無助的老人活活餓死了。

梁武帝是將進40多年沒有碰過女人,這其中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少年時候的梁武帝心中有了一個女孩兒,但是這個女孩兒和他一直沒有孩子,最後也離他而去。即便他是高高在上的皇上,但是他心中始終只有一個人。第二個原因就是在梁武帝外出之時,遇到了一位高僧,自此之後,梁武帝就沉迷於佛法。佛曰色即是空。這也就導致了他今後40多年沒有碰過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