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一直在路上——“不會辭職央視,去做訪問學者”。

2014年,4月10日,董卿缺席《我要上春晚》錄製,這引起了人們的各種猜疑。


據悉,這是董卿在央視的唯一一檔節目,不主持即被認為有出走可能,而央視節目組對此事三緘其口。有關“央視一姐”董卿,要從央視辭職的消息,一時被媒體炒得天翻地覆。


後來,董卿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認真地說:“我確實要去美國學習深造。我是以美國南加州大學訪問學者的身份,去美國學習的。但我沒有向央視提出辭職。學完了還要回來。”


提到董卿,我們自然會想起她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和《主持人大賽》,然後腦海裡出現那個手持話筒、對詩詞信手拈來的端莊女性。


董卿,一直在路上——“不會辭職央視,去做訪問學者”。


董卿,擁有美麗的容貌、穩定得體的工作、幸福美滿的家庭,可謂事業家庭雙豐收。如此優秀的一位女性,卻還要去美國學習深造,不免令人驚訝和佩服。


為何她如此努力上進?為何她一直在學習的路上?


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位“央視一姐”的經歷吧!


童年的影響


她曾經說,“學習是最有用的,抱怨是最沒用的。”而她自己用行動踐行了這句話。


她出生在文理雙合的家庭,父親是雜誌社編輯,母親則是物理教授。她的父親對她進行“魔鬼”教育——


“你不用擔心衣食住行,並不代表你不需要吃苦耐勞”。


父親對她嚴厲至極,董卿兒時剛能識字,爸爸就叫董卿抄成語、抄古詩。


董卿七歲開始做家務,並非她懂事幫父母分擔,而是父親要求她必須做。


從初中開始,董卿就會出去做假期工,記憶猶深的便是酒店服務員,打掃衛生、換洗床單……繁重的工作壓在小小身板上,累了哭了是常事。但是她的父親告訴她要堅持。


董卿,一直在路上——“不會辭職央視,去做訪問學者”。


是父親的教育,培養了董卿出口成章的才情,也是父母的教育,給了董卿獨立好強的個性,還是得益於父母的教育,董卿有著常人沒有的自律和進取。


機遇


1991年9月考入浙江藝術學院(現浙江藝術職業技術學院)的表演專業(大專)。畢業後董卿被分在浙江省話劇團,但是到了團裡之後並沒有什麼戲可拍。


1994年,董卿的生活出現了變化。浙江電視臺招聘主持人,董卿陪一個朋友去考試,自己也順道考了一下,結果卻意外的被錄取了。就這樣誤打誤撞迎來她的第一份主持人工作。


董卿在浙江電視臺工作了兩年,既做主持又做編導,她的工作如魚得水,生活也是十分的愜意。


後來,父母看到東方電視臺要向全國招聘,讓她去試試,董卿並沒有太在意的給上海寄去了她的帶子,半年之後竟然接到東方電視臺的複試通知。


1996年,董卿到東方電視臺工作。


董卿,一直在路上——“不會辭職央視,去做訪問學者”。


人不僅要把握機遇,更需千方百計,伸長觸角,張大觸鬚,創造機遇。走向成功的人,絕不是一個逍遙自在、沒有任何壓力的觀光客,而是一個積極投入、持之以恆的參與者。


不斷提升自己


董卿到上海後,發現自己只是新人,負責聯絡、催場,跑前跑後,在春晚劇組做劇務,璀璨的舞臺不屬於她。


於是她利用閒暇時間考了上海戲劇學院的電視編導系,1999年順利從本科畢業。


1999年,董卿報考華東師範大學,並順利進入中文系古典文學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


2007年進入上海戲劇學院攻讀MFA藝術碩士學位,2009年4月畢業。


她曾說過,“在機會來臨之前唯一能做的,是忍耐和努力。”


於是她不斷忍耐、磨鍊、提升自己,為了在機會來臨時,與機會相見不恨“早”。


董卿,一直在路上——“不會辭職央視,去做訪問學者”。


每一步都走得都有價值


2000年,董卿主持一場“上海—悉尼雙向傳送音樂會”,她風格大氣,英語熟稔,因此一舉奪取2001年中國播音主持界的最高獎項——第五屆中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獎”,在當時評委幾乎沒有一個人認識她的情況下,全票通過。


獲“金話筒”獎不僅讓董卿小有名氣,也為她帶來了另一次重要的機會,到中央電視臺工作。


在央視工作的頭兩年中,董卿共主持了130多場晚會和文娛節目,並從西部頻道調入綜藝頻道,摘取春晚主持的花冠。


2005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由李詠、周濤、朱軍、董卿組成的“春晚四人搭檔”首次亮相,和其他三位主持人相比,大家對董卿的目光有些陌生。


但是,慢慢地,“董卿”這個名字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


董卿,一直在路上——“不會辭職央視,去做訪問學者”。


她主持的幾檔綜藝節目尤其是大型晚會都具有很大影響力。她作為目前出鏡率最高的綜藝女主持人,其工作量也可想而知。


由於董卿的電視業務突出,2005年起,連續8年被評為央視年度“名、優播音員主持人”。


從2005年起至2016年,董卿連續十三年擔任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元宵晚會及其他重大晚會的主持人,成為央視力捧的一姐。


正如她所說,“機會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頭腦”。


董卿從一個無人知曉到如今眾所皆知的女主持人,靠的是努力。她不斷學習,不斷嘗試,讓自己變優秀,抓住任何一個可以發展的機會,接觸更多的人,站在更大的舞臺上,讓更多的人認識。


董卿,一直在路上——“不會辭職央視,去做訪問學者”。


一路發展


2008年8月24日,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董卿等人擔綱活動解說。


2010年4月30日晚,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開幕式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舉行。董卿等人擔綱開幕式解說。


2010年8月4日,2010年廣州亞運會進入100天倒計晚會在廣州天河體育館舉行。董卿擔綱晚會主持。


2010年10月31日,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閉幕式文藝晚會在在世博文化中心舉行。董卿擔綱晚會主持。


2010年11月12日,2010廣州亞運會暨第16屆亞運會開幕式正式在海心沙島上演。董卿等擔綱開幕式主持,並和朱軍搭檔解說開幕式序曲“珠江巡遊”。


2013年2月,董卿登上雜誌《時尚生活》封面,並拍攝了一組時尚大片。


……


董卿,一直在路上——“不會辭職央視,去做訪問學者”。


董卿曾說,“只有大膽嘗試過主持各類風格的節目,才能分辨清楚自己的最佳定位,最佳風格。”


也許就是這一路上,她不斷嘗試主持各類活動和節目,她才更好的定位自己,給觀眾展示自己最閃光的一面。


放下話筒,留學深造


2014年4月10日,董卿因沒有現身她在央視主持的唯一日常節目《我要上春晚》的活動現場,而被大家猜測她欲從央視離職。


4月16日董卿首度開腔回應傳聞,表示的確欲暫別央視,但並不是辭職,而是以美國南加州大學訪問學者的身份,赴美進修。


“有些時間,學會離開是給自己選擇了更寬闊的未來。”


董卿選擇短暫離開央視一年,奔赴美國學習,是為了提升自己,為了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自己。


董卿,一直在路上——“不會辭職央視,去做訪問學者”。


迴歸舞臺,閃耀照人


2015年7月6日,董卿亮相央視一套勵志綜藝節目《挑戰不可能》新聞發佈會現場,並擔任導師。


2016年2月12日,由董卿主持的科教頻道原創文化益智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在綜合頻道首播。


《中國詩詞大會》讓人們重新認識了董卿,並在她身上體會到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真諦。


2017年2月18日,文化類節目《朗讀者》開播,在電視行業工作22年的董卿不僅是節目的主持人,還第一次擔任了製作人。


董卿,一直在路上——“不會辭職央視,去做訪問學者”。


2019年10月13日,由董卿主持節目《故事裡的中國》開播。10月26日,節目《中央廣播電視總檯2019主持人大賽》開播,董卿擔任節目點評嘉賓。


……


董卿的一句語錄,“人的潛能其實遠超過自己的想象,你不挖掘就永遠不會知道。”


她已然站在眾人仰望的高峰上卻仍不忘繼續向上,不斷追求卓越的自己。她不停挖掘自己的潛能,做主持、做編導和製作人等,打破過去的自己,讓世界重新認識她!


董卿,一直在路上——“不會辭職央視,去做訪問學者”。


結語


“成功是偶然裡有必然,必然裡有偶然。”


董卿的成功是不懈努力的必然結果,其中也有機會和運氣降臨的偶然。


偶然裡有必然,但當機會來臨時,沒有努力,也無法把握住機會,這份偶然只能浪費。


必然裡有偶然,但若沒有前期的努力做鋪墊,就沒有了必然,何來偶然呢?


董卿,一直在路上——“不會辭職央視,去做訪問學者”。


希望我們都能在偶然來臨前努力,做好充足的準備。也能在必然發生後,把握機會!


作者凌晨LFY,熱愛文字,喜歡用文字表達情感。生活千姿百態,情感豐富多彩,我都想與你分享!想了解更多,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最後,謝謝你讀到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