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看過《被光抓走的人》,說說你對這部電影有什麼理解?

羊村白雪


一開始以為又是拼盤式糖水愛情片,沒想到是一部非常深刻洞察現代情感關係的電影,看完會若有所思,甚至痛徹心扉。它探討的主題跟《婚姻故事》類似,把看似真摯的愛情解剖開給你看,看它的結締組織,看它的病理形態,看在脆弱不堪的現代婚姻制度下,人和人到底該如何相愛。片中所有演員都很出彩,把一個開腦洞的概念設定落到了實處。黃渤影帝級表演沒得說。譚卓最近演的都是內心戲大於行為表現的角色,比如同學聚會,全程一句話沒說,眉頭緊鎖,眼裡有戲,還有回家後躺在床上背對老公時的憤怒和屈辱,都很有張力。

而且故事真的很不錯,玩概念,有創意、有想法,關鍵還很接地氣。高奇幻設定下映照的其實是關於愛情這一社會話題:當相愛的人被光帶走,那留下來的人又將如何面對?不僅玩概念,還玩反差,片名叫《被光抓走的人》,但主角反而是那群被光留下的人。有人在尋找答案,有人陷於猜忌疑雲,諸多設定更讓人細思極恐。但黑色幽默的表達卻又讓人忍俊不禁,看似不愛的人一起消失,明明相愛的人卻留了下來。

說到底,愛情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哪有絕對標準,關鍵還是要自己用心感受。電影給我們每個人提供了一種參照,但答案在每個人心中![機智][機智][機智]








小林影視迷


Gone with the light ,翻譯相當直白的一個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Gone with the wind》,不同於《亂世佳人》的史詩厚重感,這部電影是虛構的,但是它們都直麵人性和愛情。

  一束神奇的光,伴著一陣眩暈,帶走了地球上的一部分人。隨著世界各地的相繼報道,人們也是慢慢陷入恐慌,難道是世界末日要來了,犯罪率也隨之呈現病毒式的上升。

  通過科學家的對數據的精準推斷,發現被帶走了大多是相愛的人,一對一對的消失,瞬間謠言四起:帶走的人之間都是因為愛情。

  那麼被留下的人呢?

  激情褪去何去何從

  由黃渤飾演的武老師和譚卓飾演的銀行職員是影片的主線。不相信流言蜚語的他,依舊保持生活該有的樣子;為人師表的他尤其好面子,處處向人驗證他與老婆之間是有愛情的,他們之間沒有問題。然而他也慢慢的被擊垮,開始對妻子產生了質疑;隨著年輕女老師對他的表白,他也是對自己產生了質疑。

  逃不過七年之癢

由白百何飾演的李楠,一心一意要跟自己的老公離婚,然而婚沒有離成,老公卻消失了,他到底是跟誰一起消失的?為了一探究竟,她相繼挖出來小三、小四,甚至還有老公之前的朋友,但是她們卻沒有消失,最後通過視頻才發現是因為車禍喪身。

  門不當戶不對能有愛情嗎?

  這對年輕的情侶,得到了女方的父母極大的反對。在女兒的眼中,父母之間的夫妻情分早就名存實亡:父親在外邊鬼混,包養小三;母親在外邊賭博,整天不回家,然而隨著白光出現他們卻一起消失了,她們不是沒有愛情嗎,對於女兒來說這簡直是極大地諷刺。而她的男友為了證明他是愛她的,在強睡了她之後,用選擇跳樓的方式證明了對她的愛。

  兄弟情還是?

  由白客飾演的混混筷子,也是頗具亮點的。在影片中他對對於人物的刻畫很有感染力,為了找到自己兄弟消失的原因,他開始了各方面的求證,雖然這條線描述的不太清楚,但是很隱晦的展現了一段同性之愛,那把電動牙刷便是情感的寄託。

  被光帶走的人,就是被愛情帶走的人,難道存在於現實世界的情侶、夫妻、戀人他們之間都沒有愛情了嗎?

  在影片的後半段,官方新聞也公佈了消失的人與愛情之間並沒有太大關係的新聞,這與之前各大媒體盛傳的消息大相徑庭。

  那麼什麼是愛情?為什麼相愛的彼此卻沒有被帶走?

    愛情不是說出來的,也不是做出來的,而是在一天天的日子中過出來的,就像焦俊豔飾演的年輕女老師對武老師所說的:"也許我和你做愛了,我就不再愛你了!"他們剋制了自己內心的衝動,理清了激情和愛情的區別。

  最終譚卓終於鼓起勇氣,向丈夫袒露心扉,從來沒有出軌的念頭,而丈夫也是表以同樣的態度。譚卓的那一聲大哭與其說是壓抑情感的釋放,更是對流言蜚語的抗爭。我們如此相愛的一對,為什麼會變得如此互相猜疑?

  之後一個三分鐘的長鏡頭:兩口子沒有太多的話語,在廚房一起準備晚餐,讓人倍感溫馨。

  這不就是愛情該有的樣子,我愛你、你愛我就足夠了!

  被光帶走的人,他們到底去哪裡了?即使到影片最後一刻,也沒有跟我們揭曉,然而這些都不再重要,或許消失的是電影中的萬千面孔也說不定,我們就相信他們去了一個烏托邦世界吧!

  激情總會褪去,人們將要面對的終歸逃不過柴米油鹽,終究都是迴歸到平淡普通的日常生活。與其盲從,在意他人的偏見,不如多著手眼前,珍惜當下的愛情生活。

  試想一下,如果當光芒降臨,你會有怎樣的抉擇?答案也許只有你自己知道。

  應該有很多人希望自己 Gone with the love!





可愛的好爸比


平淡的城市中,平靜的一天,所有平凡的人們都在過著各自平平常常的生活。

然而,忽然地,

一道光照耀過後,光帶走了一些成對的情侶,於是,留下來的人,都被陰影給籠罩的黑暗了。

不知光有沒有將消失的人帶去光明的天堂,

但,我們確知,

被光拋棄而留下的人,從此生活在了黑暗的地獄中。

被工作壓力逼迫、被情感灰色地帶困擾而懷疑彼此愛情的武氏夫婦,

想珍惜婚姻卻愈發活成了她人的李楠,

即便是小三的身份,也一定要追問出為什麼真愛不是自己的何小芬,

耿直粗暴的糙漢筷子不惜犯罪、苦守等候一個究竟是先消失還是先死亡的回答,

愛情也好,生活也好,幾乎每個人都被他人莫名其妙的冤枉過,

被生活毫無原因的誤會過;

更可怕的是,當所有人都在懷疑你的時候,你竟然自己也開始懷疑起自己來。

即便是一對甘心為對方犧牲致死的愛人,都在這樣的質疑下,迷失了一切。

而本片所傳達的正是,當我們在面對這樣的困境的時刻,

我們要的,是,篤定自己和相信愛人。

片子的不足:

整體的寓意表達以及敘事都算流暢,但關於光帶走人的基本設定,缺乏必要的合理性。

比如開始發現的時候,是校園的情侶。

既然是從學生情侶開始驗證,那麼作品一開始是想要觀眾一定要向被帶走的人是真愛,這個方向發展的。畢竟青澀的愛情相對來說更為純粹一些。(當然,我也聽說,現在有些小盆友,玩的比我們當年花哨多了)但後面又給留下的很多人漂白和洗清。

最後,不論是黃渤夫婦還是王珞丹夫婦,以及跳樓的青年戀人,這些沒有被光帶走的人,都是有著真摯愛情的。

那麼,開頭的光帶走的情侶,到底是處於什麼邏輯,就含糊不清了。

如果你說,就是隨機帶走的。

那麼道理是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這是一部電影,這個光它不是真實存在的,故事創造它出來,就是要它形成一個強設定下的強邏輯,如果你最後又否認這個強邏輯,只是含糊的說一句,剩下了的人也未必不是真愛。

那麼,雖然不算打臉,但也難免有偷耍流氓的嫌疑。


小寧影集


在沒走進電影院前,我以為《被光抓走的人》是一部充滿了笑點的電影,就像黃渤在《心花路放》中的那樣,雖然主人公的愛情故事很悲催,但是看片過程中卻笑聲不斷。但看完了《被光抓走的人》後,我是倒吸了一口氣,這部影片的沉鬱氣質,讓我想起了顏丙燕主演的《萬箭穿心》,不要說笑,哭都哭不出來。沒想到《被光抓走的人》是這樣一部電影!

編而優則導的董潤年編劇過的作品包括《老炮兒》《瘋狂的外星人》和《心花路放》,三部作品都取得了票房成功。可以看出,《被光抓走的人》中都有這三部電影的元素,比如《老炮兒》中對於現實社會的揭示,《瘋狂的外星人》中對於科幻元素的設定以及《心花路放》中對於中年情感的逼真描繪。所不同的是,《被光抓走的人》更加犀利,更加直接,並且將所有的喜劇元素全部剝離。這樣的電影,看片的感受一定不會太舒服,目前6000多萬元的票房是黃渤這幾年來主演過的電影中最低的一部了。

影片的科幻設定被不少觀眾所詬病,認為這樣淺顯的設定有點小兒科的味道。其實這種假定性很強的設定在國外電影中比比皆是,比如上半年公映的《昨日奇蹟》,影片假定一次神秘的全球大停電,讓地球上幾乎所有人都忘記了披頭士樂隊的人和歌,只有一個三流歌手記得歌詞,他憑著記憶寫出了這些歌,迅速成為全球的偶像。對比《昨日奇蹟》會發現,《被光抓走的人》這個設定雖然勉強,但也是可以接受的。

影片中的四組情感關係的設定也有典型性,基本上涵蓋了老中青幾代人。董潤年導演在採訪中也說過,“白光、消失的人就是一個隱喻。白光其實就是生活”。因為這道光的出現,很多現實中隱藏的矛盾就顯示出來了,其中黃渤和譚卓飾演的中年夫妻,代表在婚姻中愛已經變淡了的那群人;王珞丹飾演的妻子等幾位女人,代表愛情已經消失的那群人;小年輕殉情的那一組,代表著正在狂熱愛情中的那群人;白客飾演的筷子,代表的是邊緣人物的愛。應該說,影片中對於這四組情感關係的探討還是非常真誠坦率的,觀眾看到的片中這些演員,幾乎都脫去了身上的明星光環,還原成生活的本來樣子。尤其是黃渤,這個角色跟他之前的草根氣息有很大的不同,影片中的武文學,因為教師的身份,對於面子和流言蜚語尤其在乎,影片抓住了這個知識分子的心理特點,進行了生動的描繪。黃渤的表演還是在線的,這種內斂剋制的表演不能說有多驚豔,但也挑不出多大毛病。但過多的人物關係,也削弱了影片對於人物刻畫的深度。




二炮推電影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看過黃渤、王珞丹主演的這部《被光抓走的人》,影片主要講述了一道神奇的光籠罩地球,一部分人被光抓走,而剩下來的人們即要探尋真相找到原因還要直面自我的故事。影片選用了一個新穎的視角來探討當代人們關於愛情的話題。這部電影雖然名字叫做《被光抓走的人》,但它並沒有拍那些被光抓走的人,而是表現那些被光留下的人。您在提出的問題中尤其關心對這部電影的男女關係和婚姻制度的理解,那麼我就從這兩個方面來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我談一談對這部電影裡男女關係的理解:

影片中設定了四組男女關係,涵蓋了老中青幾代人。我對這部電影男女關係的理解是,白光其實就是“生活”,因為這道光的出現,很多現實中隱藏的矛盾就顯示出來了,其中黃渤和譚卓飾演的中年夫妻關係,代表在婚姻中愛已經變淡了的那群人;王珞丹飾演的妻子等幾位女人,代表愛情已經消失的那群人;小年輕殉情的那一組,代表著正在狂熱愛情中的那群人;白客飾演的筷子,代表的是邊緣人物的愛。

其次,我來談一談對這部片子婚姻制度的理解:我認為這部電影對婚姻制度的闡釋更注重於責任兩個字。愛是激情、愛是可以為對方不顧一切、愛是相守、愛是為對方甘於平淡……每個人對於愛情都有不同的理解,但無論什麼樣的愛情,都離不開“責任”二字。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愛是責任,因為一旦你愛一個人,和他/她進入到了彼此的世界,就要對彼此負責;然後你們一起組建了家庭,共同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就要一起為家庭、為這個屬於你們的新世界負責。以上就是我對《被光抓走的人》這部電影裡關於男女關係和婚姻制度的理解,請多點評。





春天的小蜜蜂


《被光抓走的人》絕不屬於科幻,雖然它的設定聽起來聳人聽聞,一道光柱籠罩城市,一些人旋即消失不知所終,最終發現,這些消失的人都是陷於愛情之中的人,而倒推回去,那些被遺棄者,都是沒有愛的人,無論他們是否處於徒有其表的戀愛和婚姻之中。這樣的類型是典型的高概念和強設定題材。它的難度在於必須在極其脫離現實的大背景下,呈現出最真切的現實。而這個故事選擇了用一場無名災難作為藥引,探討愛情。它的本質是標準的文藝片,探討親密關係的困境,只是被光抓走的強設定讓一切都蒙上了一層霧濛濛的末日之紗。這天降的考驗,神明的嘲弄,令一切玄妙起來。

同性之間的,婚姻之外的,秘而不宣的,道德不容的,一切被埋藏的感情都被激發出來,有人認命於自己不處於愛情之中的現實,也有更多的人拼命證明自己與愛的關聯。愛,在後災難之時成為了一種道德與正確,即便平日裡人們對於這個字羞於出口。

黃渤飾演的中年老師武文學拼命證明自己與妻子之間的愛情沒有消逝,卻意外在一段婚外情中進退失據,王珞丹飾演的都市白領李楠行將離婚,卻意外撞見一個又一個丈夫的小三,讓她重新認識了那個男人,白客飾演的筷子為一個同性愛人的死義無反顧地交付自己,更何況還有周遭那些形形色色被愛所困的眾生窘態。世間成了試煉場。

這故事裡哪些人是真的相愛,哪些人又是逢場作戲呢?武文學和妻子,一邊例行公事的進行夫妻生活,一邊討論著職稱和送禮,最終意興闌珊的草草結束,去給女兒做早餐,那些日常陪伴不是愛嗎,但愛又是如此了無生機嗎?嘴上說著不在乎男人的死活,卻拼命尋找丈夫下落的白領李楠,遇到丈夫生前的幾個小三,哪一段感情是真愛?似乎都是,又都不是,那男人不同時間不同心境下的剖白或許都是真心流露,但時過境遷,怎麼看都是渣男的油滑、矯飾與辯駁;筷子那段不可為外人所訴的隱秘同性之情,那兩個被父母阻撓以跳樓相逼的小情侶,他們為了證明自己的愛,連死亡都在所不惜,可即便如此,為什麼上天的那道光芒對他們視若無睹?誰又能證明和定義真愛,處於一段關係中的人還是某種秘而不宣的高蹈力量?這場試煉最終讓一些人對於愛更加困惑,而讓另一些人洞若觀火。

這部電影的標籤之一是科幻,其實科幻只是一個外殼,唯一的作用就是賦予 “白光”一種合理性,電影中不斷穿插中國新聞聯播和國外媒體的報道,向觀眾交代信息的同時也都是為了營造電影的“真實感”。電影中甚至還用了“量子力學”和“量子糾纏態”來試圖解釋“白光”,對“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個梗都爛熟於心的21世紀觀眾來說,這個笑果在影廳的效果真的是“瞬間爆炸”。當然本片笑點之密集根本無法一一列舉出來,更難能可貴的是每一個笑點都是和人物所處的環境緊密結合,簡單說就是笑點非常生活化,充滿原創性,簡直是把無數真實的生活場景鮮活的展現在熒幕上。契訶夫曾經說過,去展示而不要去講述。《被光抓走的人》完美印證了這一藝術論斷的正確性並進行了實踐。“真實感”和可“笑”是觀看電影前期帶給人最明確的感受,當時我的腦袋飛速旋轉,大致已經想好了一個短評——用荒誕的形式講述現實的內容,用零散的片段闡述凝練的主旨,用喜劇的外衣披裹悲劇。看完了之後,我只覺得,媽的,不能這麼寫,不是因為不對,而是因為太少,這些評論只囊括了影片的冰山一角




地平線跳躍


作為一位工程師和世界科幻文學最高獎雨果獎的獲得者,一直以來,劉慈欣的話並不多,甚至非常謹慎。正是因為這樣,董潤年沒想到自己執導的第一部長片就獲得了劉慈欣這麼高的評價。

在12月9日晚上,電影《被光抓走的人》首映結束後,劉慈欣甚至有點激動地說,科幻作品,從深刻的角度講,每一個小小的奇觀都能給社會帶來很大的變化,但一些科幻作品往往只注重製造奇觀,而忽略了它給社會生活和人的內心帶來的變化。

簡單地說,《被光抓走的人》是一部“科幻+愛情”的電影。電影講述了一道奇特的光降臨地球籠罩城市,一部分人被光抓走,傳言中這些消失的人都是相愛的,而留下來的人們既要探尋真相,又要面對自我情感的審視。然而,在很多人都以“科幻”的標籤來期待或者評判這部電影的時候,電影的敘事又迅速轉入了現實主義。



曉軍影視剪輯


《被光抓走的人》的宣傳中一直自稱為“軟科幻”,當然,這麼說也沒有錯。

所謂“軟科幻”,往往是指弱化科技幻想的成分、通過科幻背景來討論社會科學問題的作品,而“硬科幻”則正好相反、主要是對於自然科學技術(尤其是物理科學)的想象。我提到這一點並不是想顛覆這兩個概念,而是想討論一下在“科幻”之外、“奇幻”又和它是什麼關係。

我們經常將“科幻文學”和“奇幻文學”統稱為“幻想文學”,這種說法其實還有一層深意:也許“科幻”與“奇幻”本身並不該進行什麼區分,也許二者本就是同一種事物——幻想——而已。

在看《被光抓走的人》時,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問題:這部電影到底算是“科幻”還是“奇幻”呢?

這個問題是沒有答案的。一束能把相愛之人帶走的光,這當然可以是什麼更高維度的未知事物,也完全可以是一種神奇的魔法;又或者,當一種未知事物突然出現,當一種神奇的現象無法用現有科學來解釋,這既可以是一種“科幻”、也可以是一種“奇幻”。

“魔法就是未知的科學”,我想的確是如此。

所以我並不太喜歡將作品區分為“科幻”或者“奇幻”,當然更不會對不同的類別區別看待。

一切“幻想”都不過是為了揭露“現實”,正是因為“幻想”不是真實的,我們才有可能通過它們來看清真實的“現實”;就好像我們只有通過凸透鏡才能看清事物的真實樣貌,就好像我們只有通過思考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我們從來不能通過直接觀察事物本身來了解“現實”,總要經過一些背離了“現實”的曲折與“幻想”。

怎麼說呢。大象無形吧。

1

我們先來概括一下電影的內容。

有一天,世界範圍內突然出現了許多光束,分別籠罩了不同的城市和地區。在光束出現的地方,就會有人突然消失,有些人通過統計學分析認為,被帶走的人都是相愛的人。這種說法在留下的人中廣為流傳。

“如果被帶走的人都是相愛的,那麼是不是留下的人就都不相愛呢?那麼留下的人之間是否還存在著戀情,是否該維繫婚姻呢?”

這種猜疑隨著光束也出現在了留下的世界中。

所有人的關係都因此經受著挑戰,有些暴露出了問題,有些解決掉了問題。當然,故事裡的角色最後如何並不重要,畢竟他們都只不過是“幻想”——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應該如何面對。

故事裡的光束有一種象徵意味。

光的出現,就會照亮陰影與黑暗,於是所有婚姻、戀情中隱藏在緘默中的陰影就暴露出來了。

而這部電影本身也就是一道光束,它也想讓我們所有人思考自己心中的“愛”,也想暴露一切關係中的一切陰影。

不過也像光一樣,這部電影並不會消滅任何陰影,因為光總會消逝,而陰影也會隨之再度出現——它不會消滅陰影,只能讓我們認識和理解陰影。

現實中不也是如此嗎?沒有光,我們就不可能認識陰影;正如同沒有陰影,我們也不可能認識光。

所以,通過質疑“愛”,我們才能在這裡聊一聊“愛”。

2

我們來聊聊“愛”。

電影裡有一段臺詞很有意思,是武老師的女兒質疑父母之間愛情的時候。女兒說既然如此那你們為什麼不直接離婚呢,武老師惱怒地想要跟她解釋:我們之間的是親情。

說來有趣,每當說到“愛”,我們總會首先想到“愛情”,可是難道“親情”與“友情”中就沒有“愛”嗎?“愛”真的是這麼玄之又玄的東西,毫無緣由地存在於某些情感之中,又毫無緣由地不存在於某些情感之中嗎?而我一直以來最想問的問題依然是:如果結婚就意味著兩個人之間從“愛情”轉變為了“親情”,難道在民政局拿到一個小本的瞬間,“愛”就神奇地被某種力量消滅了嗎?

當然了,這只是反問而已,我的答案就在問題之中。

所以我的結論也很簡單:不論是在“愛情”中、還是在“親情”“友情”中,“愛”都是存在的,並且都是完全相同的;的確,“愛”在不同關係中有不同的表現,但是這並不是因為“愛”本身有所不同,而是由於其他因素。

我們慢慢來說。

3

“愛”究竟是什麼。

我相信“愛”從來都沒有什麼神秘或者驚人之處,我相信“愛”很尋常,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感受過“愛”、也給予過“愛”。

《真愛至上》說“愛”遍及我們生活的一切角落。

我想這是真的。

那麼,“愛”究竟是什麼。

“愛”僅僅只是一種善意,這種善意讓我們希望他人能夠快樂幸福,這種善意讓我們希望幫助和保護別人;這種善意出於本能,也完全可以有科學上的佐證(比如我們的基因決定了這種“善意”、因為這讓我們有更高的存活率,比如這種“善意”來自於我們對於他人的“共情”、而這種“共情”由於教育而成為一種習慣、讓我們每時每刻都會考慮他人的情感……諸如此類可以有很多解釋,但是這畢竟不是我們要考慮的事),我們天生的善意讓我們總是願意給予“愛”,也讓我們希望獲得“愛”。

“愛”就是這麼簡單,而且在絕大多數的關係中,這種“愛”都是存在的。我們希望家人、愛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能夠幸福,我們也願意為了他人的福祉提供幫助,甚至願意自我犧牲;這並不罕見,我相信我們所有人都會有這種感受……雖然有時會出於現實考量而沒有執行,但是“愛”並不是一種行為,而僅僅只是一種情感。

我們所有人天生都是“博愛”的,“博愛”並不是什麼偉大的品格,也不應該用於任何的反諷,我們所有人都是如此。

我們願意給予“愛”,也希望獲得“愛”,很多時候都是不分對象的。

我們天生普愛眾人,只是現實讓我們不能如此。

怎麼說呢,也許我們都跟上帝差不太多——只是我們雖然“至善”,卻並不“全能”。

4

但是“愛”在不同的關係中有不同的表現,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任何關係中,我們不僅僅要遵循自己“愛”的本能,也要考慮現實。

我們沒有強大到能夠無視現實對於我們的傷害,我們仍然要竭盡全力保護自己,換句話說,我們還需要“安全感”。

而“愛”與“安全感”往往是對立的。

大家想必都知道《EVA》裡面提到的“刺蝟效應”:刺蝟想要靠近相互取暖,但是靠近卻會被同伴身上的刺傷害。

渴望給予並獲得“愛”的心理,讓我們想要靠近他人,但是一旦靠近他人就會受到傷害,所以“安全感”讓我們想要保護自己、保持距離。

這種矛盾的不同狀態,就是“愛”在不同關係中的不同表現。

我們依然從“愛情”“親情”“友情”三者來說明。

“友情”是三種關係中個體距離最遠的,我們對大多數朋友都不需要完全敞開心扉,我們和朋友一起玩樂、一起聊天,但是並不會深入他人的生活;我們會與朋友保持距離(“保持距離”——這一直以來也正是交朋友的第一課),所以我們的“安全感”並不會發出警報,與“愛”相安無事。

在一定距離之外,我們對朋友保持善意,對他們有美好的祝願,也願意出手相助,這就是“友情”中的“愛”。

“親情”是三種關係中個體距離最近的,我們從出生起就和家人在一起,大多數家庭都通過血緣和道德聯繫在一起,家人之間不會互相傷害、對於彼此完全信任;只要“完全信任”的前提下,即便我們與家人距離很近,我們依然有充分的“安全感”、相信家人不會傷害自己,所以也能與“愛”相安無事。

我們完全信任自己的家人,所以無需與他們保持距離,因此可以向他們表達完全的善意,也可以從家人身上索求完全的善意,這就是“親情”中的“愛”。

“愛情”則處於以上兩種關係之間。我們希望能和愛人跨越“友情”那種距離,從而可以與對方分享完全的善意,這是我們心中“愛”的希望;但是同時我們又不會完全信任對方,因此希望能夠證明雙方的完全信任,從而保證自己的安全,這是我們心中“安全感”的希望。

不過很遺憾,“完全信任”是不可能被證明的,因此我們的“安全感”總是得不到滿足,總是與“愛”相互鬥爭;這種不穩定的狀態,就是一切戀情與婚姻矛盾的根源。

不過說來可笑:在正常的“友情”與“親情”中,“愛”總是能夠自得其所;而在正常“愛情”中,“愛”卻總是需要和“安全感”鬥爭,爭奪對於我們行為的控制權;然而我們卻總是會首先注意到“愛情”中這種不安定、不完全的“愛”。

正是因為我們心中的“愛”並不能“愛情”中得到滿足,才會產生嫉妒、痛苦、悲傷,才會吸引我們的注意,甚至成了大多數人眼中“真正的愛”。

人啊,真的很喜歡戲劇性。

怎麼說呢,愛哭的孩子有糖吃嘛。

5

關於“愛”,總是有很多可以聊的事。

愛與性,戀愛的本質,婚姻的本質……總是有很多事情可以思考,不過我們在這裡就不再多說了,畢竟篇幅有限。

現代愛情題材的作品很難有所突破,絕大部分都只會讓人感覺無聊,很幸運,《被光抓走的人》至少還足夠有趣;也許未來還會有其他有趣的作品,也許我們還能繼續聊聊“愛”這個話題——

如果幸運,我們再續。











鑫源說娛樂99


您好,我是笑哥影視,很榮幸回答您這問題,這部電影的標籤之一是科幻,其實科幻只是一個外殼,唯一的作用就是賦予 “白光”一種合理性,電影中不斷穿插中國新聞聯播和國外媒體的報道,向觀眾交代信息的同時也都是為了營造電影的“真實感”。電影中甚至還用了“量子力學”和“量子糾纏態”來試圖解釋“白光”,對“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個梗都爛熟於心的21世紀觀眾來說,這個笑果在影廳的效果真的是“瞬間爆炸”。


當然本片笑點之密集根本無法一一列舉出來,更難能可貴的是每一個笑點都是和人物所處的環境緊密結合,簡單說就是笑點非常生活化,充滿原創性,簡直是把無數真實的生活場景鮮活的展現在熒幕上。契訶夫曾經說過,去展示而不要去講述。《被光抓走的人》完美印證了這一藝術論斷的正確性並進行了實踐。

“真實感”和可“笑”是觀看電影前期帶給人最明確的感受,當時我的腦袋飛速旋轉,大致已經想好了一個短評——用荒誕的形式講述現實的內容,用零散的片段闡述凝練的主旨,用喜劇的外衣披裹悲劇。看完了之後,我只覺得,媽的,不能這麼寫,不是因為不對,而是因為太少,這些評論只囊括了影片的冰山一角。 “白光”作為不可操控、不可琢磨之最高力量的代表,或者說是最高力量的一種象徵,照進了人們的生活,彼此相愛的人全都消失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捫心自問,我們這些被留下的人,究竟是可憐人,還是騙子。」


這是片中李誕的話。這束光照進了片中四個主人公的生活,這被留下的四個人,代表了四種愛的困境。 電影中也有展現,婚姻強調了愛情的責任與義務,愛情則滋養了婚姻的存續。從此意義上,李楠的婚姻早已是名存實亡,丈夫留戀於不同女人之間,他對於愛情的認識停留在享受追求的過程和歡愉的時刻,當情慾減退,宴會散場,他便匆忙逃去。

這樣的男人懼怕責任,也無法擔當起責任,跟這樣的男人步入婚姻是可怕的,因為他求愛時作出的承諾不可輕信,它的有效期實在太短,輕信的結果就是註定慘淡的收場。 充滿危險的地下職業,同性戀,偏執,單拿出一點,在中國當下的社會環境下談婚論嫁都十分困難,當這幾個標籤融合在一個人身上的時候,連談論他的未來都變的幽暗。筷子選擇斷送自己的未來,與其本身明白在周邊環境的傾軋下,他根本沒有呼吸的空間不無關係。


在病床上,男友被包裹成粽子,劉佳一說出了自己心裡話,男友的以死明志換來的是劉佳一無論風雨都照顧他的承諾,她究竟是一時興起還是矢志不渝,這一切都不好說,但此時此刻,兩人廝守的意願如此強烈,某種程度上,這就是導演給出的答案,二人將以這種姿態進入婚姻。

四人的愛情問題各不相同,採取的態度與方式也不相同,展現出了愛情的差異性,然而芸芸眾生在愛情剛剛來臨時,難掩的悸動,在愛情死去時失魂落魄的悼念,在愛情中丟失方向時無盡的迷惘,這些感受都是相通的。“白光”究竟代表了什麼呢?導演的回答說是一種象徵,“有的人將其解讀成時光,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年幼時一同的玩伴、初戀現在早已不在聯繫,曾經多麼要好發誓永遠在一起,如今都已天各一方,音信全無,長大的過程就是失散的過程,他們就是我們的,被時光抓走的人。”

這個說法讓人點贊,而我本人更願意將“白光”認為是一種最高意志,當然作品的最高意志便是導演的創作意圖,通觀全局,不難發現,“白光”作為一種終極審判的力量,它來了,它審判,它回答。


笑哥影視


《被光抓走的人》正式上線各大影院,《被光抓走的人》這部影片是一部科幻愛情電影,其講述的是如果有一道神秘的光把一部分人抓走,社會的平靜與法則被打破,我們該怎麼辦?而關於觀看《被光抓走的人》電影的觀後感以及影評,小編準備了以下文章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被光抓走的人》觀後感及影評【1】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夫妻是渡船的客”,兩個人就像遠行的客人,在渡船的時候遇到了彼此,然後互相陪伴同舟同濟。

  所以電影選擇以渡輪開始,繼而採訪老中青三代對愛情的看法。老一輩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在一起了。年輕一代說,彼此吃個串串,吃到店關門,店員說你們結婚吧,然後就結婚了。快節奏的生活,愛得快,去的也快。

  電影分四條線,分別講述了不同的愛情。前提是在一道白光突然照射之下,隨機有人消失,慢慢人們發現,消失的人都是一對一對的。等待和丈夫離婚的王珞丹,沒有等來丈夫,坐上出租車去往公司,把早已摘下的婚戒又重新戴上,暗示她是個要面子的女強人,之後丈夫的小三來公司和王珞丹吵鬧,兩人為了揭開其消失之謎,相繼找到了小四,小五。警察最後發現王珞丹丈夫是車禍而亡,而她口口聲聲說早已放下,心裡卻一直放不下,在黑暗的湖邊拿著戒指哭泣。

  筷子的好友也消失了,但他並不覺得是白光造成的,就像他並不承認自己是同性戀,卻用著送給好友的電動牙刷。在警察局裡碰到了殺害自己女友的理工男,理工男告訴他就因為女朋友做飯放了自己不喜歡吃的蔥花而懷恨在心,這一片段,理工男演技炸裂,把自己的疑問和無奈都表現在筷子面前。筷子在捅死疑似殺害朋友的嫌疑人之後,露出了對“戀人”的微笑。

  富家女這條線,相比於其他三條線還是弱了很多,父母的阻力,家庭的背景,都在她倆之間橫亙著。而黃渤,是教書多年的老師,在晉升道路上,敗給了愛人消失的同事,身邊人都說留下來的都不是真愛,留下來的反而有問題,旁人嘴舌,最為致命。所以他努力想營造一個讓外人看來,夫妻恩愛的形象。可是內心卻對比他小的韓老師暗生情愫,韓老師也主動表達了對黃渤的愛意。黃渤為了報復疑似出軌的愛人,賓館開房等待小韓老師的到來。

  等來了伊人,黃渤卻退縮了,這個時候他把中年男人的困惑,私心,還有責任感淋漓盡致得表現了出來。回到家,和愛人在一起切菜洗菜,愛人說,我和別人沒事,黃渤說我知道,我和別人也沒事,停了幾秒,我愛你脫口而出,兩人相擁而泣。

  平平淡淡才是真。被光抓走的人,一直想告訴我們,什麼是愛情,可這該死的愛情,每個人都不一樣。有時候男人就像個小孩子,在你面前撒個嬌,沙發上睡一覺,就沒事了。有時候女人就像個長輩,嘴上說的和心裡想的,都是你,只是你沒有發現罷了。

  《被光抓走的人》觀後感及影評【2】

  如果說那到光是來檢驗我們的,其實我還挺想被照一下的。

  這部有點科幻但是更多接近現實的電影就像它的名字一樣——被光抓走的人。被光抓走的人,如果看到這個標題你以為重點在這些“被抓走的人”身上,如果你也想知道為什麼會被抓走,其實這部影片並沒有給你答案。

  說它有點科幻是因為那道閃現的光,那道光出現之後,一些人就不見了,然後就開始探究原因。看起來有些荒誕無羈,可它又不是純科幻,或者說它只是由科幻作引,劇情才是核心。

  這道毫無徵兆的光和消失的人,牽出的是有關的或者無關留下的人。被光帶走的人是真愛,那麼留下來的呢?於是人們開始猜忌,開始為了面子撒謊。只是因為那個並不靠譜的結論,或者說是某種預言。

  四組人物構成幾乎平行的四條線,然後電影就圍繞著三根線講故事。主線應該是黃渤主演的武文學,高中語文老師,一個平常的中年男人,因為這道光失去了評學校高級職稱的機會,和結婚十八年的妻子產生了嫌隙。兩條沒那麼主要的線,王珞丹飾演的優雅知性的現代女性,攪入離婚局開始探究和她在一起七年如今消失了的男人。婚姻遭到父母嚴重反對的年輕女性小蕾,還有一個說不上是混混的男人,四處尋找好朋友秦山的下落。他們是被光留下的人,於是他們開始探尋。或者說,他們一開始並沒有要去探究什麼,只是被迫地捲進了這場由那道光產生的鬧劇裡。

  有較為明確的主線和角色,三條副線,有的副線甚至讓我在看完之後想不起來還有這條線。牽出的人物不算多,但是很多都是一閃而過,消失的胡建平和他的那些女人們;出現在民政局,之後跳樓躺在病床上的小蕾男朋友;在警局自首說殺了自己妻子的社科院研究員;和混子睡過的女人還有作為電視主持人一晃而過的李誕。這些人只是簡單地出現了一下,為主角和主線劇情。如果說這三條線之間的關聯恐怕就是陌生人之間的目睹。王珞丹飾演的女主目睹了民政局大腦的小蕾和她父母,混子男人目睹了王的車禍,而王和黃在雨中屋簷下的僅有的兩句話構成了全部的關聯。

  這些看起來毫無關聯的線並不是一定要有關聯,只是為了展現不同人的不同生活不同視角。然後借用這些人的視角來回答一個類似於訪談的設置。訪談的設置總共出現了三次,分別是在電影的開始,中間和結尾。既像在講一個故事,又像是置身事外的人。這個環節的前兩次設置容易被忽略,最後一次或許能讓觀眾有些感慨。整體來說,情節的設置和人物的安排略有一點雜亂,以至於我在影院看完一遍之後有些情節已經想不起來了。

  再來說一下電影的構思,一開始我以為這是黃渤的作品,和他之前導演的《一出好戲》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都是借用一些不可能發生的,荒誕離奇的事情把人帶入一個離現實生活很遠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矛盾開始產生,矛盾背後要表現的是人性。最簡單也最複雜的人,《一出好戲》更多的是在一個不真實的世界展示人與人之間的利害關係和麵臨困境時人的選擇,讓觀眾直面內心和任性的選擇。而這部電影是在一種真實和不真實中展示主角的內心變化,他們的選擇以及想法是更接近真實生活的,除了那道光。他們思考的不是人類的發展進化,不是生存,是人和人的親密關係,是所謂的愛。但他們也同樣接受著考驗,這考驗來自那道光,來自環境,來自自己的內心。

  最後說說我自己對這部影片的感受,這部電影拍攝的幾乎全部取景於我生活的城市——宜昌。在電影裡它當然被改名,改成了宜江市。一個不算太發達的三線城市,能看到很多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場景,濱江公園,夷陵長江大橋,走過的街道,還有城市內部的小巷。對我來說是有一種別樣的感受的。那些電影里人物走過的路,住過的地方都給我一種無比真實的感覺,好像這些事就發生在這個城市。

  《被光抓走的人》觀後感及影評【3】

  初看電影名稱的時候,大概能猜到內容,或許是如同《復仇者聯盟》裡面滅霸打了一個響指以後的世界。 導演董潤年奇特的腦洞:“如果有一道神秘的光把一部分人帶走,社會的平靜與法則被打破,我們該怎麼辦?” 開頭就是對不同人的採訪,內容關於兩個字——愛情。形形色色的人對“愛情”兩個字有不同的定義,有的人迷茫,有的人痛苦,還有的人對愛情有著神聖的嚮往。幾個主人公就是採訪中的幾位,從而引入了這個故事。 一束光能夠帶走一部分人?聽起來就很新奇的感覺。電影中並沒有很刻意的去表現這束光的降臨,只是利用平行蒙太奇通過一如往常的教室、馬路、路邊三個場景的人物消失來表達出光束髮生時的人們同樣的奇特消失。 後來經過科學家的分析和調查發現,這束光帶走的人百分之八十幾是情侶和夫婦,且只有雙方互相喜歡擁有愛情的人才會消失,那麼剩下的單獨消失的百分之十幾的人們,細思極恐,如果他們沒有和自己的伴侶一起消失,那麼他們是和誰一起消失的呢?答案可想而知。 而光束髮生後,留在這個世上的人們,不過都是一群沒有愛情的可憐蟲。

  黃渤飾演的武文學和譚卓飾演的張燕是一對平常的夫婦,擁有一個十八歲的女兒,一個是德高望重即將評先進的武老師,一個是精明能幹的銀行職員,生活過得普通且平靜。而這一束光的到來,打破了平靜的生活。 “所有沒被光抓走的夫妻和情侶都是因為不愛了”,這個事實讓兩個人都痛苦不已。因為在外人看來,他們是恩愛幸福的一對。 焦俊豔飾演的年輕女老師插入了她們的生活,在發現妻子疑似出軌後,以及雙方都不愛的情況下,武文學一氣之下接受了女老師的求愛。 在賓館裡,兩人開誠佈公的談了很久,武老師在最後一刻想通了,剋制住自己不當的想法,這對他們兩人的這段感情來說,算是有了一個最好的結局。而對於自己和妻子的感情,在電影最後也都經歷住了考驗,兩個人重歸於好,這道光大概是來救贖他們的吧。

  王珞丹在裡面飾演的一個獨立的女強人林楠,看似堅強的外表下卻有一顆傷透了的心。結婚七年的老公在外有了小三,在光束髮生後消失了,小三卻還留在世上,於是便展開了和小三探尋老公的外遇路程。 當一個又一個的女人出現在熒屏上的時候,有點引人發笑,又讓觀眾迸發出一種強烈的好奇心,和他一起消失的女人是誰呢? 最後得知丈夫是在光束髮生前出車禍墜河離世,對於這個事實,林楠表現得十分克制。葬禮上巫師對她說了那句客套話:“你丈夫讓我給你帶句話,他說他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人是你。” 那一刻,林楠似乎已經釋然了,她也曾害怕以後沒有被愛的勇氣,卻又不得不用堅強的外表掩飾自己。 在她的這段感情裡,我想到了一句話:在愛情裡,不被愛的才是小三。

  白客飾演的街頭小混混筷子讓我很意外,接地氣的笑點以及那種小混混的痞樣表現得淋漓盡致。在他眼裡,女人或許不過是洩慾工具,就像他說的,留下的人都是不值得擁有愛情的人。 筷子的戲份雖然零散,但卻是十分完整的一條線。他對於發小秦山那種超越兄弟間的感情,在不太多的描述下仍然真情流露,為給秦山報仇不顧一切,男人對男人隱秘的暗戀之情,能表現出來真的很不容易。 可以說白客演活了筷子,那些無法用言語去抒發的感情,全在眼神和行動上。 (ps:影片結束後看演員表才發現有王菊菊姐友情出演,想了好久都沒想到演了個啥,後面朋友才說是上圖中筷子的女伴,一半的戲份都坐在馬桶上上廁所,哈哈哈。)

  最後再來說一下影片中讓我看了非常抑鬱的一段感情。劉佳一和王楊一出場就出現在民政局裡辦理離婚手續,一切都發生在光束來臨之前,自然而然,這束光並沒有帶走他倆,卻帶走了劉佳一的父母。 王楊去公寓找劉佳一甚至家暴她的那一段看得我有點後怕,他們兩人的感情都太極端,太缺乏安全感,才導致了後來的局面。為了證明自己是愛女友的,王楊一氣之下跳下樓去,愛情是會過期的,有時候不愛了,那就是不愛了。

  《被光抓走的人》觀後感及影評【4】

  將玄學愛情和理性科幻綁定在一起,對這個設定如何講好真是懷疑的。且看你怎麼自圓其說,能詮釋到什麼程度。羅曼蒂克式的愛情只是人類這幾百年才創出來的一個故事,如同獨立宣言和漢謨拉比法典,不是現實存在的東西,它的很多要素和共識只存在於人們口中,沒有實體。你可以測量快感,卻無法科學化愛情。

  當他們說真愛才會被收走時,我是懷疑的,明顯bug是劉佳一的父母。一個濫交一個逃避,說他們之間是真愛是個黑色笑話吧。

  開個小差:開始時一直在想如果真愛才會被收走,那世界上的新生兒母子都將消失啊。有了小孩的母親才會知道的,跟母愛相比,愛情感真的算小兒科。從進化心理學上說,愛情也是人類母子關係的變種而已。

  前半段觀影一直等著有關部門說哎呀搞錯了,跟真愛沒什麼關係啦,只是隨機挑選伴侶上去做實驗,你們人類對真愛太敏感太神化了,什麼都能想到靈魂伴侶真愛神秘主義之類的巴拉巴拉

  但當劇情進行了一半多,國家闢謠說被帶走跟真愛沒關係的時候,反而讓你開始相信跟真愛有關係了。我是這時才開始跟著進入故事設定了,也是遲鈍的很晚了。

  黃渤線:

  演得太好,劇本給力。第一個早晨,評職稱愛面子畏縮找藉口,錯位的潮起潮落,妻子的忍耐看起來像根失去彈性的橡皮筋,早已疲憊無力。日復一日,他看不見女人那平靜外表下潛著驚濤巨浪的悲慟和憤怒,因為他習慣了讓自己站在高一點的地方拒絕理解和溝通。一直到他當眾宣佈隱私,蹂躪盡妻子的自尊和感情,最後還趴在妻子身上自以為是的帶有性意味的“道歉”,這個中年男人身上的虛偽、自私,和油膩被黃渤演繹得不能再真實。

  前期人物太接地氣,以至於最後的沉思和深刻(黃渤後期臺詞開始主要用普通話了有沒有?)顯得差距大,有點拔高感。不過可以理解,人物損失一點,立意只要有足夠力量,氣氛帶到,也是佳作。

  前面鋪墊的好,整個旅館的戲設計節奏反而慢了下來,卻是強帶入感的一場戲,每個細節都在撩撥觀眾各種各樣的情緒,張力很強,足夠真誠,讓我非常想讓他們最後有個擁抱才能釋懷。

  美術館的HQ遊戲也表現了婚姻的一種解決途徑。(黃大大興師問罪結果被嚇到了,哈哈)。但關於HQ一點個人想法:看到一群沒有性吸引力的中年油膩肚腩,故作神秘和高雅的宣洩慾望,真的很難讓人興起呀😛

  劉佳一

  需要你不一定是愛你,肯為你去死的也不一定是愛你,肯滿足你的需要的才是愛你的。劃重點啊姐妹!

  不過她說的那句“誰都不能定義我們的愛情”某種意義上是對的,點了題,如果有愛情的話,那也是個人感受,沒有定義。

  但還是想說(多嘴):從他奪門而入,再一摔門的那個暴力勁,就能心揪地看出他不愛你啊姑娘!

  社科院研究員的可怕眼神最開始就告訴了大家,不是所有自以為的愛都是愛,他沒被帶走不是他老婆不愛他,而是他不愛他老婆。

  李楠:

  你可以選擇相信,也可以選擇不信。愛情的存在本來就在一念之間,所謂量子力學。

  唉,那麼容易選擇的嗎,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嗎?如果他還在呢?

  暗夜裡的痛哭,是她想要放棄內心的感情,但放棄總如割肉,要不然也不會哭到力竭吧。

  還有,小三真是她的福將啊,一路將她從執迷帶回理智,最後一次還不忘以己示範,讓她短暫沉迷一下後清醒過來思考。女人是很容易墜入迷思的,獨立的也難逃。

  最後講不講愛情不重要了,四個故事都導向一個結論:面對你的內心。其實不光是愛情,所有事皆然。

  好電影就是一段沉浸式體驗,導演是真會講故事的人,居然能把愛情這一人人有一套,又是人人講不到點兒上事,講出個意亂情迷、膽顫心驚,看得我後半段不禁吹起彩虹屁:可能是今年華語最佳導演獎吧。

  彩蛋:黃磊被另一隻黃狐狸弄消失了,又間接被誇了一回。

  《被光抓走的人》觀後感及影評【5】

  一句話概括就是——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性探索文藝片。有一些形而上和一些缺憾,但是還是有亮點可品,深究下來,可能並不僅僅是“中年男子之痛”,也不僅僅關乎於愛,而是人類的愛、希望和信仰。

  正如《基督山伯爵》書中的最後一句話是:“人類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這四個字裡面的:“等待”和“希望”!

  展開來說,本片的主要亮點我認為主要有三點:

  亮點1:故事的設計

  據說這個“被光抓走”的靈感是《老炮兒》編劇,也就是本片導演的一個腦洞大開。以這種超級強光照射之後,真正有愛的CP會消失,讓人有種超現實的科幻感。但是似乎除了這一點以外,影片其他的部分都非常顯示,因此如果以科幻片來定義此片,確實很容易令人迷惑。

  但是在我看來,這個“滅霸之光”只是個工具,導演只是需要通過這麼個工具,達到一種“情侶之間的所有猜疑和問題都公開化,且大家開始認真思考雙方感情”的局面。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剖析,這部片子和2016年的意大利影片《完美陌生人 Perfetti sconosciuti》就異曲同工了。只不過完美陌生人用的工具是大夥聚在一起吃晚餐,決定一起玩兒的那個遊戲——當夜所有人分享每一個電話、每一條短信、郵件的內容。所以這麼一看,完美陌生人的這種設定就避免了本片的脫離現實設定,更加貼近生活、感同身受、細思極恐。

  在找不到這樣一個非常貼合現實能夠達到故事展開場景的工具時,導演的“腦洞”也算是一個次之但是有一些新意的選項吧。

  亮點2:多線程敘事

  電影開頭和結尾都是對於主角的採訪,剛開始採用這種採訪模式,其實對於多線程敘事是很聰明的一種方式,因為既可以一開始就扣上“真愛”的題,又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最簡潔的語言交代人物和製造懸念。黃渤飾演的這個“武文學”說他當時在給學生上課。一句話交代了人物的社會角色,另外大家也會好奇“當時”是什麼時刻?製造懸念,埋下伏筆。

  後面光照那一刻就開始了多線程的敘事,一般來說多線程敘事的好處在於可以完整地從多個角度看到事情的全貌,本片引申了高度,是可以通過多線程可以看到真愛的多種形式,而非哪一個事件或者哪個人的全貌。不僅僅是各個條線上的愛形式不同(異性與同性之愛)、愛的階段不同(有些十七年婚姻中,有些計劃辦理離婚,有些計劃結婚),單一條線上的愛的形式和階段也不同(李楠那條線有原配之愛、小三之愛、初戀之愛;武文學那條線有舊妻之愛、新歡之愛),塑造了形形色色、不同人生階段的愛的模樣。

  其實有一點細思起來及其諷刺:這麼多愛的形式,就是在告訴人們愛沒有標準啊,但是“被光帶走”又是本片定義的一種真愛標準。

  亮點3:主角的內心變化與成長

  這一點其實是本片很寶貴的亮點之一,就是多線程上各個主人公的心理都有變化和成長:

  武文學這一條線:武文學和妻子其實都經歷了猜忌、偽裝、向外探尋出口、互相給予信任堅信彼此的愛情。

  李楠這一條線:李楠從主動提出離婚,到認為丈夫消失後自己並不在意,只是單純想看看他真愛長什麼樣子的探尋,再到“不找了”和最後在海邊一人獨自抽菸的時候一直撫摸著戒指,都能說明李楠的內心變化與成長。小三的內心雖然沒有這麼多轉折,但是心路歷程變化也很明晰。

  劉佳這一條線:兩個小年輕從不顧父母阻撓計劃結婚,到兩人沒被光帶走的猜忌和不理解,再到兩人不顧所謂的“真愛標準”,決定在一起的變化也是一氣呵成。

  筷子這條線:從開始說秦山只是自己朋友的有些怯懦,到和女友白天圈圈叉叉之後馬上拿秦山牙刷刷牙的強烈思念,再到肚子蹲守和報警證據不足後,辦了他認為殺死秦山的真兇的奮不顧身,變化起伏肉眼可辨。

  這幾條線的人物都能做到內心的變化與成長,確實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