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一線戰疫 建言防疫

全國人大代表:一線戰疫 建言防疫

  全國人大代表陳坤(中)給外來人員量體溫。

全國人大代表:一線戰疫 建言防疫

  全國人大代表羅傑(左二)在醫院發熱門診向上級領導彙報各項準備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一線戰疫 建言防疫

  全國人大代表何琳春節加班期間接受記者採訪。

全國人大代表:一線戰疫 建言防疫

  工作中的全國人大代表李燕。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院長羅傑:

  科學防控疫情,避免走兩種極端

  正義網訊(記者戴小巍 通訊員高先虎)“當前,我們全院上下全體醫護人員正按照市委、市政府防控工作的總體部署,全力做好新型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進一步加大篩查、診治力度,確保不漏掉一例、一人。”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院長羅傑介紹,太和醫院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新型重症危重症肺炎患者救治,孕產婦、兒童及血液透析感染者救治定點醫院。

  1月20日,太和醫院全面啟動發熱門診,根據工作方案,醫院各科室各司其職,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全體黨員幹部取消休假,全力拼搏在抗疫一線的戰鬥中。

  為了讓患者得到及時救治,醫護人員吃住不離院是常有的事,不少人年夜飯都是在辦公室吃的。為安撫患者焦慮的情緒,有的醫生不厭其煩地講解病情、做心理疏導工作;有的醫生護士為了節約防護服等防護物資,連續七八個小時不吃不喝,直到走出重症病房……

  “他們那種為了搶救病人一往無前的精神鬥志,崇高的職業操守,良好的精神面貌,既展示了我們太和醫院的精氣神,更極大地鼓舞了患者,讓他們以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困難,早日戰勝病魔。”羅傑表示。

  作為普通民眾,最重要的是做好居家隔離。羅傑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最怕的就是出現兩種極端,一是大意,一是恐慌。有的人覺得這個疾病離自己很遠,對政府的各項要求不理解,特別是對出門戴口罩、不許到人多地方扎堆兒等這些隔離措施落實不到位。還有的人則非常恐慌,對密切接觸者或者確診患者的家人都是退避三尺。

  “其實沒必要過度恐慌,因為恐慌會降低個人的免疫力。所以大家應儘量避免這兩種極端,做到科學地防控。按照個人防控的要求,比如說房間要通風,每天至少兩次,每次至少30分鐘;注意要洗手,特別是不要用手來摸臉和揉眼睛。”羅傑建議。

  近日,十堰市竹山縣檢察院通過快捕快訴,辦理了一起在疫情防控期間不聽勸阻、毆打防疫工作人員的案件。羅傑為檢察機關的這一做法點贊。羅傑建議檢察機關進一步加大對妨害疫情防控各種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特別是針對問題口罩、問題防護物資,精準出擊,和公安機關、市場監管部門共同形成打擊合力。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長何琳:

  留住一線疾控人才 加強衛生健康教育

  正義網訊(記者鄭博超)因為全國人大代表何琳的工作忙碌,記者電話採訪一直延後。

  何琳代表現任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健康促進與宣傳教育所副所長。身處疾控一線,她和同事的緊張忙碌狀態可想而知。

  “疾控部門預防疾病,控制疾病,一馬當先。”何琳代表告訴記者,這種狀態,早在一般公眾對此次武漢疫情有所認知前就開始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後,貴州疾控中心就馬上進行了部署,迅速組織專班,第一時間投入了工作。何琳代表所在的健康教育所承擔著防病科普職責,他們迅速組織了對新冠肺炎的科普宣傳,特別是製作了很多適應手機短信、微信、網絡等新媒體傳播要求的防疫宣傳作品,將防控注意事項層層下沉到基層特別是農村一線。

  “大家一直在加班,春節也沒有休息,像打仗一樣的。前幾天我們所的小朋友跟我講,我們貴州疾控的防疫宣傳知識在百度熱搜榜一度排到全國第六。”何琳代表說。就在採訪當天,何琳代表所在的單位又派出了一支隊伍支援湖北疫區。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力投入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何琳代表也在反思如何更好發揮防疫工作的事前效用。長期工作在疾病防控一線,何琳代表深刻體會到,宣傳好健康衛生知識,提高公眾的公共衛生健康水平,意義十分重大。

  近兩年,在參加全國兩會時,何琳代表連續提出穩定疾控人才隊伍的建議。“不能財神跟著瘟神走啊!”2019年1月,在列席全國人大財經委組織的一次會議時,何琳代表提出,如果不重視隊伍建設,當非典再來的時候,對國家經濟的衝擊,對百姓健康的衝擊,其損失都不是拿錢能衡量的。

  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建議?因為疾控人才隊伍面臨著十分嚴重的人才流失現象。何琳代表介紹,由於管理體制和待遇的問題,很多年輕的碩士博士,甚至是海外歸來的高級專業人才,先後離開疾控部門,跳到收入高一些的企業、高校、醫院等單位去工作。特別是從2016年開始,從中國疾控中心到各地疾控部門,人才都在流失。出乎她意料的是,東部地區流失程度比西部還要嚴重。“疾病控制離不開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培養一個人才非常不容易。”何琳代表疲憊的聲音中掩飾不住沉重和焦慮。

  此次疫情期間,公眾防疫意識和健康素養薄弱的問題再次暴露出來。比較典型的是多地搶購雙黃連的現象。談到加強公眾的衛生健康和防疫知識教育,何琳代表介紹,黨和國家近年來已經在部署和推動,學生課程設置中也有體育與衛生健康課。但效果令何琳代表擔憂。何琳代表在調研中瞭解到,有的地方,這個課竟由體育老師來上,還經常被佔用。“瞭解什麼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學習掌握最基本的衛生健康和防疫知識,對學生一生的成長都有重要意義。”何琳代表建議,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應該考慮將健康教育課獨立出來,將相關知識納入高考考試範圍,用更有效的制度導向,來保障衛生防疫教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共抗疫情,何琳代表也關注到了司法執法機關的努力。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下發《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何琳代表還專門進行了瞭解。“到底什麼是謠言,具體認定標準是什麼,要讓公眾也清楚。”她告訴記者,武漢8名醫生因造謠被訓誡的事件,還有個別群眾出於善意在朋友圈發佈提示性信息被拘留,引發的輿情值得關注,希望司法執法部門做好這方面的疏導和宣傳。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昭平縣龍潭村衛生所村醫陳坤:

  “農村最缺的還是防護物資”

  正義網訊(見習記者周蔚)“鄉村防疫有自己的難處,首先要提高村民的防疫意識,我們縣森林覆蓋面積達83%,有人以打野味為生,屢禁不止,但是野味真的不能再吃了。其次是農村醫護人員的防護物資太缺了,一個口罩使用三四天。”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昭平縣龍潭村衛生所村醫陳坤日前接受採訪時說。

  村民對防疫從不理解到配合

  量體溫、做統計、搞排查,早上8點到晚上10點,陳坤忙個不停,只有到飯點,才休息半個小時。她與三位村醫負責昭平縣馬聖村、龍潭村4000多名村民的身體排查工作。從大年初二到現在還沒有休息過。

  陳坤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馬聖村婦聯主席。馬聖村村委會從臘月二十七就開始防疫工作,通過大喇叭、疫情防控宣傳車、橫幅等向村民宣傳新冠肺炎的嚴重性以及防護措施,倡導村民過年期間不要串門。

  一些村民對此不理解。“非典都到不了我們這邊來,這次新冠肺炎怎麼會到我們這邊?”“應該沒有那麼嚴重吧?”“我出一下門不行嗎?”

  “正值過年期間,大家會不自覺地聚集。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我們只能一遍遍地勸說。”陳坤說,馬聖村距離縣城只有五公里,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他們在接收信息方面是不閉塞的,主要是意識不強,存有僥倖心理。但這種心理很快發生了變化。

  1月30日上午,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發佈通報,賀州市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確診。村民從新聞上看到了消息,開始理解村委會的防疫工作。

  之後,昭平縣一個村子發現了疑似病例,三個村小組被封。消息傳到馬聖村、龍潭村,村民開始真正意識到了疫情的嚴重性。有的村民掌握了外出務工人員的情況,會主動向村委會報告。“因為我們不能瞭解每戶人家的情況,有的外出務工村民也會隱瞞情況。”陳坤說。

  “我負責的兩個村子有9名村民是從武漢返鄉的。這9名村民回鄉後都進行了隔離,現在都過了醫學觀察期。但他們仍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對象。”陳坤說。

  口罩和消毒水都很緊缺

  陳坤介紹,對農村來說,由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能力相對薄弱,所以防是重中之重。好幾千人的排查是一個非常大的工作量,村委會和村醫人手不足,所以動員了黨員來參與防疫工作。

  “其實我們最缺的還是防護物資,就是消毒水和口罩。”陳坤屬於鎮政府工作人員,上級有發放口罩。但其他三名村醫自疫情發生以來一共才分到五個口罩。醫用口罩要四個小時換一次,為了多使用幾次,有的村醫用紗布墊在醫用口罩裡面,晚上將紗布洗洗用酒精消毒,第二天繼續用,就這樣一個口罩用三四天。

  而村民在這方面更是緊缺,村民平時沒有存儲口罩和消毒水的習慣。疫情發生後,有的村民想要出一趟門,但一戶家庭連一個口罩都沒有。消毒水更是沒有,因為現在藥店也沒有貨。像從武漢返鄉的村民,衛生室會給他們發一些消毒片。

  陳坤向鎮衛生院反映情況,“最缺的就是酒精,75%的沒有,有95%的我們自己配也行。”衛生院院長答應給每個衛生室發一瓶酒精,但這是杯水車薪。

  要把疫情防控建議帶上兩會

  昭平縣屬於山區,森林覆蓋面積達到83%,雖然近幾年森林公安在打擊獵售野生動物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氣,但仍有村民打野味、吃野味。

  “疫情一開始,我們就宣傳不要吃野味,杜絕病從口入。因為很多野生動物身上有很多病菌,容易感染疾病。”陳坤說,“通過這件事,村民態度有了轉變,懂知識有文化的村民就覺得以後不能再吃野味了,要注意個人衛生。有極個別村民怎麼勸導都沒有用,屬於頑固派。”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陳坤準備在今年兩會上提關於疫情防控的建議。首先是提升村民的防疫意識,衛計部門可以派一些專業人士定期到鄉村做一些講座,平時村組織用一些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宣傳。宣傳內容包括基本的衛生知識、防疫常識、野生動物保護等,而且要從孩童抓起。其次,加強對基層醫護人員的防護保障,包括村醫。“像這次疫情,有的村醫什麼防護也沒有,也要衝到第一線。”

  全國人大代表、齊魯製藥集團總裁李燕:

  正義網訊(見習記者周蔚)“廠房建設工期可以拖,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耽擱!”

  1月29日,一輛滿載12臺通風設備的大貨車從江蘇太倉一家設備廠家出發,開往湖北武漢。這組設備原計劃是在2月5日發往山東濟南的,用於齊魯製藥集團一新生物製藥車間。

  一通電話調轉了它的方向。1月26日,齊魯製藥集團技改工作人員接到設備商的電話,說武漢正在建設的火神山醫院急需一組空調通風設備,齊魯製藥預定的這批設備正好符合醫院需求。工作人員接到電話後,立即向全國人大代表、齊魯製藥集團總裁李燕進行了彙報。“廠房建設工期可以拖,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耽擱!”李燕當即拍板決定,將通風設備發往武漢,支援火神山醫院建設。

  據瞭解,這批機組將用於火神山醫院隔離負壓病房的排風系統使用,確保新型冠狀病毒在排風系統中的有效殺滅,避免二次汙染。

  “雖然我們的廠房建設會受到影響,但是在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全力抗擊疫情的危急時刻,我們必須作出這樣的選擇!再者說,醫藥不分家,我們是一家制藥企業,無論以什麼方式,治病救人是我們的天職!”李燕對記者說。

  疫情發生後,齊魯製藥集團成立了以總裁李燕為組長的疫情防控指揮小組,集團副總裁、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全國各生產基地和子公司一把手及各子公司職能部門負責人為組員。小組全天候統一集中領導協調自身疫情防護和對外援助事宜。

  疫情發生以來,出現了全國性的防護物資緊缺。作為製藥企業,齊魯製藥集團發揮渠道資源優勢,從全球採購調集物資,向重點地區、重點醫院傾斜,發運這些救濟物資。武漢是援助的重點,1月22日,集團就分批向武漢發送了4萬個N95口罩。武漢封城後,後續的援助物資都是集團工作人員通過私家車等一點點運到城內,分發給疫區醫院的,像螞蟻搬家一樣。

  集團每個業務員每天都接到幾十個求助電話,主要是醫療防護物資。2月2日,濟南疾控中心發來求助信息,需要40套防護服。這在平時一個電話就能解決,現在卻非常困難。集團的工作人員發動了海內外的供應商,打了不知道多少個電話,才在2月3日凌晨湊齊。員工的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令李燕非常感動。

  在齊魯製藥集團疫情防控群,李燕每天都忙個不停,隨時都要開電話會,除集團內部防控工作,還要調度援助工作。1月24日、25日(大年三十、初一)兩天,李燕要求公司迅速全面瞭解重點地區急需物資,並全力籌集調撥、發運。“疫情不結束,我們這方面的工作也不結束。齊魯製藥2萬多名幹部員工時刻保持戰鬥狀態,為國家打贏疫情防控戰役持續貢獻力量。”

  截至2月10日,齊魯製藥集團先後向武漢、海南、山東、內蒙古、北京等重點地區捐贈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醫用手套等防護急需物資近16萬件,各類捐款260萬元。其中向武漢捐贈N95口罩41000件,捐贈現金210萬元。此外還向多個地區捐贈消毒酒精等物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