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關注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問題?你怎麼看?

文鳥剛


我認為關注心理健康問題很有必要,我個人感覺就是,出去買個菜回來,心裡就有點擔心,有沒有帶病毒回來,外出穿的衣服立馬脫掉,變得好像很神經似的,其實這都是心裡問題,可想而知,武漢醫院的那些醫師護士得有多大的壓力,實體店有實體店的壓力,人人在家那個小範圍,也是替外面人擔憂等等,現在只能考自己調整,想想自己未來的路。疫情過後怎麼做吧!向奮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們致敬!!!


專業健康管理師


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人們不得不通過隔離來盡力防範疫情的傳播。剛開始“關”在家裡的時候,很多人還是充滿歡樂的,被子裹身跳起舞,金魚缸釣起魚,開起家庭演唱會……真是“無所不能”。

可是,沒過多久,焦慮意識與日俱增,擔憂疫情的發展,擔憂店不能開,工作不能進行等。人一閒下來,便容易胡思亂想,因此心理方面出現一些不適。有些人會自我調節,但有些人本身就是焦慮體質的,情況就有點糟糕了。有些人的發洩就“走錯了方向”,不少新聞就報道了,某某因為小區設卡,又急著出去,便用暴力方式解決問題之類的。可見,很多人心裡都“病”了。

雖然我不是心理醫生,但我還是有一點心理學基礎。以我為例,家門口堵住了,設卡檢查了確實讓人感覺不好,但是沒辦法,隔絕肺炎病毒只能減少人員流通。這樣,我連家門口的人行道、小公園都沒辦法去了。我做什麼呢?一、多讀書。讀書修心養性,各種書籍剛好可以補充你的“欠缺”。最近,我看了很多書,把以前買的卻沒看完的書都看完了。和孩子一起讀書,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孩子融洽相處。二、多鍛鍊。進行一些簡單的體育鍛煉,跳繩、深蹲、做“居家操”,轉移注意力,鍛鍊好身體,加強抵禦病毒的能力。三、做美食。雖然現在去採購食材不甚方便。但是,只要你有心,還是能做出很多樂趣的。可以在“切工”上下功夫,可以在擺盤上下功夫,可以嘗試不一樣的做法。四、做職業規劃。這點,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每個人可以依據已經的情況做些思考,也可尋求他人意見作為參考。等等。

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問題確實不容忽視,希望大家平心靜氣的,好好調整,共渡難關!


城北的天空


要關注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問題,昨天看了有人因為得了新冠自殺的文章,不知道是真是假,有點心痛,對於可能患有新冠的同胞們一定要清楚的知道這個時候我們身後站著強大的祖國,千萬不要覺得這個病是無法治癒的千萬不要失去了對生的希望,不能太過緊張給自己一直施壓,要相信中國人民一定能齊心挺過去,加油!都會好起來的!很大一部分病情惡化就是因為心情沒有好的調整,一定要注意!


別急先生


這次疫情期間,海量的信息鋪天蓋地,不乏許多未經核實的謠言。與其不停地刷新聞、群消息、朋友圈、微博,最後焦躁抑鬱,夜不能寐,如出現感到過度的恐慌緊張;對生活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飲食和睡眠習慣日益惡化;生活能力和學習效率明顯下降……這時就要構築健康的心理防線,共克時難。

如果心情不想穩定可以自己要注意以下幾點:

 1、正視疫情信息。理性、客觀認識疫情的信息,可以幫助穩定你的情緒狀態。

 2、適度活動、情緒宣洩。儘管你的生活空間受到了限制,但你仍然需要通過安排一些活動來獲得對生活的掌控和愉悅的感受。

 3、情緒調節:①表達情緒。可以通過寫日記,將近期的事件和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擅長或者喜愛繪畫的朋友也可以通過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②傾訴 。可以向同事、家人、親友盡情表達內心的感受,獲取心理支持。③尋求專業幫助。當無法進行自身調節,或出現嚴重情況時,需要及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疫情當前,我們要保持積極情緒,陽光心態,構築堅實的心理防線,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霸天將軍


這次疫情讓人們徹底明白健康是第一是最大的財富,也認認真真重新開始思考認真面對生活,健康不只是看得見的身體,心理心靈的重要性絕對應該排在第一位,通過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和多發的抑鬱症群體,自我傷害事件,報復性行為等等太多了,不是簡簡單單歌舞昇平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徵,個人因素,成長環境,面對的問題,這一切需要專業的心理健康重設,輔導解決問題才可以很好的實現。個人建議可以利用專業的冥想練習例如now課程,個人靈性提升課程,等等,相反國內的道家修習不建議,魚龍混雜時代不同,以上這些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只能拋磚引玉,提供思路。



山野俗人生活家


之前我有做過一個視頻,用易經的方法預測這次疫情什麼時候能夠得到控制,什麼時候會結束,因為當時我的預測是立春是個很關鍵的時間點,過了這個時間點疫情便能慢慢得到控制。

記得剛剛過立春的第二天,便有網友在評論時罵我了,而且還罵得好難聽,說不是說好了得到控制了嗎?怎麼還沒見好,還說了一些很難聽的話,可見很多人的心理是多麼的焦躁,這幾天的數據已經出來了,正如預測中所說,新增確診病例及除湖北外的全國新增病例數都從那個時間點開始逐步回落。

這次疫情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是場災難,正如我年前對庚子年的預測中所說的,這是庚子之災中的一災,但災難始終都會過去的,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今年是遇到了大的災禍,但我們不要糾結於目前的禍,更不能停留在禍的恐慌之中,你們要知道這同時又意味著福的到來。今年是子年,意味著中華民族新的開始,意味著很多新生的創造性的事物都會萌芽,新生就意味著痛苦,但痛苦過後便是福報的到來!

中國人的造字也很有意思,災禍之時便會產生危機,那你看“危機”這兩個字,有危就一定會有機,兩個字是並列存在的,缺一不可的,所以危已經在這裡我們無法改變,那我們能否把關注的重點放在“機”的方面,現在中國的經濟到了一個轉折關口,在這樣一個關口,來這麼一場疫情,整個中國的經濟就像按了個暫停鍵,那我們正好趁這麼一個機會好好反思一下,好好的梳理一下,我們自己的事業該如何進行創新,如何通過轉型殺出一條新路,來迎接這樣一個新時代?

     最後,我們帶大家來看一下《易經》“否卦”: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意思是說:不好運勢到達了極點,那好運就離我們不遠了, 正所謂物極必反,所以我們現在身處疫情的逆境中,一定要心存希望,噩運終將會過去的,多撐一段時間,轉機便自會出現。


童一笑


要。因為疫情,大都宅在家裡,有的人心裡脆弱會產生恐懼,甚至怕自己和家人染病而亡;有的人因為一直開不了工而焦慮,開不了工,經濟來源成問題,房貸,車貸成了問題;還有的人怕孩子在家上課不比在學校上課影響了孩子的成績等等而產生焦慮情緒。

其實,這些都大可不必,疫情只是暫時,相信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我們的醫務工作者,大家萬眾一心,一定能夠戰勝疫情,迎接春暖花開!!!


天空之上2001


長時間待在家裡,確實需要一些心理支持方面的工作來應對心理健康問題。

隨著疫情的發展,大家或許會出現焦躁、煩悶、抱怨、憤怒的情緒,甚至有可能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影響家庭親密關係的相處。當瘟疫退去,願這段特殊時期帶給你的回憶是充實而溫暖,而不是孤寂與痛苦。

以積極的情緒提升戰勝疫情的心理韌性

1.接納情緒:<strong>人們對於突如其來的未知會感到焦慮、恐懼、憤怒、無助等,這些都是人們面對重大危機事件時的正常心理反應,不必視之為洪水猛獸,不必對此有過多的心理負擔。學會接納自己的各種情緒,而不是否認和排斥,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應對疫情。當然,也不是說就可以對可能有的負面情緒聽之任之,要對自己的心理狀況有一定監控。

2.穩定情緒:<strong>積極面對,保持理性的態度,獲取權威來源的內外部信息,做好科學防護,戴好口罩,減少出門,減少風險,我們便是安全的,避免不必要的恐慌、焦慮。

3.愉悅情緒:

<strong>聽音樂,聆聽舒緩的音樂可以紓解壓力,消除負面情緒,讓身體放鬆,避免因神經緊張失調而導致慢性疾病的產生,還可以幫助入睡,提高免疫力,讓身心都得到適度的發展和解放。

看影視,特別是喜劇影視,可以有效轉移注意力,排除寂寞,帶來歡樂,以維持積極的心理狀態,避免思維聚焦在疫情上。

做美食,可口美味的食物也會促進大腦釋放多巴胺,令人心情愉悅,特別是自己精心製作的美食,得到家人的誇讚,會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和滿意感。

多泡澡,泡澡過程中大腦內的β-內啡肽分泌明顯增多,可以舒緩疲勞,放鬆身心,讓人心情愉悅。

強愛好,可嘗試做自己愛好的各種休閒活動,例如閱讀、養花、養魚、繪畫、下棋以及書法等。愛好是身心快樂的調節劑,可以消解疲乏或焦慮,獲得快樂與成就感。

以積極的行動激活戰勝疫情的個人資源

運動可以促進大腦釋放多巴胺,產生愉悅的心情,達到調節情緒的目的。

身動:<strong>在房間裡來回走動幾圈、瑜伽、啞鈴、俯臥撐、太極、打掃衛生,洗洗手、搓搓臉、撓撓頭等等。手動:<strong>寫作、繪畫、練書法、做手工、整理照片等等。嘴動:<strong>聊天、唱歌、品茶、朗讀、大笑等等。眼動:<strong>看花、賞魚、讀書、瀏覽網上博物館等等。耳鼻動:<strong>薰香、聽音樂、聽書等等。心動:<strong>禪思、冥想、表達感恩、憧憬等等。行動:<strong>慈善、公益、社區志願者等等。

以積極的親密關係構建戰勝疫情的支持系統

積極的親密關係是戰勝疫情的寶貴資源,請將居家隔離時間當作一次重整與深化親密關係的機會。專注地陪孩子玩耍,耐心地傾聽老人說話,積極地與愛人溝通,溫和地回應他人,與家庭成員多進行肢體接觸,感受有意義的愛的聯結。這種有意義的愛的聯結,能夠使個體獲得安全感,形成一種抗壓的緩衝帶,降低身體中皮質醇(Cortisol)的壓力荷爾蒙,進而增強個體的免疫力。

1.保持與家人、親人或朋友的聯絡,獲取鼓勵和支持。<strong><strong>建議每天至少能與家人、親人或朋友打1次電話或發1次微信,相互鼓勵、溝通感情,加強心理上的相互支持,汲取溫暖和力量,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尋求支持是非常有效的情緒調節辦法,既能解決你面臨的困境,也能讓自己的情緒得以表達。

2.主動傾訴,放心談論自己的感受。<strong><strong>與家庭成員一起討論和分享自己對於疫情的感受與想法,說出來,會減緩自己的壓力。

3.耐心傾聽家人的訴求,保持親切的交流態度。<strong><strong>不同年齡段的人在疫情壓力下會有不同的表現,有的人可能會默不作聲,有的人可能會十分焦躁。家人不停嘮叨,其實也是一種宣洩焦慮情緒的方式,因此要耐心聽,不要嫌煩。傾聽家人的感受,不要對其情緒反應進行太多判斷或過度解釋。

以適當的放鬆訓練平和戰勝疫情的心態

當我們感到緊張焦慮時,呼吸會變得淺而急促。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呼吸節奏,讓呼吸變得深長緩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身體和情緒恢復平靜。放鬆練習,包括音樂放鬆、腹式呼吸放鬆、正念冥想放鬆等,實際上是讓全身逐漸放鬆的過程。

正念冥想被證實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手機裡有關於冥想的APP,可以每天做幾次放鬆訓練,有助於我們降低壓力,改善情緒。

具體的步驟:

(1)第一步:<strong><strong>合上雙眼,用一個舒服的姿勢平躺或者坐著,輕輕閉上嘴,用鼻子緩緩吸氣,心裡默唸“吸”。吸氣的時候不要讓胸部感到過度的擴張和壓力。

(2)第二步:<strong><strong>用鼻子緩緩的呼氣,心裡默唸“呼”,呼氣的過程不宜過快。

(3)第三步:<strong><strong>在反覆的呼吸過程中,嘗試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面,感受氣流與鼻腔之間摩擦的感覺、鼻腔內溫度的變化。

(4)第四步:<strong><strong>重複前三步,保持5~15分鐘,如果這個過程中注意力無法一直集中到呼吸上,這是很正常的,不必為此勉強或自責。

呼吸時請冥想:“當疫情結束,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憧憬未來,展望美好。寒冬之後,必有暖春希望在,心就安讓我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

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 !


alebang


由於疫情在局部地區非常嚴重,這引發了中國,甚至世界範圍內的巨大關注。事關重大,由此引發的輿論熱議更是眾說紛紜,談虎色變。事關大家小家的生死存亡,關注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的有關話題,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我認為關於非常時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

一:災難己經降臨,我們應該沉著應對。所謂的置於死地而後生,便是最好的詮釋。就像上了戰場的士兵,當生命遇到危險時,如果像老鼠遇到貓咪,自己嚇軟了身架,那隻能迎來更大的屈辱和失敗。

二: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歹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花有四季輪迴。災難面前平安無事,那是萬幸。有點風吹草動,也要閒庭信步,如此才能以一變迎萬變。

三:疫情當前,人們的心理態勢反映各異。幹部,群眾,醫務工作者都各有各的辛酸和苦楚。但心理反映更復雜,更激烈的莫過於我們的醫務工作者。他們面臨黨和人民的重託,又面臨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我們宅在家裡做貢獻相比他們可以說是福莫大焉。難道我們還有什麼不可以承受的呢?

我想人生路上禍中有福,禍福相連。烏雲總會有的,風雨也常相伴。但更多的是太陽常會光茫萬丈。


薛江瑞


心理健康問題很重要,需要得到重視。

我們這邊是除夕夜那天得到消息的,親戚相互轉告,今年大年初一不用拜年 ,冠狀病毒感染太嚴重,都在家好好的就行。

當時並沒有感覺太恐慌,甚至還有點疑惑,真的這麼嚴重?然後看到新聞上,每天死亡的數字都在上升,各省都在緊急施工,建造小湯山醫院,才察覺到了這次疫情的嚴重性。

一個潛伏期過去了,又一個潛伏期,好多人心態都崩了,學生在家上網課,家長在家辦公。有的人還面臨著破產的風險,房貸,車貸,員工工資,積壓的存貨......

不管怎麼樣,我們都要相信我們能戰勝病毒,白衣天使勇敢地站在我們前面,帶領我們與病毒做鬥爭,我們還有黨和政府的支持,我們不害怕,全國上下,齊心合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疫情一定能早日結束。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待在家,配合國家,不添亂,保持積極陽光的的心態,不信謠,不傳謠,關注時事新聞,做一箇中國好公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