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朱標造反,朱元璋會不會像網上說的那樣很高興?

羽閔


        假如朱標造反,朱元璋肯定不會高興,甚至震怒,而後會依法處置朱標。

         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在朱元璋還未稱帝的時候他就出生了,他的生母是孝慈皇后馬氏。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感情一直很好,因為朱元璋在自己還是馬前卒的時候就深受馬氏的照顧。那個時候朱元璋在郭子興手下任職,被郭子興的兒子設計陷害,是馬皇后挺身而出為朱元璋求情,朱元璋才得以免受長久的牢獄之災。還有一次,朱元璋在征戰中受傷被敵方追擊,是馬皇后揹著他逃脫了險境。所以朱元璋不僅感恩、疼愛馬皇后,而且對馬皇后生下的兒子朱標也是喜愛有加,這種情感的寄託是人類的本能。後來朱元璋稱帝后更是冊封朱標為大明太子。

       但是即使朱標是朱元璋最為疼愛的兒子,如果他造反,朱元璋會高興嗎?答案肯定是,不會。

       朱元璋此人在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在他為了使窮困人民擺脫元順帝的壓迫,揭竿而起的時候,他的形象是勇敢的,偉岸的。在他為了江山穩固,濫殺忠臣功勳的時候,他的形象是殘忍的,無情的。在他的這兩面的性格中,那一面會佔據優勢呢?在我看來是分階段的。朱元璋稱帝之前,他是一個講義氣,講道理,真誠,率直的人。在他每次打完勝仗之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怎樣犒勞將士們,而不是居功自傲。他懂得團結士兵們,所以他所帶領的軍隊所過之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士兵們也都對朱元璋愛戴有加,令下必達。朱元璋稱帝之後,他是一個多疑,殘暴之人。許多為他打江山的元老忠臣都相繼被他施以刑法處死。流傳廣泛的火燒慶功樓事件到底是真是假,我們無從得知,但從側面反應出朱元璋具有濫殺功臣之嫌。當然了,朱元璋也做出了許多萌茵於今的大事,比如推動科舉制的發展,推動刑罰日趨完善等等。

         朱標坐於太子之位是朱元璋稱帝之後,那時朱元璋的性格變得多疑、殘暴。他一心為國家的安全穩固著想,任何具有威脅國家穩定的因素,都被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甚至出現過皇帝御駕親征蒙古韃靼的景象。試想這樣一位皇帝他能允許國內出現造反的事情嗎,即是是他的兒子造反,他一樣會採取雷霆手段進行鎮壓。

      朱元璋在稱帝后,他派自己的兒子遠離京城,鎮守大明朝的邊境。他的目的是什麼呢?一來是為了防止各個王侯爭奪太子之位,二來是為了鎮守邊關要塞。兩者來說,哪一個目的更加明確呢?當然是第二個。因為古代的一些皇帝也有這種派遣兒子遠離京都鎮守邊關的做法。但是仍然防止不了奪嫡現象的發生,比如玄武門之變。所以朱元璋也明白,自古無情帝王家,他利用兒子們幫他鎮守邊關,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使國家更加穩固。試想,這樣一位皇帝,他能允許朱標造反嗎?

       朱元璋在稱帝后讓精通儒家學說的大學士教導朱標學習。他的目的何在?戰爭之後,新的王朝誕生,國家之內各行各業百廢待興,百姓們需要的是一位仁明之君的帶領。朱元璋意欲把朱標培養成一位賢明之君。另一方面,朱元璋也不想本朝的太子被其他思想,如法家的思想所左右,如果那樣,會使太子產生更多的想法,使千瘡百孔的土地再遭戰亂的紛擾。總的來說,朱元璋還是為了國家能夠繁榮昌盛,固若金湯。試想,這樣一位皇帝,他能允許朱標造反嗎?

       

      



用心聆聽生活


假如朱標造反,朱元璋會很高興純屬笑話

首先,朱元璋和其他皇帝不同,在其內心裡,只有馬皇后和兒子朱標才是最親的家人。

馬秀英,一位偉大的皇后,跟著朱元璋從最底層走到最高層,吃過了所有的苦頭,在朱元璋最黑暗的時候,給了他家的感覺,始終督促朱元璋讀書向學。史書記載,朱元璋被郭子興忌憚關押時,馬皇后多次把剛烙好的餅放在胸口偷偷帶給他吃,以至於胸口被燙傷。朱元璋和陳友諒作戰時,有次兵敗,是馬皇后用他那並不寬闊的肩膀,揹著朱元璋逃跑。而且馬皇后寬厚待人,從不嫉妒,把後宮打理的很好,從不讓朱元璋為此費心。所以,馬皇后智慧就是淳樸生活的縮影,並沒有因為一國之母而有驕奢傲慢,生如夏花逝如冬雪,這是一位偉大的女性,華夏曆史上僅此一位。

馬皇后病逝後,朱元璋非常傷心,從此再也沒有立過一個皇后。出身決定不了命運,但決定了人最感性的一面。從一無所有的乞丐,到華夏帝國的至尊,朱元璋其階層跨越之大,曠古爍今,獨此一人。經歷過小小階層跨越的人,其實生活中都會偶爾產生懵懵懂懂抓不住的感覺,好像整個人在飄著,沒有現實感。而朱元璋的跨越,比普通人的跨越,要高的多的多的多……

所以

對朱元璋來說,雖然後宮妃子眾多,但在感性上,朱元璋認為他的家庭就只有馬皇后和朱標兩個人。如果他不當皇帝,那麼馬皇后就是在家燒火做飯幹家務活,等他和朱標一起扛著鋤頭回來吃飯的那個女人,而且馬皇后很賢惠,朱標很有長進讓他很滿意。馬皇后就像朱元璋生命中的一個座標。失去了馬皇后之後,朱元璋就真的孤獨了,那個從乞丐到皇帝的完整的朱元璋不存在了,他真的就只是個皇帝了。就像胡軍扮演的朱元璋,在馬皇后死後的嚎啕大哭,對朱標說“你媽死了”……那不是一個失去皇后的皇帝,而是一個失去了老伴的老鰥夫。因此,朱元璋對朱標愛之深情之切,自己最疼愛的兒子造自己反的話勢必很傷心。

其次,守成和創業不同,守成需要的是仁孝。如果朱標造反,哪還來的孝字可言

朱元璋就難以放心把江山交給朱標。

第三,所有的開國皇帝都是雄才大略,都不會允許有人造自己的反,朱元璋更是殺心很重的人,絕不會婦人之仁。

總結:不管是出於朱元璋內心深處的父子親情,還是作為一代開國君主,朱元璋都不會希望朱標造自己的反。


潁州女史


近來有個特別好玩的笑話,那就是“朱標造反”。

在聽說朱標造反以後,朱元璋不但沒有大怒,反而很高興,雖然看起來很搞笑,不過這也只能是存在於想象中。因為朱標早於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3年)先朱元璋一步而去,沒能順利的繼位。

不過作為朱元璋自幼就重點扶持的對象,朱標一度帶給人很大的希望,尤其是朱元璋晚年殘暴好殺的個性來看,在當時朝廷上有不少的大臣表面上不敢胡言亂語,實際上巴不得朱標能夠儘早繼位。

毫無疑問,朱標在執政理念上,與朱元璋有很大的區別,父子兩人也經常就此發生齟齬。

明正德年間有一著名大臣王鏊,在他的記錄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洪武二十五年,酷吏詹徽同朱標一起主持刑獄工作,朱標主張從輕發落,而詹徽主張從重,後來朱標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朱元璋,朱元璋認為詹徽做得對,朱標因此與朱元璋產生爭執。

也可能是話說的太急,朱元璋當場回了一句:“俟汝有天下為之!”

朱標聽了以後,立刻產生了害怕的情緒,竟然投金水河自盡,雖然後來被救上來,然而朱標臨終前和兒子朱允炆說:“我之死,徽為之也,無忘我仇!,後來朱允炆上臺以後,果然殺了詹徽。

其實這個故事真實性存在很大的疑問,朱標性子雖然溫和,但也絕對不是懦弱之輩,此前曾多次忤逆朱元璋的意思,朱元璋雖然動怒,但也基本上都保持了剋制。

理論上來講,朱標不可能因為朱元璋一句話就逼到投河自盡,如果真要到了這個份上,以朱標手中的權力,也多半就要造反了。

縱觀歷史上太子造反的情況,實際上大多都能看出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生前基本上都是被逼的。

如果只是簡單的矛盾,大可以不必走上極端,但太子造反的情況,更多的是因為,已經威脅到了自己生存,所以不得不謀反。如歷史上著名的巫蠱之禍。

而朱標本身並沒有被逼迫,他和朱元璋之間的矛盾,始終只是侷限在家庭內部紛爭上。相反的就是朱元璋對這個兒子幾乎傾注了很多的心血,等於說是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將大部分的權力都交給這個兒子,從條件上來說,朱標具備謀反的實力,但朱標的性格和其所遭遇的情況來看,即便是從利己主義考慮,朱標也完全沒有造反的必要。


漫步史書


簡單來說,不會。

所謂“朱標造反”只是個段子而已,用來表現朱元璋對朱標的器重和信任,但這種信任是建立在朱元璋底線之上的,造反顯然越過了這個底線。

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他出生時朱元璋正在率軍攻打集慶(今南京),得報後非常高興,在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無嗣。”打這起,朱元璋對朱標的喜愛就沒斷過。

朱標6歲時,朱元璋就為他延請宋濂等名儒為師,傳授經學;朱標10歲時,朱元璋自稱吳王,朱標被立為吳王世子;朱標13歲時,朱元璋讓他回臨濠祭拜祖墓,還告誡他沿途要注意察訪民情,像商高宗、周成王那樣當個守成之主。

《明史·列傳第三》載:諭曰:“商高宗舊勞於外,周成王早聞《無逸》之訓,皆知小民疾苦,故在位勤儉,為守成令主。兒生長富貴,習於晏安。今出旁近郡縣,遊覽山川,經歷田野,其因道途險易以知鞍馬勤勞,觀閭閻生業以知衣食艱難,察民情好惡以知風俗美惡,即祖宗所居,訪求父老,問吾起兵渡江時事,識之於心,以知吾創業不易。”

顯然,朱元璋很早就將朱標確立為自己的繼承人,並把自己定義為創業統一之君,想讓朱標做個守成盛世之主,所以當朱元璋稱帝建國後,同月即立朱標為皇太子。

朱標也沒令父親失望,他生性聰穎,為人忠厚,雖生於安樂,但全無紈絝惡習,自洪武十年(1377年)起,朱元璋便讓他協助處理政事,可以說是讓朱標逐步熟悉皇帝的職務。

這樣的父子關係,在皇室是很罕見的,尤其朱元璋是開國皇帝,深知權力的重要性,能夠跟朱標分享到這個地步,足可見他對朱標的信任,但分享不是被架空,大事的主導權仍然在朱元璋手裡,朱標即便有不同意見,也只能勸諫。

如果朱標造反的話,朱元璋必定會暴怒異常,連至親都不再相信,在此前侄子朱文正想造反,就已經讓朱元璋傷心了一回,要是連朱標都反,朱元璋的心理防線都能崩塌,更別說所謂高興了,他給朱標設置的可是順位繼承,而不是奪位。

話說回來,以朱元璋和朱標這種父子關係,但凡朱標多活幾年,熬過朱元璋,都能繼位為帝,歷史上的太子造反,幾乎都是處在危難環境下的,像朱標這種順風局,完全沒有造反的必要。


平沙趣說歷史


我以為朱標造反,朱元璋非但不會高興,反而會相當震怒,甚至會起兵鎮壓,將朱標置於死地。

原因有兩個方面。

第一,朱元璋自身的性格,決定了他的尊嚴和地位不容挑戰。我們從眾多史料可以看出,朱元璋是一個相當嚴厲、性嗜殺戮的皇帝,從來沒有婦人之仁。雖然他一直善於用人,但那些都是徹頭徹尾的利用。一旦發現危險來臨,哪怕這種危險只是出於他內心的猜測,他也絕不留情。他濫殺功臣,洪武年間通過胡惟庸和藍玉案,前後誅殺了幾萬人,受牽連者更是不計其數,甚至連劉伯溫,徐達這樣的人都沒有放過,手段可謂毒辣至極。他之所以殺人無數,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維護自己的地位和尊嚴。他從一個僧丐做到登基天子,歷盡艱辛,寶座豈容他人覬覦?他殺的人中,有功高蓋世的大臣,也有不少皇親貴戚。所以,他絕對是對事不對人,不會因為造反者是自己的兒子,就網開一面,聽之任之。網上說他會因為朱標造反而高興,則簡直是千古奇談,可笑至極。

第二,朱標對於朱元璋來說,並非無可替代。朱元璋一共有26個兒子,能夠繼承其皇位的並不乏人。之所以選中朱標做太子,是因為朱標為人寬宏仁厚。而朱元璋一生殺戮太多,性格暴虐,所以想通過朱標立儲挽回自己的一些過失。當然,也還有其他一些方面欣賞朱標的原因,比如謙遜好學,愛護幼弟等等。但這並不等於朱元璋除了朱標,就無人繼承大統,像朱棣等人其實也很突出,完全可以擔當大任,延續大統。事難兩全,朱標仁厚但性格懦弱,如果他能有所擔當,殺伐果斷,朱元璋自然是樂於見到。但那是有底線的,是絕對不能挑戰父皇權位和尊嚴的。





笑談古和今


那些只是理想化的網絡段子,而現實是殘酷的,尤其是涉及到皇權。

皇權之下無親情

有人說朱元璋和朱標時期是中國歷史唯一的父不疑子、子不疑父,而且兄弟和睦的時期。

這句話說得過了。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雄猜之主,他猜疑心十分中,且有強烈的不安全感,這從他誅殺功臣上就可以看出來。

朱標是他的兒子不假,明太祖也大力培養他,“令自今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等等,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大權牢牢掌握在明太祖手中。

皇帝牢牢掌握大權,自然不用懷疑太子,而太子一旦羽翼豐滿,能撼動皇帝,皇帝一旦察覺,根本不會給他造反的時間,就會開始剪除他的勢力。

自古皇帝都是害怕太子有自己的勢力,因為一旦如此,輕則皇權被架空,重則篡位弒父。

歷史上這些例子太多了。

如漢武帝晚年,衛太子被誣告而起兵造反,漢武帝毫不猶豫下令鎮壓誅殺,又如唐太宗時期,太子李承乾陰謀造反,也被唐太宗毫不手軟的制裁。

又如唐玄宗時期,他曾一日殺三王,殺掉包括太子李瑛在內的三個兒子。

而反過來,太子或兒子造反成功,弒父或求父的例子也很多。

明太祖朱元璋雖然疼兒子朱標,也知道朱標生性仁慈,但是一旦朱標造反,朱元璋絕對不會像段子說的那樣,感到欣慰,甚至讓人去幫他造反怕他不能成功。

朱元璋一旦得知朱標造反,肯定是大怒,認為朱標出來的仁慈都是裝的,是獲取他信任的假象。他會毫不猶豫的派兵鎮壓,勢必要生擒活捉。

至於誰能獲勝,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微史春秋


如果假設成立,個人認為朱元璋並不會很高興,反而會覺得很傷心。

隨著各種網絡信息的傳播,我們看到號稱對官吏最嚴苛的明太祖朱元璋對他的當朝太子朱標是滿滿的寵愛。故有人說,如果朱標造反朱元璋不僅不會傷心還會很高興。

本人覺得只能把這種言論當成段子來看!

首先,朱標作為朱元璋嫡長子,從小被朱元璋帶在身邊給予最好的教育,也給予了最大的權利。是史書記載。這點毋庸置疑。只是,朱元璋一手打下的天下,一定要交於自己最信任最寵愛的兒子手裡這種觀念一直存在。並不能說明朱元璋就想退居幕後讓朱標上位。

其次,朱元璋作為開國大帝,深深的明白守成與創業的不同。自己可以強權壓制,第二代仁孝治國才是讓江山永固的根本。所以對於太子待人仁厚是朱元璋願意看到的。如果朱標造反,何於仁厚二字?

最後,從朱元璋對子孫後代的福利我們知道,他是一個極其重視血緣關係的人。他與朱標為君臣,亦是父子!兒子造反父親豈能不傷心?




小何才漏尖尖角


朱標是朱元璋最器重的兒子,甚至在朱標英年早逝後,將朱標的兒子立為自己的接班人。

從他立朱標的兒子,自己的長孫,也說明,他對去世的大兒子很有骨肉情和器重。

作為如此器重自己的兒子,如果造反,當然是痛心疾首。

君王時代,忠君比孝順還要重要,如果朱標造反,朱元璋只會無比的痛心疾首和對他的巨大失望 又怎麼會高興呢。


喬加貝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李淵樂得給李世民造出一群弟弟妹妹!

朱標造反?朱元璋馬上給朱標娶一群后媽!!!

李淵享盡風流!朱元璋何樂而不為?!!!


主天安


最器重的兒子起來造反,作為父親的朱元璋應該感到心寒和憤怒才對吧。父親和皇帝的權威同時受到了挑戰,而且那人還是自己最信任的繼承者,怎麼會感到高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