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戎馬一生,能力卓越;可是朱元璋為什麼沒有選擇他繼承皇位,而是選擇了朱標呢?

桃葉蓁蓁


經常讀歷史、看歷史類的影視劇的人都知道,每一個朝代皇帝的接班人問題,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立長和立賢的問題,在上千年的皇朝更迭中不斷的上演,重複,對於明朝來說也不例外。

說到明朝那就不得不談一下,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又名朱重八,給地主放過牛,當過和尚,其中有一段趣事在當和尚期間經常被派到殿內打掃,有一天他受了委屈之後,幹了一件不尋常的事在伽藍菩薩塑像身後寫了一行字,發配三千里,從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他有些不尋常。

再看看他的兄弟姐妹,一共兄弟姐妹五人,當上了皇帝時,沒有一個在世,全都因為各種原因死了。雖然當了皇帝,沒有了親兄弟姐妹活著,在他心理再強的人也會一道抹不去的傷痕。

朱元璋的兄弟姐妹說完了,我們看朱元璋其中的兩個兒子,朱標和朱棣,一個是長子一個是四子,兩個人共相差4歲,都是馬皇后所生,朱標熟讀儒家經典,為人仁慈寬厚。朱棣戎馬倥傯善戰。而朱元璋本身就是馬上皇帝,征戰一生,在當時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先期起義軍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元軍,打敗元軍之後是,張士誠、陳友諒、劉福通,這幾個首領爭霸天下。有戰爭就會有傷亡,就會生靈塗炭,那經過戰爭之後,每個朝代都會——————以文治天下,休生養息恢復人口與國力。這是選擇朱標的第一個原因。

在皇權的傳遞中,每個朝代在開國後都會確立這個朝代的立長或者是立賢的傳承秩序、規則。違背這個規則就屬於篡位謀逆。立長比較簡單容易好判斷,誰是長子老百姓都知道,可以評判。但誰賢誰不賢不好判斷基本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出現禍起蕭牆的機率數倍,數十倍的提升,那個皇帝都不願看到自己的子孫為了爭搶皇位血染皇城。而且很容易造成政權不穩。這就是選擇朱標的第二個原因。

第三個原因就是朱標修習儒學,心慈仁厚不會輕易的對兄弟趕盡殺絕。

這樣也能讓後世的皇帝不用受朱元璋那種成為皇帝后沒有親兄弟姐妹相伴的隱痛。而朱棣恰恰是戎馬相伴,一身殺氣,對天下蒼生,和皇族血脈都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綜上所述:朱元璋正是基於這三個主要原因沒有選擇朱棣繼承皇位。

後續————

也許有人會問,那後來朱棣篡位之後不是乾的挺好嗎?

其實要是當初選擇他繼承皇位,不一定有篡位之後做皇帝乾的好,為什麼哪?因為篡位之人都有一個心理,證明自己,向誰證明呢?1、向天下百姓,2、向文武百官,3、向祖宗,4、向歷史史書傳之後世,5、向自己證明。

所以他會加倍努力,不敢有一絲懈怠,外堵悠悠之口,內安自己之心。

這樣他才會在歷史上留下輝煌的一筆。

類似事情有很多,你可以看看其它的篡位之人,大多都開起了一代盛世。


草木炊煙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中國古代,王位繼承嚴格按照嫡長子繼承製,這是古代宗法制度的核心。“立嫡以長不以賢”,嫡親兒子且年齡長者,不管他是否賢能。“立子以貴不以長”:也就是說嫡妻無子,立庶妻中地位最尊的貴妾之子。

這種制度的好處在於避免爭奪皇位而發生禍亂,保證了皇權的平穩過度,維護了皇權的威嚴。

然而,這種制度過於呆板機械化。比如嫡長子是弱智白痴的皇帝,晉慧帝是位十足的白痴皇帝,當大臣們稟告百姓飢餓沒有飯吃,他反問大臣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呢?

因此,古代皇帝立太子都是特別謹慎。朱元璋立朱標為太子而不是朱棣,原因也是基於此。

首先,遵循禮法。朱元璋以殺伐果斷著稱,但他以儒家典教治國,他堅持嫡長子繼承製原則。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個兒子,長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慡,三子晉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等。嫡長子朱標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即使朱標死了,前面還有兩個在排隊等候,因此也輪不到朱棣。

其次,朱元璋非常喜歡長子朱標,對他精心培養。朱元璋在吳稱王時,就立朱標為世子,到了明朝開國,朱元璋成為皇帝,立朱標為皇太子。

朱元璋非常注重對太子的教育。選擇最好的老師如宋濂等人,不僅教儒家經典,還教授帝王之道,禮樂之教,往古成敗之跡,民間稼穡之事。朱元璋還用自己的經歷訓導太子,要他明白創業的艱辛。

朱標二十多歲時,開始幫朱元璋處理國家政事。朱元璋有意培養他治國的能力,以確保天下永遠姓朱。

朱元璋是騎在馬上打天下,雄才大略,殘暴狠毒。與父親性格完全相反,朱標生性善良,敦厚懦弱,仁愛寬宏。因此,朱標深受大臣們和百姓的擁戴,他將來一定是位明君。

朱元璋認為打天下要狠毒,守天下則需仁慈。朱棣的性格非常像朱元璋,他英勇善戰,生性歹毒。他更適合征戰沙場,平定內亂,協助太子守天下。

朱棣在朱元璋晚年才開始嶄露頭角。洪武二十三年,出征漠北,智取元將乃兒不花,歸降明朝。朱元璋大喜“肅清沙漠者,燕王也。”後來多次北閥成功,燕王名聲大振。

朱標的去世,朱元璋深受打擊,立朱標長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允炆的性格像朱標,慈孝仁厚。皇孫世嫡,也是合乎法正。朱元璋在世時,皇位也算是平穩過度了。

朱元璋沒有立燕王朱棣為太子,他不想讓玄武門之變重演。然而,立孫不立子,為燕王朱棣將來造反埋下禍根。後來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取了皇位。


有鄰317


因為朱元璋也是人,也有個人喜好。選擇朱標做太子,表面上是為了確立“嫡長子繼承製”,以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但實際上卻反映了朱元璋個人的偏愛,到底還是更喜歡朱標啊!即使朱標英年早逝,也未能改變朱元璋的這一決定,可謂其他兒子幾乎都成了擺設,唯獨成全了朱標一大家子。

也因此,導致了後來的叔侄內鬥,釀成“靖難之役”的發生。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朱棣不敢造次,以防引來不測。但當朱元璋死後,一切都不同了,朱棣的記恨心也被重新激發了。眼看著,建文帝不知所謂,貿然削藩,得罪了許多的皇室弟子。而遠在北平的朱棣,卻是覺得機會來了,於是立馬審時度勢、果斷出擊,輕而易舉的拿到了皇位,並告慰了他父親朱元璋的在天之靈,證明他朱棣才是朱元璋“最靚的仔”,其他的通通靠邊站。從此,朱棣為了讓他父親朱元璋安心,遂進行了文治武功的一系列作為,開創了

“永樂盛世”的治世局面,奠定了大明三百年的江山社稷。到這裡,完全可以看出朱棣確實是有能力的,值得託付以子承父業。可惜!朱元璋卻不是這麼想的,也難怪朱棣那麼拼了。

不過,這種局面是不是朱元璋的有意為之,恐怕不得而知了。或許只有天知、地知、他自己知道了,至於朱棣知不知?那就更是一個迷了,他們父子之間的事,旁人想必難以理解。而以後人視角看來,朱元璋很大可能是不會開這種玩笑的,畢竟他朱家不知多少世修來的福氣,才打下了這偌大的江山社稷,純粹是開不起啊!另一方面,秦朝、隋朝都是二世而亡,不可不引以為戒啊!所以,朱元璋大開殺戒,屠戮了不知多少的功臣,就是為了他朱家的江山永固。其心狠手辣可見一斑,無愧於後世“暴君”稱謂,足以警醒後人了。

總之,朱元璋選擇繼承人,是以他朱家的江山永固為原則,順帶摻雜有個人的感情在裡面,可謂相當複雜。換言之,正是由於朱棣和朱標在朱元璋心中的份量、寵愛程度不一樣,遂繼承家業就沒有朱棣的什麼事了。後來朱標早死,朱元璋對他的愛就轉嫁到了孫子身上,也沒有朱棣什麼事。你說,朱棣該不該哭?大叫一聲太偏心了!當然,這是後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