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學者:20年來"去中國化"教育政策,國民黨失去兩岸論述主導權

臺學者:20年來"去中國化"教育政策,國民黨失去兩岸論述主導權

臺灣地區2020領導人選舉,民進黨"大選"勝出,蔡英文在2020年1月11日當選當晚發表演講談話,旨在呼籲中國(大陸)對臺灣要以"和平、對等、民主、對話"方式重新開啟溝通方式。針對蔡英文此舉,嘉義大學兼任教授陳淳斌則認為,中國大陸不僅不會理會蔡英文的訴求,從宏觀看,未來兩岸關係恐怕將會比現在更加緊繃惡化。

國民黨是否能夠重新塑造新的兩岸論述,從而重新贏得選民認同?陳淳斌表示,過去20多年來臺灣在逐步"去中國化"的教育政策下,已達成目的,成功塑造臺灣新世代普遍認同自己是臺灣人而不是中國人的族群認同氛圍。在這樣一種反中的大環境氛圍之下,國民黨已經失去兩岸論述主導權,未來有可能會面臨被崛起中的臺灣民眾黨逐漸裂解與吸納的局面。

臺學者:20年來

陳淳斌指出,過去國共兩黨在"九二共識"安排下開啟兩岸交流契機,"九二共識"對兩黨而言,代表雙方均承認在一箇中國前提下,彼此可以保留各自表述的模糊空間。

臺學者:20年來

國臺辦近日也發聲:"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於1月15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針對兩岸政黨交流、兩岸軍事互信和兩岸文化往來等各大熱點問題回答記者們的提問。其中有記者提出,國民黨這次敗選之後,黨內出現了兩岸關係受到威脅的聲音,認為"九二共識"已經被民進黨扭曲,國民黨需要重新考慮兩岸關係政策定位。

臺學者:20年來

馬曉光答,"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提和基礎。2005年以來,國共兩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共同政治基礎上,努力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臺海形勢和平穩定,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是建立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之上的,一切反對"臺獨"、積極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島內政黨、團體和人士,都應當受到尊重與愛戴。但依照民進黨提出的論述,民進黨則根本不會接受一中的框架,對此兩岸僵局恐難再度解開。為了實現蔡英文的妄"獨"把戲,民進黨還一改往日的言論自由,大肆煽動學生鬧事,近期以來民進黨扼殺民主程序的"反滲透法"以及蔡英文競選辦公室發言人的"叛國"言論的結合再發酵,使得臺灣地區陷入了"綠色恐怖"。這一系列舉措進一步惡化了兩岸關係。

那麼未來四年臺灣地區在蔡英文的領導下,兩岸關係會呈現怎樣的發展?陳淳斌認為,在民進黨持續執政格局下,未來大陸反"獨"力道將會逐步加大,兩岸雪崩式"斷交"的情況恐將會再度發生,且會使得臺灣國際空間更加窄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