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房產中介的,員工總不出業績,該怎麼辦?該不該憑業績拿薪資?

超哥愛生活傳遞正能量


1正常情況下,員工當然應該憑業績拿薪資,而且房產中介的薪資一般都很房地產公司有雷同點,建議構建自己的薪酬體系

2員工不出業績是都沒有結果還是部分沒有,如果都不出結果就意味著薪酬體系有問題,如果部分有,部分沒有,那就要找到原因?員工的職業倦怠?新員工還沒真正掌握技能?或者是我們設計的激勵機制沒有吸引力?還是管控過程不到位?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用工人員年齡在變化,管理方式方法也要變化。


企業優化師


【薩加的觀點】員工總做不出業績,首先是管理者的問題,管理需要從自身去找原因。房地產應該憑業績拿提成,這樣才能激發員工積極性。

首先,員工做不出業績,管理者首先應該自省,而非責怪員工無能。其次,再好用的人才,也需要好的管理方法來管理,才能將員工的能力最大化。接下來薩加就從這兩個點向來探討如何提高業績。

向內求,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

一,明確自己的職責

先來看看管理者的定義:

管理者是指在組織中直接參與和幫助他人工作的人,管理者通過其地位和\t知識\t,對組織負有\t貢獻\t的責任,因而能夠實質性的影響該組織經營及達成成果的能力者。現代觀點強調管理者必須對組織負責,而不僅僅是監督指導。

管理者的職責從縱向的角度是“做什麼工作”,分成“實現經營的目標”和“完成具體任務”兩大類;橫向則是“誰來做”,其中包括“自己做”和“下屬做”。

“完成具體任務”意思是完成實際任務和具體操作,內容傾向程式化。管理者的不只是負責帶領下屬去完成這些,最重要的是實現公司或經營者的目標。這些才是管理者的責任。

二、能實現“下屬做”才稱得上管理者

“業務員”跟“管理者”最大的區別:前者的工作“自己做”,後者的工作是讓“下屬做”。很多管理者這方面的邊界意識模糊,過分入侵下屬的工作,鉅細無遺地“指導”。這樣下屬就會產生依賴,管理者不指示就無法將工作往前推。更有甚者,全盤接手下屬的工作,大大破壞下屬的“自我效能感”。

管理者的責任是如何驅動下屬。這時候管理者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將公司目標和下屬的個人願景結合起來,跟下屬一起規劃這個雙贏的藍圖。管理者平衡好雙方目標,讓下屬為了自我實現而拼殺,才是最有效的驅動。盲目指責下屬、越界辦事的都是“偽管理者”。

三,準確傳達公司價值觀,剔除價值觀不同的下屬

價值觀取向不同的下屬,應儘快剔除。

上文提到:管理者是通過下屬實現公司或經營者的目標的人。其中,“公司或經營者的目標”就包括創始人的價值觀和他的人生哲學。管理者首先要以身作則,充分理解這個價值觀。尤其人管理的人越多的時候,管理者很容易管理不過來,這時候價值觀可以指引他們的行動。

價值觀不一致會帶來什麼壞處?用題主的房地產業舉個例子。假如公司的價值觀是“客戶至上,誠信服務”。公司裡有個下屬成交量很大,屢次奪得銷售冠軍,但是價值觀嚴重偏離。這個優秀員工主張“金錢至上”,為了成交額,銷售過程中隱瞞房子的缺點,誇大原房主的售後服務。這雖然能帶來大量業績,但嚴重損害了公司“客戶至上,誠信服務”的聲譽。長期來看,這些業績都屬於虧本業績。

管理者遇到這類與公司價值觀偏離嚴重的下屬,要主動跟對方溝通,以糾正價值觀。溝通時對方若不認同公司價值觀,可以馬上辭退;若對方答應按公司價值觀來工作,事後仍需對此員工進行觀察,若對方在行動上仍然堅自己的價值觀,需馬上辭退。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向外求,掌握有效管理,提高下屬業績

一、從源頭抓起,花更多精力在招聘上

人是企業的根基,有了人才有業績。“企”字,上為“人”,有“人”為企,無“人”為止。優秀的企業尤優秀的人組成,但企業選人的時候,通常會犯一些錯誤。例如,面試遇到“面試王”,面談時會有“一見鍾情”的感覺,覺得對方各方面都合適。其實是聊天特別愉快,面試官從情感上認可了對方。這些“面試王”靠口才很容易獲得工作機會,一旦進入公司後就原形畢露,在工作上錯漏百出。

這是招聘時的一種常態,有的面試者會針對企業做足準備功夫,甚至在面試過程中誇大事實或者造假,想方設法得到面試官青睞。

未免感情用事,用“STAR面試法”考察應聘者

公司光有招聘標準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度量應聘者的“尺”。而這把“尺”就是“STAR面試法”。

STAR面試法:

  • S:背景(SITUATION)

請應聘者講述過去的工作背景和情景。瞭解應聘者的以往工作的背景,曾經取得過的成果,這些成果有哪些部分是與應聘者有關,他在過程中貢獻了多少,貢獻的內容是不是符合現在公司的需求。

  • T:任務(TASK)

請應聘者講述曾經承擔的工作任務或角色。瞭解應聘者曾經完成過什麼類型的任務,任務中具體包括哪些內容,通過這些信息可以瞭解到應聘者的工作經驗,從而推斷這些工作經驗是否符合招聘崗位所需。

  • A:行動(ACTION)

請應聘者描述過去工作中的具體操作和執行。瞭解應聘者曾經為了完成任務採取了哪些行動,通過這些行動可以瞭解應聘者的思維方式、做事方法。

  • R:結果(RESULT)

請應聘者講述過去的成績。瞭解應聘者參與的任務都有哪些結果,好結果還是壞結果,結果能反應應聘者的能力。

上述是社會人士的面試法,如果是無經驗的應屆畢業生呢,該如何面試?

剛畢業的學生完全沒有工作經驗,“STAR面試法”對他們完全失效。那就等於沒辦法了嗎?當然不是,我們可以通過考量他們的底層素質來衡量他們是否適合招聘崗位。

從3個方面考察無經驗應聘者的底層素質:

  • 人際理解力:快速理解對方真實需求的能力

房地產銷售並不是將房子最好的部分展示給客戶,而是聽取客戶心中的要求,按照要求來找適合的房子,並展示給對方。

  • 溝通表達力:有效表達房子的客觀條件、給客戶做口頭反饋的能力

從開始的接受信息,反饋信息,探索客戶需求,展示房產,諮詢滿意程度,到最後的成交......無一不是溝通,所以良好的溝通表達力尤為重要。

  • 堅韌的性格:快速從失敗中爬起的能力

銷售每天會得到大量的負面反饋:推託、拒絕、否定。如果銷售人員沒有強大的內心和韌性,即使有了上面兩種能力,也做不下去。

面試官可以通過問題來考量應聘者這3個能力

1、請應聘者講述自己與父母發生重大沖突時的處理方式

幾乎所有人都跟父母吵過架,如果應聘者回答的是“父母落後,不懂自己”這類答案,證明他們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若能從父母的角度回答,表達能理解父母背後的愛,這種應聘者少之又少。正因為少,所以這類人才值得招攬。

2、請應聘者講述自己與室友發生重大沖突時的處理方式

同學、室友關係與家庭相比更加平等,但問題的目的也是一樣,考量應聘者是否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問類似問題是為了從多維度考量應聘者。

3、請應聘者講述自己如何從失戀中走出來

此問題目的為了考量應聘者的韌性。若應聘者表示一度痛苦不堪,久久不能從情緒中走出來,則反映此應聘者的韌性較差。反之,若能在傷心過後迅速回到日常生活,則反映出他的韌性較強。

為什麼不設置問題來考量“溝通表達力”?因為這些問題問完,應聘者的“溝通表達力“就躍然紙上了。

二、培訓新人的“721法則”,讓新人快速融入

任正非:培訓很重要,它是貫徹公司戰略意圖、推動管理進步和培訓幹部的重要手段,是公司通向未來、通向明天的重要階梯。

招聘後的工作就是培訓。任正非指出培訓的重要性,而好的培訓方式至關重要。這套來自華為的“721法則”就是輔助新員工快速融入組織的的培訓方法。核心內容是:10%來自公司的培訓與學習,20%來自導師的幫助,70%來自員工自己的實踐。

以房地產為例,新員工進公司後,花一天中的10%時間去學習公司文化、價值觀,瞭解公司的規章制度,學習工作的基本守則;花20%的時間跟著師傅去實地考察,跟隨師傅帶領客戶去看房、介紹、解答客戶疑問;最後花70%的時間,自己親自帶客戶走完整個流程,檢驗學習的成果。每天如此循環去積累,很快便能獨立成交客戶。

“721法則”既是學習時間分配,也是精力分配。它強調實踐出真知,給每個新員工一個信號: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撲下身子腳踏實地工作。

三、用人才盤點利器“勝任力-績效九宮格”篩選人才

公司與員工是互相依存的共生關係。公司靠員工滿足客戶,創造業績,公司獲得可持續性增長;員工靠公司提供的平臺發揮所長,賺取金錢,從而實現自身價值。

但並不是每一個員工都能為公司帶來增長,有的員工能力有限,只會成為公司的負擔。公司需要制定一套考核標準來衡量員工的價值。而“勝任力-績效九宮格”就是國外優秀企業最常用的衡量工具。

通常情況下,“勝任力-績效九宮格”需要配合其他考核工具一起使用,常用的有KPI(關鍵績效指標)和OKR(目標與關鍵成果法)。

使用其中一種考核工具來評出員工的業績,根據業績來對員工優勝劣汰。將業績分成A、B、C三個級別,對做到A級的員工給予最高的金錢獎勵和晉升機會,對C級員工調崗、留任觀察或直接免職。

“勝任力-績效九宮格”是公司、企業最基礎的動力管理系統,它的核心是通過目標評價與獎勵來激發員工的工作動力。

在人才盤點的時候,可以將績效評價結果簡單歸為三級模式:高、中、低。這裡沒有嚴格的比例限制,但通常情況下,“高”的佔比在10%~20%,“中”的佔比在50%~70%,“低”的佔比在10%~30%。

這套動力系統的關鍵作用是可以對員工價值評估。例如,給10個億的目標激勵額度,如果該員工的能力水平很低的話,績效管理目標依然會落空。因此,我們必須要考慮另外一個評價維度——能力評價,就是衡量此員工是不是具備在某個崗位創造價值的基本能力。員工既要有動力,還要有能力,才能為客戶持續創造高價值。

總結:做不出業績首先從管理者自己身上找原因。明確管理者自己的職責,切勿越界幫忙;驅動員工為自己而奮鬥;辭退價值觀不符合公司的下屬。還要正確使用管理方法,首先是招對人,其次是培訓好他們,根據各個員工的業績實行優勝劣汰。相信貴公司的業績很快得到提升。


薩加


首先呢,作為一個業務員來說,憑業績拿工資肯定是正常的,不過要看你怎麼考慮員工工資這件事情了,我也在中介公司上過班的哦。你像我當時的公司的薪酬制度就是。剛剛來上班的,可以選擇每個月有底薪外加35%的提成。這種就對於剛剛入行。或者業務還不是很精幹的業務員了,還有一種就是無底薪,50%的提成。這種就比較適用於業績好的。兩種一定要同時展開才能比較有效果,有底薪就是為了留住人。培養人才。而無底薪就是為了更大的激發老員工的激情。以上是個人理解[大笑]



碧桂園莞深區置業顧問


員工沒有業績就是在剝削企業!!不要找藉口,是金子請你發光!

一、你的薪水從哪裡來?

老闆為什麼付給你薪水?沒有企業的快速發展和高額利潤,員工不可能獲取豐厚的薪水。只有公司賺了錢,員工才可能獲得較好的回報。從某種意義上講,為公司賺錢就是為自己加薪。 

無論從事哪一行,你都必須用良好的業績證明你是公司珍貴的資產,證明你可以幫助公司賺錢。誰為公司創造的業績多,誰的薪水就高。比爾·蓋茨:“能為公司賺錢的人,才是公司最需要的人。”

二、沒有功勞,苦勞就是“白勞”

企業要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在企業中,員工不管多麼辛苦忙碌,如果缺乏效率,沒有做出業績,那麼一切辛苦皆是白費,一切付出均沒有價值。

1、我們追求正果。出正果就是我們的工作要富有成效,做任何事都要追求一個好的結果。我們反對只說不做,同時我們也反對做而無效。只有持之以恆地付出,不折不扣地努力,才能得到理想的回報。

2、企業對員工價值認可的程度,取決於員工為企業創造業績的多少。

3、我們堅持以績效的獲取和提升作為管理的出發點,以績效水平作為考核管理工作有效性的依據。

4、工作價值和市場價值決定著員工的分配基準,績效水平決定著員工的實際獲得。

三、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業績是最有力的價值證明,優秀員工的標準是什麼?業績!這是以結果論英雄的時代,這是以結果作為標準來檢驗一切的時代。

四、沒有業績就是剝削企業

拿老闆工資卻不思進取,就是在白白耗費公司資源。員工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就是在剝削企業。

五、用一流的業績套牢老闆的心

每個老闆為了自己的利益,都只會留下那些業務能力最強的員工。餡餅並不會從天上白白掉下來,只有你努力工作並取得一定的成績,老闆才會重用你。

公司作為一個經營實體,必須靠利潤去維持發展,而要發展,便需要公司中的每個員工都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才智。公司是員工努力證明自己業績的戰場,員工證明自己的唯一法則就是業績。無論何時何地,如果你沒有做出業績,你遲早是一枚被棄用的棋子。



初心正能量


其實很簡單,改變遊戲規則。低底薪高提成、或者明升暗降也可以,比如底薪兩千,可以把它加到2800這樣員工會不會更有動力呢,重點就在這暗降這塊了。以前沒有任務可以拿2000,現在2800是有任務的。比如說一個月完成8萬業績底薪2800加提成。如果完成一半,就1400的底薪加提成。以此這樣推。此視頻分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或者想了解更多職場方面的,關注給我留言。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87000d70ee71c9a18a\

阿青的vlog


現在的社會是憑本事吃飯,沒有業績先看項目情況,如果其他人出業績,有人不出那就是能力問題了


食材管家


統計一下員工平均出單時間,如果員工超出平均出單時間,但是很上進也不笨應該適當給機會。跟員工溝通原因


舟小屹


任何銷售行業都是要憑業績拿薪資的!不然員工一定會形成墮性!


大策略機構龍飛


中介本來就是靠業績拿錢的,業績不好可以溝通是不是遇到什麼問題了,多次溝通還是老樣子的話,可能那個人不適合做中介,可以給他建議換別的行業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